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域海洋乡土文化资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在语文课程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温度合理开发乡土文化资源,使其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与写作相整合;与综合性学习相整合;与读写结合相整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海洋乡土文化;课程资源;整合
大连作为一座滨海城市,有着独特的区域海洋文化资源。我们所在的学校,就坐落在大连的黄海海岸线上。学校面朝大海,享有独特的海洋资源,作为大连市青少年海洋教育联盟校,一直秉持“蓝色文化”,传播海洋文化,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乡土资源,这所学校有着天然的优势,也责无旁贷地拥有了传播乡土文化的使命。
语文学科兼具语言性和人文性,承载着传承祖国语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大任务,蕴含着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乡土海洋文化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海洋自然生态和海洋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 为了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地域乡土文化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利用,使之成為优秀的课程资源。近年来,我们尝试将区域海洋乡土文化资源和语文课程进行整合,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现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一、乡土海洋文化资源与写作的整合
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积累丰富的表象,才能进行写作。具体的情境和具体的形象也更易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有了形象和感性的认识,习作中也更容易表达出浓郁的家乡情怀。对于生活在沿海城市的孩子们来说,大海自然是他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海洋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观赏资源,也自带着特殊的人文属性,给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比如,在写《游__________》这篇习作之前,先带学生爬上童牛岭,站在山顶俯瞰整片红星海海域,从山上下来,远远地望向大海,看看翻滚的波浪,海上的点点渔船。最后走近海边,海岸的金沙,清透的海水和漂浮的藻类映入眼帘 。孩子在亲身经历的游览过程中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自然流露笔尖,笔随着脚步而动,按照自己的行踪来写景观,也自然而然地领会了一种新的写作顺序——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同时,也更容易表达出对家乡的爱意。
二、乡土海洋文化资源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部分,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更体现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结合。它更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将学生培养成综合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的社会人。
开展以乡土海洋文化为载体的语文实践性学习,能引领学生走近乡土民情、了解乡土历史,继承和发扬可贵的民风与道德风尚,探究海洋生物,在丰富学生对家乡大海认识的同时,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理性思考和品格塑造的空间。 首先,探寻和发扬“红星精神”。红星渔村的村民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组建红星渔业合作社,村民们爱拼爱闯、以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把红星渔村这个小小村落,打造成了具有蓬勃生产力的红星大队,而红星渔村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学习的典范,劳动模范们的事迹霎时闻名全国。而当年这些开创奇迹的村民们不懈奋斗精神,至今仍闪耀着熠熠的光辉。经过同学们走访老村民,访谈长辈,查阅当地乡土历史资料等诸多方面的努力,不但探寻了当年红星渔村的兴起沿革,也走近了当年村民们那段艰苦奋斗的辉煌历史,塑造了孩子们坚持奋斗的宝贵品格。其次,传承“红星手艺”。学生利用假期搜集渔民故事,唱响渔家号子,亲手制作水手结等方式,了解身边的渔民生活,风土人情,掌握与海洋相关的生活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和保护海洋的意识。培养他们用语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生活,既提升了沟融表达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又将海洋物质资源、人文资源与语文课程相整合,提高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处理信息的能力。增进了学生对家乡,对海洋、社会和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知。
三、乡土海洋文化资源与读写结合的整合
乡土环境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是学生的认知和经验的来源,蕴含着有着最朴素、最动人的情感, 将语文课程与乡土海洋资源相结合,一方面能促成学生走进文本,产生共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乡土资源反过来又可以成为学生表达的来源,促成学生学以致用,尝试用文本的方式去表达乡土的意味。走进与走出,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通过海洋乡土文化这个媒介,学生不但能够融入文本,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感悟,习得写作策略;而且更容易走出文本,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真情实感。在这个良性的循环中,乡土文化将带给作者无穷无尽的的滋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引导学生将乡土文化融入到文本的读与写中来,反之,这个过程也更容易激发“乡土”情怀。
例如,《海上日出》一课,按照太阳变化的顺序,描绘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作者从日出时的颜色、光亮、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着力刻画了太阳在海面下,出现小半边脸,跳出海面,发出光芒四个画面。
上课前,组织学生早起去海边看日出,从不同角度观察海上日出的变化,获得直接的感官体验,即使太阳每天升起司空见惯,当孩子们站在大海边的那一刻,还是被眼前海上日出景象震撼了,朝阳从海面散出第一缕光辉,孩子们不禁跳起来发出了惊呼:再熟悉不过的日出,有了亲身经历,便在孩子的脑海中印下了完整的连贯的深刻的画面。此时,课堂上再次读到《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思考 “作者写出了海上日出的哪些变化?”默读课文,圈画语句,便水到渠成了,孩子们自然而然地领会了作者是从颜色、光亮、位置等角度描绘了日出的变化,有的同学甚至惊呼巴金先生比自己观察的还要仔细,此时,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也就水落石出——按照变化的顺序写景,课文的重难点也迎刃而解了。
文本学习完了,但乡土海洋文化的价值挖掘还没有戛然而止。学生习得的写作策略必须要学以致用,于是组织孩子们再一次来到海边,这一次,他们要观赏日落,学习运用“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景”的策略。以《海上日落》为题,写一篇小练笔。
海洋自然资源的合理运用,让文本具备了输入和输出的更大价值,乡土自然资源已然成为了阅读与写作实践的纽带:观赏海边日出的亲身经历,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这是输入;观赏海边日落的亲身经历,又将文本中习得的写作顺序运用到写作实践中,这是输出,正是海洋乡土丰富的自然资源,将语文学习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学以致用,读写结合,也实现了乡土海洋自然资源和语文课程完美契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海洋乡土文化;课程资源;整合
大连作为一座滨海城市,有着独特的区域海洋文化资源。我们所在的学校,就坐落在大连的黄海海岸线上。学校面朝大海,享有独特的海洋资源,作为大连市青少年海洋教育联盟校,一直秉持“蓝色文化”,传播海洋文化,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乡土资源,这所学校有着天然的优势,也责无旁贷地拥有了传播乡土文化的使命。
语文学科兼具语言性和人文性,承载着传承祖国语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大任务,蕴含着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乡土海洋文化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海洋自然生态和海洋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 为了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地域乡土文化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利用,使之成為优秀的课程资源。近年来,我们尝试将区域海洋乡土文化资源和语文课程进行整合,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现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一、乡土海洋文化资源与写作的整合
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积累丰富的表象,才能进行写作。具体的情境和具体的形象也更易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有了形象和感性的认识,习作中也更容易表达出浓郁的家乡情怀。对于生活在沿海城市的孩子们来说,大海自然是他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海洋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观赏资源,也自带着特殊的人文属性,给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比如,在写《游__________》这篇习作之前,先带学生爬上童牛岭,站在山顶俯瞰整片红星海海域,从山上下来,远远地望向大海,看看翻滚的波浪,海上的点点渔船。最后走近海边,海岸的金沙,清透的海水和漂浮的藻类映入眼帘 。孩子在亲身经历的游览过程中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自然流露笔尖,笔随着脚步而动,按照自己的行踪来写景观,也自然而然地领会了一种新的写作顺序——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同时,也更容易表达出对家乡的爱意。
二、乡土海洋文化资源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部分,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更体现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结合。它更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将学生培养成综合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的社会人。
开展以乡土海洋文化为载体的语文实践性学习,能引领学生走近乡土民情、了解乡土历史,继承和发扬可贵的民风与道德风尚,探究海洋生物,在丰富学生对家乡大海认识的同时,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理性思考和品格塑造的空间。 首先,探寻和发扬“红星精神”。红星渔村的村民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组建红星渔业合作社,村民们爱拼爱闯、以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把红星渔村这个小小村落,打造成了具有蓬勃生产力的红星大队,而红星渔村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学习的典范,劳动模范们的事迹霎时闻名全国。而当年这些开创奇迹的村民们不懈奋斗精神,至今仍闪耀着熠熠的光辉。经过同学们走访老村民,访谈长辈,查阅当地乡土历史资料等诸多方面的努力,不但探寻了当年红星渔村的兴起沿革,也走近了当年村民们那段艰苦奋斗的辉煌历史,塑造了孩子们坚持奋斗的宝贵品格。其次,传承“红星手艺”。学生利用假期搜集渔民故事,唱响渔家号子,亲手制作水手结等方式,了解身边的渔民生活,风土人情,掌握与海洋相关的生活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和保护海洋的意识。培养他们用语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生活,既提升了沟融表达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又将海洋物质资源、人文资源与语文课程相整合,提高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处理信息的能力。增进了学生对家乡,对海洋、社会和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知。
三、乡土海洋文化资源与读写结合的整合
乡土环境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是学生的认知和经验的来源,蕴含着有着最朴素、最动人的情感, 将语文课程与乡土海洋资源相结合,一方面能促成学生走进文本,产生共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乡土资源反过来又可以成为学生表达的来源,促成学生学以致用,尝试用文本的方式去表达乡土的意味。走进与走出,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通过海洋乡土文化这个媒介,学生不但能够融入文本,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感悟,习得写作策略;而且更容易走出文本,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真情实感。在这个良性的循环中,乡土文化将带给作者无穷无尽的的滋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引导学生将乡土文化融入到文本的读与写中来,反之,这个过程也更容易激发“乡土”情怀。
例如,《海上日出》一课,按照太阳变化的顺序,描绘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作者从日出时的颜色、光亮、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着力刻画了太阳在海面下,出现小半边脸,跳出海面,发出光芒四个画面。
上课前,组织学生早起去海边看日出,从不同角度观察海上日出的变化,获得直接的感官体验,即使太阳每天升起司空见惯,当孩子们站在大海边的那一刻,还是被眼前海上日出景象震撼了,朝阳从海面散出第一缕光辉,孩子们不禁跳起来发出了惊呼:再熟悉不过的日出,有了亲身经历,便在孩子的脑海中印下了完整的连贯的深刻的画面。此时,课堂上再次读到《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思考 “作者写出了海上日出的哪些变化?”默读课文,圈画语句,便水到渠成了,孩子们自然而然地领会了作者是从颜色、光亮、位置等角度描绘了日出的变化,有的同学甚至惊呼巴金先生比自己观察的还要仔细,此时,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也就水落石出——按照变化的顺序写景,课文的重难点也迎刃而解了。
文本学习完了,但乡土海洋文化的价值挖掘还没有戛然而止。学生习得的写作策略必须要学以致用,于是组织孩子们再一次来到海边,这一次,他们要观赏日落,学习运用“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景”的策略。以《海上日落》为题,写一篇小练笔。
海洋自然资源的合理运用,让文本具备了输入和输出的更大价值,乡土自然资源已然成为了阅读与写作实践的纽带:观赏海边日出的亲身经历,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这是输入;观赏海边日落的亲身经历,又将文本中习得的写作顺序运用到写作实践中,这是输出,正是海洋乡土丰富的自然资源,将语文学习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学以致用,读写结合,也实现了乡土海洋自然资源和语文课程完美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