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成人体育教学中“体罚”的思考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an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体罚”内涵的探讨,提出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使用“体罚”惩罚教育的必要性,“体罚”时应以目标性、依据性、理智性为前提,遵循尊重、愉快、民主、合理、追踪反馈、因人而异的准则,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成人 体罚 惩罚教育 体育教学
  
  中国《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凡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其性别、精神健康状况如何,均视为成年人。这也就表明,成人体育教育即集中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现今普通高校都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和研究,体育教学中的“体罚”现象是一个不可回避和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我们在探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体罚”现象时有必要了解体育教学中“体罚”的内涵和实际,为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提供帮助和参考。
  一、“体罚”的界定和内涵
  1、“体罚”的界定
  “惩罚”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为;对个人或集体的不良的品德行为作出否定的评价,且在与控制和促使改正不良品德行为。“体罚”在我国是一个非常敏感但又说不清楚的话题,问题的症结在于体罚没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大多数教师的认识是模糊的,整个社会的认识也是模糊的,因此一些正当的教育惩罚行为往往被界定为体罚行为,甚至教育的惩戒权也一度受到质疑,这使广大的教师陷入了教育实践需要与法律禁止的困境之中。
  在概念的种属关系上体罚是种概念,处罚是属概念,体罚是处罚的一种。关于处罚,《现代汉语词典》第一、二版的解释是“使犯错误或犯罪的人受到政治或经济上的损失而有所警戒”,第三版至第五版的解释都是“对犯错误或犯罪的人加以惩治”。关于体罚,《现代汉语词典》第一、二版的解释是“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儿童的错误教育方法”,第三版的解释将“错误”改成了“一种”,第五版的解释是“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从上面解释的变化情况来看,政治倾向逐渐淡化,体罚对象的限制也取消了,体罚的解释变得简单明了,体罚就是处罚的一种。但这种解释只是例举性的解释,并没有揭示体罚的内涵。
  庞德勤教授在《中小学教师体罚行为论析》一文中认为;“体罚是以损伤人体为教育手段的处罚方法”,“‘教师体罚行为’这一概念具有两个基本内涵;一是作为教育手段,二是造成人体损伤”,“那些不损伤身体的针对学生身体的处罚则不属‘体罚’范畴”,“教师的处罚行为造成了学生的明显的损伤或医院鉴定有伤,就是体罚”,并且将变相体罚界定为间接体罚,与直接体罚并属于体罚[1]。
  从上述阐述我们可以得出,体罚是是指通过对犯错误者身体的责罚,造成身体的疼痛和心理的余悸,来进行惩罚或教育的处罚行为。体育教学中“体罚”是在体育教学中利用体育锻炼身体的方法(如;俯卧撑、蛙跳、跑圈、蹲马步等)对违反体育教学安排的学生进行处罚的一种教育手段。
  2、“体罚”的内涵
  《教育大词典》关于体罚的解释是“以损伤人体为手段的处罚方法”,并对“变相体罚”做了例举性的解释;“如留堂、饿饭、罚劳动、重复写字几百几千等”,体罚的内涵确定为“损伤人体”[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只对体罚做了浅显通俗的解释,而对变相体罚的内涵做了明确的说明;“体罚,即对学生身体的惩罚。变相体罚,即并不直接对学生人身诉诸拳脚和工具,而是以各种借口并以其他形式间接地对学生进行处罚”[3]。《新世纪教师素养》一书对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内涵的揭示和外延的界定都很明确;“体罚是指用直接殴打的方式来处罚未成年学生和儿童的错误行为。其特点是直接殴打人身体的某个部位而使受殴打者遭受肉体痛苦,人格受到侮辱。变相体罚是指用罚站、罚跪、罚做某种行为等方式来处罚未成年学生和儿童的错误行为。变相体罚不是直接殴打受罚者,而是采用罚做某种行为的方式,使受罚者身心感到痛苦或者疲劳的行为”[4]。谭晓玉博士对体罚的表述是;“体罚是对学生给予身体上感到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并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5],这里强调了体罚在法律方面是侵权行为,但这样定义概念是否妥当,暂且不论。上面的这些解释基本上还是通俗观念下的体罚,或者对体罚外延的界定过于宽泛和模糊,或者对体罚内涵的描述不够准确。不论是将对学生的直接殴打界定为体罚,将罚站、罚跪、罚做某种行为作为变相体罚,还是把所有对身体的惩罚都作为体罚,或是将损伤人体作为体罚的特征,把留堂、饿饭、罚劳动、重复写字几百几千等作为变相体罚,总之,在法律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情况下,有一个我们没有正视但却很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教师实际上已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惩罚学生。这样的定义在实践上使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常常陷入了无奈和尴尬,从而导致了教师职业尊严不断丧失,教师的教化作用日渐削弱,越来越多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在理论上导致了对学校规训功能彻底否定的倾向和将德育艺术化的倾向,从而进一步加剧教师职业倦怠。最终只能是以教育质量下滑影响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因此,正确地认识和定义体罚不仅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1]。
  只有称赞、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前苏联大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凡是必须使用惩罚的地方,凡是使用惩罚能够有益的地方,老师就应当使用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6]。
  教育中的惩罚,是指对受教育者某种思想行为给予否定性的评价,使其受到警示,旨在控制不良的思想行为,是一种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的教育手段,这种强制性纠正是学生身心完全能承受为前提,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与警示作用[7]。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大背景下,尊重学生需要已日益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由此也就出现了社会舆论都在大声疾呼“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学生的个性和天性得到充分发展。“惩罚教育”也因此受到广泛的质疑。不可否认,这些新兴的教育模式显然有其独到优势,但问题是目前这些教育方法大有泛滥之势或走入误区。以至出现一种教育怪状:即使学生错误性质严重,教师仍是“赞声一片”,即使批评,也是隔靴搔痒,难及痛处,这样的教育效果从长远看未必最佳,正如著名教育家玛莉琳?古特曼所说:“那些小时候过多地受到老师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遭遇到更多的失望。”不少教师也能认识到这一点,但还是少有人愿意选用惩罚教育,谈“罚”色变,其主要原因在于:对惩罚教育的后果心存顾虑;追随教育大环境的心理使然;家长的埋怨让老师不敢轻易言罚。
  二、成人体育教学中体罚的必要性
  为什么体育教育不能体罚?尤其是在成人体育教学中,学生都具备了一定认知能力,没有一定惩戒手段来约束和引导学生,怎样形成自觉、自律、有责任心和正确认识错误的行为习惯,养成敢于拼搏、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优良品。有了一定手段和措施,利用为约束力,才能有效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完成好体育教学的任务。
  1、“体罚”有利于养成学生遵守一定准则的习惯
  体育教学中都伴随着一些身体素质的练习和要求,涉及到自身的“极限”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提高“极限”,身体的整体功能才会得到不断的提升。学生在完成练习时,会出现抵制和抗拒的情绪,达不到要求,对这一现象如果没有一定处理手段,教学氛围必受到强烈的影响,“体罚”可以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到要遵守纪律,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才会得到认可和肯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有利于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2、“体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心理承受力也就是耐受力,是人对精神刺激或压力的耐受程度。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强弱,不仅受良好的先天素质的影响,还应重视优化学生成长的后天环境、教育、训练条件,这些方面尤为重要。由于任何一项体育活动都是人们在长期磨练的过程中形成的,进行体育活动前提是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和必要的身体素质为保证,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与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在体育课堂中合理地运用惩罚教育,对违反体育教学课堂纪律的适当进行“体罚”,有利于维护教学过程顺利实施,完成好教学任务,可以更好地强化体育课程的功能,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提高学生心里的承受能力,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3、“体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情操高尚、能适应环境的、有责任心的社会人。体育课程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强化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8]。作为社会的一个构成系统,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必须要通过惩罚向学生传递行为对错的信息,才能有效地维系课堂纪律和秩序的权威。为了让学生在未来能更好地适应和管理社会,我们还必须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面对失败和惩罚,并以令人信服的、进步和健康的惩罚方式,为学生在未来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失败和惩罚,并以恰当的方式使用惩罚,做出良好的范例。只有这样,学校才能为创建一个健康而进步的未来社会发挥其积极的导引功能。因此,惩罚教育既是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内容。学生只有在学校中习惯了制度,才能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和法律法规意识,增强自己的责任心。在走上社会之后,才能适应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所以说,体育教学中合理的惩罚教育,以“要求” 为标准,“体罚”为形式,“和谐”为准绳,“增强体质”为目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4、恰当的“体罚” 有助于维护课堂纪律,促进课堂目标的实现
  教育中的惩罚现象是伴随着纪律而出现的,因此,要认识惩罚的本质内涵还必须揭示其与纪律的关系。惩罚与纪律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对于惩罚与纪律之间的关系,涂尔干曾经有过很好的论述,他说:“惩罚并未赋予纪律以权威,但惩罚可以防止纪律丧失权威。”无疑,这句话正确地揭示了惩罚的本质。可以说,惩罚的全部意义在于使违纪学生重新树立起对纪律规范的敬畏感,从而自觉地遵守纪律规范。随着体育课堂的进一步开放,师生的课堂行为更为解放,这就要求体育课堂能做到行散而神不散,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体育课堂中的惩罚教育,只有通过“体罚”手段,才有可能得以取得成效,只有合理、恰当地运用“体罚”,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地认识到哪些是课堂所接受的行为,哪些是所不容的。
  三、实施“体罚”的建议
  在实际体育教学中,为完成好教学目标和任务,对违反教学要求,影响教学秩序的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体罚”,应以目标性、依据性、理智性为前提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1、目标性
  体罚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决不是要伤害学生的身心。学生是“被规训者”。学校的崇高目标是为国家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培养即规训,规训必有纪律,规训必有规范,规范必然伴随着惩罚。体罚的目的是为了使规训有效,规训的目的是为国家造就合格的公民。
  2、依据性
  教师体罚学生必须要有正当的理由,有公认的依据。这些依据是师生都熟知的规定和要求,主要是学生违犯了什么就要罚,罚的程度如何,怎样罚以及由谁来罚,学生在犯错之前是知道哪些行为将会受到怎样的体罚。体罚应该尽可能地不带有任意性,只能作为最后使用的惩罚手段。体罚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是依据什么来进行体罚的,所以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
  3、理智性
  体罚是为了教育学生,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实际上是对学生另一种形式的爱,所以体罚应该是理智控制下的有程序的行为。要使体罚是理智的,一是体罚要有规定性,而不是随意的;二是体罚的主体要具备理性,有较高的道德认同和内在道德约束力,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对待体罚。体罚不能是突如其来的,体罚的程序性是保证体罚是理性的而不是冲动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体罚的惩戒效果的必要过程。不是通过体罚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错了,而是先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错了再实施体罚,体罚只不过是犯错的代价,它更多的是指向未来而非过去和现在。
  四、成人体育教学中“体罚” 应遵循的准则
  在“健康第一”“终生体育”“以人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下,成人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思想、身体、智力、情感、意志和社会因素等在内的全面的行为的场所,肩负着促进身心发展,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健康和谐的现代文明人的培养重任,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合作、遵守规范和自控自律精神。在惩罚教育中体罚时应遵循几个准则。
  1、尊重、愉快
  必须保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体罚的第一准则。体育教学中,体罚时氛围很重要,要消除学生对体罚的对立思想和抵触情绪,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违反教学要求和规定,自愿的接受体罚,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人格的前提下,必须创设一个愉快的、有人情味的惩罚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接受体罚,这才能保证惩罚教育的效果,达到惩罚教育的目的。
  2、民主、合理
  体罚前要建立合理的体罚规则和要求,充分发扬民主,征询学生的意见,求得认同,形成一个具有广泛共识的体罚意见,让学生感受到体罚是来自集体的意见是民主的、正义的、是可接受和承担得起的,获得学生群体的支持,这样也可以扩大惩罚的教育效果,顺利实施体罚。
  3、追踪反馈、因人而异的惩罚教育
  体罚的目的是规范学生思想行为,使学生明事理,辩是非,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不能简单地一罚了事。学生个体差异决定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映,如果缺乏对因果关系的认识,体罚不但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效,还会导致难以想象的恶果。所以有必要进行体罚后的追踪教育与信息反馈,这样既彰显了教师对学生一如既往的关爱,又便于教师适时调整体罚的力度和方向,提高教育体罚的效率,消除体罚的后遗症。
  成人体育教育中的体罚,不是伤害,更不是心理虐待、歧视,只是惩罚教育中的一种形式。是维护体育教学秩序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只用苦口婆心的说教、声嘶力竭的呼喊的体育教学是一种“乌托邦”的教育。我们在使用体罚时,要“罚”的有度,“罚”的得当,“罚”的有理有据,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使学生不断进步。从体育教学中真正领悟到“勇气、责任和坚持”,走出校门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吴善明.突破与把握——对体罚概念的认识.教育在线.网址;http://bbs.eduol.cn/index_6_5.html
  [2]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赵洪义主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
  [4]张行涛,郭东歧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谭晓玉.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1
  [6]程亮.尊重教育,还需不需要惩戒[J].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杂志,2004,1
  [7]何齐宗,肖华清.对教育惩罚的理性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9
  [8]张斌.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惩罚”教育[J].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杂志,2004,3 (1)
  [9]汪正法.对体育教学中惩罚教育的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8.10
  
  Physical education for adults in "corporal punishment" Thinking
  Zhengyong
  (P.E Department of 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Yunnan, 661100)
  Abstract:Based on the “corporal punishment” of the connotation, the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use of “corporal punishment”to punish the need of education,“corporal punishment”to be targeted,according to sex,the premise of rationality, principles of respect,happiness,democracy,reasonable,tracking feedback,the guidelines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in order to receive the desired effect of teaching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and tasks.
  Key words:adult;Corporal punishment;Penalties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其他文献
目的:深入探究在心内科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引入多样性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希望能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在2017年9月~2018年12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蹄疾步稳,以深化制度改革激发企业内生活力、推进专业化整合优化战略布局、提升创新管理增强企业实力呈现出向纵深推进的态势.
期刊
摘 要:语法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语法本身的不灵活性和条款性,教师往往忽视其教法的研究,教学手段常常简单化,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针对目前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策略性分析,提出了几点中学语法教学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语法教学 英语语法 交际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2-1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治疗的血液净化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以实验组和
本文首先对激励理论进行简单的阐述;其次,对我国高校后勤改革中员工激励进行了一般概述;再次,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后勤集团实证分析,介绍改革中主要做法,归纳了员工激励方面取得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