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胜利油田年支出采购资金170亿元左右,涉及钢材、化工产品等56个大类、近12万项物资,56个二级供应部门,4000多个物资配送点,点多、线长、面广,物资料性复杂、专用性强。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既要保障油田生产的连续进行,又要科学合理地减少库存占用,胜利油田物资储备管理的难度不言而喻。
【关键词】胜利油田;物资储备;管理模式;创新应用
一、物资储备管理模式分析
目前,胜利油田已建立了物资入库配送、直达料现场交接、直达料授权二级监管、就厂(近)代储等几种物资储备管理模式。
1、物资入库配送:是指由胜利油田物资采购后,在物资供应处物资总库及区域配送中心库房存放,经仓储、检验,再由配送中心送达生产现场消耗和使用的配送模式。2003年-2008年,以库存物资配送为油田主要配送模式。
2、直达料现场交接:是指未在物资供应处物资总库及区域配送中心存放,由供应商直接送达各单位或生产现场的配送模式。主要包括大型设备、专用物资、物流费用(含库存费用、二次倒运费用)较高的大宗料等。为加强油田直达料配送管理,2008年物资供应处又将直达料配送细分成统一配送、现场交接配送和授权二级监管等配送模式。
3、直达料授权二级监管:根据油田物资配送目录,经油田物资采购后,不在物资供应处存放,供应商将物资直接送达各单位或生产现场,由物资供应处授权二级单位与供应商双方完成物资交接的一种配送模式。
4、就厂(近)代储:这种配送模式充分利用油田改制的化工类物资生产企业库房,实施物资代储,按照业务科室指令,由物资供应部门对其业务操作进行监督管理,使二级单位与生产用料单位紧密结合,达到实现及时配送、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二、胜利油田强化物资储备管理的相关做法
胜利油田在依据上述4种物资储备管理模式的情况下,积极健全机制,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发挥集中储备的优势,并针对物资供应管理薄弱环节,不断深入调研、设计、开发,建立了联合储备管理模式。
联合储备管理模式的管理思路是“将供应商可用资源纳入管理和监控,提高油田物资保供能力和效率。及时接收油田生产一线需求,加强物资供应系统对生产现场物资消耗分析和掌握”。在业务流程设计上,在原有ERP流程的基础上,将业务流程向两端延伸。一方面将生产现场的实物领料计划纳入总体流程中。各生产单位的实际物资需求要通过物流系统实时传递给物资供应系统,供应系统建立起以基层实际领料需求驱动实物流转的理念。另一方面将物流系统应用延伸到三四级基层单位,直至消耗完成,将实物流转的每一条信息进行记录和实时反馈。在信息化应用上,完善了“一体化经营管理—物流管理模块”建设,并集成了电子标签等物联网技术,加强对实物管控和追踪。
三、联合储备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1、选定合适的物资实施联合储备管理。联合储备管理模式重点针对物资供应管理难度大,直达料监管手段缺失,因此物资选择了完井滤砂管。完井滤砂管的物资供应业务流程一是覆盖到从供应商到库房到现场的,二是用量大、价值高且日消耗量消耗相对均匀的特点,在钻井、采油等油田生产经营建设中起关键作用。
2、建立联合储备库。选定供应商库房作为联合储备库房,按照仓储管理规范和要求进行管理。油田物资供应部门定期对联合储备库房进行巡回检查和盘点,做好对联合储备库的考核。
3、建立联合储备业务流程。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逐步建立了从供应商端到收料现场的联合储备业务流程。将物资入库设置更为灵活,根据实际生产需求由联合储备库向采购科室提出入库申请,科室审批后物资卸入储备库库区。检验所抽检完成后,检验所到现场对库区物资进行抽检,并在检验完成后出具合格检验报告。打破了物资必须入供应处库房,经过装卸、倒运,再配送至收料现场的繁琐手续。
四、实施联合储备运行效果分析
通过实施联合储备业务,有效降低了物流配送成本,免去物资出入库所带来的搬运、装卸、保管等工作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准时供应和加快周转的目的,提高油田物资供应的经营管理水平。
1、加快物资需求响应速度,进一步提高物资保供能力。
目前ERP系统的部分物资需求计划是以结算为中心,其中季度计划、月度计划、领料计划混淆,需求计划与实际生产用料并不匹配,造成生产单位先用料后补计划的现象普遍存在。联合储备业务的运行,供应系统通过供应商储备库对可用的实物资源进行了储备和管理,油田生产一线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提报实物领料申请,物资供应系统可及时响应保供。一方面加快了供应系统对生产需求的响应速度,另一方面将原来供应商私自供料的行为纳入物资管理体制之内,减少了违规操作的出现。
2、加强油田物资全过程动态管控能力。
目前的实物流转监控手段较弱,信息平台应用范围非常小,电子标签、条形码技术未曾应用,GPS运输在途监控也仅在少量的库配物资中实施。通过联合储备项目,供应系统能够随时查询直达物资的每一个运行节点,并对其进行监管。通过实际运行,从物资生产下线后提出入库申请到现场收料全过程每一步节点数据均可在系统中进行查询,并且通过物联网技术各业务环节之间做到环环相扣。
3、逐步完善油田物资储备管理体系,增强保供效率。
目前油田的实物库存管理存在脱节现象,从管理角度来说,盲点过多。二级单位撤消了三、四级库,三、四级单位物资消耗实行“以领代耗”的管理方式,三、四级储备物资大多游离于物资供应系统的管理之外,物资管理部门无法对各级实物进行管理。通过联合储备项目,各单位用料均通过实物流管理系统运行,物资供应系统能够随时掌握实物的运行过程,动态把握油田各级实物库存。采购科科通过对每笔实物供货过程的全程掌握以及通过信息化措施对供货真实性、合理性的验证,在生产单位提出切实需求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地保障生产单位用料。
4、加强了对物资供应系统对物料消耗的分析。
目前物资供应系统对物料的消耗仅仅停留在ERP的报表统计,而对于每项物资的实际消耗地点、时间和数量等无法进一步进行分析,物资系统对物料消耗规律的掌握难度较大。而实物流管理系统的运行能够切实加强现场用料的数据统计与消耗分析,协助物资管理部门提高物资管理能力。实物领料计划的提报,使得物资供应部门与生产单位之间做到实物供需的实时互动,更加的贴近生产、了解生产实际。
【关键词】胜利油田;物资储备;管理模式;创新应用
一、物资储备管理模式分析
目前,胜利油田已建立了物资入库配送、直达料现场交接、直达料授权二级监管、就厂(近)代储等几种物资储备管理模式。
1、物资入库配送:是指由胜利油田物资采购后,在物资供应处物资总库及区域配送中心库房存放,经仓储、检验,再由配送中心送达生产现场消耗和使用的配送模式。2003年-2008年,以库存物资配送为油田主要配送模式。
2、直达料现场交接:是指未在物资供应处物资总库及区域配送中心存放,由供应商直接送达各单位或生产现场的配送模式。主要包括大型设备、专用物资、物流费用(含库存费用、二次倒运费用)较高的大宗料等。为加强油田直达料配送管理,2008年物资供应处又将直达料配送细分成统一配送、现场交接配送和授权二级监管等配送模式。
3、直达料授权二级监管:根据油田物资配送目录,经油田物资采购后,不在物资供应处存放,供应商将物资直接送达各单位或生产现场,由物资供应处授权二级单位与供应商双方完成物资交接的一种配送模式。
4、就厂(近)代储:这种配送模式充分利用油田改制的化工类物资生产企业库房,实施物资代储,按照业务科室指令,由物资供应部门对其业务操作进行监督管理,使二级单位与生产用料单位紧密结合,达到实现及时配送、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二、胜利油田强化物资储备管理的相关做法
胜利油田在依据上述4种物资储备管理模式的情况下,积极健全机制,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发挥集中储备的优势,并针对物资供应管理薄弱环节,不断深入调研、设计、开发,建立了联合储备管理模式。
联合储备管理模式的管理思路是“将供应商可用资源纳入管理和监控,提高油田物资保供能力和效率。及时接收油田生产一线需求,加强物资供应系统对生产现场物资消耗分析和掌握”。在业务流程设计上,在原有ERP流程的基础上,将业务流程向两端延伸。一方面将生产现场的实物领料计划纳入总体流程中。各生产单位的实际物资需求要通过物流系统实时传递给物资供应系统,供应系统建立起以基层实际领料需求驱动实物流转的理念。另一方面将物流系统应用延伸到三四级基层单位,直至消耗完成,将实物流转的每一条信息进行记录和实时反馈。在信息化应用上,完善了“一体化经营管理—物流管理模块”建设,并集成了电子标签等物联网技术,加强对实物管控和追踪。
三、联合储备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1、选定合适的物资实施联合储备管理。联合储备管理模式重点针对物资供应管理难度大,直达料监管手段缺失,因此物资选择了完井滤砂管。完井滤砂管的物资供应业务流程一是覆盖到从供应商到库房到现场的,二是用量大、价值高且日消耗量消耗相对均匀的特点,在钻井、采油等油田生产经营建设中起关键作用。
2、建立联合储备库。选定供应商库房作为联合储备库房,按照仓储管理规范和要求进行管理。油田物资供应部门定期对联合储备库房进行巡回检查和盘点,做好对联合储备库的考核。
3、建立联合储备业务流程。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逐步建立了从供应商端到收料现场的联合储备业务流程。将物资入库设置更为灵活,根据实际生产需求由联合储备库向采购科室提出入库申请,科室审批后物资卸入储备库库区。检验所抽检完成后,检验所到现场对库区物资进行抽检,并在检验完成后出具合格检验报告。打破了物资必须入供应处库房,经过装卸、倒运,再配送至收料现场的繁琐手续。
四、实施联合储备运行效果分析
通过实施联合储备业务,有效降低了物流配送成本,免去物资出入库所带来的搬运、装卸、保管等工作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准时供应和加快周转的目的,提高油田物资供应的经营管理水平。
1、加快物资需求响应速度,进一步提高物资保供能力。
目前ERP系统的部分物资需求计划是以结算为中心,其中季度计划、月度计划、领料计划混淆,需求计划与实际生产用料并不匹配,造成生产单位先用料后补计划的现象普遍存在。联合储备业务的运行,供应系统通过供应商储备库对可用的实物资源进行了储备和管理,油田生产一线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提报实物领料申请,物资供应系统可及时响应保供。一方面加快了供应系统对生产需求的响应速度,另一方面将原来供应商私自供料的行为纳入物资管理体制之内,减少了违规操作的出现。
2、加强油田物资全过程动态管控能力。
目前的实物流转监控手段较弱,信息平台应用范围非常小,电子标签、条形码技术未曾应用,GPS运输在途监控也仅在少量的库配物资中实施。通过联合储备项目,供应系统能够随时查询直达物资的每一个运行节点,并对其进行监管。通过实际运行,从物资生产下线后提出入库申请到现场收料全过程每一步节点数据均可在系统中进行查询,并且通过物联网技术各业务环节之间做到环环相扣。
3、逐步完善油田物资储备管理体系,增强保供效率。
目前油田的实物库存管理存在脱节现象,从管理角度来说,盲点过多。二级单位撤消了三、四级库,三、四级单位物资消耗实行“以领代耗”的管理方式,三、四级储备物资大多游离于物资供应系统的管理之外,物资管理部门无法对各级实物进行管理。通过联合储备项目,各单位用料均通过实物流管理系统运行,物资供应系统能够随时掌握实物的运行过程,动态把握油田各级实物库存。采购科科通过对每笔实物供货过程的全程掌握以及通过信息化措施对供货真实性、合理性的验证,在生产单位提出切实需求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地保障生产单位用料。
4、加强了对物资供应系统对物料消耗的分析。
目前物资供应系统对物料的消耗仅仅停留在ERP的报表统计,而对于每项物资的实际消耗地点、时间和数量等无法进一步进行分析,物资系统对物料消耗规律的掌握难度较大。而实物流管理系统的运行能够切实加强现场用料的数据统计与消耗分析,协助物资管理部门提高物资管理能力。实物领料计划的提报,使得物资供应部门与生产单位之间做到实物供需的实时互动,更加的贴近生产、了解生产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