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人文化气息的课堂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5616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说过: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教育的目标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化倾向,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对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培养采取的却是漠然与忽视的态度,为此,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并努力探索小学数学人文化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大力营造自由、平等的人文氛围
  
  人文主义心理学指出:限制和顺从不能养成创造性,权威主义的教育只能造就驯服,而不是有创造性的学生。因此,教师不要把学生当作部属来对待,不要忘记学生也是一个“人”,应当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获得生动、和谐的发展。首先,教师要从神圣的三尺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学生“只有卸下心理上的包袱,才会迸发出创造的潜能”。在这种自由平等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做。其次,教师要从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宰者的位置上退下来,一改过去无视学生人格,忽视学生差异,强求一律和指令多,指责多,框框多的做法,容许学生自由活动,容许学生提问质疑,容许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打破教师的“权威”,把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努力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1、数学思想方法是小学数学人文化教育的精髓所在。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在《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中指出:这里所说的数学恐怕不仅指数学知识,而宁可说尤其是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学生在初中、高中等所接受的数学知识,因毕业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所以,通常是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便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影响,所以,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2、多学科融合是小学数学人文化教育的探索方向。数学教材中充满着人文精神,我们在强调数学教材的工具性时,首先要有效地开发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数学与语文、品德、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融合起来,挖掘教材中的智育、德育、美育因素是开发数学教材人文内涵的探索方向。
  3、古老的数学文化是小学数学人文化教育的独特亮点。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育了灿烂的数学文化,出现过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以及《九章算术》等经典的数学传世之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独有的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一些数学史实、通过一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
  
  积极尝试小学数学人文化的评价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评价的根本目的。可以看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评价打破了以往单纯的纸笔测验的单一的评价方式,从评价的目标到评价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对人格的尊重,人性的关怀得到了有力加强。
  1、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样化。评价的主体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地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式。
  2、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成长记录袋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过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
  3、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的方式。定性描述可以采用评语的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他文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即课堂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这一理念的提出,针对以往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科知识教学的严密性,完整性,较少联系学生的生活与社会实际需要,使学生感觉不到所学内容对他们的生活和将来求职的意义和价值,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的状况,从而引发了人们对课堂教学的本质与目的的更深入的思考,同时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
期刊
在职业中专学校,学生心理成长具有一定特殊性,他们正面临着心理性的断乳期。如何引导学生的人格健康完整地发展,如何确定师生的心理距离,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首要任务。    确定师生心理距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职业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基本教育单位的班主任,合理进行自身角色定位,平衡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教育、引
期刊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教育家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当前,面对人才加速流动的大趋势,高校要想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必须转变观念、创新制度,不拘一格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转变观念,建立开放、合理的人才培养、流动机制。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既包括培养、引进教学骨干,也包括培养、引进学科带头人。当前,我国高校普遍缺少一流学术人才,特
期刊
中国绘画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由神韵到意境,再到格调的追求过程,中国绘画不能背离自己厚重的文化传统和艺术主体,要正本清源,从“科学化”转向“精神化”,合理构建符合自身教育实际和创作规律的学科体系。    当代中国绘画教育的现状    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学习欧洲美术教育、提倡写实主义和科学精神。在早期,康有为、陈独秀等就认为中国画应取西洋画之长,极力主张以“科学的写实主义”来改造中国画;新文化
期刊
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表现在数量上是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周济部长在答记者问时指出:“职业教育下一阶段就是要不断提高质量”。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研究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全方位、多渠道的系统工程,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就其途径和方式而
期刊
西昌市民族教育的发展历程    西昌市位于四川西南部,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和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全市幅员面积265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27.3平方公里。辖37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14个居民委员会,231个行政村,17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5万人。其中民族聚居乡15个(高山彝族聚居乡13个,彝族聚居村2个,回族聚居乡2个),少数民族人口近14万人。  13个彝族乡镇多位于高寒
期刊
奖励与惩戒互为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手段。在这一点上,大多数专家与学者都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在此不做赘述。本人在阅读关于惩戒权的文献资料中意外发现,关于教育惩戒自由裁量权却鲜有涉及,针对这一权限的研究成果也屈指可数。    学校教育惩戒自由裁量权古以有之    1、惩戒的工具  (1)夏楚。在古代,仅有文献资料可供考证的用于教育惩戒的道具就有“夏楚”、“戒尺”等。其中《说文解字》中对于“夏楚”的解释
期刊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追求发展是每个国家和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愿望,而如何看待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立科学的教育模式,则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分析了科学发展观对教育发展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教育改革和发展
期刊
学习倦怠研究是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热点问题。国外学者认为学习倦怠指的是因长期课业压力或负荷而产生的精神损耗,对学校课业及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对同学态度冷淡和疏离的行为、及成绩未如预期的好而对学校课业呈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目前国内对于学习倦怠性质的研究还不够成熟。杨丽娴和连榕等人在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研究后,提出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逃避学习的行为”。此概念是基于中国文
期刊
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能否提高教育质量,教师的干系最重大。人们把教师视为“蜡烛”、 “园丁”、“人类灵魂工程师”等角色,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角色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教师要善于在角色的变化与冲突中找到自己,在提升人格魅力中完善自己,真正做个能实施有效教学的有效教师。    当前,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如何提高质量?首先要有能实施“有效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