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课堂形式,提升小学高年级阅读的思辨性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fH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小学生接触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想在小学阶段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夯实语文基础,就不能忽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革新。当下,要想提升语文阅读课堂的思辨性,必须要对语文课堂形式进行优化。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阅读教学 课堂形式 思辨性
  当前是一个以随时为时间、以终身为时长的学习时代,在此背景下,注重发展学生的思辨意识,不仅是发展综合阅读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完成个人认知体验与文本感知体验的融合,获得对个人成长有益的个性化学习感悟。因此,要想强化对阅读课堂的思辨性建设,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优化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形式,构建高价值的语文阅读课堂,革新阅读课堂组织形式。那么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我们到底该如何提升课堂的思辨性呢?根据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如下四条
  建议。
  一、读前推理,驱动自主阅读
  要想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地思辨,第一步是要把阅读是由老师交待的事,变成学生渴望去做的事。只有当学生对阅读产生渴望時,思维能力才能不自觉地调动起来。制造阅读渴望最好的方法就是设置疑问,进行读前推理。
  例如:在《草原》一文的教学中,笔者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你们了解到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后,笔者继续问道:“若你们有机会来一场草原之旅,你们觉得自己会见到哪些人,看到哪些风景,遇到哪些事情呢?”学生纷纷为自己的草原之旅展开畅想,在思维放飞中产生了一睹草原真容的欲望。随后,笔者又提问:“那现实中的草原是否真的是这样的?我们的畅想和现实之间有何差距?下面就请大家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草原吧!”
  就这样,学生抱着验证个人想法的心态自觉完成了对《草原》的阅读分析,在对作者描绘的草原和自己畅想出的草原的对比中,完成了个人体验与阅读经验的融合,对个人认知进行了补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了思维成熟度。
  二、平等对话,助力个性解读
  思维的发展是在对话中实现的。只有不断地交流对话,学生才能收获不同的观点,只有不断地交流,才能在矛盾的解决中,不断深化自身的思维层次。因此,要想在阅读课堂中着力提升思辨性,就要确保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课堂对话地位,让学生能充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认知。
  例如:在《穷人》一文的教学中,为了确保学生在课堂中平等对话的地位,笔者选择了小组探究法。首先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演还原能力、表达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构建了“穷人”形象四人探究小组。然后以PPT展开如下探究任务,让学生自己解读:
  任务一:《穷人》一文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哪些
  人物形象?
  任务二:为了塑造这些形象,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任务三:每个人物的特点是什么?题目中的“穷人”指的是谁?
  接着,学生纷纷就上述问题阐述了个人观点,在对个人文本解读成果的充分表达中,和对他人文本解读观点的倾听和吸收中,不断地升华理解,逐渐接近正确答案。
  最后老师从各小组中抽取一位组员代表小组发言,并以针对性的提问直击学生的思维薄弱点,在一问一答中帮助学生完善个性化的认知观点,深化学生对《穷人》一文的创作宗旨的理解。
  三、以一带多,丰富课堂构成
  思辨活动的推进需要足够的语文知识积累。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式接触语文学科的时间并不长,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能力发展都比较欠缺。因此,要想构建具有思辨性特点的小学高年级阅读课堂,就要选择适宜的方式,弥补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上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辨活动。“以一带多”就是实现该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对《长征》的解读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文本中蕴藏的典故知之甚少,只能了解大概含义,无法进行深入解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以“长征”为主题搜集与相关文本,如《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急渡金沙江》《倔强的小红军》等。然后组织以“长征”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活动,该活动的组织以“以一带多”的方式搭建起了课内外阅读活动的桥梁,让学生在多重文本阅读体验的深度融合中感悟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读写结合,训练综合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语言学习与应用的两个方面。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口语交际活动的组织,最终都是为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服务的。因此,要想提升阅读课堂的思辨性,就必须坚持这一根本性教学方向,引导学生分析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组织读写结合的综合性阅读教学活动就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言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猎人海力布》的教学中,笔者问学生:“猎人海力布是否应该死去呢?若让你们来写这篇文本,你们会给海力布安排一个什么样的结局?”接着,学生纷纷对文本的结尾进行续写或改编。最后,笔者让学生当众朗诵自己所写的故事,并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故事。
  在该教学活动组织中,笔者以让学生重新给故事写结尾的方式,督促学生更细致地阅读文本,感知文本中的细节,深化了学生对主人公海力布形象的解读与思考。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自主想象能力和故事创编能力,达到了综合训练的效果。
  综上所述,要想发展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我们务必要充分认识当下以自主认知为主的混合式学习现状,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多文本阅读能力和阅读思辨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阅读中,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理性对待极端观点,有选择地吸收化用文本知识。
  参考文献:
  [1] 程传章《提升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策略浅探》,《新教师》2018年第12期。
  [2] 林淑贤《分析读写结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年第12期。
  [3] 刘小红《小学高年级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当代教研论丛》2018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它的花真漂亮!我要带回去!
玩积木
期刊
变色龙会随环境的变化很快变色,使身体的色彩和周围环境保持一致,从而隐蔽自己。  变色龙很善于在树上攀爬。  两只眼睛可以同时往不同的方向看。
  
学习目标:  1.引导孩子认识并感知数字2,掌握它的外形特征,知道它能表示数量是2的实物。  2.中大班的孩子可以学习书写数字2。  1.“小2,回家吃饭啦!”小1喊道。  小2只当没听见,他正躲在一副牌里笑呢,在扑克牌里,他可不是什么小2,他是大2!  2.可眼尖的小1还是找来了:“小2,快跟我回家吧。”  3.淘气的小2还不想回家,他跳进池塘里,混在一群鹅里。  4.“这可真难找!”不过细心的
1.傻瓜熊在路上走啊走,突然吹来一阵大风。“啪——”一顶“草帽”不偏不倚,落到了傻瓜熊的脑袋上。  “哇,这么特别的帽子?”傻瓜熊把“草帽”扶扶正,戴到了头上。  2.傻瓜熊戴着“草帽”,哼着歌曲往前走,看到了发呆的小刺猬。  “小刺猬!你怎么了?”  “你瞧瞧,你瞧瞧,”小刺猬伤心地指着他的花丛说,“这一大丛野玫瑰花,是我想送给小兔子的礼物,可是——”  原来,刚刚一阵大风吹过,把花瓣一片片吹落
淘淘狗设计了一对很大的翅膀,可这对翅膀还没有涂色,请你来帮忙。
1.淘淘和伙伴们一起进行了大扫除,无论是家里还是公园,或者马路上,到处都整洁漂亮。  2.这天,淘淘和米粒在花园里散步,突然发现路上有一小团脏乎乎的东西,还散发着一股难闻的味道。  3.淘淘和米粒赶紧给每家每户发通知:请大家保持环境卫生,不要随地扔垃圾。  4.可是,这样的情况还是继续发生,伙伴们决定一起商量对策。  5.花花猪说:“我敢肯定那些不是泥巴!”  6.臭狼说:“像是吃剩下的食物!” 
漫画家查尔斯·舒尔茨,为我们创作了一只有趣的小狗——史努比。史努比活泼热情,顽皮可爱,富有爱心,当然也有不少缺点,可大家都喜欢他。
小兔的玩具丢了,她很伤心。  怎么安慰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