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人大部分都有丰富的感情生活史,不能因此而戴有色眼镜评价他们的诗歌,或否定其写作才华。判断一个人的才能是不可加以私人情感进行判断的。本文通过唐代诗人元稹一例来论证理性认识诗人的重要性,以此来阐述人品不一定决定诗品。
关键词:诗品;人品;理性对待
文如其人一词最早追溯到孔子《论语》,其写到“有德者必有言”。一直以来我们都将言语和品德联系起来,认为德行的好坏决定了言辞的好坏。很多著名诗人在写爱情诗上都有很好的才华,这部分诗人大多拥有深刻的情感,正所谓“有感而发”“因情写诗”。但并不是所有诗人都能像王维那样,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诗人们或多或少会拥有多段情感,唐代诗人元稹共经历了五段情感,按照伦理来评判,世人会认为他是一个风流之人,甚至认为他是个虚伪之人,一边为亡妻恸哭,另一边却是妻妾成群。但我认为人品不一定代表文品,元稹很多爱情诗千百年来在世间广泛地流传,如《遣悲怀三首》,《离思五首》等。正确对待诗人情感生活与写作才华的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切不可因为情感生活的复杂而否定元稹在爱情诗上的才华。
一、纸上谈兵,一娶再娶
若要从元稹的情感生活来认识元稹的人品,可谓是无一赞美。“滥情人”“忘恩负义”“巧婚”“巧宦”等词都可用在他的身上。
前有貌美如花的莺莺,元稹深慕莺莺,想约见她却遭到了她拒绝叱责,其实莺莺心中也挂念着元稹,只是想让他知道她并非轻浮女子。元稹相思成疾病卧床头,莺莺见自己的心上人病得严重遂不顾男女之防与之同居照顾他,此时的元稹深受感动。我们应该承认元稹此时对莺莺的确是真情实意。但只怪元稹并非超脱之人,也会追捧功名利禄。元稹赴长安追求功名,很快结交京兆尹韦大人,并娶其二女儿韦从为妻。此时的元稹功成名就,若他是个正直专情之人,他便该一心一意爱着韦从,可他的心中还忘不了莺莺。元稹婚后去看过莺莺两次,那时的莺莺很痛苦,却并不拿自己的付出与牺牲作要挟。可见莺莺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女子。不久,莺莺嫁人了,生活的也幸福。这时元稹却妒火中烧,前后去找过莺莺两次,说是要弥补之前所亏欠的。当然,莺莺拒而不见,并答诗一首:“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其实他们的缘分在他选择功名利祿时便已断开。
原以为与韦从结婚后会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但是并没有一帆风顺。韦从的确是一个少得的贤妻,他不嫌弃元稹的贫困,与其一起生活。以致后来当元稹回忆起贤惠的妻子时用“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来描述,度过了几年贫贱夫妻百事哀,却琴瑟和谐的日子。在元稹即将功成名就的时候,妻子却突然去了,共患难却不能共享福。
后来元稹遇到了奇女子薛涛,薛涛被元稹的才华所深切地吸引。那时的他们相爱甚欢,但是薛涛懂得她终不能与元稹在一起的事实,后来隐居山林,终生未嫁。可见薛涛对元稹用情之深。
元稹的感情史并没有就此断结,之后又与李景俭的表妹安仙嫔结合,安仙嫔留下一个孩子之后去世了,最后与裴淑结为夫妻。
若通过以上来判断元稹的人品,我们只能说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元稹的无耻和他的才情一起留在了历史上。
二、贫贱夫妻式思念
《遣悲怀三首》可谓是元稹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此诗是元稹在生活有所改善之时怀念原配妻子韦从的,从诗歌中我们能深切的体会到这一对“贫贱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
其一开篇写到“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引用了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的典故,并用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韦从屈身下嫁给元稹的意思。为了体现韦从与元稹结为夫妻时生活的贫困,元稹用了“泥”“长霍”“荩箧”“等词,其中“百事乖”更是体现出了生活的困苦。“顾我无衣搜荩箧”是写出了元稹没有衣物可穿,韦从便翻箱倒柜地去找。“泥他沽酒拔金钗”此句是因当时元稹家中已十分贫困的情况下还将朋友带回家中吃饭,可家里已拿不出饭菜来招待客人。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时的韦从从自己的头上拔下了金簪。一句“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道出了韦从的善解人意,以及理解自己的丈夫,野蔬不觉得苦,也不认为用落叶作薪是一件困苦的事。元稹的诗中能够提及到这些细节说明他还是一直挂念着妻子的好,仔细看来也并非是一个完全忘恩负义之人。
其二开头与其一结尾处悲凉的相衔接,其一的“百事乖”到其二妻子过世后的“百事衰”。过去与妻子讨论着未来美好的生活,现如今已渐渐地实现,可此时的妻子却不在身边。为了不睹物思人,将妻子过去穿的衣裳也都差不多施舍完了。过去妻子喜爱的婢女也更加怜爱她们,就像是对待妻子一般。当深夜醒来,却再也看不见她的身影,只能寄托晚上做梦能够梦见她,希望她在另一个世界能够更好地生活。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从《遣悲怀三首》的来看,元稹在表达的语言上更是细腻的,虽然只是描述出简单的生活细节,却将贫贱夫妻之间的情感概述在诗中,显得真实自然,从诗中便可强烈感受到他对妻子的深爱之情。
三、总结
所谓人无完人。当我们没有触及到元稹的情感生活去看待他的诗歌,一切都是自然真实美好的。当我们了解元稹的人品再看待他的诗歌,便会认为他是虚伪的。但我认为一个人的人品并不代表他的诗品。当我第一次读《遣悲怀三首》时,我只能感受到元稹对过世妻子真真切切的伤痛之情,小小的细节描写,却每一件都写在元稹的心上。我认为不应该也不能够对这些诗人们的私人生活进行过多的评判,也许他们就是滥情之人,又或许他们只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好的诗歌是必然存在的,我们需要理性地对待它们。正确对待诗人们的情感生活和写作才华之间的关系在我们学习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炜.刘熙载论诗品与人品[J].文艺理论研究,1986(01).
[2]祝辉.质朴的语言 绵邈的深情——《遣悲怀》三首浅析[J].长江丛刊,2016(27).
作者简介:叶晓丽(1997—),女,汉族,浙江丽水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钟怡杰(1995—),男,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关键词:诗品;人品;理性对待
文如其人一词最早追溯到孔子《论语》,其写到“有德者必有言”。一直以来我们都将言语和品德联系起来,认为德行的好坏决定了言辞的好坏。很多著名诗人在写爱情诗上都有很好的才华,这部分诗人大多拥有深刻的情感,正所谓“有感而发”“因情写诗”。但并不是所有诗人都能像王维那样,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诗人们或多或少会拥有多段情感,唐代诗人元稹共经历了五段情感,按照伦理来评判,世人会认为他是一个风流之人,甚至认为他是个虚伪之人,一边为亡妻恸哭,另一边却是妻妾成群。但我认为人品不一定代表文品,元稹很多爱情诗千百年来在世间广泛地流传,如《遣悲怀三首》,《离思五首》等。正确对待诗人情感生活与写作才华的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切不可因为情感生活的复杂而否定元稹在爱情诗上的才华。
一、纸上谈兵,一娶再娶
若要从元稹的情感生活来认识元稹的人品,可谓是无一赞美。“滥情人”“忘恩负义”“巧婚”“巧宦”等词都可用在他的身上。
前有貌美如花的莺莺,元稹深慕莺莺,想约见她却遭到了她拒绝叱责,其实莺莺心中也挂念着元稹,只是想让他知道她并非轻浮女子。元稹相思成疾病卧床头,莺莺见自己的心上人病得严重遂不顾男女之防与之同居照顾他,此时的元稹深受感动。我们应该承认元稹此时对莺莺的确是真情实意。但只怪元稹并非超脱之人,也会追捧功名利禄。元稹赴长安追求功名,很快结交京兆尹韦大人,并娶其二女儿韦从为妻。此时的元稹功成名就,若他是个正直专情之人,他便该一心一意爱着韦从,可他的心中还忘不了莺莺。元稹婚后去看过莺莺两次,那时的莺莺很痛苦,却并不拿自己的付出与牺牲作要挟。可见莺莺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女子。不久,莺莺嫁人了,生活的也幸福。这时元稹却妒火中烧,前后去找过莺莺两次,说是要弥补之前所亏欠的。当然,莺莺拒而不见,并答诗一首:“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其实他们的缘分在他选择功名利祿时便已断开。
原以为与韦从结婚后会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但是并没有一帆风顺。韦从的确是一个少得的贤妻,他不嫌弃元稹的贫困,与其一起生活。以致后来当元稹回忆起贤惠的妻子时用“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来描述,度过了几年贫贱夫妻百事哀,却琴瑟和谐的日子。在元稹即将功成名就的时候,妻子却突然去了,共患难却不能共享福。
后来元稹遇到了奇女子薛涛,薛涛被元稹的才华所深切地吸引。那时的他们相爱甚欢,但是薛涛懂得她终不能与元稹在一起的事实,后来隐居山林,终生未嫁。可见薛涛对元稹用情之深。
元稹的感情史并没有就此断结,之后又与李景俭的表妹安仙嫔结合,安仙嫔留下一个孩子之后去世了,最后与裴淑结为夫妻。
若通过以上来判断元稹的人品,我们只能说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元稹的无耻和他的才情一起留在了历史上。
二、贫贱夫妻式思念
《遣悲怀三首》可谓是元稹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此诗是元稹在生活有所改善之时怀念原配妻子韦从的,从诗歌中我们能深切的体会到这一对“贫贱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
其一开篇写到“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引用了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的典故,并用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韦从屈身下嫁给元稹的意思。为了体现韦从与元稹结为夫妻时生活的贫困,元稹用了“泥”“长霍”“荩箧”“等词,其中“百事乖”更是体现出了生活的困苦。“顾我无衣搜荩箧”是写出了元稹没有衣物可穿,韦从便翻箱倒柜地去找。“泥他沽酒拔金钗”此句是因当时元稹家中已十分贫困的情况下还将朋友带回家中吃饭,可家里已拿不出饭菜来招待客人。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时的韦从从自己的头上拔下了金簪。一句“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道出了韦从的善解人意,以及理解自己的丈夫,野蔬不觉得苦,也不认为用落叶作薪是一件困苦的事。元稹的诗中能够提及到这些细节说明他还是一直挂念着妻子的好,仔细看来也并非是一个完全忘恩负义之人。
其二开头与其一结尾处悲凉的相衔接,其一的“百事乖”到其二妻子过世后的“百事衰”。过去与妻子讨论着未来美好的生活,现如今已渐渐地实现,可此时的妻子却不在身边。为了不睹物思人,将妻子过去穿的衣裳也都差不多施舍完了。过去妻子喜爱的婢女也更加怜爱她们,就像是对待妻子一般。当深夜醒来,却再也看不见她的身影,只能寄托晚上做梦能够梦见她,希望她在另一个世界能够更好地生活。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从《遣悲怀三首》的来看,元稹在表达的语言上更是细腻的,虽然只是描述出简单的生活细节,却将贫贱夫妻之间的情感概述在诗中,显得真实自然,从诗中便可强烈感受到他对妻子的深爱之情。
三、总结
所谓人无完人。当我们没有触及到元稹的情感生活去看待他的诗歌,一切都是自然真实美好的。当我们了解元稹的人品再看待他的诗歌,便会认为他是虚伪的。但我认为一个人的人品并不代表他的诗品。当我第一次读《遣悲怀三首》时,我只能感受到元稹对过世妻子真真切切的伤痛之情,小小的细节描写,却每一件都写在元稹的心上。我认为不应该也不能够对这些诗人们的私人生活进行过多的评判,也许他们就是滥情之人,又或许他们只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好的诗歌是必然存在的,我们需要理性地对待它们。正确对待诗人们的情感生活和写作才华之间的关系在我们学习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炜.刘熙载论诗品与人品[J].文艺理论研究,1986(01).
[2]祝辉.质朴的语言 绵邈的深情——《遣悲怀》三首浅析[J].长江丛刊,2016(27).
作者简介:叶晓丽(1997—),女,汉族,浙江丽水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钟怡杰(1995—),男,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