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看到家庭档案中的结婚证书,总能回忆起建国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年轻一代,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建设新中国的一派新气象。
我和我老伴是1949年相识,我们都在大连铁路医院学习和工作。我任工会主席,她做护理工作。她是工会的积极分子,经常参加工会组织的文体活动。工会经常出板报,每期板报我都让她去写,因工作关系,我们经常联系,接触的机会多了,逐渐产生了感情。我童年丧父,她自幼丧母,两家家庭都很贫寒,所以,我们有共同的语言。相处一段时间后,又征求了我母亲和她父亲的意见。双方都没有意见,这样我们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20世纪50年代初,组织上为了培养年轻干部,送我到旅大党校学习深造,在这期间朝鲜战争爆发了。全国轰轰烈烈地掀起了“抗美援朝”运动,当时部队急需一批年轻政工干部参军参战,党校号召报名,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军,经组织审查批准了30名,其中就有我一个。因为我是独生子,是当时的家庭唯一劳动力,母亲有些想不通。我们作母亲的工作:“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共产党毛主席的解放哪里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当时她还向我母亲表态说:“我虽是没有过门的儿媳妇,你儿子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参军,这是大事,你就放心家里,有什么困难我会帮助解决。”这样老人就放心了,母亲终于同意了我参加抗美援朝。
参军临走之前,我们还相互赠送了纪念品,买了两套牙具。她送我的牙缸上印有毛主席的题词:“为人民服务”,我送她的牙缸上写有:“劳动最光荣”。这两个牙缸虽然已经多处掉瓷不能再用,但我们一直珍藏到现在。
1951年1月25日,还差几天就过春节啦,可是,连春节都没过,我就踏上了军旅,坐上火车离开家乡——大连。到沈阳后就去沈阳军区后勤部集训队,与其它地区来的同志一起学习,集训结束后大部分干部被分配前线,我被分配到当时的后勤部财务部管理科任副政治指导员。我工作岗位定下后我们双方经常书信来往,互通情况,互相鼓励。我曾对她说过,你要努力工作争取早日入党,不入党我们就不结婚。这样,她在我的鼓励下,积极工作,要求进步,靠近党组织,不久,她来信告诉我,她在1953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参军后由薪金制改为供给制,每月只给十多元的津贴费,自己省吃俭用,把十几元的津贴费储蓄起来,参加有奖储蓄活动,这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每逢过年过节取出一部分钱寄回家里补助家庭生活。在储蓄活动中,1953年我曾得过一次一等奖奖金三百元。当时为了扩大影响,沈阳电台还专门组织了一次中奖者座谈会,我也应邀到会,会上大家畅谈了参加储蓄的体会,目的是号召大家积极参加有奖储蓄,为建设我们的国家筹措一部分资金。
经过我们双方商量,决定选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结婚,我们决定于1954年5月1日结婚。因为军人结婚需要组织审批,对家属进行政审,没有问题才能批准,所以我就提前向组织打报告请领导审批,经过组织调查了解同意我们结婚。在1954年4月28日我带着领导的批件回大连结婚,我们到大连市沙河口区政府登记,登记人员说:“只有领导批件不行,必须有单位介绍信方可登记。”我就连夜返回沈阳部队,取单位介绍信,第二天又去政府登记,领取了结婚证书。
我们结婚的服装很简单,我穿了部队刚刚发的一套新军装,妻子穿了一套紫红色的连衣裙。不像现代人那样高级化妆穿礼服婚纱,举行仪式,请客,大摆宴席。我们只是在家里召集双方亲友吃一顿家常便饭,到离家最近的普通照相馆照了一张半身结婚照。洞房也很简单,我们居住的小日本房,母亲和妹妹住在外屋,我们住在里屋。只有七八平方米,墙皮粉刷一遍,姐姐给了一个旧五斗橱,自己打个床铺,母亲给我们做了两床被褥,没现在的高档家具和新房等。
后来为了解决两地分居问题,1956年妻子调到沈阳铁路医院工作,当时部队营房比较紧张,暂时分给我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床和桌椅都是部队的,虽然居住条件简单,但能相互照顾,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小家,日子过得很美满,后来调动几次工作,住房也逐渐得到了改善。
1957年初我们有了儿子,给家庭增加了快乐。因我们过惯了俭朴的生活,有了孩子家庭开支就多了,为了有计划地开支,我们建了一本账,把我们俩人的每月收入和支出,都一笔一笔详细地记在账本上,从不乱花一分钱。
这张结婚证记录了我们几十年的苦难和欢乐,也记录了我们多年的情感纠葛和相敬如宾……
我和我老伴是1949年相识,我们都在大连铁路医院学习和工作。我任工会主席,她做护理工作。她是工会的积极分子,经常参加工会组织的文体活动。工会经常出板报,每期板报我都让她去写,因工作关系,我们经常联系,接触的机会多了,逐渐产生了感情。我童年丧父,她自幼丧母,两家家庭都很贫寒,所以,我们有共同的语言。相处一段时间后,又征求了我母亲和她父亲的意见。双方都没有意见,这样我们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20世纪50年代初,组织上为了培养年轻干部,送我到旅大党校学习深造,在这期间朝鲜战争爆发了。全国轰轰烈烈地掀起了“抗美援朝”运动,当时部队急需一批年轻政工干部参军参战,党校号召报名,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军,经组织审查批准了30名,其中就有我一个。因为我是独生子,是当时的家庭唯一劳动力,母亲有些想不通。我们作母亲的工作:“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共产党毛主席的解放哪里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当时她还向我母亲表态说:“我虽是没有过门的儿媳妇,你儿子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参军,这是大事,你就放心家里,有什么困难我会帮助解决。”这样老人就放心了,母亲终于同意了我参加抗美援朝。
参军临走之前,我们还相互赠送了纪念品,买了两套牙具。她送我的牙缸上印有毛主席的题词:“为人民服务”,我送她的牙缸上写有:“劳动最光荣”。这两个牙缸虽然已经多处掉瓷不能再用,但我们一直珍藏到现在。
1951年1月25日,还差几天就过春节啦,可是,连春节都没过,我就踏上了军旅,坐上火车离开家乡——大连。到沈阳后就去沈阳军区后勤部集训队,与其它地区来的同志一起学习,集训结束后大部分干部被分配前线,我被分配到当时的后勤部财务部管理科任副政治指导员。我工作岗位定下后我们双方经常书信来往,互通情况,互相鼓励。我曾对她说过,你要努力工作争取早日入党,不入党我们就不结婚。这样,她在我的鼓励下,积极工作,要求进步,靠近党组织,不久,她来信告诉我,她在1953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参军后由薪金制改为供给制,每月只给十多元的津贴费,自己省吃俭用,把十几元的津贴费储蓄起来,参加有奖储蓄活动,这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每逢过年过节取出一部分钱寄回家里补助家庭生活。在储蓄活动中,1953年我曾得过一次一等奖奖金三百元。当时为了扩大影响,沈阳电台还专门组织了一次中奖者座谈会,我也应邀到会,会上大家畅谈了参加储蓄的体会,目的是号召大家积极参加有奖储蓄,为建设我们的国家筹措一部分资金。
经过我们双方商量,决定选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结婚,我们决定于1954年5月1日结婚。因为军人结婚需要组织审批,对家属进行政审,没有问题才能批准,所以我就提前向组织打报告请领导审批,经过组织调查了解同意我们结婚。在1954年4月28日我带着领导的批件回大连结婚,我们到大连市沙河口区政府登记,登记人员说:“只有领导批件不行,必须有单位介绍信方可登记。”我就连夜返回沈阳部队,取单位介绍信,第二天又去政府登记,领取了结婚证书。
我们结婚的服装很简单,我穿了部队刚刚发的一套新军装,妻子穿了一套紫红色的连衣裙。不像现代人那样高级化妆穿礼服婚纱,举行仪式,请客,大摆宴席。我们只是在家里召集双方亲友吃一顿家常便饭,到离家最近的普通照相馆照了一张半身结婚照。洞房也很简单,我们居住的小日本房,母亲和妹妹住在外屋,我们住在里屋。只有七八平方米,墙皮粉刷一遍,姐姐给了一个旧五斗橱,自己打个床铺,母亲给我们做了两床被褥,没现在的高档家具和新房等。
后来为了解决两地分居问题,1956年妻子调到沈阳铁路医院工作,当时部队营房比较紧张,暂时分给我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床和桌椅都是部队的,虽然居住条件简单,但能相互照顾,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小家,日子过得很美满,后来调动几次工作,住房也逐渐得到了改善。
1957年初我们有了儿子,给家庭增加了快乐。因我们过惯了俭朴的生活,有了孩子家庭开支就多了,为了有计划地开支,我们建了一本账,把我们俩人的每月收入和支出,都一笔一笔详细地记在账本上,从不乱花一分钱。
这张结婚证记录了我们几十年的苦难和欢乐,也记录了我们多年的情感纠葛和相敬如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