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化学记忆能力的方法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i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记忆,就是人们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应用的过程,是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任何一个人想要获得知识,无论是接受间接知识或积累个人的直接经验,都离不开记忆,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就必须遵循记忆规律,让学生在主动中记忆,在理解中记忆,在概括中记忆,在比较中记忆,在兴趣中记忆。
  关键词:有意记忆 机械记忆 理解记忆 概括 比较 分类
  
  化学学科在中学里有“理科中的文科”之称号,这是因为要学好化学,不仅需要理科的思维,而且需要文科的记忆。化学学科知识分散、琐碎,许多概念、原理、方程式等知识都需要记忆。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切知识都不过是记忆。因此,怎样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如何有效地掌握化学知识,是每一位化学教师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
  然而,很多理科生当初弃选文科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逃避记忆,害怕背诵政、史、地,而化学恰恰又需要记忆。再加上很多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偏重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记忆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缺失。试想,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尚且不能准确、完整地回忆、复述,他能自觉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各种化学问题吗?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呢?
  
  一、让学生在主动中记忆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记忆比无意记忆效果要好。有意记忆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有意识地对信息进行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而无意记忆是没有目标地浮光掠影,自然留不下清晰的印象。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明确指出要记忆的化学用语、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明确目的,才能发挥学生记忆的主观能动性。
  
  二、让学生在理解中记忆
  
  心理学家认为,留在人记忆中的事物,依据其有无内在联系分为两种识记,一种是机械记忆,另一种是理解记忆。所谓机械记忆就是死记硬背,靠单纯的重复去记,由于对记忆对象的认识肤浅、片面,在头脑中形成的刺激并不强烈,所以很容易遗忘;所谓理解记忆则是指在获取记忆对象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比较、应用、反馈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因其认识深刻,记忆就会持久而牢固。17世纪的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强调说:“除了很好地理解了的东西以外,决不能强迫自己去熟记任何东西。”因而,记忆的牢固程度取决于对记忆对象的理解程度。
  例如,《化学1》中“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贯穿了整个高中化学,其重要性和基础性可见一斑。然而“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涉及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溶液的体积、物质的微粒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等9个物理量。如果机械记忆这9个物理量及其之间的换算关系,不仅因记忆量大无法记住,更使得化学学习陷入枯燥乏味的无趣境地。反之,若按其内在规律和联系,归纳整理出知识体系,用一条主线贯穿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画出如图1所示图表,则各物理量间的换算关系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种图表记忆法经过了创造性的思维加工,所以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便于应用。
  
  三、让学生在概括中记忆
  
  概括是形成概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即把某些具有一些相同属性的事物,舍弃其次要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取出主要的、本质的属性,再推广到同类事物的全体,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
  化学知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只要掌握了规律就可以用于指导我们的学习。如在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基础上,就可以将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的变化连成一串,使零碎、难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变得有规律可循,记忆起来事半功倍,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四、让学生在比较中记忆
  
  比较是确定事物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化学知识因其内容浩瀚广博,化学变化类别复杂多样,需要根据一定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进行对照,从而确定相同、相异、相反、相似之处。所以有人讲:“比较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通过比较,可以找出对象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然后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并形成一定的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这就是分类方法。比较和分类是帮助学生掌握相近和对立的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例如,《化学1》中的《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一节中,根据物质分类标准的不同,介绍了树状分类法,又结合分散系的分类、物质的聚集状态分类、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等内容对分类方法进行了运用和巩固。又如,苏教版选修五《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中介绍糖类时,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书本后,经过比较对糖类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糖类分成如下三类:①根据能否水解及水解产物多少,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②按照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的多少,可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等;③按照与羰基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的情况不同,单糖又可分为醛糖和酮糖。
  
  五、让学生在兴趣中记忆
  
  趣味记忆就是根据化学知识的某些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将需记忆的知识通过词语、文字上的适当加工,赋予其外在的韵律和节奏。把记忆对象的相关内容转换成歌谣、顺口溜等有趣而愉快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寓知于乐、以趣激学,降低所学知识的记忆难度,增强记忆效果。如用“过滤操作要知道,一贴二低三紧靠,一次过滤不澄清,重复操作可奏效”来记忆过滤操作的方法,学生易于记忆且乐于接受。
  总之,记忆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是各种能力形成的前提。摆正记忆在化学教学中的位置,按记忆的心理学规律实施教学,必将提高学生的记忆品质和记忆能力,进而大幅度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谢晓春.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的探索[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徐承波、吴俊明主编.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M].北京:民建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