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以老住宅区为例,以环境行为学的环境知觉、环境认知等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环境使用者对老住宅区户外空间的使用情况、满意度和意见的情况,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可为今后老住宅区的改造以及新建住宅区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行为;老住宅区;使用状况;调查
Abstract
In the paper,it is taked the residential area as an example, th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theory as the foundation, us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combined mode, network environment users of existing residential exterior space usage, satisfaction and opinions of the situation. And it gave some suggestions which can be for future such residential renovation and new residential design reference.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behavior,The old residential district,Use condition,Investigation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本文试图以环境行为学的视角对生活在老住宅区内居民生活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这些居民在居住条件质量不高的住区空间中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什么?能否通过设计手段去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使之更有利于他们的日常生活?
为了便于研究笔者选择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家属住宅区(以下简称J住宅区)作为此次研究的目标。
2J住宅区居民户外活动行为的调查
2.1J住宅区概况
J住宅区单位作为典型的单位住区,单位对住区建设享有自主权,这使得J住区中住宅建设过于密集,缺少现在住宅区的集中绿地面积较大的面状空间较少,主要集中分布在办公建筑和后勤服务建筑周围。由于住宅建设的密集,使得主要的车行道路也成为该住宅区内面积较大的外部空间。
为便于调研与分析,此次研究选择了J住区典型的几类空间,如图2.1所示的A、B、C三个区域,分别代表办公楼前的广场空间、宅间空间和道路空间。
2.2J住宅区居民活动现状调查
2.2.1住区居民活动分布(见图2.2)
照片补充在此
通过“5W”法对住区居民活动的连续观察,可将其基本使用状况总结如下:
(1)由于A和C作为交通节点区域,因此在上午11时和下午16时以后,其活动人数出现峰值,多数是伴随上下班回家、接送小孩等必要性行为发生的短暂的闲坐驻足聊天,由于是冬季活动人数在上午10时以后,下午3时以后逐渐升高,到下午18时又减少;B区域由于靠近住宅,且有一定的休息设施,各时间段活动人数相对稳定(见图2.2)。(2)J住宅区中的户外休闲活动类型数量很少,仅有闲坐聊天、散步、小孩玩耍和照看孩子四种。(3)J住宅区活动人群以老年人为主,活动主体为老年人。其中聊天、散步是是男性与女性老年居民共同参与的项目,女性老年居民略多于男性;闲坐以男性老年人居多;儿童人数也不少,中青年人较少。
2.3J住宅区居民活动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6份,有效率达到92%。经计算统计数据结果符合统计的信度与效度要求,说明这次调查的结果是可以被使用的。
1.“您通常喜欢在哪个区域活动”, 50%以上的居民选择在B。
2.“您选择在住区内从事户外休闲活动的原因”环境条件好和空间开敞选择比例较高,合计比例占到41%。
3.“您对现居住住区的户外活动环境是否满意”,不满意的比例达到了63.7%。
4. “您在住区中经常从事哪些户外活动”,超过60%的居民选择了聊天和散步。
5.“您认为您所在的住区户外主要问题是”活动场地数量不够的比例最高为60.9%。
6.“如果在住区中集中设置一块可进行多种活动的混合场地,您最希望是什么样的”选择羽毛球、乒乓球等小型球类运动场地 和集体健身运动(健身舞蹈等)比例到达71.7%。
7. “您认为您所在的住区户外活动设施主要问题是” 选择休息设施不足,健身设施不足和娱乐设施不足,比例到达了83.0%。
8. “您认为您所在的住区户外活动景观主要问题是”选择绿化数量和面积不足最高,比例为63.0%。
9.“您认为住区在户外方面应该做哪些改善” 选择增加活动场地和增加活动设施占到75.7%。
3J住宅区居民户外活动行为调查总结
通过调查发现J住区外部空间环境条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户外活动空间的缺乏
J住宅区由于住宅密集,缺少专门的活动场地,使得居住区内的老人的健身活动只是以简单的散步为主;而其他集体的健身娱乐活动由于缺少相应的条件,只能在学校的北院即学校的教学区内进行。游戏活动场地往往和其他职能场地混在一起,儿童专属性不强,不符合儿童玩耍的心理需求。
2.活动空间不明确,易被侵占
由于J住宅区作为老住宅区较少考虑了机动车的停放,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动车在区内随意停放,造成了对居民活动场地的侵占。
3.活动空间质量不高
J住宅区由于建设年代的久远,绿化面积较少,虽然有着较为高大的乔木,但缺少富有美感的绿化,加之缺少精心设计的小品景观等使得活动空间的质量不高。
4.活动设施不完善
相比那些新建的住宅区而言,J住区缺少各类活动设施,从调查中发现即使最为简单的休息设施也较为缺乏,和休息设施配套的遮阳设施也不足够,而这些都极大的制约了住区居民的户外活动。
4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研, 对类似J住区的老住宅区户外空间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 细化功能分区。通过抬高地坪,通过低矮的垂直界面明确活动空间范围通过在场地上设施活动设施明确空间用途。进一步限定出交通区域、停留区域、集会区域。通过空间限定, 细化功能分区, 从而提高人们对广场的使用率。
(2)增强外部空间的停留感。良好的景观是吸引人们在户外停留的重要原因。针对老住宅区户外空间质量不高的问题,对空间的水平和垂直界面改善,力求通过质感、色彩、图案的组合与变化创造出质感丰富的空间界面。同时增加非常绿灌木也可以提高空间质量,栽植花卉与灌木,形成高品质的户外休闲。对那些生长过密的、形态较差的灌木进行修剪,对那些有飞絮、有刺和有毒的植物要进行移除。增强外部空间的停留感。
(3)增加实用性强的环境设施。良好的环境设施是人们停留的物质保障, 环境设施的设置, 应讲究其实用性。位于斜向通道两侧的石质座椅, 因其材质及设置位置的不当, 造成使用率很低, 应将座椅设置在较为私密的区域, 并采用木质坐面。同时, 座椅类型及布置方式要考虑不同人群的使用行为, 如个人、两人、小团体等。斜向通道路面上凹入的狭窄水槽, 由于客观原因并无水注入, 且有安全隐患, 应去除。广场硬质地面多, 缺少大树, 应增设蓬架等遮阳设施。
参考文献
[1](丹麦)扬·盖尔著,何可人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2]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邹瑚莹,何凡.环境行为学指导的建筑调查研究[J],华中建筑,2004 (5)
作者简介:
杨涛,男,陜西汉中陕西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教师
本文以老住宅区为例,以环境行为学的环境知觉、环境认知等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环境使用者对老住宅区户外空间的使用情况、满意度和意见的情况,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可为今后老住宅区的改造以及新建住宅区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行为;老住宅区;使用状况;调查
Abstract
In the paper,it is taked the residential area as an example, th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theory as the foundation, us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combined mode, network environment users of existing residential exterior space usage, satisfaction and opinions of the situation. And it gave some suggestions which can be for future such residential renovation and new residential design reference.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behavior,The old residential district,Use condition,Investigation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本文试图以环境行为学的视角对生活在老住宅区内居民生活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这些居民在居住条件质量不高的住区空间中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什么?能否通过设计手段去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使之更有利于他们的日常生活?
为了便于研究笔者选择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家属住宅区(以下简称J住宅区)作为此次研究的目标。
2J住宅区居民户外活动行为的调查
2.1J住宅区概况
J住宅区单位作为典型的单位住区,单位对住区建设享有自主权,这使得J住区中住宅建设过于密集,缺少现在住宅区的集中绿地面积较大的面状空间较少,主要集中分布在办公建筑和后勤服务建筑周围。由于住宅建设的密集,使得主要的车行道路也成为该住宅区内面积较大的外部空间。
为便于调研与分析,此次研究选择了J住区典型的几类空间,如图2.1所示的A、B、C三个区域,分别代表办公楼前的广场空间、宅间空间和道路空间。
2.2J住宅区居民活动现状调查
2.2.1住区居民活动分布(见图2.2)
照片补充在此
通过“5W”法对住区居民活动的连续观察,可将其基本使用状况总结如下:
(1)由于A和C作为交通节点区域,因此在上午11时和下午16时以后,其活动人数出现峰值,多数是伴随上下班回家、接送小孩等必要性行为发生的短暂的闲坐驻足聊天,由于是冬季活动人数在上午10时以后,下午3时以后逐渐升高,到下午18时又减少;B区域由于靠近住宅,且有一定的休息设施,各时间段活动人数相对稳定(见图2.2)。(2)J住宅区中的户外休闲活动类型数量很少,仅有闲坐聊天、散步、小孩玩耍和照看孩子四种。(3)J住宅区活动人群以老年人为主,活动主体为老年人。其中聊天、散步是是男性与女性老年居民共同参与的项目,女性老年居民略多于男性;闲坐以男性老年人居多;儿童人数也不少,中青年人较少。
2.3J住宅区居民活动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6份,有效率达到92%。经计算统计数据结果符合统计的信度与效度要求,说明这次调查的结果是可以被使用的。
1.“您通常喜欢在哪个区域活动”, 50%以上的居民选择在B。
2.“您选择在住区内从事户外休闲活动的原因”环境条件好和空间开敞选择比例较高,合计比例占到41%。
3.“您对现居住住区的户外活动环境是否满意”,不满意的比例达到了63.7%。
4. “您在住区中经常从事哪些户外活动”,超过60%的居民选择了聊天和散步。
5.“您认为您所在的住区户外主要问题是”活动场地数量不够的比例最高为60.9%。
6.“如果在住区中集中设置一块可进行多种活动的混合场地,您最希望是什么样的”选择羽毛球、乒乓球等小型球类运动场地 和集体健身运动(健身舞蹈等)比例到达71.7%。
7. “您认为您所在的住区户外活动设施主要问题是” 选择休息设施不足,健身设施不足和娱乐设施不足,比例到达了83.0%。
8. “您认为您所在的住区户外活动景观主要问题是”选择绿化数量和面积不足最高,比例为63.0%。
9.“您认为住区在户外方面应该做哪些改善” 选择增加活动场地和增加活动设施占到75.7%。
3J住宅区居民户外活动行为调查总结
通过调查发现J住区外部空间环境条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户外活动空间的缺乏
J住宅区由于住宅密集,缺少专门的活动场地,使得居住区内的老人的健身活动只是以简单的散步为主;而其他集体的健身娱乐活动由于缺少相应的条件,只能在学校的北院即学校的教学区内进行。游戏活动场地往往和其他职能场地混在一起,儿童专属性不强,不符合儿童玩耍的心理需求。
2.活动空间不明确,易被侵占
由于J住宅区作为老住宅区较少考虑了机动车的停放,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动车在区内随意停放,造成了对居民活动场地的侵占。
3.活动空间质量不高
J住宅区由于建设年代的久远,绿化面积较少,虽然有着较为高大的乔木,但缺少富有美感的绿化,加之缺少精心设计的小品景观等使得活动空间的质量不高。
4.活动设施不完善
相比那些新建的住宅区而言,J住区缺少各类活动设施,从调查中发现即使最为简单的休息设施也较为缺乏,和休息设施配套的遮阳设施也不足够,而这些都极大的制约了住区居民的户外活动。
4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研, 对类似J住区的老住宅区户外空间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 细化功能分区。通过抬高地坪,通过低矮的垂直界面明确活动空间范围通过在场地上设施活动设施明确空间用途。进一步限定出交通区域、停留区域、集会区域。通过空间限定, 细化功能分区, 从而提高人们对广场的使用率。
(2)增强外部空间的停留感。良好的景观是吸引人们在户外停留的重要原因。针对老住宅区户外空间质量不高的问题,对空间的水平和垂直界面改善,力求通过质感、色彩、图案的组合与变化创造出质感丰富的空间界面。同时增加非常绿灌木也可以提高空间质量,栽植花卉与灌木,形成高品质的户外休闲。对那些生长过密的、形态较差的灌木进行修剪,对那些有飞絮、有刺和有毒的植物要进行移除。增强外部空间的停留感。
(3)增加实用性强的环境设施。良好的环境设施是人们停留的物质保障, 环境设施的设置, 应讲究其实用性。位于斜向通道两侧的石质座椅, 因其材质及设置位置的不当, 造成使用率很低, 应将座椅设置在较为私密的区域, 并采用木质坐面。同时, 座椅类型及布置方式要考虑不同人群的使用行为, 如个人、两人、小团体等。斜向通道路面上凹入的狭窄水槽, 由于客观原因并无水注入, 且有安全隐患, 应去除。广场硬质地面多, 缺少大树, 应增设蓬架等遮阳设施。
参考文献
[1](丹麦)扬·盖尔著,何可人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2]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邹瑚莹,何凡.环境行为学指导的建筑调查研究[J],华中建筑,2004 (5)
作者简介:
杨涛,男,陜西汉中陕西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