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常见失误例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要点不全
  例1:曲江对酒(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
  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
  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
  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远,
  老大徒伤未拂衣。
  问:首句的“不”字在有的版本中写作“未”字,你认为哪个字更适于抒发情感?为什么?
  [考生答案]“不”字。“不”表示主观不愿意,更能表现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污浊官场在厌恶。
  [参考答案]“不”字更恰当。①“坐不归”表明诗人在江头已多时,突出了诗人的主观意愿,因心中有感不想回去,而且为下文述怀作了铺垫。②“坐未归”只反映了没有回去的客观事实。
  [教师评析]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简单的“一问一应”的现象,缺少周密的考虑。如上例,“不”是赏析重点,但对“未”也要一笔带过,这样才能准确回答“哪个字更适合”的问题,因此平时训练,要强化要点意识。
  二、术语不明
  例2: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
  半夜寻幽上四明,
  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
  何处玉箫吹一声。
  问: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考生答案]诗人通过“触云行”表达了四明山的高大、雄伟,又通过“无人境”、“吹一声”表现了四明山的幽静、超脱尘世、无人触及的清幽。
  [参考答案]①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高,本诗第二句写手攀松桂在浮云中行走,侧面表现了四明山高的特点。②采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幽静。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一声箫鸣,反衬出山的幽静。
  [教师评析]学生答案中使用“表达了”“表现了”笼统答题,忽略了“侧面描写”“以声衬静”这类手法术语。学生常用的“写出、写了、看出、看到、点明、突出、强调……”这些词模糊了阅卷老师的视线,导致采点打分时扣分严重!建议学生平时对每种手法术语的特征要勤揣摩,多思量,答题时才能信手拈来。
  三、题干不懂
  例3: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问:试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考生答案]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和“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出来。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沉浮。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如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傲比豪迈。
  [参考答案]①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形象。②“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自由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教师评析]题目要求分析是“诗中”的人物形象,因此应就诗论诗,不应一股脑儿把对李白的认识、评价、感受都鉴赏开来,以至写成抒情短文。当然,必要的联想可帮助我们理解,但不能忽略题干要求,另起炉灶。
  四、层次不清
  例4:登快哉亭(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问:前人评价“‘鸟飞’‘奔云’之句,有无穷之味”,请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
  [考生答案]诗人写“度鸟”“奔云”“欲何向”“亦自闲”实则在以“度鸟”“奔云”为象征,由此抒发自己内心的宁静淡泊之情。
  [参考答案]①“度鸟”写山间时有飞鸟掠过,匆匆地不知投向何处;“奔云”写奔腾的云雾舒卷自如,姿态悠闲。②同时融情于景:飞鸟茫然地乱飞象征着人生没有目标的奔忙,而那自由自在的白云无心于争逐,永远悠闲自得,正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淡泊宁静。
  [教师评析]上述学生答案粗糙模糊,没有细细推敲“度鸟”“奔云”这两个相反的意象。不加层次上的区分,这样笼而统之作答,势必造成大量失分。所以对此类题型要多归纳总结,做到答题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五、注释不重
  例5: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
  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
  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考生答案]后两句主要写范成大的家乡在石湖,而他却长年在外做官,说明范成大是一个忠于国家的人,有着为国家效忠尽力,敢于牺牲的伟大精神,第三句中的“人”是作者在赞颂范成大的美德,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放弃自己幸福和自由的生活。
  [参考答案]示例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示例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教师评析]上题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对于“人不到”的理解,可以联系注释①的提示“晚年去职归隐石湖”,明白石湖乃是主人的去职归隐之处,抓住“去职”,可读出世态炎凉;抓住“归隐”,可读出恬静。所以考生无论侧重前后哪一点,言之成理即可。但本题得分率仅为63.86%,结合考生所答,明显看出考生没有重视释①的提示,以致对诗意的理解出现偏差。
  (作者单位:河南省长垣县第十中学)
其他文献
為满足市民健身需求,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海棠街道联合辖区商场在建设时克服城区土地资源限制,充分利用楼顶资源,建设空中跑道、空中运动场,方便市民就近健身。
【关键词】中学英语 课堂教学 互动性    英语本质上是一门语言技能,十分强调教与学双方的互动性和投入程度,如果课堂气氛低沉无趣,不仅将严重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将使得整个英语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大量的语法练习和枯燥的单词记忆充斥其间,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谈英色变”,尤其是对初入中学的学生而言,快速入门及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其而言显得十分重要,而课堂教学的失败将使
尽管我校是一级达标中学,但是学生的写作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一是记叙文写作缺乏真情实感;二是议论文写作套路化、模式化;三是写作素材陈旧;四是对事例缺乏必要的联想想象,不够具体生动。学生普遍对生活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不能真实地去体验生活,常常腹中空空,只好用大家熟悉的老材料,失去了自己的写作个性。  近二十年的世界教育改革,都不约而同的高举起个性化教育的旗帜,新课程标准也“珍视个
【内容摘要】我国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致使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处于明显落后状态。如何重拾中国学生健全的知识结构,实现学生“隐性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回归和提升呢?笔者结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知识结构 隐性知识 课堂教学 回归  《反思中国人成才障碍》一书的作者上官子木认为,我国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表现为:显性知识有余,隐性知识不足;理论知识有余,实践知识
徐海东是湖北省大悟县人,毛泽东盛赞这个从大别山走出来的大将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群众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最好的共产党员”;邓小平夸奖“徐海东同志对党有一颗红心”;江泽民称赞他“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习近平总书记用“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这个沉甸甸的数字,诠释共产党人的“伟大信仰”。不做“揣着个人私利装着睡觉而叫不醒的人”  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
【内容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必须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本文就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语文课程相结合,激活语文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使教学形式灵活化,多样化。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令人激动的生机和活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必须
通过追求课堂教学系统的和谐、教学过程的和谐、教学策略的和谐等,能够演绎精彩课堂。  一、追求课堂教学系统的和谐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是构成教学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演绎精彩课堂,就要追求课堂教学系统的和谐。  1.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演绎精彩课堂  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友好的、合作的、宽容的、尊重的、赏识的、信赖的、有爱心
【关键词】问题意识 思维能力 好奇心与求知欲 科学精神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问题的提出,探究,解答过程来实现培养学生思维,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而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强调以问题为核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的构建的过程。同时,通过问
沈从文先生深得中国传统诗文含蓄蕴藉之神韵,写人状物点到为止,余韵绵长。课文节选了《边城》第三至六节共四节文字,在表现翠翠朦胧的情感萌动方面含蓄隽永,余味无穷。这里试做分析。  一、情有所动  1.有了“找伴”的念头  小说第四节翠翠端阳节进城看赛龙舟时年纪不过十二三岁,对男女情事不会太明了,顶多萌芽状态,这时她的“找伴”心理正说明了这一点。“先是两人同黄狗进城前一天,祖父就问翠翠:‘明天城里划船,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各界代表7万余人以盛大仪式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全球目光定格这一历史性的伟大时刻!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发表重要讲话。他深情回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百年征程,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和政治品格,坚定表明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