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中小学师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多样,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严重危害了师生的心理健康。这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培养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问题,所以,加强农村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显得重要和紧迫。
一、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四个意识”
一是,自我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悦纳自己,对自我有比较满意的接纳态度,相信自己,有成功感和进取心,乐观向上;有初步的抗挫能力。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二是,群体意识。懂得自己是群体一员,有群体认同感,尊重他人,乐于交往,学会谅解、宽容、承受委屈,保持自我心理平衡。
三是,学习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刻苦、自强不息,学习注意力集中,学会思维,学会记忆,养成动脑又动手的良好习惯。最后,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生活的适应性及自理能力。勤俭节约,消除浪费,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创造,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
二、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尊重学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一定意义上能消除学生的焦虑、厌学、恐惧等心理。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爱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特别要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有严重缺点的学生。
赞扬每一位学生的独特爱好、兴趣、专长;赞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取得的细微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的许许多多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学生会因老师的误解而焦虑;因老师的冷漠而受伤;因老师的粗暴而消极。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意见,关爱学生的好老师,会是学生一生的指路明灯,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三、净化社会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除学校教育外,社会、家庭也是重要的因素,社会经济的、文化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对学校教育发生困惑,有的学生误认为老师的说教,于社会实际相悖,持不相信和怀疑态度。
有的学生家长打牌赌博,金钱至上,吃喝玩乐,不避孩子,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孩子,只顾赚钱,不顾孩子成长;有的外出打工,将子女寄养;有的将孩子交给祖父祖母带养,这种隔代教育的方式,对孩子情感意志、思维、性格的培养缺乏正确引导,只知道爱,不知道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处事习惯、劳动习惯,久而久之,思想道德品质滑坡,学习不刻苦,生活自理能力差,给孩子健康成长带来很大失误;有的家长只顾自身享乐,生活糜烂,腐化堕落,离婚离异,弃子不顾,造成单亲教育,使孩子自幼失去父爱或母爱,从小养成孤僻,自卑的性格,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造成很大的缺陷。
因此,社会、家庭、学校应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彻底打击黄、赌、毒,增强公民道德意识,清除有害中小学生的黄色网吧、文化、广播影视、刊物等大众媒体,坚决制止出版、发行、播映、演出格调低下的作品和节目,要加大对市场监督力度,对有害青少年的一切有害行为给以严厉的打击。给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建立科学民主、公正公平的教师评价制度
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其目的是:一是为管理者对教师做出聘任、提升、加薪等决策提供有力的说服证据;二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三是对教师阶段性工作进行肯定,依据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奖罚,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评价中,应坚持德、能、勤、绩综合评定。奖罚性评价能对教师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
如果评价体系中包含促进教师成长的内容,则能引导教师更关注自身发展。在评价方式中增加形成性评价。在把期末的终结性评价作为奖惩依据的同时,把平时形成的评价用于教师发展需要的评估,不涉及到奖罚问题;把给予教师成长的机会作为奖惩的办法之一。
除了续聘、提职、评模外,还可以把提供公费进修,外出学习考察、听名师专家授课等促进教师发展的机会作为奖励办法,把奖励性和发展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消除教师的心理压力。把对学生、对事业的热爱,不仅仅表现为勤勤恳恳,埋头苦干,而且还应该体现在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上,努力使教师的工作富有时代气息,追求平凡中的卓越。
五、满足教师工作、学习、生活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教师的工作除自己的优秀品质外,于学校环境(即:工作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等密切相连。①学校应努力为教师工作的发展提供必须的图书资料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等。比较良好的办公设施,能使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工作潜能,取得优秀的工作成果。②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如:学校的办学思想、校风、教风、良好的教研氛围、文化长廊、经验交流,名师论谈等,建立和谐地工作氛围,使教师受到文化艺术熏陶,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责任心、使命感。③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总之,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一个社会问题,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高度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及咨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把农村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陕西省洋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四个意识”
一是,自我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悦纳自己,对自我有比较满意的接纳态度,相信自己,有成功感和进取心,乐观向上;有初步的抗挫能力。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二是,群体意识。懂得自己是群体一员,有群体认同感,尊重他人,乐于交往,学会谅解、宽容、承受委屈,保持自我心理平衡。
三是,学习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刻苦、自强不息,学习注意力集中,学会思维,学会记忆,养成动脑又动手的良好习惯。最后,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生活的适应性及自理能力。勤俭节约,消除浪费,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创造,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
二、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尊重学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一定意义上能消除学生的焦虑、厌学、恐惧等心理。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爱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特别要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有严重缺点的学生。
赞扬每一位学生的独特爱好、兴趣、专长;赞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取得的细微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的许许多多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学生会因老师的误解而焦虑;因老师的冷漠而受伤;因老师的粗暴而消极。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意见,关爱学生的好老师,会是学生一生的指路明灯,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三、净化社会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除学校教育外,社会、家庭也是重要的因素,社会经济的、文化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对学校教育发生困惑,有的学生误认为老师的说教,于社会实际相悖,持不相信和怀疑态度。
有的学生家长打牌赌博,金钱至上,吃喝玩乐,不避孩子,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孩子,只顾赚钱,不顾孩子成长;有的外出打工,将子女寄养;有的将孩子交给祖父祖母带养,这种隔代教育的方式,对孩子情感意志、思维、性格的培养缺乏正确引导,只知道爱,不知道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处事习惯、劳动习惯,久而久之,思想道德品质滑坡,学习不刻苦,生活自理能力差,给孩子健康成长带来很大失误;有的家长只顾自身享乐,生活糜烂,腐化堕落,离婚离异,弃子不顾,造成单亲教育,使孩子自幼失去父爱或母爱,从小养成孤僻,自卑的性格,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造成很大的缺陷。
因此,社会、家庭、学校应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彻底打击黄、赌、毒,增强公民道德意识,清除有害中小学生的黄色网吧、文化、广播影视、刊物等大众媒体,坚决制止出版、发行、播映、演出格调低下的作品和节目,要加大对市场监督力度,对有害青少年的一切有害行为给以严厉的打击。给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建立科学民主、公正公平的教师评价制度
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其目的是:一是为管理者对教师做出聘任、提升、加薪等决策提供有力的说服证据;二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三是对教师阶段性工作进行肯定,依据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奖罚,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评价中,应坚持德、能、勤、绩综合评定。奖罚性评价能对教师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
如果评价体系中包含促进教师成长的内容,则能引导教师更关注自身发展。在评价方式中增加形成性评价。在把期末的终结性评价作为奖惩依据的同时,把平时形成的评价用于教师发展需要的评估,不涉及到奖罚问题;把给予教师成长的机会作为奖惩的办法之一。
除了续聘、提职、评模外,还可以把提供公费进修,外出学习考察、听名师专家授课等促进教师发展的机会作为奖励办法,把奖励性和发展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消除教师的心理压力。把对学生、对事业的热爱,不仅仅表现为勤勤恳恳,埋头苦干,而且还应该体现在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上,努力使教师的工作富有时代气息,追求平凡中的卓越。
五、满足教师工作、学习、生活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教师的工作除自己的优秀品质外,于学校环境(即:工作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等密切相连。①学校应努力为教师工作的发展提供必须的图书资料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等。比较良好的办公设施,能使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工作潜能,取得优秀的工作成果。②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如:学校的办学思想、校风、教风、良好的教研氛围、文化长廊、经验交流,名师论谈等,建立和谐地工作氛围,使教师受到文化艺术熏陶,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责任心、使命感。③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总之,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一个社会问题,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高度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及咨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把农村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陕西省洋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