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纵隔囊性乳糜性淋巴管瘤合并乳糜性心包积液1例
【机 构】
:
610041 四川省肿瘤医院 第二人民医院,610041 四川省肿瘤医院 第二人民医院,610041 四川省肿瘤医院 第二人民医院
【出 处】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1995年11期
其他文献
观察15个固定心脏标本、12个非固定心脏标本二尖瓣瓣环三维形态,运用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重建了11名健康成年人的二尖瓣瓣环。发现二尖瓣瓣环为非平面的“马鞍”形,在心动周期中二尖瓣瓣环始终保持着程度不同的“马鞍”形。结果认为用硬质人工二尖瓣瓣环作瓣环成形术后的某些并发症,可能与改变了二尖瓣瓣环的天然三维形态有关。
3例采用改良迷宫术探索进行心房纤颤外科治疗获成功。病人术前均为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Ⅲ~Ⅳ级,心房纤颤病史3~10年,左房直径52~58mm,心胸比率0.64~0.70。在进行改良迷宫术的同时,2例行二尖瓣替换,1例行双瓣替换及三尖瓣环缩。术后2例自动复跳,1例电击除颤复跳。3例术后早期均为窦性心律。2例术后3年恢复良好,正常心律,心功能I级;1例术后3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文中重点介绍了手术方法,提
用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活性测定法,对13例风心病和13例先心病病人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活性进行动态测定。结果显示体外循环术后早期,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活性降低,抑制因子活性升高;术后2周均恢复至术前状态。本研究初步证实体外循环术后,病人红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表现为对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抑制。
16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病人术中取左室乳头肌和室间隔肌部组织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微动脉、肌原纤维、线粒体病变的存在是病人预后的形态学基础。尽管室壁组织与乳头肌组织心肌纤维超微结构改变相似,但间质反应,尤其是微动脉改变,乳头肌明显重于室壁组织。室壁微动脉病变的存在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心肌组织的变化可能是风湿性心肌炎免疫反应的结果,微动脉病变存在与否及其程度影响到心肌形态和功能的转归。术后应用冠状血管扩
总结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食管腺癌的临床资料。其中Ⅰ期1例,ⅡA期37例,ⅡB期8例,Ⅲ期27例。并发症发生率4.1%,手术死亡率1.4%,术后5年生存率28.3%。文中对原发性食管腺癌的外科治疗、预后和综合治疗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