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使其结构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控制裂缝产生的因素,对于出现的裂缝要做好修补措施,同时在修补过程中还要注意修补材料的和易性,防止裂缝的再次发生。本文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额原因、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 混凝土 裂缝 防治
1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1 混凝土自身的因素
1.1.1 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自身具有收缩的特性,所以其在温度、化学地、沉降、气候等因素下极易发生收缩,导致裂缝的产生。
1.1.2 水泥的水化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热量产生,这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主要因素,因为随着大体积混凝土龄期的增长,其强度和弹性则不断提高,而随着龄期的增长,混凝土则会降温过程中也会不断的收缩变形,而两者之间则会有较大的拉应力产生,对收缩变形产生一定的束缚作用,而当混凝土的强度无法与拉应力相互抵抗时,则会导致温度裂缝的产生。
1.2 结构设计及受力荷载因素
由于结构设计及受力荷载因素产生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在设计荷载范围内,超过设计荷载范围或设计未考虑到的作用;构件断面尺寸不足、钢筋用量不足、配筋位置不当;结构物的沉降差异;次应力作用;对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估计不足等。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可以在设计阶段通过受力计算及裂缝验算来进行裂缝控制;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通常采用设置变形缝、后浇带等构造设计来进行裂缝控制。
1.3 施工因素
1.3.1 不当施工造成混凝土裂缝。
施工过程当中,工人为了使混凝土的流动性更好,所以人为的往混凝土里进行加水,从而使混凝土的水灰比和配比都发生较大的变化,使其强度降低,从而导致裂缝的发生。
1.3.2 振捣方式不当引起裂缝。
当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如果振捣方式不正确,那么极易导致混凝土发生分层和离析的现象,使混凝土的面层出现浮浆的情况,导致混凝土材料分布及收缩不均匀,从而导致面层开裂或是是交界处产生裂缝。
2 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
2.1 设计方面
在建筑工程中设计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施工方案也是根据设计图纸而进行设计的,并且设计环节还会影响建筑地质的地质勘查。因此,当设计环节一不小心出现问题时,紧接着以后的环节也会出现问题,这就是一步错,步步错,这些问题造成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混凝土出现裂缝。设计环节出现问题主要是没有把一些易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因素,考虑到设计环节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例如,设计环节应当把温度对混凝土可能会造成的影响作为考虑因素。在构件截面允许、配筋数量相同、浇筑方便的情况下,钢筋间距越小、直径越小越有利于预防混凝土的开裂。设计中要尽量避免因结构断面突变而带来的应力集中。混凝土裂缝多数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引起的,可以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做为混凝土收缩的补偿,而且实践证明此种方法十分有效。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构造钢筋的配置给予充分的重视,对于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尤其要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
2.2 材料选择和混凝土配合比方面
混凝土是由多重材料混合而成的,例如,水泥、钢筋、沙粒、精细骨料等等,因此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材料的质量和合成时材料所占的比例。在选择材料制作混凝土时,应当考虑材料是否过期,不是只有我们平常用的东西具有保质期,这些材料也是具有保质期的。并且材料的品种也是同样重要的,质量越好制作出的混凝土质量也会越好。在合成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按照一定比例来将各种材料进行合成,不能将材料的成分擅自进行更改,一点的误差,合成的混凝土就可能不合格,其中尤其要注意精细骨料的分量,钢筋含量不能过高,否则只会更容易使混凝土出现裂缝。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水泥品种、等级。选用优良级配的砂、石原材料,且含泥量要符合规范要求。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以及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设计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根据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根据施工现场的操作水平、浇捣工艺、构件截面等情况,选择合理的混凝土坍落度,同时要协助现场做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2.3 混凝土施工方面
2.3.1 加强钢筋绑扎施工时对负弯矩筋的管理。将支撑马凳的间距加密、确保板面负弯矩筋的保护层有足够的厚度。2.3.2 加强模板施工过程的管理。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刚度。在振捣过程中要派专人看模;等到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允许值时才可以进行拆模。2.3.3 对于体积厚大的混凝土,施工时要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的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要防止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降低峰值。2.3.4 浇捣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拔,要根据混凝土不同的坍落度把握正确的振捣时间,防止过振或漏振。
2.4 混凝土养护方面
混凝土养护工作主要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尽量避免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使其能够正常硬化及强度增长,所以在养护工作中需要注意混凝土与外界温差的变化,使其尽量减少温差,避免其应力的不断增强而导致裂缝的产生。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过程中,需要分别情况对待,对于一般混凝土则其养护时间半个月以上即能达到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体积大,水化热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也多,所以需要采用蓄水保温的方法进行养护,而养护时间以半个月至一个月的时间为宜。
2.4 结构设计方面的改变
为了更好的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就必须要改善建筑工程结构方面的设计。在材料的选择方面也要做出改变,不是越好的材料就适合合成混凝土,应当选择中低强度的材料来合成混凝土,还可以增加钢筋的使用,但是不是加在混凝土里面,而是加在承台表面,加强承载力。还要考虑到温度的影响,可以采取设计为永久性的伸缩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温度对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影响。
3 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
3.1 表面处理法
此办法是利用树脂保护膜来对混凝土裂缝进行修补的。但在进行修补前需要将混凝土表面的附着物清洗干净,待混凝土表面干燥后则将表面凹瘪的部分利用油灰状树脂来进行填充,填充完成后再进行涂抹。表面处理法需要根据混凝土漏水的面积的大小来采取贴补法或是涂抹法,对于较大面积的渗漏采取贴补法较为适宜,此方法需要在用腻子将表面填平后用砂布磨平后再进行涂刷,涂刷需要以三遍为准,前二次以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涂抹,每次涂抹前都需要在前一次表面干燥后进行。而表面涂抹法则适用宽度非常小的裂缝,漿液无法进入的裂缝、不伸缩、不漏水及不活动的裂缝等。
3.2 填充法
此方法一般适用于修补宽度在 0.3mm 的裂缝,其直接用修补材料进行填充,不仅作业较为简单,而且成本也较低。通过填充法进行裂缝的修补,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混凝土面板的防水性,同时可以有效的防止混凝土老化,同时对钢筋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其被锈蚀。
4 结束语
近年来,混凝土越来越成为建筑工程的最主要原料,混凝土施工越来越多,所以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针对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尽量避免裂缝的产生,特别是对结构整体有害的裂缝,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的及耐久性,从而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学俊.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4).
[2]徐宜.浅谈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J].中华民居,2011(1).
关键词:建筑工程 混凝土 裂缝 防治
1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1 混凝土自身的因素
1.1.1 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自身具有收缩的特性,所以其在温度、化学地、沉降、气候等因素下极易发生收缩,导致裂缝的产生。
1.1.2 水泥的水化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热量产生,这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主要因素,因为随着大体积混凝土龄期的增长,其强度和弹性则不断提高,而随着龄期的增长,混凝土则会降温过程中也会不断的收缩变形,而两者之间则会有较大的拉应力产生,对收缩变形产生一定的束缚作用,而当混凝土的强度无法与拉应力相互抵抗时,则会导致温度裂缝的产生。
1.2 结构设计及受力荷载因素
由于结构设计及受力荷载因素产生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在设计荷载范围内,超过设计荷载范围或设计未考虑到的作用;构件断面尺寸不足、钢筋用量不足、配筋位置不当;结构物的沉降差异;次应力作用;对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估计不足等。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可以在设计阶段通过受力计算及裂缝验算来进行裂缝控制;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通常采用设置变形缝、后浇带等构造设计来进行裂缝控制。
1.3 施工因素
1.3.1 不当施工造成混凝土裂缝。
施工过程当中,工人为了使混凝土的流动性更好,所以人为的往混凝土里进行加水,从而使混凝土的水灰比和配比都发生较大的变化,使其强度降低,从而导致裂缝的发生。
1.3.2 振捣方式不当引起裂缝。
当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如果振捣方式不正确,那么极易导致混凝土发生分层和离析的现象,使混凝土的面层出现浮浆的情况,导致混凝土材料分布及收缩不均匀,从而导致面层开裂或是是交界处产生裂缝。
2 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
2.1 设计方面
在建筑工程中设计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施工方案也是根据设计图纸而进行设计的,并且设计环节还会影响建筑地质的地质勘查。因此,当设计环节一不小心出现问题时,紧接着以后的环节也会出现问题,这就是一步错,步步错,这些问题造成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混凝土出现裂缝。设计环节出现问题主要是没有把一些易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因素,考虑到设计环节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例如,设计环节应当把温度对混凝土可能会造成的影响作为考虑因素。在构件截面允许、配筋数量相同、浇筑方便的情况下,钢筋间距越小、直径越小越有利于预防混凝土的开裂。设计中要尽量避免因结构断面突变而带来的应力集中。混凝土裂缝多数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引起的,可以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做为混凝土收缩的补偿,而且实践证明此种方法十分有效。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构造钢筋的配置给予充分的重视,对于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尤其要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
2.2 材料选择和混凝土配合比方面
混凝土是由多重材料混合而成的,例如,水泥、钢筋、沙粒、精细骨料等等,因此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材料的质量和合成时材料所占的比例。在选择材料制作混凝土时,应当考虑材料是否过期,不是只有我们平常用的东西具有保质期,这些材料也是具有保质期的。并且材料的品种也是同样重要的,质量越好制作出的混凝土质量也会越好。在合成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按照一定比例来将各种材料进行合成,不能将材料的成分擅自进行更改,一点的误差,合成的混凝土就可能不合格,其中尤其要注意精细骨料的分量,钢筋含量不能过高,否则只会更容易使混凝土出现裂缝。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水泥品种、等级。选用优良级配的砂、石原材料,且含泥量要符合规范要求。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以及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设计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根据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根据施工现场的操作水平、浇捣工艺、构件截面等情况,选择合理的混凝土坍落度,同时要协助现场做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2.3 混凝土施工方面
2.3.1 加强钢筋绑扎施工时对负弯矩筋的管理。将支撑马凳的间距加密、确保板面负弯矩筋的保护层有足够的厚度。2.3.2 加强模板施工过程的管理。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刚度。在振捣过程中要派专人看模;等到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允许值时才可以进行拆模。2.3.3 对于体积厚大的混凝土,施工时要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的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要防止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降低峰值。2.3.4 浇捣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拔,要根据混凝土不同的坍落度把握正确的振捣时间,防止过振或漏振。
2.4 混凝土养护方面
混凝土养护工作主要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尽量避免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使其能够正常硬化及强度增长,所以在养护工作中需要注意混凝土与外界温差的变化,使其尽量减少温差,避免其应力的不断增强而导致裂缝的产生。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过程中,需要分别情况对待,对于一般混凝土则其养护时间半个月以上即能达到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体积大,水化热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也多,所以需要采用蓄水保温的方法进行养护,而养护时间以半个月至一个月的时间为宜。
2.4 结构设计方面的改变
为了更好的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就必须要改善建筑工程结构方面的设计。在材料的选择方面也要做出改变,不是越好的材料就适合合成混凝土,应当选择中低强度的材料来合成混凝土,还可以增加钢筋的使用,但是不是加在混凝土里面,而是加在承台表面,加强承载力。还要考虑到温度的影响,可以采取设计为永久性的伸缩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温度对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影响。
3 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
3.1 表面处理法
此办法是利用树脂保护膜来对混凝土裂缝进行修补的。但在进行修补前需要将混凝土表面的附着物清洗干净,待混凝土表面干燥后则将表面凹瘪的部分利用油灰状树脂来进行填充,填充完成后再进行涂抹。表面处理法需要根据混凝土漏水的面积的大小来采取贴补法或是涂抹法,对于较大面积的渗漏采取贴补法较为适宜,此方法需要在用腻子将表面填平后用砂布磨平后再进行涂刷,涂刷需要以三遍为准,前二次以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涂抹,每次涂抹前都需要在前一次表面干燥后进行。而表面涂抹法则适用宽度非常小的裂缝,漿液无法进入的裂缝、不伸缩、不漏水及不活动的裂缝等。
3.2 填充法
此方法一般适用于修补宽度在 0.3mm 的裂缝,其直接用修补材料进行填充,不仅作业较为简单,而且成本也较低。通过填充法进行裂缝的修补,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混凝土面板的防水性,同时可以有效的防止混凝土老化,同时对钢筋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其被锈蚀。
4 结束语
近年来,混凝土越来越成为建筑工程的最主要原料,混凝土施工越来越多,所以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针对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尽量避免裂缝的产生,特别是对结构整体有害的裂缝,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的及耐久性,从而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学俊.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4).
[2]徐宜.浅谈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J].中华民居,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