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濒危剧种大弦子戏的现代传承

来源 :中国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l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调查,曾流行于山东境内的剧种有近40种之多,有记录的山东地方戏曲剧种有30多个.截至2015年8月31日,山东有28个地方戏曲剧种,其中,本地戏曲剧种24个,跨省剧种4个.在24个山东地方戏曲剧种中,仅14个剧种尚有专业剧团,还有10个剧种已经没有了剧团.因为完全消失了踪迹,有三分之一的山东地方剧种已经消失.由于长期没有可依附的剧团存身,仅余部分老艺人,还有三分之一的山东地方剧种已经濒危,大弦子戏就是其中的一个濒危剧种.大弦子戏上接唐宋余风、下承明清俗曲,演唱风格粗犷豪放.深入总结大弦子戏的历史渊源和现代传承模式,总结大弦子戏“依团代传”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对濒危剧种的传承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皮影戏是中国流传较广的戏曲艺术,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陕西、甘肃、河北、河南、广东等省份普遍存在,又称“影子戏” “影戏”等.河南省流布的皮影戏历史悠久,宋代已有记录当地皮影戏表演的文字资料.随着社会的发展,河南诸多区域的皮影戏已经消亡,目前仅有豫南、豫西、豫北部分地区有皮影戏演出.豫南信阳地区位于淮河上游,地处大别山区,皮影戏表演氛围浓厚,当前依然有庙会、节庆、还愿等场合请戏的习俗,其中,信阳罗山县、光山县的皮影戏相对活跃.2008年,罗山皮影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期刊
中州大地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豫剧是中原文化艺术融合的结晶,每一个行当都有其表演手段和规律,花旦则是豫剧行当中生活气息最浓、剧种风格最鲜明、成就和影响最大的行当之一,在表现形态上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范.rn豫剧旦行中的花旦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不但具有戏曲花旦行当的基本特征,更以泼辣明快、奔放质朴的风格见长.具体来说,豫剧花旦带有中原泥土的醇厚味,带有豫北民间舞蹈扭秧歌时“大调胯”的爽朗,带有豫东民间舞蹈村姑们“扑伞”时翻、滚、扑、跳的冲劲,带有河南曲艺三弦书艺人演“针线筐箩曲”时的风趣,还带有河
期刊
宿迁柳琴戏是起源于江苏宿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和泗州戏一样,源于清代中叶的“拉魂腔”,后经过改良发展而来,也被称为“拉魂腔” “拉呼腔” “拉后腔”等.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其主奏乐器为柳叶琴,自此正式定名为“柳琴戏”.柳琴戏流行于苏鲁豫皖等广大地区,在江苏省主要流行于宿迁等市.rn柳琴戏在宿迁的发展至今已有250多年历史.经过几代民间艺人的“口授心传”,它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之一.念白引入京剧、昆剧等众多戏剧特色,在充分表现方言的基础上,语言表现更加生动,表演朴素,具有地域文化特点.rn目前,宿迁
期刊
五音戏,其前身又称“周姑子调”,相传是清代咸丰年间山东章丘地区一名周姓尼姑擅长以说唱小调化缘,因其唱腔广受当地百姓欢迎,传唱甚广,所以这种日后流行于章丘清野一代的小调逐渐形成规模,并在同治年间形成了戏剧雏形.五音戏中蕴含的这种女性情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进步,逐渐在新时代和“女性意识”相结合,形成了其特有的思想性、艺术性,尤其在霍俊萍的“农村三部曲”问世后,其“女性意识”更为凸显.
期刊
自从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斤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之后,建设国家文化公园这一重大文化工程,便在全国范围内紧锣密鼓地进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中,把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十四五”规划.未来5年,戏曲传承振兴工程是实施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抓手.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又是活着的、流动的世界文化遗产,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中具有不可推卸的时
期刊
戏剧表演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其中戏剧台词是最基本、最主导的传达手段,能够很好地向观众表达舞台的情感和思想,是戏剧表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戏剧台词的审美效应进行分析,能够使戏剧台词更好地发挥出作用,进而提升戏剧整体的艺术价值和观赏魅力.
期刊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近日召开,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加强对促进共同富裕问题的系统研究、顶层谋划,释放出重大的政策信号,可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期刊
京剧《鉴证》原名《光绪之死》,由南京京剧团出品.优秀青年编剧、导演李卓群以精致独特的戏剧结构,将2008年史学界研究成果“光绪死因”呈现于戏剧舞台.该剧自上演以来,成为史学界和戏迷圈热议的话题.2021年5月该剧登陆国家大剧院,再度引发京城戏迷的关注.引用几句观众的评价,“原来京剧还可以这样演,导演好会讲故事” “没想到一出京剧的剧本能有如此张力.”一部京剧新创作品达到这样的演出效果,得益于编导深厚的戏剧文学功力和新颖别致的慧心,以及对剧本结构、音乐设计、舞台布局、灯光效果、表演处理等各方面的综合统筹能力
期刊
2018年3月16日,由宝玉作曲,周海宏编剧的联套歌剧《山海经·奔月》(以下简称《奔月》)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厅首演后,立即引起专家们的激烈讨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国每年新创的歌剧作品达百余部,其中很多剧目首演即结束,犹如“石沉大海”,而这部歌剧在作曲、编剧、舞美等方面受到较大的关注,似乎已经形成歌剧创作的“山海经现象”.按照黄宗权的观点:“《奔月》的价值远远超乎一部原创歌剧本身,它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窗口和参照,用以审视当下中国歌剧的创作境况以及发展方向.”①即此,本文从感性与理性两个方面探赜索引,并
期刊
手机摄影帮助无数人打开了以个人视角展示精彩生活的窗口,并以此表现个性精神,搭建起与世界对话的平台.无论是家庭成员的亲昵时刻,还是惊险刺激的运动场景;无论是千里之外的优美风景,还是室内影棚的娇美面孔,都在创造性选择中呈现影像魅力.更有一些影像新锐借助手机实现了对传统摄影认知、形式语言界限的突破,得到摄影、广告、时尚等行业认可.与传统摄影相比,手机摄影是普及摄影艺术、丰富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大众记录身边每一个生动、感人、美好瞬间的有效手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