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eh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从文先生深得中国传统诗文含蓄蕴藉之神韵,写人状物点到为止,余韵绵长。课文节选了《边城》第三至六节共四节文字,在表现翠翠朦胧的情感萌动方面含蓄隽永,余味无穷。这里试做分析。
  一、情有所动
  1.有了“找伴”的念头
  小说第四节翠翠端阳节进城看赛龙舟时年纪不过十二三岁,对男女情事不会太明了,顶多萌芽状态,这时她的“找伴”心理正说明了这一点。“先是两人同黄狗进城前一天,祖父就问翠翠:‘明天城里划船,倘若你一个人去看,人多怕不怕?’翠翠就说:‘人多我不怕。但是只是自己一个人可不好玩。’”“到路上时,祖父想起什么似的,又问翠翠:‘翠翠,翠翠,人那么多,好热闹,你一个人敢到河边看龙船吗?’翠翠说:‘怎么不敢?可是一个人玩有什么意思?’”显然,作者在这里暗示我们,翠翠这时开始有了“找伴”的念头。不要以为这里的“伴”就只是指爷爷或伙伴,其实是已经隐隐约约地含有了“伴侣”的意味的。也正因为如此,下文她看到二老傩送,才会有那么深刻的印象。这里其实是为下文写她与二老傩送的情事发生做铺垫的。而这种“找伴”心理在下文翠翠想到“假若爷爷死了?”时表现得更明显:爷爷不可能陪伴自己一辈子,那以后靠谁呢?这可真是个问题。翠翠能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就说明她开始“懂事(人事)”起来了。
  2.别人的“粗鄙字眼”客观上起到了性教育的作用
  现代社会发展得多了,我们有了正式的性教育,性学书籍及相关的影视作品也遍地都是。但在过去,尤其在乡村中,性教育靠的还只能是这种生活当中的“粗鄙字眼”。主观上人说这些“粗鄙字眼”,只是图嘴上的一时快活或发泄其他情绪,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客观上它却起到了传播性知识的作用,尽管它不一定科学、完整,而且在正人君子看来极其“下作”。“吊脚楼上唱曲子声音热闹了一些,只听到下面船上有人说话,……使用了不少粗鄙字眼,翠翠很不习惯把这种话听下去,但又不能走开。”尽管翠翠不爱听,但事实上这种话她终究还是听到了的,也听到了有人对二老说“你这时捉鸭子,将来捉女人,一定有同样的本领”,所以后来二老好心邀她去自家楼上坐坐,在那等她爷爷时,“本来从不骂人”的翠翠“心里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第一次骂了人。可见,别人的“粗鄙字眼”,在她这里起了作用了。
  3.美丽的误会提供了动情的客观条件
  情感是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心理反应,没有与外界的接触,是不可能产生爱恨情感的。
  爷爷没能来接翠翠回家,翠翠在码头上邂逅了二老,而在这以前他们并不认识。他俩的对话很有意思:
  “是谁人?”
  “我是翠翠。”
  “翠翠是谁?”
  “是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
  二老和撑渡船的在当地都是名人,所以二老就知道了翠翠的身份,而翠翠尽管以前可能听说过二老(“傩送二老在茶峒地方不是一个生疏的名字”),却从未谋过面,所以并不知道眼前的帅小伙就是大名鼎鼎的二老岳云,以至于二老好心邀她去楼上等爷爷却遭来了她的骂。但二老并不恼,“便带笑说:‘怎么,你那么小小的还会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而翠翠喊狗:“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也被二老理解成“是她要狗莫向好人乱叫”,因而“放肆地笑着,不见了”,并在得到了撑渡船的托过渡的人捎来的口信后,便派去自家的伙计送翠翠回家。生活中许多时候,往往是这误会成就了姻缘,而翠翠的骂声却让自己对二老动了心。二老家的伙计在送翠翠回家路上讲出了事情的原委,并告诉她,她骂的那人就是二老傩送,这时,“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了那火把走去。”从此,翠翠就将这次端午与二老邂逅的每个细节都刻在了心里,尤其是二老那句“水里大鱼来咬了你”的话,翠翠特别不能忘怀,以至于回爷爷话时不经意地就带出“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于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而这句话以后只要谁提起,翠翠就会兴奋不已,觉得“甜而美”。
  二、情有所属
  1.码头邂逅让翠翠认定了二老
  码头邂逅这个美丽的误会,既让翠翠认识了二老,也让她知道了二老的为人,而这一切全是通过二老家伙计的口不经意地道出的,这就更加真实可信。伙计来送翠翠回家,翠翠问他怎么知道自己就在河边,那人说是二老告诉他的,他是二老家的伙计。翠翠问二老怎么就知道自己在河边呢,伙计笑着说:“他从河里捉鸭子回来,在码头上见你,他说好意请你上家里坐坐,等候你爷爷,你还骂过他!你那只狗不识吕洞宾,只是叫!”这让“翠翠带了点儿惊讶”,于是问二老是谁。伙计告诉她,二老就是河街上的傩送二老,也就是岳云,“他要我送你回去!”这样,联系刚才发生的一幕,翠翠就知道了二老的为人,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知道二老是个热心肠的大好人,于是心里不仅害羞,还对他有了好感,居然“沉默了一个夜晚”,去想属于自己的心事。从此以后,这次邂逅就成了她生命中“甜而美”的回忆。
  2.此后,翠翠特别留意二老的消息
  ①第五节在介绍中秋节特别是过年的热闹时说:“翠翠同她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为什么?就只是因为这热闹中没有看到二老的身影!
  ②“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这里看船是名,看人(二老)才是实。后来到二老家吊脚楼上躲雨时碰上了那送自己回家的伙计,当听到伙计说“翠翠,你长大了!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了你了”时,“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这有什么好笑的呢?只是因为提到了二老,“二老”两个字让她有了“甜而美”的感觉,以为又可以看到他了。
  ③可这次没见到二老!“从祖父和那长年谈话里,翠翠听明白了二老是在下游六百里外沅水中部青浪滩过端午的”,于是青浪滩就占据了翠翠的整个心思,以至于后来爷爷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声时,她不自觉地就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清浪滩呢?”原来她的心早已飞到青浪滩去了!
  ④第三节里说“端午又快来了”,听到“蓬蓬鼓声掠水越山到了渡船头那里时”,黄狗注意到了,翠翠也注意到了,“她于是也绕屋跑着,并且同黄狗一块儿渡过了小溪,站在小山头听了许久,让那点迷人的鼓声,把自己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去”,为什么?因为正是那两年前的端午让她遇到了二老,从而有了那“甜而美”的回忆。真是痴心的女孩子啊!作者说,“在这个节日里,必然有许多船只可以赶回,也有许多船只只合在半路过节,这之间,便有些眼目所难见的人事哀乐,在这小山城河街间,让一些人开心,也让一些人皱眉!”这不就是古诗词当中的意境么?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啊。而翠翠正在等待重温那“甜而美”的情景呢,她在想,“我的愿望不会落空么?”
  ⑤新嫁娘引起了翠翠的梦
  第六节里迎婚送亲的喜轿过渡,“翠翠却傍花轿站立,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想自己将来也会有这么一天。后来爷爷告诉她,“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这时她“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其实,这时表面越是平静,内心越有波澜。所以回家后,翠翠便要爷爷吹双管唢呐《娘送女》。而听着听着,翠翠就睡着了。但我想,她一定做梦去了,并且这梦一定很美。
  3.对爷爷要她嫁大老天宝的玩笑生气
  ①在二老在青浪滩过端午的那个端午节,龙舟赛及捉鸭子活动唱主角的是大老天宝。二老的父亲顺顺夸奖翠翠长得美,并要大老天宝把捉住的白鸭子和粽子送给翠翠家。回家路上爷爷直夸顺顺家大方,并开玩笑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却着了恼,一个人向前怏怏走去。她为什么会“怏怏”?只因爷爷说的是大老,不是二老!
  ②爷爷要她把好火把,生怕大老送的白鸭子跑了,翠翠却说:“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要是二老送的,她会这么说吗?
  由此可见,那个端午节美丽的误会,让翠翠心里烙下了二老的影子,挥之不去。从此以后,一步步地,翠翠就盼望着与二老的结合。尽管天不遂人愿,后来大老死了,二老也因此离家出走了,“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爷爷也死了,但翠翠总是凄凉地守着渡船,苦苦地等着心上人的归来。而这种等待,不也是浸透了古诗文的神韵么?
  (作者单位:湖南省隆回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一、背景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既努力学好课本里的文章,掌握写作方法,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观察、练笔、品评,生成主动的作文意识。在作文课上许多学生常常为无话可说而苦恼,问题在于他们虽然身处生活中却不会观察生活,对周围的事物印象模糊,认识肤浅。人们常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生动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着力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并使其形成良好语感的基础。”所以,平时教学中只有准确地理解并把握课文内涵,才能真正体验到文章作者所表达的独特的情感,也只有把握住了这份情,才能进行有效朗读。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教学呢?  一、创设有趣氛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
為满足市民健身需求,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海棠街道联合辖区商场在建设时克服城区土地资源限制,充分利用楼顶资源,建设空中跑道、空中运动场,方便市民就近健身。
【关键词】中学英语 课堂教学 互动性    英语本质上是一门语言技能,十分强调教与学双方的互动性和投入程度,如果课堂气氛低沉无趣,不仅将严重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将使得整个英语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大量的语法练习和枯燥的单词记忆充斥其间,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谈英色变”,尤其是对初入中学的学生而言,快速入门及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其而言显得十分重要,而课堂教学的失败将使
尽管我校是一级达标中学,但是学生的写作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一是记叙文写作缺乏真情实感;二是议论文写作套路化、模式化;三是写作素材陈旧;四是对事例缺乏必要的联想想象,不够具体生动。学生普遍对生活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不能真实地去体验生活,常常腹中空空,只好用大家熟悉的老材料,失去了自己的写作个性。  近二十年的世界教育改革,都不约而同的高举起个性化教育的旗帜,新课程标准也“珍视个
【内容摘要】我国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致使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处于明显落后状态。如何重拾中国学生健全的知识结构,实现学生“隐性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回归和提升呢?笔者结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知识结构 隐性知识 课堂教学 回归  《反思中国人成才障碍》一书的作者上官子木认为,我国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表现为:显性知识有余,隐性知识不足;理论知识有余,实践知识
徐海东是湖北省大悟县人,毛泽东盛赞这个从大别山走出来的大将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群众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最好的共产党员”;邓小平夸奖“徐海东同志对党有一颗红心”;江泽民称赞他“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习近平总书记用“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这个沉甸甸的数字,诠释共产党人的“伟大信仰”。不做“揣着个人私利装着睡觉而叫不醒的人”  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
【内容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必须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本文就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语文课程相结合,激活语文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使教学形式灵活化,多样化。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令人激动的生机和活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必须
通过追求课堂教学系统的和谐、教学过程的和谐、教学策略的和谐等,能够演绎精彩课堂。  一、追求课堂教学系统的和谐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是构成教学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演绎精彩课堂,就要追求课堂教学系统的和谐。  1.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演绎精彩课堂  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友好的、合作的、宽容的、尊重的、赏识的、信赖的、有爱心
【关键词】问题意识 思维能力 好奇心与求知欲 科学精神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问题的提出,探究,解答过程来实现培养学生思维,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而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强调以问题为核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的构建的过程。同时,通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