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工业设计教育存在一定问题,素质教育在工业设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工业设计素质教育模式除了遵循一般的教育规律外,还必然具有其符合自身发展规律、要求和需要的原则、方式、方法,表现出系统性、连续性和复杂性。我们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应积极探讨工业设计素质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业设计人才。
关键词: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我国的设计教育与产业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设计教育与设计需求增大,专业化的设计队伍与合格的设计人才却相当缺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工业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產品设计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过程有自身的独特性。产品设计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业设计教育的成败。很多学生在基础课的学习中成绩很好,可在实际工作中却显得束手无策,自己曾经学过的众多的美学法则、设计规律虽然历历在目,却不知在具体设计任务中如何运用,这是缺乏设计实践带来的后果。产品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应该通过设计的过程来锻炼对整个设计程序的把握能力和扩展知识的能力,而不是钻进知识堆里。产品设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内训练和课程设计,经常在课题选择、设计调查、原型构建、细节设计等方面出现偏差,本文将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我国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工业设计专业高等教育与其他门类的艺术设计教育一样,大部分院校仍然采取三段式的教育体系,即美术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对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是通过若干门专业课程解决的,专业课程基本涵盖了设计方法论、材料与工艺、产品市场与开发等全方位的知识,与院校学科方向和学生今后的职业方向紧密相关。然而通过种种现象,暴露出我们国家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1.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
工业设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企业所需的设计人才。然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院校培养的人才无法直接面向企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内容过不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从而造成许多中小型企业事实上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而叫苦不迭。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具有现实意义。
2.课程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按照教学计划,通过开设各种课程传授知识,教学计划是通过严密论证的,而且也随着社会的发展适时调整。然而学生往往不能通过课程学习,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吸收、整理,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他们的综合能力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强。所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必要由教师指导并帮助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3.因材施教的培养目标尚待确立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报考设计专业的学生也水涨船高,高额的教育收费与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有无对应,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培养肯定行不通。因材施教,如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行个性化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
上述问题表明,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能很好适应当今设计教育的需求,在对国内外对设计教学方式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把设计公司引入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或许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所谓设计公司或工作室,即由学识丰富的教师创立的、对内负责教学和科研、对外提供设计服务的一种设计团队。这一教学方式也并非新生事物,设计工作室的教师类似于导师。15世纪初期由英国牛津大学的威廉·威克姆首创了导师制,其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相继采用。导师一般是学生所选专业的学者,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协助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英国的导师制使得大学所荟萃的著名学者能够与学生朝夕相处,言传身教,这种耳提面命的独特教育方式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最近几年,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都在试行本科生导师制。
奠定现代工业设计教学方式的德国包豪斯,把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交给所谓的车问,这些车间按照中世纪以来以材料与工艺进行划分。车间的形式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设计工作室形式的雏型,它是一种完全开放式的,具备企业的某种特征和设计公司的基本特征,不同的是它又是一个教育的场所,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责任。当今,重视工作室教学在国外艺术学院是很普遍的做法。如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就有学习车间和教授工作室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习车间主要负责传授设计基本技能,拥有如摄影、木工、人工材料、数码等14个学习车间。教授工作室则提供给学生的是独立思考、工作及师生交流的空间。
二、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探索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
工业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这一重要环节。判断一个设计的好坏,只靠感觉是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更需要依托多方位开放型实践来验证。从目前的工业设计培养模式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每当学生接触到一个具体的设计课题时,往往前期做的很顺,调研报告比较全面,草图很有想法,效果图画的也很有功底,但最后进入模型阶段时却一塌糊涂,不但没有解决最初想解决的问题,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种固定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既没有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继续深入分析,又无法完全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使整个设计过程有效的连续性显得不足,无形中也制约着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
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角度来提高工业设计的专业化
从提高工业设计的实践角度来看,模型室、工艺室、计算机设计室等,是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地方,应全面对学生开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实验室开放模式,利用更多的时间体现师生共同完成设计过程,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扎实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另外,设计本身是表达的过程,也是把想法实现的过程,提高设计能力,不仅停留在实验室的设计,还要走向另一个重要的企业实践环节,让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去了解产品的特性,感知企业的文化,加强交流沟通,学会将对方的意图与自己的理解作恰当的融合,从而加大学生设计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提高,这正是将实践环节落实到企业这一特殊的需要在学习阶段中的演练。在学习阶段不要期望拥有改变历史进程的设计,而是脚踏实地把产品的原理和形态掌握好,“小题大做”,把每一个点做到极致,一点小小的改变,带来的很可能是巨大的变化,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会逐渐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到处充满设计点,思维被打开,创新就不再是一句空谈。同样,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课题时,可以针对市场的某些具体产品做,在草图阶段遇到问题就可以随时建模,对原理对形态反复推敲,再完善草图,再建模,进入实战的设计状态,完全可以在本科阶段开发出成型的产品,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展览、大赛等活动。使学生的设计作品有机会走上前台被评析被认可,既有真东西又有成就感。将来一旦进入企业,不但很快能适应工作,还能改变过去所学非所用的不利局面。
2、通过开放式的教学实践,真正与市场接轨
学校如何培养出真正的设计师,如何与企业建立长期互动的关系,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又一课题。通过进一步实现开放式教学实践,让学生可以随时到企业去,不受学期的限制,全面了解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市场调查、消费需求、目标人群、设计开发、生产技术:加工制造、市场营销等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亦存在哪些不足,同时,多聘请企业的设计师来校开设学术讲座,介绍他们成功的设计经验,互相交流,与企业建立共同成长的关系,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什么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创新设计——能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了解什么才是真正吸引消费者的:品牌、价格、功能、舒适、美观等等,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化的主题和事件,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如围绕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奥林匹克产品——纪念品、景观、宣传品用品等.要多关心学习身边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不为时尚所左右,就像不停在前进的技术和不断在变化设计风格一样,训练自己具有先见之明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任重道远,因为学生的质量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将来的工业设计师质量,也就关系我国设计事业的发展,所以对于工业设计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也就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人需要继续探索、丰富和完善,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综合性设计人才,我们需要与各位同行共同努力,来提高我国工业设计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向东.当代工业设计教育纵横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李亮之.世界工业设计史潮[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1).
[3] 李震.多元化的中国工业设计教育[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我国的设计教育与产业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设计教育与设计需求增大,专业化的设计队伍与合格的设计人才却相当缺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工业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產品设计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过程有自身的独特性。产品设计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业设计教育的成败。很多学生在基础课的学习中成绩很好,可在实际工作中却显得束手无策,自己曾经学过的众多的美学法则、设计规律虽然历历在目,却不知在具体设计任务中如何运用,这是缺乏设计实践带来的后果。产品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应该通过设计的过程来锻炼对整个设计程序的把握能力和扩展知识的能力,而不是钻进知识堆里。产品设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内训练和课程设计,经常在课题选择、设计调查、原型构建、细节设计等方面出现偏差,本文将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我国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工业设计专业高等教育与其他门类的艺术设计教育一样,大部分院校仍然采取三段式的教育体系,即美术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对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是通过若干门专业课程解决的,专业课程基本涵盖了设计方法论、材料与工艺、产品市场与开发等全方位的知识,与院校学科方向和学生今后的职业方向紧密相关。然而通过种种现象,暴露出我们国家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1.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
工业设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企业所需的设计人才。然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院校培养的人才无法直接面向企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内容过不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从而造成许多中小型企业事实上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而叫苦不迭。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具有现实意义。
2.课程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按照教学计划,通过开设各种课程传授知识,教学计划是通过严密论证的,而且也随着社会的发展适时调整。然而学生往往不能通过课程学习,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吸收、整理,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他们的综合能力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强。所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必要由教师指导并帮助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3.因材施教的培养目标尚待确立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报考设计专业的学生也水涨船高,高额的教育收费与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有无对应,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培养肯定行不通。因材施教,如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行个性化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
上述问题表明,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能很好适应当今设计教育的需求,在对国内外对设计教学方式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把设计公司引入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或许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所谓设计公司或工作室,即由学识丰富的教师创立的、对内负责教学和科研、对外提供设计服务的一种设计团队。这一教学方式也并非新生事物,设计工作室的教师类似于导师。15世纪初期由英国牛津大学的威廉·威克姆首创了导师制,其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相继采用。导师一般是学生所选专业的学者,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协助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英国的导师制使得大学所荟萃的著名学者能够与学生朝夕相处,言传身教,这种耳提面命的独特教育方式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最近几年,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都在试行本科生导师制。
奠定现代工业设计教学方式的德国包豪斯,把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交给所谓的车问,这些车间按照中世纪以来以材料与工艺进行划分。车间的形式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设计工作室形式的雏型,它是一种完全开放式的,具备企业的某种特征和设计公司的基本特征,不同的是它又是一个教育的场所,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责任。当今,重视工作室教学在国外艺术学院是很普遍的做法。如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就有学习车间和教授工作室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习车间主要负责传授设计基本技能,拥有如摄影、木工、人工材料、数码等14个学习车间。教授工作室则提供给学生的是独立思考、工作及师生交流的空间。
二、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探索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
工业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这一重要环节。判断一个设计的好坏,只靠感觉是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更需要依托多方位开放型实践来验证。从目前的工业设计培养模式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每当学生接触到一个具体的设计课题时,往往前期做的很顺,调研报告比较全面,草图很有想法,效果图画的也很有功底,但最后进入模型阶段时却一塌糊涂,不但没有解决最初想解决的问题,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种固定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既没有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继续深入分析,又无法完全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使整个设计过程有效的连续性显得不足,无形中也制约着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
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角度来提高工业设计的专业化
从提高工业设计的实践角度来看,模型室、工艺室、计算机设计室等,是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地方,应全面对学生开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实验室开放模式,利用更多的时间体现师生共同完成设计过程,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扎实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另外,设计本身是表达的过程,也是把想法实现的过程,提高设计能力,不仅停留在实验室的设计,还要走向另一个重要的企业实践环节,让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去了解产品的特性,感知企业的文化,加强交流沟通,学会将对方的意图与自己的理解作恰当的融合,从而加大学生设计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提高,这正是将实践环节落实到企业这一特殊的需要在学习阶段中的演练。在学习阶段不要期望拥有改变历史进程的设计,而是脚踏实地把产品的原理和形态掌握好,“小题大做”,把每一个点做到极致,一点小小的改变,带来的很可能是巨大的变化,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会逐渐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到处充满设计点,思维被打开,创新就不再是一句空谈。同样,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课题时,可以针对市场的某些具体产品做,在草图阶段遇到问题就可以随时建模,对原理对形态反复推敲,再完善草图,再建模,进入实战的设计状态,完全可以在本科阶段开发出成型的产品,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展览、大赛等活动。使学生的设计作品有机会走上前台被评析被认可,既有真东西又有成就感。将来一旦进入企业,不但很快能适应工作,还能改变过去所学非所用的不利局面。
2、通过开放式的教学实践,真正与市场接轨
学校如何培养出真正的设计师,如何与企业建立长期互动的关系,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又一课题。通过进一步实现开放式教学实践,让学生可以随时到企业去,不受学期的限制,全面了解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市场调查、消费需求、目标人群、设计开发、生产技术:加工制造、市场营销等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亦存在哪些不足,同时,多聘请企业的设计师来校开设学术讲座,介绍他们成功的设计经验,互相交流,与企业建立共同成长的关系,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什么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创新设计——能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了解什么才是真正吸引消费者的:品牌、价格、功能、舒适、美观等等,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化的主题和事件,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如围绕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奥林匹克产品——纪念品、景观、宣传品用品等.要多关心学习身边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不为时尚所左右,就像不停在前进的技术和不断在变化设计风格一样,训练自己具有先见之明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任重道远,因为学生的质量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将来的工业设计师质量,也就关系我国设计事业的发展,所以对于工业设计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也就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人需要继续探索、丰富和完善,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综合性设计人才,我们需要与各位同行共同努力,来提高我国工业设计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向东.当代工业设计教育纵横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李亮之.世界工业设计史潮[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1).
[3] 李震.多元化的中国工业设计教育[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