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穷人》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用一千多字的短篇小说讲述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两个孩子的故事,从中看出淳朴善良的渔夫夫妇在生活的重压下,内心依旧富有,他们对生命的尊重让读者感动唏嘘。
走进文本被情节深深打动,几个问题也成为初读的疑点:
①明知恶劣的天气下出海会一无所获,为何渔夫深夜不归?
②西蒙明知自己不行了,为何不提前将两个孩子托付亲友?西蒙死去时,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她想抓什么?
③在“心惊肉跳”“忐忑不安”之后,桑娜为何两次陷入“沉思”与“沉默”?
④文章有十三处使用了省略号,每一次的用意是什么?
⑤穷人是否真的一无所有?
将这些问题梳理归类,进入文本细读,我在文字中“出生入死”,寻找着作者并未明示的种种内涵和意蕴。
一、穷人的大有
渔夫在西蒙死去之夜,在寒风呼啸、巨浪滔天、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独驾小船在海面上颠簸,船是破的,帆是破的,渔网是破的,这个魁梧黧黑的男人,背负着一家七口生存的希望,与死神抗争。
与此同时,渔夫家中却是温暖而舒适的。小屋中未熄的炉火、闪亮的食具、白色的帐子、安睡的孩子、起早贪黑干活的妻子因为惦念丈夫心惊肉跳。虽然孩子们没有鞋穿,但依然在奔跑中找到了快乐:虽然没有可口的食物,一家人却在“只有鱼”中吃出健康i虽然渔夫夫妇没有片刻的歇息,但是他们的勤劳、善良却让贫穷的生活充满爱意。谁能说他们是“穷人”呢?
二、死者的大爱
西蒙之死是本文没有展开的重要情节之一,也是这篇小说故事纠结的原点。海边的人们以打鱼为生,西蒙的丈夫可能就是打鱼时被无情的海浪吞噬了生命,西蒙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没有生活来源,得不到亲友的帮助,邻居们也是一家比一家日子艰难。其实,西蒙不惧怕死亡!那样她就不冷了,不饿了,不被病痛折磨了!但是孩子们那么小,她不舍得呀!那只苍白僵硬的手想再抚摸一下孩子,想再为他们盖上一些暖和的衣服,想帮助他们抓住生的希望!可是一切都不可能了,西蒙很想用自己的死来换孩子们的生。
三、隐去的大言
这个短篇故事完全可以写成中篇、长篇,作者却将诸多文字抹去,将华丽的辞藻省去,让我们从简洁、平实、充满想象力的文字中直视人物命运的起落。
文中有十三处省略号,大多用在描写桑娜心情矛盾的部分。桑娜将孤儿抱回家,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她比谁都知道再收养两个孩子意味着什么。在没同丈夫商量的情况下自作主张,生活的重担会把这个家压垮的j为此,桑娜担心、矛盾、后悔,这一系列的省略号把一个平凡的家庭庭妇女形象给写活了。作者写给我们的是洗尽铅华的凡人,是有血有肉的穷人,所有的赞美、钦佩都在隐言中,都在读者的心中。
四、读者的大悟
<穷人>这篇课文是小说,小说有小说的读法,那就是要抓住情节、语言、人物去读,而且要通过人物这条主要线索将故事的情节、语言都拎出来,进行品鉴。
桑娜是小说中绝对的主人公,文章对桑娜这个人物的刻画从心理活动的角度入手,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出现了两次“沉思”,沉思是什么?沉思就是心理活动。桑娜第一次沉思折射出“穷”:第二次“沉思”在“忐忑不安”之后,可以挖掘的内容非常多,她前后矛盾的性格,她为什么矛盾,最终突出她的善良。二是出现了两次“沉默”,第一处“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沉默是什么?是神情,但是可以转化成沉思。他们为什么沉默,她在想什么?第二处是“桑娜沉默了”,这也是她在沉思,但不需要再写了,这是文本的空白与无言之处。
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以“沉思”“沉默”为切入点,悟出托尔斯泰小说的精妙之处呢?
渔夫、桑娜、西蒙是穷人的“代言人”。在一个特定的夜晚,他们的生活被“聚焦”,透过这凄凉的故事,我们看到穷人的群像在寒风呼啸中挣扎,在波涛起伏中飘摇。文章如同镜子照见了社会的不公,照见了人物精神的丰饶。文本中除了题目,没有出现一个“穷”字,我们却在字里行间读出困苦不堪;文本没有一处赞美渔夫夫妇,我们却在内心不住地赞叹。在这个只有几个穷人出场的小世界里,在主人公心绪变化的微观镜像中,我们体察到爱与金钱、与阶级无关,爱是源于灵魂深处的,爱的基点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悲悯。
壬崧舟点评
“作品”在没有读者介入之前,只是纯粹的“文本”,作者创作了作品的一半,另一半等着读者来创作。在接受主义美学看来,文本是一个开放的“召唤结构”。它以自己的创造性空白热情地召唤读者的沉入和飞翔。因此,作为读者的语文教师,每一次细读文本,都不妨把它看做自我生命的一次美丽日出。在本案例中,爱的体悟、生命的尊重、精神的丰饶以及颇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悲悯”的升起,其实都是作为读者的李丹阳老师的心灵镜像。托翁的本意和原意究竟如何,已经无法束缚读者心灵的自由翱翔。因为,作品一旦完成,作者即已死亡。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珠江五校 110000)
走进文本被情节深深打动,几个问题也成为初读的疑点:
①明知恶劣的天气下出海会一无所获,为何渔夫深夜不归?
②西蒙明知自己不行了,为何不提前将两个孩子托付亲友?西蒙死去时,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她想抓什么?
③在“心惊肉跳”“忐忑不安”之后,桑娜为何两次陷入“沉思”与“沉默”?
④文章有十三处使用了省略号,每一次的用意是什么?
⑤穷人是否真的一无所有?
将这些问题梳理归类,进入文本细读,我在文字中“出生入死”,寻找着作者并未明示的种种内涵和意蕴。
一、穷人的大有
渔夫在西蒙死去之夜,在寒风呼啸、巨浪滔天、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独驾小船在海面上颠簸,船是破的,帆是破的,渔网是破的,这个魁梧黧黑的男人,背负着一家七口生存的希望,与死神抗争。
与此同时,渔夫家中却是温暖而舒适的。小屋中未熄的炉火、闪亮的食具、白色的帐子、安睡的孩子、起早贪黑干活的妻子因为惦念丈夫心惊肉跳。虽然孩子们没有鞋穿,但依然在奔跑中找到了快乐:虽然没有可口的食物,一家人却在“只有鱼”中吃出健康i虽然渔夫夫妇没有片刻的歇息,但是他们的勤劳、善良却让贫穷的生活充满爱意。谁能说他们是“穷人”呢?
二、死者的大爱
西蒙之死是本文没有展开的重要情节之一,也是这篇小说故事纠结的原点。海边的人们以打鱼为生,西蒙的丈夫可能就是打鱼时被无情的海浪吞噬了生命,西蒙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没有生活来源,得不到亲友的帮助,邻居们也是一家比一家日子艰难。其实,西蒙不惧怕死亡!那样她就不冷了,不饿了,不被病痛折磨了!但是孩子们那么小,她不舍得呀!那只苍白僵硬的手想再抚摸一下孩子,想再为他们盖上一些暖和的衣服,想帮助他们抓住生的希望!可是一切都不可能了,西蒙很想用自己的死来换孩子们的生。
三、隐去的大言
这个短篇故事完全可以写成中篇、长篇,作者却将诸多文字抹去,将华丽的辞藻省去,让我们从简洁、平实、充满想象力的文字中直视人物命运的起落。
文中有十三处省略号,大多用在描写桑娜心情矛盾的部分。桑娜将孤儿抱回家,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她比谁都知道再收养两个孩子意味着什么。在没同丈夫商量的情况下自作主张,生活的重担会把这个家压垮的j为此,桑娜担心、矛盾、后悔,这一系列的省略号把一个平凡的家庭庭妇女形象给写活了。作者写给我们的是洗尽铅华的凡人,是有血有肉的穷人,所有的赞美、钦佩都在隐言中,都在读者的心中。
四、读者的大悟
<穷人>这篇课文是小说,小说有小说的读法,那就是要抓住情节、语言、人物去读,而且要通过人物这条主要线索将故事的情节、语言都拎出来,进行品鉴。
桑娜是小说中绝对的主人公,文章对桑娜这个人物的刻画从心理活动的角度入手,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出现了两次“沉思”,沉思是什么?沉思就是心理活动。桑娜第一次沉思折射出“穷”:第二次“沉思”在“忐忑不安”之后,可以挖掘的内容非常多,她前后矛盾的性格,她为什么矛盾,最终突出她的善良。二是出现了两次“沉默”,第一处“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沉默是什么?是神情,但是可以转化成沉思。他们为什么沉默,她在想什么?第二处是“桑娜沉默了”,这也是她在沉思,但不需要再写了,这是文本的空白与无言之处。
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以“沉思”“沉默”为切入点,悟出托尔斯泰小说的精妙之处呢?
渔夫、桑娜、西蒙是穷人的“代言人”。在一个特定的夜晚,他们的生活被“聚焦”,透过这凄凉的故事,我们看到穷人的群像在寒风呼啸中挣扎,在波涛起伏中飘摇。文章如同镜子照见了社会的不公,照见了人物精神的丰饶。文本中除了题目,没有出现一个“穷”字,我们却在字里行间读出困苦不堪;文本没有一处赞美渔夫夫妇,我们却在内心不住地赞叹。在这个只有几个穷人出场的小世界里,在主人公心绪变化的微观镜像中,我们体察到爱与金钱、与阶级无关,爱是源于灵魂深处的,爱的基点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悲悯。
壬崧舟点评
“作品”在没有读者介入之前,只是纯粹的“文本”,作者创作了作品的一半,另一半等着读者来创作。在接受主义美学看来,文本是一个开放的“召唤结构”。它以自己的创造性空白热情地召唤读者的沉入和飞翔。因此,作为读者的语文教师,每一次细读文本,都不妨把它看做自我生命的一次美丽日出。在本案例中,爱的体悟、生命的尊重、精神的丰饶以及颇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悲悯”的升起,其实都是作为读者的李丹阳老师的心灵镜像。托翁的本意和原意究竟如何,已经无法束缚读者心灵的自由翱翔。因为,作品一旦完成,作者即已死亡。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珠江五校 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