开卷考试下思想品德课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o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思想品德教师应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加强学习,运用各种教学媒体与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课堂效率 转变观念 有效教学 优化课堂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有很强的时代性,既要紧跟国内外形势,又要结合学生实际,贴近现实生活。新课程教学提倡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學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实行开卷考试以来,不少教师觉得课越来越难上,学生乃至学生家长都认为开卷考试无非是带着课本进考场,考到哪儿的知识点打开一抄就行。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首先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一、转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
  思想品德课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有效教学,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掌握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育人思想。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新的符合时代和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如 “杜郎口模式”“讲学稿”等。我们只要转变教学观念,应用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二、认真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要把课上好,备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为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要备教材,吃透教材,也要备学生,了解学生,达到每节课都有中心、有目的、有计划,以避免照本宣科,胡吹乱扯。教师还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总之,只有备好课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有经验的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并不急于讲授新知识,而是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好情境可以改变思想品德课乏“趣”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可利用直观教学、形象化教学,发挥形象思维的艺术感染作用,如利用谚语、诗词歌赋、顺口溜、录像、漫画、小品、案例等形象手段,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殿堂,激发学习欲望,渲染课堂气氛,开拓学生视野。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情景中开拓思路,激发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既研究教材又研究学生;既要筛选案例又要积累经验、改革教法。
  四、教师要加强指导和策划,大胆探索开展活动课的方式,以提高活动课的实效性
  教师在活动课中应是活动的策划者和指导者,让学生明确活动主题,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参与进行鼓励和鞭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置情景、多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根据活动课形式多样的特点,介绍灵活多样的方法,如:编排课本剧、小品、开展社会调查、组织辩论会、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等。教师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压抑学生思维,又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袖手旁观。这样才会提高活动课的实效性。
  五、运用语言技巧,引起学生注意
  语言是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也是教师教学和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重要工具。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语言艺术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教学语言水平高,语言正确精练,严谨流畅,幽默含蓄,会深深地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在讲课时,既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又要注意声音速度的快慢、强弱和音调的变化等。例如在讲重点知识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放慢语速,加强语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在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通过突然沉默或变换语调来提醒学生注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六、给予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机会
  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保证他们参与的时间。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的时间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如学生讨论时间要充分,问题设计要分层次等。纵观近几年思想品德中考开卷试卷,开放性试题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往往从具体事例入手,要求学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经验,进行创新思维,谈亲身体会、感受和对个人的启示,考查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增强教学形象性
  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枯燥无味,它将各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把视觉、听觉等调动起来,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要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以及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作为主要素材,制作好课件,避免空洞说教。
  总之,我们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审时度势,转变观念,加大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愉快学习,以适应开卷考试形势的需要。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
【摘 要】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关键词】以读为本 训练为点 媒体资源为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从中不难看出,阅读在学生的学习中的重要性。在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得到能力的培养。因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
[摘 要]在人们的头脑中树立“环保意识”迫在眉睫,化学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止环境污染的知识起着不可推卸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紧扣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结合生产实际,深入探讨课本中环境教育的因素,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以环境教育。通过上述知识与相关的化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使“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一些难度比较大、毒性比较强的实验,还可以采
[摘 要]课堂,四十或四十五分钟,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最富生命意义的舞台。它滋养生命、塑造心灵、点燃激情、播撒希望。如何让这短暂的四十或四十五分钟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思维得到启发、智慧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本文拟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基础、首要条件、关键、精髓四个方面作一些简单的探索。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方法  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能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是课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