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居民诉求为哨声,闻风而动、接诉即办,有一办一、举一反三。今年以来,北京市整合各类热线归集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立全市统一的群众诉求受理平台,实现事项咨询、建议、举报、投诉“一号通”。
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12345受理群众来电250万件,一批市民集中关心、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群众平均满意率达到70%。“接诉即办”的背后,不仅有啃“硬骨头”的实干担当,枝叶关情的民心关怀,还有“绣花功夫”的落实做细,向前一步主动治理的行动自觉。
市民出题,政府答题。通过12345,基层工作展现出新时代的新气象,老百姓的获得感与治理者的成就感同频共振,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添加动人注脚。
7×24小时“一拨就通”
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细。当前,2000多万人口的北京正在向高质量发展深刻转型,人们对城市管理的需求更深入,也更多样。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也K围绕着市民的日常生活展开。市委书记蔡奇说:“入托上学、就医养老、出行购物、环境卫生、水电气热、文化娱乐……这些千家万户开门就遇到的事儿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大家的生活。”
市民的诉求就是哨声。通过12345,千家万户吹响诉求哨,各街乡、委办局闻风而动、接诉即办。
走进市政府服务热线管理中心,記者被眼前景象震到了:“您好,这里是12345,请问有什么需求?”“好的,地址再和您确认一下。”“一小时前的处理情况再和您做个回访。”偌大的中心里,敲键盘声、问答声此起彼伏。在这里,500多个人工坐席7×24小时值守,“接电话、派问题、收反馈、记回访”,群众诉求、社情民意直通市政府,24小时不断线,事不完人不走。
7×24小时“一拨就通”,解了许多市民的燃眉之急。一天晚上九点,家住朝阳区的庄女士拨通了12345。因为单位办理排水许可要打开一个井盖,但这个井盖老化严重,怎么也打不开。为此,她已经和物业磨了一个礼拜。无奈之下,她拨打热线求助。
没想到,约摸半小时,就有排水集团打电话询问井盖具体位置,十点左右,排水集团工人就出现在井盖位置,面对老化得无法手动打开的井盖,几位工人又往返两公里外的工作点取来液压装置,把井盖撬开了不说,还更换了一个新井盖,周围破损地砖也修复了。
这样的服务速度和品质让庄女士大呼意外,“我的诉求能这么快解决,还是大晚上,12345真管用!”为此,她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
让庄女士点赞的闻风而动、接诉即办背后,是体制机制的改革。以前,12345接到诉求后,先要把问题交到各区分中心,再由分中心派给相关街道办、乡镇,一来一去,时间拉长了。现在,12345直接派单到基层,省去了中间环节,解决诉求的时限也从原来的15个工作日变成了7个自然日,效率翻倍。
接单后的各个街道办、乡镇,也通过各种方式“跑赢”。丰台区王佐镇,对群众诉求24小时办理、5日办结,投诉三次以上的承办部门负责人必须与举报人沟通见面,解决问题、化解矛盾;顺义区李桥镇,便民服务中心11位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所有投诉须在1小时内反馈,需实地勘察的也要在4小时内回复;大兴区林校路街道,专门建立微信群和QQ群,街道城建科、环管办,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以及网格负责人都在群里,有派单在10分钟内就会得到响应。
举一反三主动治理
“建筑垃圾把楼门都堵了!”“楼道里垃圾遍地,人都没法走!”往年一入春,朝阳区小关街道关于建筑垃圾的接诉就会暴涨,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年不一样,小关街道的接诉消停了,小区里建筑垃圾不见踪影,干净整洁。
原来,从去年冬天,小关街道就开始制定应对“装修垃圾随意堆放扰民”的方案,在街道73个居民区试点“装修垃圾不落地”,为业主提供清运费打折的优惠,并要求必须在2小时内运走垃圾,解决了垃圾乱堆放、乱清运的难题,净了社区、乐了百姓。
像小关街道一样,面对接诉集中、突出的问题,各个街道乡镇、委办局落实市委部署,从中梳理出一些共性问题,向前一步,实现“接诉即办”与主动治理相结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前几天下雨,曾向12345求助的居民罗富有睡了个踏实觉,以往“外面下大雨、屋里漏小雨”的“心病”彻底解决,终于可以安心度汛了。而安心的不光罗富有,还有延庆区儒林街道城西小区1号楼数十户顶层居民。
延庆区儒林街道城西小区1号楼是个失管老楼,顶层年久失修,每年汛期都愁煞人。今年,罗富有拨通了12345。吹响“哨声”后,延庆区住建委立即响应,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儒林街道办事处、永安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三次入户排查。实地查看后发现,出现漏雨的不止一户居民,大部分顶层住户都存在漏雨问题。随即,延庆区住建委重新铺设了整栋楼防水设施,彻底根治顶层漏雨问题。“我真是太高兴了,没想到一个电话给整栋楼居民带来幸福!感谢!”罗富有欣喜地说。
向前一步主动治理的不光小关街道、儒林街道。面对私装地锁、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等太东里、太西里、太中里三大老旧小区的共同问题,丰台区太平桥街道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一个案例带动一片治理。针对小区脏乱、人员随意进出问题,三个社区67栋楼启动入户登记,全力推进智慧门禁系统建设,针对私设地锁、拆除反弹,社区联合物业推进智能停车管理;启动拆除违建、绿化提升、路面硬化、规划停车位四大类片区综合整治项目,西城区广外街道打破“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尴尬局面,彻底改善小区环境面貌,把老旧小区居民多年的烦心事从根儿上化解掉。
多部门联动合力办
市委书记蔡奇说,街道是城市工作的第一线,城市治理的关键环节、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和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但街道执法权、监督权等缺乏制度性保障,解决问题时往往“进退两难”,造成“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尴尬。
如此,在接诉即办中,街道就得下决心、想办法破解这些制约有效发挥的体制机制障碍,多部门联动合力办,充分发挥基层治理效能。 北京大学畅春园59号楼顶层居民唐先生,每逢汛期就发愁。由于楼顶漏雨渗水严重,T雨,屋里就下小雨。小区物业换了一茬又一茬,没人管。产权又牵涉北大校方、方正集团等好几个单位,谁也不肯牵头管,这苦水一咽就是好几年。
今年2月19日,他在微博向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3天内,属地燕园街道请来了北大房产部和北大资源物业公司,各单位合力启动了楼顶修复。这个难题的顺利解决,源于燕园街道的“接诉即办”联络组。
原来,燕园街道是个大院街道,受北大和海淀区政府的双重领导,以前想协调解决一些问题,往往十分被动,协调沟通都要耗费时间成本。今年,街道成立“接诉即办”联络组,学校近20个部门各抽调一位主管领导,确保接诉后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
不光街道与社会单位之间,牵涉街道多个部门的事儿,也需要“兄弟同心、其利断金”。3个社区、26栋住宅楼、3600多辆私家车,却只有一条道路供进出。石景山区古城街道滨和园地区7000多户居民曾将自家门口比作“葫芦口”,“早晚高峰进不去、出不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年1至3月,滨和园地区居民差点把12345“打爆了”。
3月中旬,街區长吹响“集结哨”,相关部门现场勘测、集体会商研判,在统筹考虑防洪安全、行车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后拿出方案,一个多月后,崭新的双向通车口建成投用。
滨和园的“葫芦口”式拥堵能解决,得益于“街区制”。“街区制”为石景山首创,即由街道处级干部担任街区长,社区各类问题均可第一时间反映到街道,再由街区长直接调度街道相关科室,避免了各部室各管一摊、互不通气甚至推诿扯皮,促进了难事快办,最大限度减少居民等待时间。古城街道作为试点,街道内22个社区划分为8个街区,街道干部下沉社区“包办”难事,通过指挥协调、部门协办让这个横跨三个社区的难题顺利解决。
“接诉即办”推动基层五指攥成拳头形成合力,海淀区西北旺镇也有体会。“过去各干各的,没有形成合力。‘接诉即办’以后,街道成立专班,把执法部门统一协调在大城管体系下,集中精力解决一些问题。”西北旺镇党委书记赵小云表示,力量下沉下去,不但解决问题更精准,效率也提高了。
以群众满意度为“试金石”
接诉即办不是一办了之,而是以群众满意度为“试金石”。
前些天,海淀区苏家坨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云峰回拨了一位诉求人电话。简单自我介绍后,云峰说:“您前一阵反映的施工扬尘……”话音未落,对方便畅快答道:“噢,那事儿已经解决啦,处理挺快,感谢感谢!”语气中透着满意。
各街道办、乡镇群众诉求办理情况要及时向来电人反馈,并同时向12345热线反馈。这是本市3月以来实施的“双反馈”机制。海淀区苏家坨镇建立的“接诉即办”成效检验机制之一,就是党委干部不定期回拨诉求人电话,了解诉求处理情况和解决效果,并向居民征求意见、倾听心声。每个月,市政务服务管理局都会对群众满意度进行回访,并对全市16区、333个街道办和乡镇进行“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大排名。
市委书记蔡奇要求,要完善向街道、部门双向派单和接诉即办机制,以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为重要依据,定期通报排名靠后的街道和部门,督促各区、各部门跟踪解决问题,推动形成自动响应机制。
“三率”如何,成为群众满不满意的“硬杠杠”。丰台区卢沟桥街道是个有名儿的大街道,辖区范围59.3平方公里,下辖37个社区,“接诉即办”以来,街道处理诉求常常要一个地儿一个地儿挨着跑,这让街道几乎陷入“解决率低——满意率低——反映率高”的怪圈。在每天一排名的一月份市民诉求最集中的前十位中,卢沟桥街道进入了十二次,这让街道干部直呼“棘手、压力大”。
用心思、动脑筋、想办法,明初,街道引入技术手段,采取“线上吹哨、部门报到”,现场会由过去的“实地召开”变为“线上召开”,打破距离限制。“以前处理诉求_上午至多跑俩地儿,现在一小时处理五件,效率翻了两倍不止。”街道主任李岩说,“线上吹哨、部门报到”实现了社区干部少跑腿、街道与社区居民面对面。在六月市民诉求最集中的前十位排名中,卢沟桥街道下降到两次,居民重点、难点诉求解决率高了,满意率提升了。
如今,除了“三率”,“综合排名”的考评范围不断细化、丰富。“综合排名”分先进类、进步类、整改类和治理类,对总分最高的、环比进步幅度大的、排名最后的都进行通报。还有相关部门跟进12345市民热线直派街道案件的办理工作,对于办理过程中各承办业务科室和社区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和督办,让“接诉即办”一刻不松懈。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今天的北京正处于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新变化新特点,通过12345“接诉即办”,各个基层部门闻风而动、接诉即办,让群众家门口的脏乱污堵等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让广大市民的各类需求得到解决,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如此,北京这一超大城市的治理将更上层楼,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共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向心力将紧紧凝聚。(资料来源:《北京日报》)
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12345受理群众来电250万件,一批市民集中关心、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群众平均满意率达到70%。“接诉即办”的背后,不仅有啃“硬骨头”的实干担当,枝叶关情的民心关怀,还有“绣花功夫”的落实做细,向前一步主动治理的行动自觉。
市民出题,政府答题。通过12345,基层工作展现出新时代的新气象,老百姓的获得感与治理者的成就感同频共振,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添加动人注脚。
7×24小时“一拨就通”
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细。当前,2000多万人口的北京正在向高质量发展深刻转型,人们对城市管理的需求更深入,也更多样。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也K围绕着市民的日常生活展开。市委书记蔡奇说:“入托上学、就医养老、出行购物、环境卫生、水电气热、文化娱乐……这些千家万户开门就遇到的事儿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大家的生活。”
市民的诉求就是哨声。通过12345,千家万户吹响诉求哨,各街乡、委办局闻风而动、接诉即办。
走进市政府服务热线管理中心,記者被眼前景象震到了:“您好,这里是12345,请问有什么需求?”“好的,地址再和您确认一下。”“一小时前的处理情况再和您做个回访。”偌大的中心里,敲键盘声、问答声此起彼伏。在这里,500多个人工坐席7×24小时值守,“接电话、派问题、收反馈、记回访”,群众诉求、社情民意直通市政府,24小时不断线,事不完人不走。
7×24小时“一拨就通”,解了许多市民的燃眉之急。一天晚上九点,家住朝阳区的庄女士拨通了12345。因为单位办理排水许可要打开一个井盖,但这个井盖老化严重,怎么也打不开。为此,她已经和物业磨了一个礼拜。无奈之下,她拨打热线求助。
没想到,约摸半小时,就有排水集团打电话询问井盖具体位置,十点左右,排水集团工人就出现在井盖位置,面对老化得无法手动打开的井盖,几位工人又往返两公里外的工作点取来液压装置,把井盖撬开了不说,还更换了一个新井盖,周围破损地砖也修复了。
这样的服务速度和品质让庄女士大呼意外,“我的诉求能这么快解决,还是大晚上,12345真管用!”为此,她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
让庄女士点赞的闻风而动、接诉即办背后,是体制机制的改革。以前,12345接到诉求后,先要把问题交到各区分中心,再由分中心派给相关街道办、乡镇,一来一去,时间拉长了。现在,12345直接派单到基层,省去了中间环节,解决诉求的时限也从原来的15个工作日变成了7个自然日,效率翻倍。
接单后的各个街道办、乡镇,也通过各种方式“跑赢”。丰台区王佐镇,对群众诉求24小时办理、5日办结,投诉三次以上的承办部门负责人必须与举报人沟通见面,解决问题、化解矛盾;顺义区李桥镇,便民服务中心11位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所有投诉须在1小时内反馈,需实地勘察的也要在4小时内回复;大兴区林校路街道,专门建立微信群和QQ群,街道城建科、环管办,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以及网格负责人都在群里,有派单在10分钟内就会得到响应。
举一反三主动治理
“建筑垃圾把楼门都堵了!”“楼道里垃圾遍地,人都没法走!”往年一入春,朝阳区小关街道关于建筑垃圾的接诉就会暴涨,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年不一样,小关街道的接诉消停了,小区里建筑垃圾不见踪影,干净整洁。
原来,从去年冬天,小关街道就开始制定应对“装修垃圾随意堆放扰民”的方案,在街道73个居民区试点“装修垃圾不落地”,为业主提供清运费打折的优惠,并要求必须在2小时内运走垃圾,解决了垃圾乱堆放、乱清运的难题,净了社区、乐了百姓。
像小关街道一样,面对接诉集中、突出的问题,各个街道乡镇、委办局落实市委部署,从中梳理出一些共性问题,向前一步,实现“接诉即办”与主动治理相结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前几天下雨,曾向12345求助的居民罗富有睡了个踏实觉,以往“外面下大雨、屋里漏小雨”的“心病”彻底解决,终于可以安心度汛了。而安心的不光罗富有,还有延庆区儒林街道城西小区1号楼数十户顶层居民。
延庆区儒林街道城西小区1号楼是个失管老楼,顶层年久失修,每年汛期都愁煞人。今年,罗富有拨通了12345。吹响“哨声”后,延庆区住建委立即响应,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儒林街道办事处、永安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三次入户排查。实地查看后发现,出现漏雨的不止一户居民,大部分顶层住户都存在漏雨问题。随即,延庆区住建委重新铺设了整栋楼防水设施,彻底根治顶层漏雨问题。“我真是太高兴了,没想到一个电话给整栋楼居民带来幸福!感谢!”罗富有欣喜地说。
向前一步主动治理的不光小关街道、儒林街道。面对私装地锁、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等太东里、太西里、太中里三大老旧小区的共同问题,丰台区太平桥街道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一个案例带动一片治理。针对小区脏乱、人员随意进出问题,三个社区67栋楼启动入户登记,全力推进智慧门禁系统建设,针对私设地锁、拆除反弹,社区联合物业推进智能停车管理;启动拆除违建、绿化提升、路面硬化、规划停车位四大类片区综合整治项目,西城区广外街道打破“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尴尬局面,彻底改善小区环境面貌,把老旧小区居民多年的烦心事从根儿上化解掉。
多部门联动合力办
市委书记蔡奇说,街道是城市工作的第一线,城市治理的关键环节、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和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但街道执法权、监督权等缺乏制度性保障,解决问题时往往“进退两难”,造成“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尴尬。
如此,在接诉即办中,街道就得下决心、想办法破解这些制约有效发挥的体制机制障碍,多部门联动合力办,充分发挥基层治理效能。 北京大学畅春园59号楼顶层居民唐先生,每逢汛期就发愁。由于楼顶漏雨渗水严重,T雨,屋里就下小雨。小区物业换了一茬又一茬,没人管。产权又牵涉北大校方、方正集团等好几个单位,谁也不肯牵头管,这苦水一咽就是好几年。
今年2月19日,他在微博向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3天内,属地燕园街道请来了北大房产部和北大资源物业公司,各单位合力启动了楼顶修复。这个难题的顺利解决,源于燕园街道的“接诉即办”联络组。
原来,燕园街道是个大院街道,受北大和海淀区政府的双重领导,以前想协调解决一些问题,往往十分被动,协调沟通都要耗费时间成本。今年,街道成立“接诉即办”联络组,学校近20个部门各抽调一位主管领导,确保接诉后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
不光街道与社会单位之间,牵涉街道多个部门的事儿,也需要“兄弟同心、其利断金”。3个社区、26栋住宅楼、3600多辆私家车,却只有一条道路供进出。石景山区古城街道滨和园地区7000多户居民曾将自家门口比作“葫芦口”,“早晚高峰进不去、出不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年1至3月,滨和园地区居民差点把12345“打爆了”。
3月中旬,街區长吹响“集结哨”,相关部门现场勘测、集体会商研判,在统筹考虑防洪安全、行车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后拿出方案,一个多月后,崭新的双向通车口建成投用。
滨和园的“葫芦口”式拥堵能解决,得益于“街区制”。“街区制”为石景山首创,即由街道处级干部担任街区长,社区各类问题均可第一时间反映到街道,再由街区长直接调度街道相关科室,避免了各部室各管一摊、互不通气甚至推诿扯皮,促进了难事快办,最大限度减少居民等待时间。古城街道作为试点,街道内22个社区划分为8个街区,街道干部下沉社区“包办”难事,通过指挥协调、部门协办让这个横跨三个社区的难题顺利解决。
“接诉即办”推动基层五指攥成拳头形成合力,海淀区西北旺镇也有体会。“过去各干各的,没有形成合力。‘接诉即办’以后,街道成立专班,把执法部门统一协调在大城管体系下,集中精力解决一些问题。”西北旺镇党委书记赵小云表示,力量下沉下去,不但解决问题更精准,效率也提高了。
以群众满意度为“试金石”
接诉即办不是一办了之,而是以群众满意度为“试金石”。
前些天,海淀区苏家坨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云峰回拨了一位诉求人电话。简单自我介绍后,云峰说:“您前一阵反映的施工扬尘……”话音未落,对方便畅快答道:“噢,那事儿已经解决啦,处理挺快,感谢感谢!”语气中透着满意。
各街道办、乡镇群众诉求办理情况要及时向来电人反馈,并同时向12345热线反馈。这是本市3月以来实施的“双反馈”机制。海淀区苏家坨镇建立的“接诉即办”成效检验机制之一,就是党委干部不定期回拨诉求人电话,了解诉求处理情况和解决效果,并向居民征求意见、倾听心声。每个月,市政务服务管理局都会对群众满意度进行回访,并对全市16区、333个街道办和乡镇进行“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大排名。
市委书记蔡奇要求,要完善向街道、部门双向派单和接诉即办机制,以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为重要依据,定期通报排名靠后的街道和部门,督促各区、各部门跟踪解决问题,推动形成自动响应机制。
“三率”如何,成为群众满不满意的“硬杠杠”。丰台区卢沟桥街道是个有名儿的大街道,辖区范围59.3平方公里,下辖37个社区,“接诉即办”以来,街道处理诉求常常要一个地儿一个地儿挨着跑,这让街道几乎陷入“解决率低——满意率低——反映率高”的怪圈。在每天一排名的一月份市民诉求最集中的前十位中,卢沟桥街道进入了十二次,这让街道干部直呼“棘手、压力大”。
用心思、动脑筋、想办法,明初,街道引入技术手段,采取“线上吹哨、部门报到”,现场会由过去的“实地召开”变为“线上召开”,打破距离限制。“以前处理诉求_上午至多跑俩地儿,现在一小时处理五件,效率翻了两倍不止。”街道主任李岩说,“线上吹哨、部门报到”实现了社区干部少跑腿、街道与社区居民面对面。在六月市民诉求最集中的前十位排名中,卢沟桥街道下降到两次,居民重点、难点诉求解决率高了,满意率提升了。
如今,除了“三率”,“综合排名”的考评范围不断细化、丰富。“综合排名”分先进类、进步类、整改类和治理类,对总分最高的、环比进步幅度大的、排名最后的都进行通报。还有相关部门跟进12345市民热线直派街道案件的办理工作,对于办理过程中各承办业务科室和社区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和督办,让“接诉即办”一刻不松懈。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今天的北京正处于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新变化新特点,通过12345“接诉即办”,各个基层部门闻风而动、接诉即办,让群众家门口的脏乱污堵等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让广大市民的各类需求得到解决,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如此,北京这一超大城市的治理将更上层楼,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共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向心力将紧紧凝聚。(资料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