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命化理论是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中提及的理念,本文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构建生命化课堂的几个因素。
关键词 生命化 中学语文课堂 生命尊严 心灵交流 自由舒展 发展层次需求
人是什么?首先,人是一个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是生理和精神的结合,他有思想,有尊严。正如康德所言:“人就是目的”。温家宝同志也曾指出教学要符合“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要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教师要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
一、生命化语文课堂的内涵及特征
教育的工作应该把关照学生的生命放在首位,而不是唯分数,唯成绩论英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克剑认为“生命化”就是“生命在场”,也就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作为一个个具体的、无法被任何人所代替的人而存在,教育行为始终指向具体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知识授受,智慧的启迪’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点化或润泽生命,’亦即为了‘立人’和‘对人的成全’”。如果我们深入地观察就会发现现如今教育中漠视学生生命,践踏、摧残学生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体罚,课业负担重等,这些都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活泼的天性。
由此,生命化的语文课堂就是要把生命化的教育理念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上,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关注生命的整体性,理解生命的成长性,从而以提高师生的精神生命为最终目的。
二、构建生命化语文课堂之途径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尊严与价值
作为教师,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师更要尊重学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文化知识,还要教给学生世界观,关于生活和社会有用的东西。湖南师范大学的教授刘铁芳曾说:“生命是对等的,你整个的生命与别人都是平等的,无条件尊重他人,这是很重要的。”
在课堂上,成绩好的学生总会受到较多的关注,同时也很容易忽视那些回答问题不积极,读书不流利,作文写得不通顺的“丑小鸭”。不管这些“丑小鸭”最终能不能成为“白天鹅”,我们语文教师都应该认识到他们生命存在及其价值。多点耐心,多给点时间,多倾听一下他们的心声,这样语文课堂将会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不要只关注课本,还要多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那些优等生,更要关注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这是生命化语文课堂建构的基础。
(二)让语文课堂成为心灵交流的场所
语文课堂不是仅固定在教室里,它不是静态的,固定的场所,而应该是动态的生命与生命的交流。古人云:教学相长。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老师与学生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大家一起创造,一起成长。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师是服务者,在课堂上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就需要老师更多的展示,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是循循善诱,而不是强制执行。
构建生命化的语文课堂需要老师走进学生的世界,并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分享学生的喜悦,分担学生的痛苦。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感觉到轻松,安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表自己观点的积极性才更容易被调动。
(三)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由舒展天性的空间
良好的课堂需要纪律做保证,但教师如果为了纪律而强力地管理班上的学生,久而久之,课堂纪律是好了,学生的自由灵性也没有了。可以说,自由是诱发学生努力学生的条件。
另外,当今语文课堂自由缺失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在标准答案的结论上。其实,很多问题在课本上都很容易找到答案,例如,在教授《项链》这一课时,女主人公马蒂尔德就被认为是一个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形象。但如果我们全面地看待这个人物,就会发现在她的身上还有讲信义,能吃苦的优秀品质。所以,我们就要放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去体会、领悟思考与探索的乐趣。生命化的语文课堂就是要坚决去除那种束缚学生个性自由,由老师包办的状况,建构舒展学生自由心灵的课堂。
(四)基于学生个体不同层次进行语文课堂的构建
人的发展分为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是如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引导和补充。中学的语文教学在某些环节上与大学教育存在脱节,比如语言知识的学习。中学语文教学以文学欣赏为主,语言知识只是简单介绍。而学生在进入大学时,中文的专业课里,语言类的课程占有了很大的比例。而此时,语言类的知识对学生而言相对于文学是非常陌生甚至抽象的。这就需要在中学语文教学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语言类的知识进行介绍和讲解。例如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可以按照我们古文字造字法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一些古代词语。如:“末”,是指事字,在一个树木的上面加上一个标注,来指示这个树的树梢。所以“本末倒置”即为树根和树梢弄颠倒了,后来则使用了它的引申义。
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体现个体的多样性,这也是构建生命化课堂的重要方面。
总之,语文课堂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践证明,走向生活的语文教学更具有生命的活力,也更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走进生活课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生活看做课本的延伸,让语文课堂与学生生活紧密连接,这样的语文学习方式是学生终身受用的。
参考文献:
[1]孙明霞. 用生命润泽生命——孙明霞的生命化课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2]张文质. 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 生命化 中学语文课堂 生命尊严 心灵交流 自由舒展 发展层次需求
人是什么?首先,人是一个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是生理和精神的结合,他有思想,有尊严。正如康德所言:“人就是目的”。温家宝同志也曾指出教学要符合“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要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教师要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
一、生命化语文课堂的内涵及特征
教育的工作应该把关照学生的生命放在首位,而不是唯分数,唯成绩论英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克剑认为“生命化”就是“生命在场”,也就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作为一个个具体的、无法被任何人所代替的人而存在,教育行为始终指向具体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知识授受,智慧的启迪’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点化或润泽生命,’亦即为了‘立人’和‘对人的成全’”。如果我们深入地观察就会发现现如今教育中漠视学生生命,践踏、摧残学生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体罚,课业负担重等,这些都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活泼的天性。
由此,生命化的语文课堂就是要把生命化的教育理念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上,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关注生命的整体性,理解生命的成长性,从而以提高师生的精神生命为最终目的。
二、构建生命化语文课堂之途径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尊严与价值
作为教师,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师更要尊重学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文化知识,还要教给学生世界观,关于生活和社会有用的东西。湖南师范大学的教授刘铁芳曾说:“生命是对等的,你整个的生命与别人都是平等的,无条件尊重他人,这是很重要的。”
在课堂上,成绩好的学生总会受到较多的关注,同时也很容易忽视那些回答问题不积极,读书不流利,作文写得不通顺的“丑小鸭”。不管这些“丑小鸭”最终能不能成为“白天鹅”,我们语文教师都应该认识到他们生命存在及其价值。多点耐心,多给点时间,多倾听一下他们的心声,这样语文课堂将会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不要只关注课本,还要多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那些优等生,更要关注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这是生命化语文课堂建构的基础。
(二)让语文课堂成为心灵交流的场所
语文课堂不是仅固定在教室里,它不是静态的,固定的场所,而应该是动态的生命与生命的交流。古人云:教学相长。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老师与学生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大家一起创造,一起成长。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师是服务者,在课堂上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就需要老师更多的展示,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是循循善诱,而不是强制执行。
构建生命化的语文课堂需要老师走进学生的世界,并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分享学生的喜悦,分担学生的痛苦。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感觉到轻松,安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表自己观点的积极性才更容易被调动。
(三)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由舒展天性的空间
良好的课堂需要纪律做保证,但教师如果为了纪律而强力地管理班上的学生,久而久之,课堂纪律是好了,学生的自由灵性也没有了。可以说,自由是诱发学生努力学生的条件。
另外,当今语文课堂自由缺失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在标准答案的结论上。其实,很多问题在课本上都很容易找到答案,例如,在教授《项链》这一课时,女主人公马蒂尔德就被认为是一个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形象。但如果我们全面地看待这个人物,就会发现在她的身上还有讲信义,能吃苦的优秀品质。所以,我们就要放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去体会、领悟思考与探索的乐趣。生命化的语文课堂就是要坚决去除那种束缚学生个性自由,由老师包办的状况,建构舒展学生自由心灵的课堂。
(四)基于学生个体不同层次进行语文课堂的构建
人的发展分为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是如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引导和补充。中学的语文教学在某些环节上与大学教育存在脱节,比如语言知识的学习。中学语文教学以文学欣赏为主,语言知识只是简单介绍。而学生在进入大学时,中文的专业课里,语言类的课程占有了很大的比例。而此时,语言类的知识对学生而言相对于文学是非常陌生甚至抽象的。这就需要在中学语文教学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语言类的知识进行介绍和讲解。例如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可以按照我们古文字造字法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一些古代词语。如:“末”,是指事字,在一个树木的上面加上一个标注,来指示这个树的树梢。所以“本末倒置”即为树根和树梢弄颠倒了,后来则使用了它的引申义。
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体现个体的多样性,这也是构建生命化课堂的重要方面。
总之,语文课堂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践证明,走向生活的语文教学更具有生命的活力,也更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走进生活课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生活看做课本的延伸,让语文课堂与学生生活紧密连接,这样的语文学习方式是学生终身受用的。
参考文献:
[1]孙明霞. 用生命润泽生命——孙明霞的生命化课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2]张文质. 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