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新的世情、国情与党情,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完善与实践应用创新,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方法,以期为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可行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党建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它不仅有利于加强党组织对农村的核心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建立良好的党群关系,更有利于带领农民群众更好地发展社会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面临农村社会利益格局复杂化、社会化多样化的新形势,在经济飞速发展与社会深刻变革中确实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势在必行。
一、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经济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农村建设也一样,只有农村经济坚实有力,基层党组织工作才能有效运行。
首先,摒弃僵化思想观念,抓住经济发展机遇。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积极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利用好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抓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难得机遇,转化为本土发展的内生动力,把夯实农村经济当作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以此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结合乡镇实际,发展特色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要做到实事求是,要了解乡镇的实际情况,在综合乡镇产业发展优势、劣势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招商引资,着重打造、扶持市场前景好、产业收益好,就业机会多、投资风险小的特色产业。
最后,完善管理制度,保证优良作风。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升基层党员干部财务收支预算、农村资产承包、融投资等方面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村民监督和财务公开制度,确保集体收益不非法流失,保证集体利益不受侵犯。同时,加强对基层经济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让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落实到农村基层党委、每一位党员干部,才能从源头上有效遏制基层经济腐败现象,真正让群众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
二、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打牢群众基础
新时期推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从制度、能力上健全党群关系。
首先,要夯实党员干部服务基层群众的工作基础。继续推进“第一书记”联系乡村制度,探索开展“第一书记”网上工作室建设、开设党务微博、党员服务论坛等平台,加强基层党员干部与农村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
其次,要健全党员干部服务基层群众的工作制度。结合“两学一做”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信访接待、民情恳谈、视察调研等相关工作制度,确保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实行党员干部服务承诺制、终身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确保服务群众工作有章可循,尤其是信访接待工作,要向群众承诺来访必接待、接待必答复,答复必解决。建立完善服务群众工作的监督考核制度,坚持做到服务群众有案可查、公开监督、按月上报、当月反馈、及时整改。
最后,要提升党员干部联系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水平。第一,党员干部必须紧跟深化农村改革的号召。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近日,国家从提升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出发,制定并向全国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目的是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础上继续理顺土地制度,实行“三权分置”。这对接下来的农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党员干部面临的工作将更加艰巨。既然中央给出了农村深化改革的“作战图”,党员干部就必须紧跟中央的部署号召,根据“作战图”加紧探索、制定“路线图”,脚踏实地地走出一条符合农村实际的深改路。第二,党员干部要培养自己三种素质、三种能力,要具备三种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把握改革发展中的不同机遇,在遇到机遇时果断行动,力求成功。第一,要培养自己宽广的胸襟,积极的心态,能被人捧也能被人摔,在思想上还要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创业,并保持健康的体魄;第二,要培养自己驾驭市场、驾驭全局、化一切阻力为动力的能力,充分了解和把握市场规律和频率,掌握事物发展一般态势和规律,果断决策执行,将消极因素消除甚至将其引导成为积极因素,化一切阻力为动力;第三,要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围绕“政治操守强、群众观念强、工作能力强、服务本领强”的四项标准,开展“对照检查”活动:“对照上下级领导和身边同事,看谁解决群众问题多、致富成效好、服务能力强”[1]。区县、乡镇联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结合党员干部知识结构和基层群众需求,通过党校干部轮训、周末干部大讲堂等平台,定期分类别、分行业、分层次开展各类政治理论、党性修养、专业技能等专题培训活动,有针对性地提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并将理论素养、技术能力、培训表现作为择优选拔基层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人才供给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带领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
首先,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和奉献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特别要注重改善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的结构,改进用人机制,改善选拔和提拔指标,一方面,可以在提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待遇方面作一些尝试,如可以规定工作满三年的农村党员可优先选拔进入公务员队伍;每年通过严格的组织推荐、民主测评、公开考试、严格考察等一系列科学的程序方法选拔一定比例的农村基层干部担任乡镇、社区、街道的领导岗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待遇,可以在结合本地待遇标准的基础上参考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明确规定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任职资格以及相关待遇标准,并根据其职称晋升逐步提高待遇。此外,也要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以感情留人,以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吸引和留住人才,从而增强农村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其次,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纯洁性建设。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群众、务实以及全面的政绩观,将农村社会是否和谐、农民群众收入是否提高、农村生产是否发展等,作为评价和衡量农村党员工作成绩的主要指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最后,加强农村基层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目前,我市农村流动党员数量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巨大压力。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这个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本人认为,改善这一问题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要规范管理留党党员的档案,建立好流动党员信息库,明晰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积极探索建立流动党组织,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状态。
参考文献:
[1] 中共射阳县委组织部:《创新工作室建设,发挥党代表作用》,2014年1月
[2] 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党建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它不仅有利于加强党组织对农村的核心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建立良好的党群关系,更有利于带领农民群众更好地发展社会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面临农村社会利益格局复杂化、社会化多样化的新形势,在经济飞速发展与社会深刻变革中确实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势在必行。
一、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经济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农村建设也一样,只有农村经济坚实有力,基层党组织工作才能有效运行。
首先,摒弃僵化思想观念,抓住经济发展机遇。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积极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利用好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抓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难得机遇,转化为本土发展的内生动力,把夯实农村经济当作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以此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结合乡镇实际,发展特色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要做到实事求是,要了解乡镇的实际情况,在综合乡镇产业发展优势、劣势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招商引资,着重打造、扶持市场前景好、产业收益好,就业机会多、投资风险小的特色产业。
最后,完善管理制度,保证优良作风。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升基层党员干部财务收支预算、农村资产承包、融投资等方面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村民监督和财务公开制度,确保集体收益不非法流失,保证集体利益不受侵犯。同时,加强对基层经济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让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落实到农村基层党委、每一位党员干部,才能从源头上有效遏制基层经济腐败现象,真正让群众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
二、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打牢群众基础
新时期推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从制度、能力上健全党群关系。
首先,要夯实党员干部服务基层群众的工作基础。继续推进“第一书记”联系乡村制度,探索开展“第一书记”网上工作室建设、开设党务微博、党员服务论坛等平台,加强基层党员干部与农村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
其次,要健全党员干部服务基层群众的工作制度。结合“两学一做”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信访接待、民情恳谈、视察调研等相关工作制度,确保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实行党员干部服务承诺制、终身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确保服务群众工作有章可循,尤其是信访接待工作,要向群众承诺来访必接待、接待必答复,答复必解决。建立完善服务群众工作的监督考核制度,坚持做到服务群众有案可查、公开监督、按月上报、当月反馈、及时整改。
最后,要提升党员干部联系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水平。第一,党员干部必须紧跟深化农村改革的号召。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近日,国家从提升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出发,制定并向全国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目的是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础上继续理顺土地制度,实行“三权分置”。这对接下来的农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党员干部面临的工作将更加艰巨。既然中央给出了农村深化改革的“作战图”,党员干部就必须紧跟中央的部署号召,根据“作战图”加紧探索、制定“路线图”,脚踏实地地走出一条符合农村实际的深改路。第二,党员干部要培养自己三种素质、三种能力,要具备三种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把握改革发展中的不同机遇,在遇到机遇时果断行动,力求成功。第一,要培养自己宽广的胸襟,积极的心态,能被人捧也能被人摔,在思想上还要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创业,并保持健康的体魄;第二,要培养自己驾驭市场、驾驭全局、化一切阻力为动力的能力,充分了解和把握市场规律和频率,掌握事物发展一般态势和规律,果断决策执行,将消极因素消除甚至将其引导成为积极因素,化一切阻力为动力;第三,要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围绕“政治操守强、群众观念强、工作能力强、服务本领强”的四项标准,开展“对照检查”活动:“对照上下级领导和身边同事,看谁解决群众问题多、致富成效好、服务能力强”[1]。区县、乡镇联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结合党员干部知识结构和基层群众需求,通过党校干部轮训、周末干部大讲堂等平台,定期分类别、分行业、分层次开展各类政治理论、党性修养、专业技能等专题培训活动,有针对性地提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并将理论素养、技术能力、培训表现作为择优选拔基层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人才供给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带领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
首先,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和奉献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特别要注重改善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的结构,改进用人机制,改善选拔和提拔指标,一方面,可以在提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待遇方面作一些尝试,如可以规定工作满三年的农村党员可优先选拔进入公务员队伍;每年通过严格的组织推荐、民主测评、公开考试、严格考察等一系列科学的程序方法选拔一定比例的农村基层干部担任乡镇、社区、街道的领导岗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待遇,可以在结合本地待遇标准的基础上参考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明确规定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任职资格以及相关待遇标准,并根据其职称晋升逐步提高待遇。此外,也要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以感情留人,以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吸引和留住人才,从而增强农村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其次,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纯洁性建设。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群众、务实以及全面的政绩观,将农村社会是否和谐、农民群众收入是否提高、农村生产是否发展等,作为评价和衡量农村党员工作成绩的主要指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最后,加强农村基层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目前,我市农村流动党员数量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巨大压力。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这个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本人认为,改善这一问题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要规范管理留党党员的档案,建立好流动党员信息库,明晰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积极探索建立流动党组织,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状态。
参考文献:
[1] 中共射阳县委组织部:《创新工作室建设,发挥党代表作用》,2014年1月
[2] 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