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思考、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与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学生;探究;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17-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出:“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究,把新出现的问题引入课堂,并与教材内容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进而讨论、解决问题,通过探究、解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利用教科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如,我们讲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设计问题进行探究。1.如何认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几个?分别是什么时间成立的?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制定了什么政策?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4.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5.我们如何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平等?6.国家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实施了哪些战略和重大工程?学生进行探究,教师积极参加,共同探寻答案。1.中国自古以来又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秦朝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之后到清朝结束,在这漫长的2000多年的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几次分裂,如汉末魏、蜀、吴的三国鼎立,晋以后的南北朝,唐以后的五代及宋、辽、金等。秦汉是大统一的时期,大约500年,隋唐是大统一时期又300年,元明清3个朝代的连续大统一时期又是几百年,以上三次大统一约1700年,而分裂时期总共不过700年。从统一和分裂时间的比较来看,统一的时间大大长于分裂时间。所以,我们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是有充分根据的。从统一和分裂的发展趋势来看,分裂的时间越来越短,规模也越来越小。而统一的时间则越来越长,势头也越来越大。元明清3个朝代的连续大统一就足以说明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所以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完全符合中国的历史事实和现实情况的。2.(1)内蒙古自治区于1947年5月1日成立。(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1955年10月1日成立。(3)广西壮族自治区于1965年10月12日成立。(4)宁夏回族自治区于1958年10月25日正式成立。(5)西藏自治区于1965年9月9日正式成立。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4.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5.(1)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自觉拥护和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2)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3)勇于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和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4)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同学等。6.西部大开发战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在历史学习中学生的探究精神是十分可贵的,要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正是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应该具有的思维品质。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利用现有的教材和教育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自己也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要做到:
1.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学生主体、平等和民主等观念,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探究。我们要把探究质疑作为改进教学、促进教师提高、促使学生发展的一种路径,培养学生爱探究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树立教学相长的观念,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自己一时不懂的,与学生共同研究、查找资料,直到把问题解决,从而促进教学相长。
2.勤于学习。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幻莫测的形势、迅猛发展的科技,我们只有勤于学习,广泛阅读,深入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要。
3.善于思考。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提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可能用同一种答案方法来回答所有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思考,思考新方法、探索新途径,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要善于反思,反思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以及深入思考,最终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疑惑,自发地去思考去争议。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把问题藏于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去研究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爱思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思考的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富于创造。教师是培养人的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我们的永恒课题。因此针对新情况,我们要富于创造,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色的教学新模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突破常规,别出心裁,敢于质疑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富于创造的教师才能培养富于创造的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够增加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丰富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学生;探究;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17-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出:“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究,把新出现的问题引入课堂,并与教材内容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进而讨论、解决问题,通过探究、解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利用教科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如,我们讲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设计问题进行探究。1.如何认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几个?分别是什么时间成立的?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制定了什么政策?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4.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5.我们如何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平等?6.国家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实施了哪些战略和重大工程?学生进行探究,教师积极参加,共同探寻答案。1.中国自古以来又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秦朝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之后到清朝结束,在这漫长的2000多年的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几次分裂,如汉末魏、蜀、吴的三国鼎立,晋以后的南北朝,唐以后的五代及宋、辽、金等。秦汉是大统一的时期,大约500年,隋唐是大统一时期又300年,元明清3个朝代的连续大统一时期又是几百年,以上三次大统一约1700年,而分裂时期总共不过700年。从统一和分裂时间的比较来看,统一的时间大大长于分裂时间。所以,我们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是有充分根据的。从统一和分裂的发展趋势来看,分裂的时间越来越短,规模也越来越小。而统一的时间则越来越长,势头也越来越大。元明清3个朝代的连续大统一就足以说明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所以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完全符合中国的历史事实和现实情况的。2.(1)内蒙古自治区于1947年5月1日成立。(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1955年10月1日成立。(3)广西壮族自治区于1965年10月12日成立。(4)宁夏回族自治区于1958年10月25日正式成立。(5)西藏自治区于1965年9月9日正式成立。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4.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5.(1)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自觉拥护和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2)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3)勇于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和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4)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同学等。6.西部大开发战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在历史学习中学生的探究精神是十分可贵的,要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正是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应该具有的思维品质。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利用现有的教材和教育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自己也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要做到:
1.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学生主体、平等和民主等观念,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探究。我们要把探究质疑作为改进教学、促进教师提高、促使学生发展的一种路径,培养学生爱探究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树立教学相长的观念,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自己一时不懂的,与学生共同研究、查找资料,直到把问题解决,从而促进教学相长。
2.勤于学习。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幻莫测的形势、迅猛发展的科技,我们只有勤于学习,广泛阅读,深入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要。
3.善于思考。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提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可能用同一种答案方法来回答所有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思考,思考新方法、探索新途径,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要善于反思,反思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以及深入思考,最终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疑惑,自发地去思考去争议。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把问题藏于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去研究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爱思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思考的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富于创造。教师是培养人的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我们的永恒课题。因此针对新情况,我们要富于创造,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色的教学新模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突破常规,别出心裁,敢于质疑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富于创造的教师才能培养富于创造的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够增加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丰富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