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观念的革新,当前学校的科学教学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准备材料、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也积极参与了探究活动,但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并不理想。
一、探究过程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一)学生不善于倾听
很多老师很苦恼,教师在引导学生说出想法,或者学生在汇报探究结果时,不少同学却没能认真倾听,有说话的,有玩器材的,甚至有边玩边说的,也有精神不集中的。学生没养成善于交流善于倾听的好习惯,导致探究结果不理想。
(二)探究活动停留于表面上的热闹
在小组探究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场面热热闹闹,热火朝天,似乎人人都在主动参与,但透过这种热闹的场面,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肤浅与浮躁。
(三)探究过程学生不知从何下手
有时候又有许多学生不按照要求和规程进行操作,不知道该怎么操作,更有学生把桌上的器材当作玩具在玩;有时候组内的个别学生承担了小组探究的全部任务,成了小组的主角,部分学生在小组中只是一个旁观者。
二、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的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有效的教学准备包括活动材料的准备和教学过程的准备。
(一)材料准备方面
根据科学学科的特征,活动材料既是教学准备的主要对象,又是构成有效活动的重要因素。记得曾有专家说过,“材料有时候就是课程”,它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材料的准备要精心设计
材料的选择和准备不一定要来源于实验室,不一定要很好,不一定要都由教师来准备,易操作、有趣味性,能达到完成实验、说明问题的目的,就可以。如《挤出水果中的水分》中,我设计的实验材料是:用刀先把西红柿切成块,接着用纱布包住西红柿用手挤出水分,这样不但节约实验操作的时间,也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实验的材料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学生探究挤水分时,自备了很多的蔬菜和水果:胡萝卜、黄瓜、橘子、西红柿,之后发现他们选用的这些材料,有的很难挤出水分,学生们很聪明,很快他们会自己挑选橘子或者西红柿。课前告诉他们要挤水果里的水分,他们会觉得新奇:要做什么实验?这也能做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增强他们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课后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
2.材料的呈现、收放要适时
课堂上学生不善于倾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就是摆放在他们面前的实验材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觀察蜗牛》一课时,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蜗牛放在大课桌中间,等到师生们共同讨论完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后,才让学生近距离的接触蜗牛;
(二)教学过程方面
1.教师创设的探究情境一定要有吸引力
探究“情境”的创设,可以是一个动画课件,一个演示实验,一个游戏,一个故事,或者学生提供的一条信息,等等。总之,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趣味性、启发性、新颖性和灵活性。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热情,要根据需要精心创设,这一环节,是教师课前的备课活动极为重要的事情。
如《做一名小科学家》一课,我创设的探究情境是一个演示实验:“纸鹦鹉怎么会站起来了”?我请学生自己拿出纸鹦鹉站在手指或者钢丝上,发现不能成功。接着就引导他们提出问题:纸鹦鹉为什么会站起来?怎样才能让它站起来?我们该怎么做?继而学生们积极地探究。
2.在准备教学过程时,要定位好探究的方式和探究的重点,让科学课精而活
在科学课堂中,我们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然而当前教学中往往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教师片面理解“自主”,误认为“开放”就是“放开”,课堂呈现一片热闹有余、探究不足的局面;另一种情况是教师唯恐课堂太乱,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预设步步为营,学生难有生动活泼的探索空间。
(三)课堂评价方面
用激励机制能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1.大组比赛和小组比赛相结合激励法
在第一第二单元结束时,我设计了一个“谁是no.1”的活动,每个班都很喜欢这个活动。主要是按六小组进行智力竞赛的形式,题目都是实验册和教学的内容,有抢答、必答、是非、智力冲关题,题目的难易程度也有不同。这样的比赛能够激励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也同时巩固加深了他们的科学知识,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回答问题的兴致,培养了小组合作的意识。
2.课堂上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中肯的口气及时地评价学生的表现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课堂的口头评价是最快捷、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它的优势。
在课堂评价中,往往一句“你的声音太好听了,既响亮,又清晰,大家说是不是?”“你能把内容以最扼要最明了清晰的方式讲出来,真棒!”“你的描述非常具体生动”“能设计出这么有价值的实验方案,真了不起。”这不但激励着讲话者,也激励着其他同学。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教学更是如此。
【作者单位:无锡市新区坊前实验小学 江苏】
一、探究过程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一)学生不善于倾听
很多老师很苦恼,教师在引导学生说出想法,或者学生在汇报探究结果时,不少同学却没能认真倾听,有说话的,有玩器材的,甚至有边玩边说的,也有精神不集中的。学生没养成善于交流善于倾听的好习惯,导致探究结果不理想。
(二)探究活动停留于表面上的热闹
在小组探究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场面热热闹闹,热火朝天,似乎人人都在主动参与,但透过这种热闹的场面,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肤浅与浮躁。
(三)探究过程学生不知从何下手
有时候又有许多学生不按照要求和规程进行操作,不知道该怎么操作,更有学生把桌上的器材当作玩具在玩;有时候组内的个别学生承担了小组探究的全部任务,成了小组的主角,部分学生在小组中只是一个旁观者。
二、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的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有效的教学准备包括活动材料的准备和教学过程的准备。
(一)材料准备方面
根据科学学科的特征,活动材料既是教学准备的主要对象,又是构成有效活动的重要因素。记得曾有专家说过,“材料有时候就是课程”,它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材料的准备要精心设计
材料的选择和准备不一定要来源于实验室,不一定要很好,不一定要都由教师来准备,易操作、有趣味性,能达到完成实验、说明问题的目的,就可以。如《挤出水果中的水分》中,我设计的实验材料是:用刀先把西红柿切成块,接着用纱布包住西红柿用手挤出水分,这样不但节约实验操作的时间,也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实验的材料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学生探究挤水分时,自备了很多的蔬菜和水果:胡萝卜、黄瓜、橘子、西红柿,之后发现他们选用的这些材料,有的很难挤出水分,学生们很聪明,很快他们会自己挑选橘子或者西红柿。课前告诉他们要挤水果里的水分,他们会觉得新奇:要做什么实验?这也能做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增强他们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课后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
2.材料的呈现、收放要适时
课堂上学生不善于倾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就是摆放在他们面前的实验材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觀察蜗牛》一课时,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蜗牛放在大课桌中间,等到师生们共同讨论完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后,才让学生近距离的接触蜗牛;
(二)教学过程方面
1.教师创设的探究情境一定要有吸引力
探究“情境”的创设,可以是一个动画课件,一个演示实验,一个游戏,一个故事,或者学生提供的一条信息,等等。总之,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趣味性、启发性、新颖性和灵活性。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热情,要根据需要精心创设,这一环节,是教师课前的备课活动极为重要的事情。
如《做一名小科学家》一课,我创设的探究情境是一个演示实验:“纸鹦鹉怎么会站起来了”?我请学生自己拿出纸鹦鹉站在手指或者钢丝上,发现不能成功。接着就引导他们提出问题:纸鹦鹉为什么会站起来?怎样才能让它站起来?我们该怎么做?继而学生们积极地探究。
2.在准备教学过程时,要定位好探究的方式和探究的重点,让科学课精而活
在科学课堂中,我们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然而当前教学中往往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教师片面理解“自主”,误认为“开放”就是“放开”,课堂呈现一片热闹有余、探究不足的局面;另一种情况是教师唯恐课堂太乱,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预设步步为营,学生难有生动活泼的探索空间。
(三)课堂评价方面
用激励机制能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1.大组比赛和小组比赛相结合激励法
在第一第二单元结束时,我设计了一个“谁是no.1”的活动,每个班都很喜欢这个活动。主要是按六小组进行智力竞赛的形式,题目都是实验册和教学的内容,有抢答、必答、是非、智力冲关题,题目的难易程度也有不同。这样的比赛能够激励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也同时巩固加深了他们的科学知识,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回答问题的兴致,培养了小组合作的意识。
2.课堂上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中肯的口气及时地评价学生的表现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课堂的口头评价是最快捷、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它的优势。
在课堂评价中,往往一句“你的声音太好听了,既响亮,又清晰,大家说是不是?”“你能把内容以最扼要最明了清晰的方式讲出来,真棒!”“你的描述非常具体生动”“能设计出这么有价值的实验方案,真了不起。”这不但激励着讲话者,也激励着其他同学。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教学更是如此。
【作者单位:无锡市新区坊前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