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高度看我国中小学学制改革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el1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是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的。从清朝末年建立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开始的100多年间,我国的中小学学制问题就没停止过改革、演变和逐步完善。当前,国人最为关心的是中小学学制时间长短问题和高中阶段的学制类型问题。我认为,我国的教育改革要从国内的实际出发,不必套用哪个国家的模式,不能盲从所谓的专家学者,应从基层第一线研究问题,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对策。
  
  中小学学制时间应适当缩短
  
  目前的中小学“六三三”十二年制,是自1981年以后在大多地区陆续实行起来的,这在当时是有重大意义的。“文革”刚结束,拨乱反正,原有九年过短的学制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延长学制成为迫切的时代课题。在当时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制度条件下,延长中学生在校时间,对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促进作用。但是,从30年后的今天看来,我国中小学制的适度改革是刻不容缓的。综合各方面的建议、意见,大家普遍认为,我国中小学制改为十年为宜,即小学阶段5年,中学阶段5年。
  (一)缩短学制,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学。今年5月22日,在香港教育学院举办的首届亚洲地区教育大学校长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在演讲中宣告,到2011年,中国教育财政投入将达到GDP的4%。这个指标虽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9%,但是在我国的确是雄心大志。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2008年我国的GDP约为4.2万亿美元,按9%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的GDP约为6.45万亿美元,4%的GDP支出约为2580万亿美元。这里面有个重要的换算比例要弄清楚: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是35%到50%,而我国不到21%。以此推算,我国2011年4%GDP的教育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为20%以上。以2008年为例,日本教育经费投入占GDP4.8%。其教育经费投入约为2325亿美元,占财政收入不到10%,美国教育经费政府投入占GDP的5.7%,约为8168亿美元,占财政收入的11%多一点。因此,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不比发达国家低,甚至高出不少发达国家。对此,我们应坚持两点论,既看占GDP的比例,更要看占财政收入的比例,看到国家的实际困难。再者,我国是教育大国,学生多,教师多,全国在校中小学生近2.5亿人,接近美国人口,是日本的两倍,是俄罗斯和德国的3倍。要保证九年义务教育,保证庞大教师队伍工资待遇,提高生均教育投入标准,必须有充足的财政实力作保障。我调查过农村乡镇,每个镇每月用于教师工资的支出占镇全部支出的80%以上。一个县级市2006年总支出11.343亿元,教育支出3.6亿元,占31.7%。公务员阳光工资实行之后,广大中小学教师心理失衡,为待遇问题,有罢课的、有闹风波的、有发表不满言论的等等,最近各地启动了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办法,使之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这是提高教师待遇,贯彻《教师法》的重大举措,必将加大财政投入,增加教育投入总量。现在提出来缩短中小学生的学制,是最经济的战略措施和长远打算。如若缩短中小学学制2年,将会节省一笔可观的投入。目前,小学生有1亿多人,减少1个年级,即减少1700万左右的学生在校,按每生预算内事业经费支出2000元计算,可节省340亿元;中学生(仅指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与小学生人数大致持平,减少一个年级,按每生支出2500元预算,可节省经费425亿元,两项合计为765亿元,占2008年教育总投入的7.7%,占义务教育投入的的17%。
  (二)缩短学制,有利于缩短人才培养周期。“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青年人才是祖国的希望。学制过长、人为地加长了国家人才的培养周期,给国家、家庭及个人等方面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单从人才成长周期看,一个成熟的人才要经过三个时期:中小学时期、高等教育时期(包括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和学术成熟期(学术地位的确立),每个阶段大约都在10年左右的时间。在中小学阶段不宜徘徊过长的时间,在每个阶段能节省则节省。这个道理大家都懂、都能接受,但有两个“担心”需要克服。第一个是政治上的“担心”。即已行成的中小学制是拨乱反正的产物,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之一,轻易改了会有翻案“犯上”之嫌。我认为,过去改过来是一种必要,现在再改过去是一种必然,这是事物发展的需要。变革学制是一个工作措施,没有政治倾向性问题,不是否定谁、埋没谁。学制也要在实践中作相应的调整,这才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改与不改、变与不变,要服从事物的发展,服从于事业的需要。第二个是业务上的“担心”。担心缩短了学制,会影响中小学的基础课程,造成先天不足,营养不良,造成今后的“基础不牢、高筑不稳”。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从课程量和难易程度上看,12年的课程与9年、10年的课程没有多大差距。
  (三)缩短学制,有利于国防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根据人口形势的发展和国防事业的需要,高等学校毕业生将成为今后我国士兵的主要来源。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兵源自然量相对下降,兵源选择余地相对偏小,高等学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成为必然。我国军队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对兵源素质的要求逐步提高,已从低学历向高学历转变。如2008年,北京市和上海市先后宣布,今后不再征集初中毕业的青年入伍,这标志着自1955年以来,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不再列入平时征集范围。既然今后高等学校毕业生是兵源主体,必然要考虑到年龄问题。照现在的中小学制,一个从7岁入学的学生,大学本科毕业后,年龄至少23周岁,已过合法婚育年龄和服兵役年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每年12月31日前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应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22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起征年龄段在18—22周岁之间。这种年龄上的矛盾,造成了这样一种被动措施:为了尽可能多地招收高校毕业生,只要放宽对年龄、身体、视力等指标的要求,即强调了知识条件素质、降低了其它条件标准。若能缩短2年中小学制,本科毕业生21岁,专科20岁,正符合兵役条件,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实行适宜的学制,对于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减少在校学生辍学和社会问题等都有莫大的益处。
  
  学制缩短后的进一步思考
  
  假设在中小学阶段缩短2年学制成为可能,那么给我们带来的进一步思考主要有:
  (一)使十年制义务教育成为可能。目前,发达国家大多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向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延伸,从而增加了全社会的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这些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我国由于九年义务教育基础脆弱,实行的时间不长,所以人均受教育年限相对较短,人类发展指数偏低。社会各界不断向政府提出要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有的建议向下延伸、重视和加强学前教育,有的提出向上延伸,强化高中教育。2008年、2009年全国两会都有人大代表建议义务教育实行十二年制。但两次都被拒绝,理由是经济条件不允许,国家负担不起。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前面已指出,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要承认这一现实,不可盲目与发达国家攀比,搞一厢情愿的接轨。
  (二)使高中阶段分支型学制向单轨制的收拢成为可能。建国后,我国学制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整体趋势是分支型即“Y”型学制得到进一步加强。80年国务院要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将部分普通高中改为职中、农中,标志着“Y”制的复苏;1983年以后,国家要求到1990年农村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数达到或超过普通高中,城市“比例则大体相当”,这是“Y”制的发展期;至1994年,各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在校生数占到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56.1%,标志着“Y”型学制的真正确立。但2007年只占43.9%,说明“Y”制在逐步减弱,逐步过渡到单轨制是必然趋势。实行中学阶段单轨制的设想是:取消中等职业教育,强化高等职业教育,考生由普通高中起点升考各类高校。其一、在当代,职业教育日益建立在更高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只有在高水平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之上培养出来的人才更有适应性。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分化,最初在小学阶段进行,后来依次发展到了初中、高中和初级学院阶段进行。纵观世界各地的教育发展,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义务教育延伸到哪里,双轨学制就要并轨到哪里,单轨学制是机会均等地普及教育的好形式。由双轨制而分支,而后达到单轨制,普及高中教育,这是世界中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其二,目前的分支制是文革后为了建设、稳定、就业需要所采取的超常规、跳跃式的应急模式,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当前和今后建设及就业的需要,必须承认,当前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文化程度受限、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继续升学难、就业难,打牢基础、提高层次是必由之路。其三,由高中升考高职不影响人才培养周期。现在,从小学到中职毕业要用12年时间;缩短学制后,高职毕业才用13年时间。
  (三)使中学阶段一贯制成为可能。高中本身是现代学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西欧双轨学制的中学过去没有严格的初高中之分,美国单轨学制中最先有了高中,接着是苏联学制中也有了高中,最后是欧洲双轨学制的中学在变革中不得不分为两段,也有了高中。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我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明显增强,各项事业对科学文化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正像小学已实行一贯制一样,中学的一贯制也会应运而生。以前小学分初小和高小,随着整体文化素质的普及和提高,高初小分段没有意义了,小学阶段实行一贯制了;同样,现在也要取消高初中分段,成为一贯制。其实,中学阶段的一贯制,就是中小学的整体一贯制,也是将来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贯制。这样就把学制改革和实行义务教育统一起来了,为实行义务教育提供了条件,能使更多的人接受中等教育,最大限度地减少辍学,大面积提高受教育者的中学教育年限,从而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无论从民生角度,还是从国民素质角度,都有好处。而现在高初中分段制的弊端日趋明显。初中毕业生考不上高中,升不了学,年龄小无法就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多困难和问题。
其他文献
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能否提高教育质量,教师的干系最重大。人们把教师视为“蜡烛”、 “园丁”、“人类灵魂工程师”等角色,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角色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教师要善于在角色的变化与冲突中找到自己,在提升人格魅力中完善自己,真正做个能实施有效教学的有效教师。    当前,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如何提高质量?首先要有能实施“有效教学”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过: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
期刊
给中小学生“减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一件大事。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里明确提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减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提高人才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我国竞争实力的需要;是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提高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的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此有
期刊
20世纪60、70年代以后,美国等发达国家特殊教育界推广的一体化教育(Educational Integration)、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运动、全纳教育(Inclu- sive Education),让特殊儿童这一“支流”回归到“主流”,使他们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The 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LRE)中与正常孩子一起接受教育,这一观念在世界
期刊
小专题的定位是“小”而“专”。以小专题研究为抓手,能把教师的眼光引向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之中,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近几年,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实践。    做好小专题研究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要求学科教师人人参与其中,确保小专题研究顺利有效进行。  1.明确目标。首先组织教研组长培训,明确
期刊
培养学生初步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念,明确的行为准则,使之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习惯,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为达此目的,就要求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学会全面正确的看待问题,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下面我谈一谈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尝试。    巧设思考问题,激发辨析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想办法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教学思想品德课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
期刊
职业学校如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传统上的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广泛对学生开展以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引导、支持和帮助学生自主创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创业型人才成为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德育教学中创业教育的作用    德育课属于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在其中贯穿创业教育,其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增强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主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
期刊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聋人( 听力残疾) 有2004万人, 约占残疾人总数的1/3。听觉语言障碍儿童(以下与聋生交替使用)由于听觉、语言等方面有缺陷,社会交往的范围狭小,参与社会、受教育、就业以及同伴的接纳度等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影响了心理健康。    听障学生心理状况问题的研究    近年来, 听觉障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受到一些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
期刊
中学后教育就如同一次旅行,而成功的旅行需要选择一条好的路线。加拿大社区学院就是如上所述的旅行中一条好的路线,它提供了一次在人生旅途中停留的绝佳机会。社区学院专业课程多样,提供四年全日制专业学士学位、应用学士学位、两年制准学士学位,以及证书、文凭、职前培训和大学学分转移专业课程,这一切使得加拿大社区学院成为能够为人们提供所需求知识和经验学习的场所,也成为人们开始探索的新起点。    什么是社区学院 
期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需求具备各种能力的人才越来越紧迫。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管理的对象是人。学校校长的管理思想不可以只满足于对固有的经济管理的继承,要与时俱进,创新、探索新的学校管理思想,从行为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学校校长如何在管理中实现由传统管理模式向文化管理模式转变,构建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校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及人文精神家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