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职业教学,语文都应该是一切学科的基础。然而,职业学校语文与义务教育语文的区别在于,职业学校语文既有专业性,又有人文性。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作文语言教师来说,必须重视学生职业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本文从中职语文和学生职业意识两个维度入手,并分析了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责任意识。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职业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渗透学生的专业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学习汉语完成学业,使知识简单易懂,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度。在课程教学中,这样的语文教学有效地帮助教师有效地传播知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得到这样的语文课程的反馈,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及时改变策略,提到语文课堂的教育作用。教师必须继续把渗透在学生职业社会责任感中的语文教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把所学的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中职语文教学发展渗透学生职业责任感的真谛。把现实知识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可以在所學领域不断发展和创新,从而涌现出一批人才,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能力作出贡献,体现其真实价值。要充分认识新媒体的优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媒体服务。
一、是调整教学目标,培养丰富的职业意识
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理念,教学决定方向,关乎教学质量。中职语文教学不同于普通语文教学,其内容更倾向于专业化,制定教学目标不急需要注重语文学科的课程要求,应结合不同的专业岗位要求适当调整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学结合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所学到的知识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现出专业语言知识的充分价值,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精神,增强了他们的服务意识[1]。
比如美术、旅游、专业语言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和感性抽象能力,加强对学生所听到的情感表达和素养技能的培养;再比如数控专业、机电加工等专业,其中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共同提高自我意识和行为能力,从而使意识转化为行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现状进行检测,开展理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二、创新教学载体,提升隐性专业技能
当然,有效的教学载体也可能对教学过程的优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中职语文传统教学大多相对缺乏深度,很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教学形式相对简单,专业色彩相对淡薄。在倡导培养学生专业意识、责任感的今天,语文水平也必须改革和创新信息载体、移动载体、教材创新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突出语文教学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目标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例如,尽可能多地教授“实践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职业模拟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服务意识和实践写作意识,如开展模拟招聘,提高学生对求职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适当组织拓展学生学习计划总结或个别汇报说明,让学生亲身体验“总结”的写作方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适应性和口头表达能力[2]。
三、是丰富教学内容,积累必要的专业文化
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感是建立在一定的实践和文化环境基础上的,语言学习就是要学会创造这样一个文化环境,搭建一个实践平台,使职业语言教学更具历史传承性,突出社会影响。结合中职学生的特殊性,不断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扩大语文知识的外延,深化语文知识的内涵,结合不同专业学科的特点,增加语文与专业学科的共性。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专业性,它为学生形成健康的专业观念和正确的专业行为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比如,在讲授《论语》时,可以适当补充《孔子儒学》的相关内容,宣扬“为官忠民,商人要清白,农工要勤劳,工人要更好”注重对“学者之道”等传统职业文化的培养,以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制约不公平的职业行为。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从新时代的角度理解和解读传统文化的内容,而且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并将其转化为所需的知识。这种传统文化能在学生被功利主义蒙蔽的时候唤醒他们的专业思想,使他们重新走上正轨[3]。
结束语: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社会责任意识的教学,把它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应有责任,使学生树立扎实的德润课堂观,在教材中运用丰富生动的案例对学生。实施全面的道德教育,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格品质,培养中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周静艳.探讨中职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34-35.
[2]顾怀敏.论中职语文学科实践活动对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价值与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29.
[3]王卫昌.浅谈如何有效整合中职语文教学和职业核心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07):146-147+156.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职业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渗透学生的专业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学习汉语完成学业,使知识简单易懂,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度。在课程教学中,这样的语文教学有效地帮助教师有效地传播知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得到这样的语文课程的反馈,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及时改变策略,提到语文课堂的教育作用。教师必须继续把渗透在学生职业社会责任感中的语文教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把所学的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中职语文教学发展渗透学生职业责任感的真谛。把现实知识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可以在所學领域不断发展和创新,从而涌现出一批人才,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能力作出贡献,体现其真实价值。要充分认识新媒体的优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媒体服务。
一、是调整教学目标,培养丰富的职业意识
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理念,教学决定方向,关乎教学质量。中职语文教学不同于普通语文教学,其内容更倾向于专业化,制定教学目标不急需要注重语文学科的课程要求,应结合不同的专业岗位要求适当调整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学结合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所学到的知识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现出专业语言知识的充分价值,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精神,增强了他们的服务意识[1]。
比如美术、旅游、专业语言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和感性抽象能力,加强对学生所听到的情感表达和素养技能的培养;再比如数控专业、机电加工等专业,其中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共同提高自我意识和行为能力,从而使意识转化为行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现状进行检测,开展理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二、创新教学载体,提升隐性专业技能
当然,有效的教学载体也可能对教学过程的优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中职语文传统教学大多相对缺乏深度,很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教学形式相对简单,专业色彩相对淡薄。在倡导培养学生专业意识、责任感的今天,语文水平也必须改革和创新信息载体、移动载体、教材创新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突出语文教学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目标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例如,尽可能多地教授“实践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职业模拟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服务意识和实践写作意识,如开展模拟招聘,提高学生对求职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适当组织拓展学生学习计划总结或个别汇报说明,让学生亲身体验“总结”的写作方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适应性和口头表达能力[2]。
三、是丰富教学内容,积累必要的专业文化
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感是建立在一定的实践和文化环境基础上的,语言学习就是要学会创造这样一个文化环境,搭建一个实践平台,使职业语言教学更具历史传承性,突出社会影响。结合中职学生的特殊性,不断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扩大语文知识的外延,深化语文知识的内涵,结合不同专业学科的特点,增加语文与专业学科的共性。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专业性,它为学生形成健康的专业观念和正确的专业行为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比如,在讲授《论语》时,可以适当补充《孔子儒学》的相关内容,宣扬“为官忠民,商人要清白,农工要勤劳,工人要更好”注重对“学者之道”等传统职业文化的培养,以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制约不公平的职业行为。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从新时代的角度理解和解读传统文化的内容,而且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并将其转化为所需的知识。这种传统文化能在学生被功利主义蒙蔽的时候唤醒他们的专业思想,使他们重新走上正轨[3]。
结束语: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社会责任意识的教学,把它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应有责任,使学生树立扎实的德润课堂观,在教材中运用丰富生动的案例对学生。实施全面的道德教育,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格品质,培养中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周静艳.探讨中职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34-35.
[2]顾怀敏.论中职语文学科实践活动对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价值与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29.
[3]王卫昌.浅谈如何有效整合中职语文教学和职业核心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07):146-14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