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风吹暖碧潇湘,闻道浯溪水亦香。最忆故园秋色里,满山红叶艳惊霜”。祁阳人民以独特的“祁阳手笔”三年实施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工程98.13公顷,实施小微湿地保护与建设1000公顷,为“一湖三山四水”生态治理提供出一套可供借鉴的“祁阳样板”。
三产融合,织就临江一条绿带
瞄准打造成“生态治水示范区、湿地公园样板区、美丽乡村标杆区、三产融合先行区”的目标,祁阳坚持从战略高度来部署,用科学方法抓推进。按照“上级争一点、财政投一点、镇村筹一点、部门扶一点、企业帮一点”的多元化方式,祁阳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累计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倾斜支持项目区及周边地区配套设施建设。继2017年第一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工程之后,2018~2019年,祁阳继续选址三家村和湘江沿岸,启动退耕还林还湿二期工程、提质改造工程和小微湿地建设,试点面积34公顷,提质改造72公顷,实施小微湿地建设34公顷。
如今,延绵6公里长的湘江流域祁阳县退耕还林还湿项目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根据永州市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实施退耕还林还湿生态系统工程后,试点区水环境污染治理度99.63%,年净化污水总量180.94万立方米,项目区出水水质由Ⅳ类提高到Ⅱ类,实现了祁阳县委、县政府“还碧水回湘江”的庄严承诺。
三赢共生,构建乡村一方美景
围绕“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这条工作主线,祁阳始终坚持从战略高度来部署,用科学方法抓推进。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祁阳县坚持将工程实施与发展生态旅游、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行河长制等工作深度融合,打造花海湿地、水乡湿地、田园湿地,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积极打造湿地生态景观。通过搭配种植多种林草品种,建设海棠、梅花、樱花、紫薇观游园,美人蕉、再力花、鸢尾观赏区等,使湘江百里画廊“天天有景、月月有花”;全面绿化试点区湘江两岸的裸露山地,沿江营造绿化带2.2公里、植树2.5万余株、建成游步道5公里,构建独具特色的亲水自然风景长廊;在项目区高标准兴修草砂路18公里,项目区正成为全市乡村旅游新热点,前来休闲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结合乡村振兴,出台《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美丽乡村“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1+6”文件,在试点区率先拆除危房空心房,改水、改厕,种树、种花、种果,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生态和人居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永州市乡村振兴“十百千万”示范片建设规划编制和试点工作现场会、湖南省市州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先后在祁阳召开,选址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和小微湿地保护与建设项目建设区作为参观现场,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肯定。
与湿地污染治理相结合。县河长制工作委员会将退耕还林还湿和小微湿地建设列为河长制重点工作任务,大力开展河道、鱼塘、水池清淤保洁,坚决取缔网箱养鱼,从严整治非法采矿洗矿采砂等破坏湿地环境的行为,开展常态化巡河行动,全力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通过开展水生态修复,建设湘江“绿带”,整治沟渠塘坝,维护河流生态环境,全县河长制工作精彩纷呈。
三级联动,绘制民生一张蓝图
祁阳县委、县政府在抓好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和小微湿地保护与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工作,努力还给老百姓“湘江北去、漫江碧透”的新景象。
推廣试点建设经验。2018年,祁阳结合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在三家、滴水、老山湾、茶园、小江等5村有序铺开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效应。同时,融合退耕还林还湿、小型人工湿地、河渠生态廊道和小微湿地公园等四大模式,“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循序渐进”,在全县22个镇(街道)82个村(社区)先后开启小微湿地保护与建设,全面掀起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高潮。通过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压实“工作村为主”责任,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机械化、品牌化互动发展,形成了油茶、蔬菜、水果、畜禽养殖等产业集群。
推动实现生态振兴。统筹试点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污染水体清淤疏浚治理为重点,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推广分散式污水处理智能系统,新建“中国罐”10座收集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再排入湿地,使水质大大提高。
打造“百里画廊”。结合浯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大手笔规划建设湘江百里生态画廊,汇聚山水田园、人文历史等资源禀赋,打造集中展示祁阳新形象的生态文化旅游长廊。三年在湘江两岸14个乡镇同时实施浯溪国家湿地公园造林绿化工程,开展沿江两岸种竹植柳行动,完成护岸林36.8万株,营造水源涵养林453公顷。
三产融合,织就临江一条绿带
瞄准打造成“生态治水示范区、湿地公园样板区、美丽乡村标杆区、三产融合先行区”的目标,祁阳坚持从战略高度来部署,用科学方法抓推进。按照“上级争一点、财政投一点、镇村筹一点、部门扶一点、企业帮一点”的多元化方式,祁阳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累计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倾斜支持项目区及周边地区配套设施建设。继2017年第一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工程之后,2018~2019年,祁阳继续选址三家村和湘江沿岸,启动退耕还林还湿二期工程、提质改造工程和小微湿地建设,试点面积34公顷,提质改造72公顷,实施小微湿地建设34公顷。
如今,延绵6公里长的湘江流域祁阳县退耕还林还湿项目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根据永州市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实施退耕还林还湿生态系统工程后,试点区水环境污染治理度99.63%,年净化污水总量180.94万立方米,项目区出水水质由Ⅳ类提高到Ⅱ类,实现了祁阳县委、县政府“还碧水回湘江”的庄严承诺。
三赢共生,构建乡村一方美景
围绕“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这条工作主线,祁阳始终坚持从战略高度来部署,用科学方法抓推进。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祁阳县坚持将工程实施与发展生态旅游、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行河长制等工作深度融合,打造花海湿地、水乡湿地、田园湿地,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积极打造湿地生态景观。通过搭配种植多种林草品种,建设海棠、梅花、樱花、紫薇观游园,美人蕉、再力花、鸢尾观赏区等,使湘江百里画廊“天天有景、月月有花”;全面绿化试点区湘江两岸的裸露山地,沿江营造绿化带2.2公里、植树2.5万余株、建成游步道5公里,构建独具特色的亲水自然风景长廊;在项目区高标准兴修草砂路18公里,项目区正成为全市乡村旅游新热点,前来休闲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结合乡村振兴,出台《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美丽乡村“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1+6”文件,在试点区率先拆除危房空心房,改水、改厕,种树、种花、种果,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生态和人居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永州市乡村振兴“十百千万”示范片建设规划编制和试点工作现场会、湖南省市州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先后在祁阳召开,选址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和小微湿地保护与建设项目建设区作为参观现场,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肯定。
与湿地污染治理相结合。县河长制工作委员会将退耕还林还湿和小微湿地建设列为河长制重点工作任务,大力开展河道、鱼塘、水池清淤保洁,坚决取缔网箱养鱼,从严整治非法采矿洗矿采砂等破坏湿地环境的行为,开展常态化巡河行动,全力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通过开展水生态修复,建设湘江“绿带”,整治沟渠塘坝,维护河流生态环境,全县河长制工作精彩纷呈。
三级联动,绘制民生一张蓝图
祁阳县委、县政府在抓好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和小微湿地保护与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工作,努力还给老百姓“湘江北去、漫江碧透”的新景象。
推廣试点建设经验。2018年,祁阳结合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在三家、滴水、老山湾、茶园、小江等5村有序铺开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效应。同时,融合退耕还林还湿、小型人工湿地、河渠生态廊道和小微湿地公园等四大模式,“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循序渐进”,在全县22个镇(街道)82个村(社区)先后开启小微湿地保护与建设,全面掀起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高潮。通过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压实“工作村为主”责任,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机械化、品牌化互动发展,形成了油茶、蔬菜、水果、畜禽养殖等产业集群。
推动实现生态振兴。统筹试点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污染水体清淤疏浚治理为重点,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推广分散式污水处理智能系统,新建“中国罐”10座收集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再排入湿地,使水质大大提高。
打造“百里画廊”。结合浯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大手笔规划建设湘江百里生态画廊,汇聚山水田园、人文历史等资源禀赋,打造集中展示祁阳新形象的生态文化旅游长廊。三年在湘江两岸14个乡镇同时实施浯溪国家湿地公园造林绿化工程,开展沿江两岸种竹植柳行动,完成护岸林36.8万株,营造水源涵养林453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