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馆配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主渠道,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采访效率、降低成本,还是在图书质量上深刻影响着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质量与结构,已成为图书馆采编工作中依赖的对象,但在馆配业务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数据质量低下、图书以次充好、馆藏结构不合理等隐患。为此,论文从优化馆藏文献资源入手,提出了“出版社+馆配”“互联网+馆配”解决对策,并强调图书馆要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加强与馆配商的交流了解,不断提升馆配业务的水平。
关键词 “互联网+” 馆配商 图书馆 出版社 文献资源建设 藏书建设
分类号 G253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8.07.010
Abstract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library distribu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channel of library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It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and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quality and structure of library collections in not only acquisition efficiency, cost reduction, but also the quality of books. The library acquisition and cataloging work is depending on the distribution. However, there are some hidden dangers in the library distribution business, such as the low quality of data and books, and the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the collection. Therefore, starting from optimizing the collection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ublishing house+library distribution” “Internet+ library distribution”, and emphasizes that the library should focus on the needs of readers, strengthen exchanges and understanding with the library distributors, and continuously upgradethe level of library distribution business.
Keywords “Internet+”. Distributor. Library. Publishing house. Library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圖书馆文献资源的馆配业务,是指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节约图书馆人力资源、缩短文献进入流通时间,将本馆采编业务部分或是整体外包给具有提供图书资料和专业化服务资质的中间供应单位的一项业务活动。在国家大力实施文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馆配是联系图书馆与出版社的桥梁与纽带,在各级各类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和全民阅读推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图书馆获得图书信息和图书实体的主渠道[1]。目前,我国有580余家出版社,每年发行几十万种图书,图书馆如何在藏书建设过程中丰富和优化馆藏文献资源,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其中创新馆配业务是一个着力关注和解决好的问题。
1 馆配业务的发展及对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
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馆配业务经过多年的开展和探索不仅为图书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推进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馆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迄今除传统的新华书店和出版社系统供应图书外,民营系统的馆配商已逐渐成长为馆配市场中一股重要的骨干力量,如北京人天、湖北三新、湖南弘道、安徽儒林和广东大音等各地民营公司,它们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2],据资料统计,到2016年全国馆配市场规模已达170亿[3],可以说馆配业务已经成为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核心工作。
1.1 馆配业务提高了图书馆文献采访效率
在馆配市场正式形成前,图书馆获取文献的重要来源是各地新华书店和图书批发市场,间或根据出版社的出版书目信息挑选所需图书。这种采购方式不仅容易造成出版社和图书馆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而且拉长了中间环节,导致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与读者需求之间衔接的滞后性,甚至由于单个出版社的图书品种、数量有限,还易造成所需图书采购不齐全、采购效率低的现象[4]。随着馆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以人天为代表的馆配商以不断提供优质服务作为生存发展之道,一改过去新华书店的被动服务,受到了图书馆的普遍欢迎。目前,馆配商在图书采购中除了根据图书馆的需求提供图书外,还提供很多耗时耗力的图书分类、编目、数据下载等图书加工外包业务。据统计,高校图书馆加工业务外包给馆配商的比例很高,达到85%[5],采编人员只需进行图书的验收、审校就可入藏,大幅度地缩短了图书等待编目的时间,提高了图书馆的采编效率。
1.2 馆配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馆藏文献质量
馆配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各馆配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现在多已拥有商业化的竞争意识和成熟的企业管理经验,进入了专业化的发展阶段,对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采购已经能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方式,且服务水平越来越高,使图书馆所需文献的采准率和采全率越来越有保证。一些馆配商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不仅通过邮箱和QQ群为图书馆采访人员推送图文并茂的专题精细化书目,还注重热点问题图书、畅销图书、获奖图书以及学术性图书的收集,提供相关图书的内容提要、图书评论,很受图书馆欢迎[1]。此外,为更好地服务图书馆,国内许多馆配商还建立了联盟,搭建了图书数据平台,以形成图书馆书刊采购的最佳保障,如在北京人天集团领导下建立的馆配商联盟搭建的数据共享的选书信息平台,该平台基本满足了各级各类图书馆的文献采购信息需求,成为国内最大的、收录最全的权威性馆配图书信息源。这个平台不仅极大地缩减了图书馆的采购时间,最为主要的是避免了图书馆图书采购的盲目性[4],使得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的馆藏文献品种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符合读者需求,满足了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 1.3 馆配业务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文献采编成本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也不断得到增加。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图书馆所采购的图书品种、册数自然也越来越多,这势必增大了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压力,使得图书馆原有的采编工作岗位配置不足,新书积压也就成了普遍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图书馆需要在采编工作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馆配业务的开展正是契合了图书馆解决这一问题的需求。馆配行业发展近二十多年来,馆配商的服务已从最初向图书馆提供书目信息、图书征订、送货上门等,延伸到主动为图书馆提供所购图书的贴磁条、盖馆藏章、编目数据、图书上架、建书目回溯库等加工方面,如上海联诚、西安汉唐、重庆天泰等馆配公司[6]。这一做法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图书馆文献采编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解决了图书馆人员短缺所造成的新书积压问题,大大加快了新书上架速度,而且进一步延伸了馆配业务,与图书馆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图书馆能够把更多的人力资源投入到读者服务工作中去,提高了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能力。
2 馆配业务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隐患
随着图书馆馆配业务的不断开展,馆配商与图书馆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业务内容也越来越宽泛,图书供求关系可以说已经演变成合作协作关系,从而也使得馆配商的内涵和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变化过程中,图书馆所开展的馆配业务也存在着些许隐患,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2.1 图书馆的采编工作会逐渐依赖于馆配商
图书采编工作是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工作,其好坏不仅影响图书馆的馆藏质量,更会影响着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水平。随着馆配业务的发展,图书馆图書采编数据的主要来源会进一步依赖于馆配商所提供的馆配图书信息,长此以往会导致图书馆在馆藏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图书与书目信息不匹配、藏书特点和实际需求不相符等问题。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图书馆采编工作人员养成惰性,丧失责任意识,影响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削弱在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过程中对馆配商资质、图书内容质量的把控。
2.2 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易出现比例失衡现象
在图书馆的馆配业务中,由于馆配公司是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自身的生存,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当地图书馆的馆藏及馆藏规划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在图书馆的馆配业务中尽可能多的获取最大利润。基于这一因素,那些利润比较低、专业性与学术性强、适合图书馆收藏但印刷数量少、不易配送的图书往往会被馆配商不经意地予以屏蔽,甚至有的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使得图书馆馆藏结构失衡、图书馆所需的图书漏藏缺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图书馆重点馆藏体系的完整性与连续性[7]。
2.3 图书配套的编目数据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编目工作不仅有赖于图书馆馆员的长期业务实践经验,而且还要围绕馆藏体系与特色制定一套本馆的分类编目规范和标准, 而在图书馆的实际编目工作中,除了基于国家图书馆数据中心及高校CALIS中心的书目数据下载服务外,随着馆配公司业务延伸,图书馆大多直接采用馆配商提供的编目数据。由于馆配公司追求经济效益,采取计件工作方式,往往数据东拼西凑,其数据质量难以符合图书馆规范、标准要求,难以满足图书馆对于采访数据和编目数据的提取和共享。虽然图书馆为保障编目质量也会进行数据逐条审校,但对于图书馆却是一个繁琐的工作,无形中增加了图书馆的负担。馆员在审校馆配商所提供的庞大冗杂的图书编目数据时,不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更会由于轮岗造成的编目工作经验不足导致无法有效保证审校质量,以致存在诸多图书出版信息与实际不符、一种书在馆藏库有多条记录、一书两号,新书丢失编目数据等现象[8]。
3 优化馆藏文献资源,创新馆配业务对策与思考
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中的馆配业务隐患,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对馆配商的依赖及其监督管理。尽管图书馆制定了馆藏文献资源采购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但在执行过程多少都存在把关不严、监督不力的问题[9]。为了将隐患降到最低程度, 最大限度地优化馆藏文献资源,保证馆藏采购文献质量,必须不断创新馆配业务。
3.1 采取“出版社+馆配”模式,减少对馆配商的过度依赖
出版社、图书馆、馆配商是图书馆馆配业务中的三要素,并以读者需要为中心,处于一种动态的生物链中(见图1)。在这三个要素中,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源头是出版社,而馆配商只是出版社与图书馆之间的桥梁。目前图书馆对馆配商的依赖程度加大,脱离了出版社,必然在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中会陷入一种唯馆配图书是从的境地。图书馆要改变这种过度依赖状况,寻求馆配市场中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等各方利益的平衡点。笔者认为除了严格馆配商准入制度,细化招标合同,加强过程监督外,还需根据本馆馆藏特色与重点读者需求,把那些最适合本馆入藏要求, 且在馆藏体系所占比例大的出版社纳入重点选书采购对象,建立起本馆的核心出版社馆配体系,在平时加强与这些出版社的沟通与联系,注重收集和整理这些出版社的图书出版信息[9]。而对没有纳入核心出版社的图书,才通过馆配商提供的书目进行网罗选购,从中挑选出适合馆藏的图书。
3.2 实行“互联网+馆配”方式,营造立体多渠道馆配框架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以“互联网+”模式为用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其中电商已经嵌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互联网+馆配”的方式就是将馆配商的核心业务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实现的一种新模式。2014年,人天书店通过《中国可供书目》 的升级,建立起适应图书馆资源采访环境的、权威的现货数据交换平台和完备的图书物联网体系,对在版编目、书目数据、可供书目和数字资源等我国现有的书目信息进行了关联整合,实现了书目数据交换和共享。这个平台不仅极大地便利了对每一本在售图书的精确定位,而且极大地缩减了图书馆的采购时间,避免了采购的盲目性[4]。若此,馆配商以实体为基础,拓宽网上馆配业务,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即可营造一种立体的多渠道馆配框架,开创馆配市场的新局面[10],这种局面对于图书馆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举动。 3.3 树立“读者决策采购”理念,开发图书馆采选图书软件
读者决策采购( 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PDA) 模式起源于美国图书馆,是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按照图书馆给予的一定标准或参数确定采购文献资源的新模式[11]。目前我国一些图书馆也开始实行这种采购模式,作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补充。图书馆若能在馆配业务中也能体现“读者决策采购”的理念,在与馆配商的合作中进行合理的程序优化,开发出一套适合图书馆的PDA图书选书系统,应用于电脑和手机移动端口,不仅方便读者随时随地浏览最新图书信息,及时荐购需要的图书,而且也能使读者更愿意主动参与图书荐购的过程,使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变得更加合理,有效提高图书的利用率[10]。
3.4 加强与馆配商的交流了解,提升馆配商的采编业务能力
馆配市场中,各馆配商在规模实力、采配能力、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且良莠不齐。对于图书馆来说,除了要更新观念,正确地看待館配商,选择实力强、服务好、信誉佳的馆配商作为本馆馆配业务的合作伙伴外,还需要与中标的馆配商加强交流和了解,通过组织学术研讨会、出版专业图书、赞助学术刊物、进行图书现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双方的联系和互动[12]。图书馆必须对馆配商的经营资质、营业规模、采访数据和编目数据质量、图书订到率、到货速度、技术水平等有清楚的认识,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惩罚机制甚至退出机制。图书馆在订立合同时要明确专业标准和要求规范,并对图书订到率和到货速度上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以此约束对方。而馆配商要对馆配市场有着清醒的认识,对馆配市场未来的发展走势要有合理的预判,要充分了解和研究服务对象——图书馆的需求,在合理的条件下开拓增值服务。除此以外,图书馆还可通过培训,使馆配商了解图书馆的馆藏体系和藏书结构,熟悉图书馆的采购原则、编目规范、高码洋采购要求,提升馆配商的专业水准和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丁金龙.基于高校图书馆采购招标的馆配商竞争研究[J].图书馆,2010(3):120-122.
孙秀菊.基于图书馆视角的馆配服务研究现状及趋势[J].河北科技图苑,2018(5):3-7.
2016全国馆配市场规模和各省中标折扣排行数据总结[EB/OL].[2018-02-17]. http://www.library-book.com/?p=307.
刘兹恒.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创造辉煌:解读馆配商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关系[N].新华书目报,2017-03-24(18).
潘世明.试论图书馆的图书加工业务外包[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3):31-32.
田利.图书馆、馆配商与出版社三方合作共赢的实现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6,38(4):16-19.
何流.基层公共图书馆馆配业务探析:以玉溪市图书馆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5(4):90-93.
李锦秋.高校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3):108-111.
黄金凤.民营馆配商的演进及对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影响[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3):51-54,114.
林曦.“互联网+”时代高校馆配新模式探析[J].出版科学,2017,25(5):83-87.
刘华.馆藏建设的风向标:读者决策采购[J].图书馆杂志,2012(1):38-41.
邢春艳.关于图书馆合作采购的博弃分析[J].图书馆学刊,2004(2):44-45.
关键词 “互联网+” 馆配商 图书馆 出版社 文献资源建设 藏书建设
分类号 G253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8.07.010
Abstract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library distribu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channel of library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It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and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quality and structure of library collections in not only acquisition efficiency, cost reduction, but also the quality of books. The library acquisition and cataloging work is depending on the distribution. However, there are some hidden dangers in the library distribution business, such as the low quality of data and books, and the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the collection. Therefore, starting from optimizing the collection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ublishing house+library distribution” “Internet+ library distribution”, and emphasizes that the library should focus on the needs of readers, strengthen exchanges and understanding with the library distributors, and continuously upgradethe level of library distribution business.
Keywords “Internet+”. Distributor. Library. Publishing house. Library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圖书馆文献资源的馆配业务,是指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节约图书馆人力资源、缩短文献进入流通时间,将本馆采编业务部分或是整体外包给具有提供图书资料和专业化服务资质的中间供应单位的一项业务活动。在国家大力实施文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馆配是联系图书馆与出版社的桥梁与纽带,在各级各类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和全民阅读推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图书馆获得图书信息和图书实体的主渠道[1]。目前,我国有580余家出版社,每年发行几十万种图书,图书馆如何在藏书建设过程中丰富和优化馆藏文献资源,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其中创新馆配业务是一个着力关注和解决好的问题。
1 馆配业务的发展及对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
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馆配业务经过多年的开展和探索不仅为图书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推进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馆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迄今除传统的新华书店和出版社系统供应图书外,民营系统的馆配商已逐渐成长为馆配市场中一股重要的骨干力量,如北京人天、湖北三新、湖南弘道、安徽儒林和广东大音等各地民营公司,它们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2],据资料统计,到2016年全国馆配市场规模已达170亿[3],可以说馆配业务已经成为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核心工作。
1.1 馆配业务提高了图书馆文献采访效率
在馆配市场正式形成前,图书馆获取文献的重要来源是各地新华书店和图书批发市场,间或根据出版社的出版书目信息挑选所需图书。这种采购方式不仅容易造成出版社和图书馆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而且拉长了中间环节,导致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与读者需求之间衔接的滞后性,甚至由于单个出版社的图书品种、数量有限,还易造成所需图书采购不齐全、采购效率低的现象[4]。随着馆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以人天为代表的馆配商以不断提供优质服务作为生存发展之道,一改过去新华书店的被动服务,受到了图书馆的普遍欢迎。目前,馆配商在图书采购中除了根据图书馆的需求提供图书外,还提供很多耗时耗力的图书分类、编目、数据下载等图书加工外包业务。据统计,高校图书馆加工业务外包给馆配商的比例很高,达到85%[5],采编人员只需进行图书的验收、审校就可入藏,大幅度地缩短了图书等待编目的时间,提高了图书馆的采编效率。
1.2 馆配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馆藏文献质量
馆配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各馆配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现在多已拥有商业化的竞争意识和成熟的企业管理经验,进入了专业化的发展阶段,对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采购已经能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方式,且服务水平越来越高,使图书馆所需文献的采准率和采全率越来越有保证。一些馆配商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不仅通过邮箱和QQ群为图书馆采访人员推送图文并茂的专题精细化书目,还注重热点问题图书、畅销图书、获奖图书以及学术性图书的收集,提供相关图书的内容提要、图书评论,很受图书馆欢迎[1]。此外,为更好地服务图书馆,国内许多馆配商还建立了联盟,搭建了图书数据平台,以形成图书馆书刊采购的最佳保障,如在北京人天集团领导下建立的馆配商联盟搭建的数据共享的选书信息平台,该平台基本满足了各级各类图书馆的文献采购信息需求,成为国内最大的、收录最全的权威性馆配图书信息源。这个平台不仅极大地缩减了图书馆的采购时间,最为主要的是避免了图书馆图书采购的盲目性[4],使得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的馆藏文献品种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符合读者需求,满足了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 1.3 馆配业务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文献采编成本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也不断得到增加。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图书馆所采购的图书品种、册数自然也越来越多,这势必增大了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压力,使得图书馆原有的采编工作岗位配置不足,新书积压也就成了普遍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图书馆需要在采编工作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馆配业务的开展正是契合了图书馆解决这一问题的需求。馆配行业发展近二十多年来,馆配商的服务已从最初向图书馆提供书目信息、图书征订、送货上门等,延伸到主动为图书馆提供所购图书的贴磁条、盖馆藏章、编目数据、图书上架、建书目回溯库等加工方面,如上海联诚、西安汉唐、重庆天泰等馆配公司[6]。这一做法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图书馆文献采编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解决了图书馆人员短缺所造成的新书积压问题,大大加快了新书上架速度,而且进一步延伸了馆配业务,与图书馆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图书馆能够把更多的人力资源投入到读者服务工作中去,提高了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能力。
2 馆配业务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隐患
随着图书馆馆配业务的不断开展,馆配商与图书馆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业务内容也越来越宽泛,图书供求关系可以说已经演变成合作协作关系,从而也使得馆配商的内涵和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变化过程中,图书馆所开展的馆配业务也存在着些许隐患,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2.1 图书馆的采编工作会逐渐依赖于馆配商
图书采编工作是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工作,其好坏不仅影响图书馆的馆藏质量,更会影响着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水平。随着馆配业务的发展,图书馆图書采编数据的主要来源会进一步依赖于馆配商所提供的馆配图书信息,长此以往会导致图书馆在馆藏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图书与书目信息不匹配、藏书特点和实际需求不相符等问题。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图书馆采编工作人员养成惰性,丧失责任意识,影响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削弱在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过程中对馆配商资质、图书内容质量的把控。
2.2 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易出现比例失衡现象
在图书馆的馆配业务中,由于馆配公司是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自身的生存,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当地图书馆的馆藏及馆藏规划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在图书馆的馆配业务中尽可能多的获取最大利润。基于这一因素,那些利润比较低、专业性与学术性强、适合图书馆收藏但印刷数量少、不易配送的图书往往会被馆配商不经意地予以屏蔽,甚至有的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使得图书馆馆藏结构失衡、图书馆所需的图书漏藏缺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图书馆重点馆藏体系的完整性与连续性[7]。
2.3 图书配套的编目数据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编目工作不仅有赖于图书馆馆员的长期业务实践经验,而且还要围绕馆藏体系与特色制定一套本馆的分类编目规范和标准, 而在图书馆的实际编目工作中,除了基于国家图书馆数据中心及高校CALIS中心的书目数据下载服务外,随着馆配公司业务延伸,图书馆大多直接采用馆配商提供的编目数据。由于馆配公司追求经济效益,采取计件工作方式,往往数据东拼西凑,其数据质量难以符合图书馆规范、标准要求,难以满足图书馆对于采访数据和编目数据的提取和共享。虽然图书馆为保障编目质量也会进行数据逐条审校,但对于图书馆却是一个繁琐的工作,无形中增加了图书馆的负担。馆员在审校馆配商所提供的庞大冗杂的图书编目数据时,不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更会由于轮岗造成的编目工作经验不足导致无法有效保证审校质量,以致存在诸多图书出版信息与实际不符、一种书在馆藏库有多条记录、一书两号,新书丢失编目数据等现象[8]。
3 优化馆藏文献资源,创新馆配业务对策与思考
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中的馆配业务隐患,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对馆配商的依赖及其监督管理。尽管图书馆制定了馆藏文献资源采购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但在执行过程多少都存在把关不严、监督不力的问题[9]。为了将隐患降到最低程度, 最大限度地优化馆藏文献资源,保证馆藏采购文献质量,必须不断创新馆配业务。
3.1 采取“出版社+馆配”模式,减少对馆配商的过度依赖
出版社、图书馆、馆配商是图书馆馆配业务中的三要素,并以读者需要为中心,处于一种动态的生物链中(见图1)。在这三个要素中,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源头是出版社,而馆配商只是出版社与图书馆之间的桥梁。目前图书馆对馆配商的依赖程度加大,脱离了出版社,必然在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中会陷入一种唯馆配图书是从的境地。图书馆要改变这种过度依赖状况,寻求馆配市场中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等各方利益的平衡点。笔者认为除了严格馆配商准入制度,细化招标合同,加强过程监督外,还需根据本馆馆藏特色与重点读者需求,把那些最适合本馆入藏要求, 且在馆藏体系所占比例大的出版社纳入重点选书采购对象,建立起本馆的核心出版社馆配体系,在平时加强与这些出版社的沟通与联系,注重收集和整理这些出版社的图书出版信息[9]。而对没有纳入核心出版社的图书,才通过馆配商提供的书目进行网罗选购,从中挑选出适合馆藏的图书。
3.2 实行“互联网+馆配”方式,营造立体多渠道馆配框架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以“互联网+”模式为用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其中电商已经嵌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互联网+馆配”的方式就是将馆配商的核心业务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实现的一种新模式。2014年,人天书店通过《中国可供书目》 的升级,建立起适应图书馆资源采访环境的、权威的现货数据交换平台和完备的图书物联网体系,对在版编目、书目数据、可供书目和数字资源等我国现有的书目信息进行了关联整合,实现了书目数据交换和共享。这个平台不仅极大地便利了对每一本在售图书的精确定位,而且极大地缩减了图书馆的采购时间,避免了采购的盲目性[4]。若此,馆配商以实体为基础,拓宽网上馆配业务,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即可营造一种立体的多渠道馆配框架,开创馆配市场的新局面[10],这种局面对于图书馆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举动。 3.3 树立“读者决策采购”理念,开发图书馆采选图书软件
读者决策采购( 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PDA) 模式起源于美国图书馆,是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按照图书馆给予的一定标准或参数确定采购文献资源的新模式[11]。目前我国一些图书馆也开始实行这种采购模式,作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补充。图书馆若能在馆配业务中也能体现“读者决策采购”的理念,在与馆配商的合作中进行合理的程序优化,开发出一套适合图书馆的PDA图书选书系统,应用于电脑和手机移动端口,不仅方便读者随时随地浏览最新图书信息,及时荐购需要的图书,而且也能使读者更愿意主动参与图书荐购的过程,使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变得更加合理,有效提高图书的利用率[10]。
3.4 加强与馆配商的交流了解,提升馆配商的采编业务能力
馆配市场中,各馆配商在规模实力、采配能力、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且良莠不齐。对于图书馆来说,除了要更新观念,正确地看待館配商,选择实力强、服务好、信誉佳的馆配商作为本馆馆配业务的合作伙伴外,还需要与中标的馆配商加强交流和了解,通过组织学术研讨会、出版专业图书、赞助学术刊物、进行图书现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双方的联系和互动[12]。图书馆必须对馆配商的经营资质、营业规模、采访数据和编目数据质量、图书订到率、到货速度、技术水平等有清楚的认识,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惩罚机制甚至退出机制。图书馆在订立合同时要明确专业标准和要求规范,并对图书订到率和到货速度上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以此约束对方。而馆配商要对馆配市场有着清醒的认识,对馆配市场未来的发展走势要有合理的预判,要充分了解和研究服务对象——图书馆的需求,在合理的条件下开拓增值服务。除此以外,图书馆还可通过培训,使馆配商了解图书馆的馆藏体系和藏书结构,熟悉图书馆的采购原则、编目规范、高码洋采购要求,提升馆配商的专业水准和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丁金龙.基于高校图书馆采购招标的馆配商竞争研究[J].图书馆,2010(3):120-122.
孙秀菊.基于图书馆视角的馆配服务研究现状及趋势[J].河北科技图苑,2018(5):3-7.
2016全国馆配市场规模和各省中标折扣排行数据总结[EB/OL].[2018-02-17]. http://www.library-book.com/?p=307.
刘兹恒.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创造辉煌:解读馆配商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关系[N].新华书目报,2017-03-24(18).
潘世明.试论图书馆的图书加工业务外包[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3):31-32.
田利.图书馆、馆配商与出版社三方合作共赢的实现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6,38(4):16-19.
何流.基层公共图书馆馆配业务探析:以玉溪市图书馆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5(4):90-93.
李锦秋.高校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3):108-111.
黄金凤.民营馆配商的演进及对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影响[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3):51-54,114.
林曦.“互联网+”时代高校馆配新模式探析[J].出版科学,2017,25(5):83-87.
刘华.馆藏建设的风向标:读者决策采购[J].图书馆杂志,2012(1):38-41.
邢春艳.关于图书馆合作采购的博弃分析[J].图书馆学刊,2004(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