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中力学问题的讨论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拔河比赛的物理模型
  在拔河比赛中,两队选手可看作两个倾斜体,与地面间有夹角。这两个倾斜体通过轻绳相连,构成连接体。对于绳长而言,人的身高差异是极小的,因此可认为绳是与地面平行的。
  图(1)拔河比赛的物理模型
  如图(1)所示,设有甲乙两人拔河,甲乙的肩高分别为 、 ,与地面的倾角分别为 、 ,绳长为s,绳与地面的夹角为 。
  对甲进行受力分析,得:
  
  设甲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甲与绳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甲的手对绳的握力为 ,有:
  
  乙的受力情况和甲对称。
  二、比赛胜负的影响因素
  (一)绳上张力
  将队员的手腕简化看作一个圆柱体,绳缠绕在圆柱体上。
  图(2)弯曲绳上张力变化
  如图(2)(A)所示,1、2分别为绳与圆柱体的两个切点, 、  分别代表切点1、2处绳的张力。设绳与圆柱体间的静摩擦因数为 。
  如图(2)(B)所示,在绕于圆柱体的轻绳上任取一微小绳段(绳元) ,ds对应于圆心角dθ 。设绳两端的张力分别为T和T+dT,圆柱体对绳绳元ds的弹力为dN,静摩擦力为df 。
  在绳元ds的法向有:
  ①
  在绳元ds的切向有:
   ②
  由于dθ为极小值,则:
   ,      ,
  用1代换 ,用 代换 ,则①、②化为:
   ③
   ④
  又因为:
  所以:
   ⑤
  由③、⑤消去dN,得:
   ⑥
  对⑥积分,得切点2处的最大张力为:
   ⑦
  ⑧
  如果将轻绳在圆柱体上绕两圈, dθ = 4π, =0.5,由⑧可得,用T=10N的力可抵抗另一端 =5355N的力。由此可见,在拔河比赛中,若脚与地面之间有足够大的摩擦力,队员将绳缠绕在自己的手腕上可以抵抗绳的另一端更大的拉力。
  (二)摩擦力
  1.手与绳之间的摩擦力
  设甲的手与绳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乙的手与绳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若甲的握力大,握得较紧,则有:
  乙的手与绳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即  。所以:
  因此,在绳开始滑动之后,虽然甲乙两人对轻质绳的拉力依然是大小相等的,但甲是静摩擦力,而且甲还有能力施展出更大的静摩擦力;而乙是滑动摩擦力,只要乙手的握力不能再增大,这个滑动摩擦力就不会增大。甲将取胜。
  2.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如果手与绳之间有足够大的摩擦力,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谁体重大,谁就可能获胜。设甲的脚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乙的脚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若甲的体重大, ,则有:
  乙的脚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即  。所以:
  乙会因为双脚向前滑动而输掉比赛。
  3.人体倾斜角度
  如图(3)所示,地面对人的摩擦
  力 与绳子对人的摩擦力 是平行的,
  它们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在这对
  力的作用下,就会对人有一个向前翻转
  的力矩。为了抵消这个转动效应,在比
  赛时,队员就必须与竖直平面有一定的
  夹角。如果我们想赢得比赛,首先要保
  证自己不向前翻倒。
  以地面对人的支点为转轴,根据物体平衡的条件列出一组表达式:
  得:
  设 = k,  与  的比值会随着人的姿态变化而稍有变化, 为了便于研究,忽略k的变化。则上式可化为:
  ①
  由①式可知:在 ∈(0°~90°)范围内,若角度 增大,tan 的值也增大。由于mg是定值,k也是定值,所以只有 随着 角增大而变大。
  再以手与绳的接触点为转轴,根据平衡条件同样可得:
   ②
  当f1 =μmg(μ为地面和脚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地面对人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此时:
  当手对绳子的作用点与重心在同一平面时,k=1,则:
  这时的角 的值叫做摩擦角,用 来表示。
  只要偏角 ≤  ,脚底就不会在地面上滑动,这种现象称为“自锁”。若后仰时的偏角大于摩擦角,即 >  ,则:
  
  根据tanφ=μ可知,由于μ<1,则必然tanφ<1,摩擦角φ必定小于45°。
  在拔河比赛中甲队员鞋底与地面的摩擦系数是μ=0.578≈ ,则:
  φ约为30°。
  此时甲队员的后仰偏角 就不应超过30°,否则脚底就会打滑。
  4.实际因素
  实际拔河比赛中决定胜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理想情况下,选择摩擦因数较大的地面、鞋子以及绳子、手套,选择握力、体重较大的选手,对比赛的胜利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条件和方法相同,就会不分胜负。但事实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拔河比赛中两队总会有些差异的。即使开始时差不多,但时间稍长,就会有差别,从而产生出胜负。拔河比赛开始时,往往出现双方僵持不下的局面,而后来总会分出胜负,就是这个道理。
  三、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获得拔河比赛的胜利,必须注意几点:一是选择摩擦因数较大的鞋子、手套、绳索,选派体重大的队员参赛。二是在摩擦角范围内,尽可能地增大后仰偏角可以获得较大的静摩擦力。三是后面的队员将绳缠绕在自己的手腕上可以抵抗绳的另一端更大的拉力。四是决定拔河比赛胜负的力是两个静摩擦力:手与绳之间的静摩擦力、脚与地面之间的静摩擦力。
其他文献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涉及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是培养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人对该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进行思考和探索,得到了一些体会供化学同行参考和探讨。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同  尽管中学化学教学全程贯穿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体现了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实践性,但初中阶段注重化学
期刊
在吃人的社会里,不断磨砺出的是意志,而泯灭的却是人性。然而在怡红院的暖阁熏笼里,唯没有改变晴雯的天生野性,这是原生态,纯真的“人性”;绛云轩中的典丽高雅也没有冲淡她的本真与本色,这才是“真人”,这才是“晴雯”。  一、梦游幻境,曲道仙机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找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蔡周曰
期刊
一、我校常规课间操的现状  我校是乡村寄宿制学校(其中一二年级不住校),共有9个教学班,在转型前每天进行三操——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早操和课间操都是常规广播体操《第三套小学生广播体操希望风帆》,形式单一,学生每天听着同一首音乐,机械的重复同样的动作,学生早已产生了厌倦情绪。老师也不断跟学生讲做操对身心健康有好处,但仍提不起学生锻炼的热情,大多数学生都是应付了事,达不到锻炼目的。为改变这一现象,
期刊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怎样提高课堂效率,应该怎样进行创新教学,是我们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本文以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为例,谈一谈在创新教学方面我的一些做法,大家共
期刊
一、翻转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在多年以前人们就进行过探索。在上世纪的50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进行的广播电视教育就是明证。为什么当年所做的探索没
期刊
一、主题与背景  康老师《二氧化碳的性质》这节课,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整节课的教学任务,都是通过康老师不断创设探究问题的方式来推进的。层层递进式的提问,让学生不断尝试作出科学假设进行回答,然后鼓励学生根据假设进一步构思和设计实验去进行验证,最终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动手实验来获得验证,得出结论。在教学期间,康老师基本杜绝了对学生进行结论性知识的灌输,而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
期刊
一、初中数学学生学习现状  第一,初中学生好动,爱讲话,课堂注意力难持久,自控能力差。学生的数学学习无目的、无计划、无标准要求。  第二,学生对数学学习不主动、自觉性差,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任务的完成是被动消极的,学习本是自己的事,却常推委、拖拉或希望同学帮忙,所以同学间常出现抄作业现象,学习具有依赖性。  第三,观察分析无耐性,不细心,往往被问题的表面现象或假象所迷惑,难以拨云见日,难以感受尝
期刊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前者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孩子的爱;后者提醒我们,教育仅仅靠爱是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这就告诉我们,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条件,而爱,也需要智慧。我们现在的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学生,各有各的个性。面对个性迥异的学生,教育方法不能“一刀切”,需要因人而异,各具特色,这,就是智慧。  案例一:用耐心挽救“
期刊
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遗产,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浩若烟海。传统教育一直非常重视诗词知识的传授,这也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发展。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词,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古典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引导我们的学生获取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
期刊
传统的数学复习课我们教师一般采用的是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与考纲的理解,对复习内容进行知识点的罗列整理,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归纳小结的讲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之所以长期被广大教师所采用,主要是由于它具有知识系统性强,能突出复习的重点和便于操作,用较少时间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基本上都是采用老师对学生单向的接受性、被动性和灌输性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复习、主动探究、主动发展不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