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羊肉需求量的日益增加,肉羊饲养量快速增长,羊病的防治任务也就更加繁重。子宫内膜炎是繁殖母羊多发病,如不能及时、正确治疗,对羊的繁殖将造成很大影响,甚至会造成母羊终身不孕,直接影响着肉羊生产水平和发展速度。笔者现将该病的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发病原因
1. 环境污染。羊圈舍简陋,棚顶防雨条件差,致使夏秋季节圈舍内潮湿,若圈舍打扫或垫料更换不及时,羊群在粪尿和污浊的垫料上躺卧,外生殖器易被污染。
2. 不洁配种。农村大部分地区肉羊繁殖仍采用自然交配的方法,公、母羊交配前外生殖器未清洗、消毒,易导致母羊子宫感染。在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多数人工授精人员卫生消毒意识淡薄,不仅未对公、母羊外生殖器进行清洗、消毒,而且对使用的人工授精器材也不能及时彻底消毒,往往造成人为的交叉感染。
3. 接产、助产不当。农村养羊户多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失去重体力劳动能力的老人或家庭妇女,他们在给羊接产或助产时不仅没有清洗、消毒手臂和母羊外阴,而且断脐的剪刀也未消毒,加上分娩时圈舍不洁,易造成细菌感染。
4. 继发感染。当出现流产、难产、胎衣不下、子宫脱出、产道损伤、胎死腹中等情况后,若未能及时正确处理或治疗,侵入细菌或生殖道内某些条件性致病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会导致子宫内膜发炎。
二、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依其炎症经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1. 急性。患羊精神委靡,食欲降低,反刍减少或停止,常常拱腰、努责,做排尿姿势,不时从阴门中排出黏性或脓性分泌物,重症者分泌物呈暗红色或棕色,具有腥臭气味,卧下时排出量较多;阴门周围、尾根、后肢常黏附分泌物并干涸结痂。患羊因反刍减少或停止,往往呈现不同程度的臌气。阴道检查可见阴道以及前庭发炎,子宫颈外口肿胀、充血、开张,多数可见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从子宫颈内流出。
2. 慢性。多由急性炎症转变而来,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有的羊只体温略高,食欲稍减。哺乳母羊泌乳量减少,从阴道内排出透明、混浊或混有脓性絮状的分泌物。非哺乳期母羊频繁发情,趴跨其他羊只,但屡配不孕。阴道检查可见子宫颈外口肿胀、充血,并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
三、预防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圈舍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将患羊放在卫生条件好的环境下饲养,饲喂富含营养和具有轻泻作用的草料,及时清理母羊排泄物,保持圈舍清洁、温暖。
2. 搞好消毒。无论是自然交配还是人工授精,配种前都要做好公、母羊外阴的清洗和消毒工作,特别是人工授精器材的消毒要彻底。接产、助产和剖宫产过程中也必须搞好消毒工作,彻底杀灭病原微生物,阻断传播途径。
3. 防治引起流产的传染病。
4. 及时正确治疗阴道脱、子宫脱、胎衣不下、胎死腹中等容易诱发子宫发炎的疾病。
四、治疗方法
1. 清洗、注药。清洗是清理子宫腔内渗出物,这是消除炎症的最基本方法。笔者常用的清洗剂有3%双氧水、0.1%高锰酸钾溶液、生理盐水等。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患羊保定在一横杆上,使其两后腿呈“八”字形分开,再用消过毒且在外壁涂抹润滑剂的开膣器打开阴道,将金属输精针插入子宫内备用。对于子宫内炎性分泌物较少的患羊,用注射器吸取0.1%高锰酸钾溶液50~100毫升,通过输精针缓慢注入子宫腔内,药液停留10分钟左右后将羊后腿解开放于平地上,拍按其腰部或将其两前肢抬起,以利液体排出;然后再向子宫腔内注入生理盐水100~120毫升,液体停留时间与排出方法同上。冲洗完毕后,将160万国际单位的油剂青霉素(也可选用其他广谱抗生素)注入子宫内。为防止药液从子宫内流出,可在注药后用一浸过生理盐水的棉球堵塞子宫颈口(下次冲洗时取出)。以上治疗方法,1次/天,连用3~5天即愈;对于子宫内炎性分泌物较多的患羊,选用3%双氧水稀释至1%的浓度,每只羊每次用量为100~150毫升,连续冲洗两次,再用生理盐水150毫升冲洗1次,待冲洗液全部排空后,选用磺胺嘧啶钠片,用量为0.1克/千克体重(首次用量加倍),将其研成细粉后,与2克云南白药一同用塑料管吹入子宫腔内,也可将以上两种药物稀释成溶液注入子宫腔内,隔天1次,一般连用3次痊愈。
2. 全身治疗。对急性或坏死性的伴有全身症状的患羊,尽量不冲洗子宫以防止感染扩散,加重病情。具体治疗方法是:用5%糖盐水250毫升、青霉素钠(钾)320万国际单位、维生素C注射液1.5~2.0克,一次性静脉注射;或用5%糖盐水250毫升、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50~100毫升(50~100千克体重用量),配以等量碳酸氢钠注射液,一次性静脉注射。两个方剂均为每天1次,连用3天。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内黄县畜牧局 邮编:456300)
一、发病原因
1. 环境污染。羊圈舍简陋,棚顶防雨条件差,致使夏秋季节圈舍内潮湿,若圈舍打扫或垫料更换不及时,羊群在粪尿和污浊的垫料上躺卧,外生殖器易被污染。
2. 不洁配种。农村大部分地区肉羊繁殖仍采用自然交配的方法,公、母羊交配前外生殖器未清洗、消毒,易导致母羊子宫感染。在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多数人工授精人员卫生消毒意识淡薄,不仅未对公、母羊外生殖器进行清洗、消毒,而且对使用的人工授精器材也不能及时彻底消毒,往往造成人为的交叉感染。
3. 接产、助产不当。农村养羊户多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失去重体力劳动能力的老人或家庭妇女,他们在给羊接产或助产时不仅没有清洗、消毒手臂和母羊外阴,而且断脐的剪刀也未消毒,加上分娩时圈舍不洁,易造成细菌感染。
4. 继发感染。当出现流产、难产、胎衣不下、子宫脱出、产道损伤、胎死腹中等情况后,若未能及时正确处理或治疗,侵入细菌或生殖道内某些条件性致病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会导致子宫内膜发炎。
二、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依其炎症经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1. 急性。患羊精神委靡,食欲降低,反刍减少或停止,常常拱腰、努责,做排尿姿势,不时从阴门中排出黏性或脓性分泌物,重症者分泌物呈暗红色或棕色,具有腥臭气味,卧下时排出量较多;阴门周围、尾根、后肢常黏附分泌物并干涸结痂。患羊因反刍减少或停止,往往呈现不同程度的臌气。阴道检查可见阴道以及前庭发炎,子宫颈外口肿胀、充血、开张,多数可见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从子宫颈内流出。
2. 慢性。多由急性炎症转变而来,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有的羊只体温略高,食欲稍减。哺乳母羊泌乳量减少,从阴道内排出透明、混浊或混有脓性絮状的分泌物。非哺乳期母羊频繁发情,趴跨其他羊只,但屡配不孕。阴道检查可见子宫颈外口肿胀、充血,并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
三、预防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圈舍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将患羊放在卫生条件好的环境下饲养,饲喂富含营养和具有轻泻作用的草料,及时清理母羊排泄物,保持圈舍清洁、温暖。
2. 搞好消毒。无论是自然交配还是人工授精,配种前都要做好公、母羊外阴的清洗和消毒工作,特别是人工授精器材的消毒要彻底。接产、助产和剖宫产过程中也必须搞好消毒工作,彻底杀灭病原微生物,阻断传播途径。
3. 防治引起流产的传染病。
4. 及时正确治疗阴道脱、子宫脱、胎衣不下、胎死腹中等容易诱发子宫发炎的疾病。
四、治疗方法
1. 清洗、注药。清洗是清理子宫腔内渗出物,这是消除炎症的最基本方法。笔者常用的清洗剂有3%双氧水、0.1%高锰酸钾溶液、生理盐水等。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患羊保定在一横杆上,使其两后腿呈“八”字形分开,再用消过毒且在外壁涂抹润滑剂的开膣器打开阴道,将金属输精针插入子宫内备用。对于子宫内炎性分泌物较少的患羊,用注射器吸取0.1%高锰酸钾溶液50~100毫升,通过输精针缓慢注入子宫腔内,药液停留10分钟左右后将羊后腿解开放于平地上,拍按其腰部或将其两前肢抬起,以利液体排出;然后再向子宫腔内注入生理盐水100~120毫升,液体停留时间与排出方法同上。冲洗完毕后,将160万国际单位的油剂青霉素(也可选用其他广谱抗生素)注入子宫内。为防止药液从子宫内流出,可在注药后用一浸过生理盐水的棉球堵塞子宫颈口(下次冲洗时取出)。以上治疗方法,1次/天,连用3~5天即愈;对于子宫内炎性分泌物较多的患羊,选用3%双氧水稀释至1%的浓度,每只羊每次用量为100~150毫升,连续冲洗两次,再用生理盐水150毫升冲洗1次,待冲洗液全部排空后,选用磺胺嘧啶钠片,用量为0.1克/千克体重(首次用量加倍),将其研成细粉后,与2克云南白药一同用塑料管吹入子宫腔内,也可将以上两种药物稀释成溶液注入子宫腔内,隔天1次,一般连用3次痊愈。
2. 全身治疗。对急性或坏死性的伴有全身症状的患羊,尽量不冲洗子宫以防止感染扩散,加重病情。具体治疗方法是:用5%糖盐水250毫升、青霉素钠(钾)320万国际单位、维生素C注射液1.5~2.0克,一次性静脉注射;或用5%糖盐水250毫升、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50~100毫升(50~100千克体重用量),配以等量碳酸氢钠注射液,一次性静脉注射。两个方剂均为每天1次,连用3天。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内黄县畜牧局 邮编:45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