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以幼儿为主体性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23456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主体性教育重视不够,将对幼儿素质的全面培养十分不利。因此,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个性,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建立科学的主体教育教学模式,强调幼儿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是实施幼儿主体性教育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幼儿;主体性教育;实施
  在幼儿教育中存在对幼儿主体性教育重视不够,甚至有幼儿和教师双主体缺失的现象。这将对幼儿素质全面培养十分不利,长此以往必将对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个性,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建立科学的主体教育教学模式,强调幼儿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是实施幼儿主体性教育的关键所在。
  1 幼儿教育中“主体性”缺失的问题分析
  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期是人的主体性初步确立的时期,主体性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实践中,幼教工作者在理性上也承认教育要以幼儿为主体。然而,受传统灌输教育的影响,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幼儿看成是教育活动指向的对象,忽视对幼儿进行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更多采用包办式、注入式、定型式等,使幼儿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消极状态,难以做到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平等“对话”。
  1.1 幼儿主体性的缺失:幼儿园里幼儿言行缺乏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现象并不少见,如:游戏活动中幼儿等待教师给予角色分配;学习活动中幼儿小心地按教师的意图进行思考、表达;生活中幼儿饮水、小便等活动都要教师允许等等。
  分析幼儿主体性缺失的原因,主要源于师幼互动的不适宜。其互动往往表现为教师处于控制者地位、幼儿处于服从者地位。教师对幼儿的行为问题过分关注,师幼互动中教师更多的是维护规则、处理不适宜问题,缺乏积极、有效的情感交流。教师控制过强,主要表现为“三化”, 一是奴化,一些教师要求幼儿绝对服从自己,对于教师的批评指责,不能有丝毫有不满和抗拒,常常武断地剥夺幼儿发表意见的权利;二是物化,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无视幼儿也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而将幼儿看作是没有感情的泥塑木雕,即使有感情也是整齐划一的;三是成人化,一些教师因人缺少耐心和爱心,不懂得奖赏孩子,动辄将孩子们的童心童趣斥责为幼稚顽皮,轻则教训两句,重则大声喝斥,更有甚者还会体罚或变相体罚。这种教师控制过强的教育势必造成幼儿主体性的缺失。
  此外,幼儿主体性缺失的原因还与家长、社会对幼儿角色的认识有关。由于大家往往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以成人的思维代替幼儿,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幼儿,所以对幼儿的主体性漠视甚至遏制。
  1.2 教师主体性的缺失:建构和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是发挥幼儿主体性的前提条件。只有充分建构和发展教师的主体性,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体验到自主和创造的快乐,才会珍惜自己的主体地位并将自主创造的权利归还给儿童,发挥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然而教师主体性缺失同样是困惑当前幼儿教育界的难题。如有的教师恪守规章制度,不带个人思考地执行管理者意图,对幼儿园固有的课程模式、作息时间、教育策略等消极顺应、沿袭套用。长此以往,教师消极、被动、守旧的思维方式形成习惯,并在师幼互动中深刻体现。
  造成教师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很多,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文化背景,二是幼儿园内部管理机制。就社会文化背景而言,长期以来,我国将教育置于工具性地位,忽视人的自我价值,影响了教师的主体性发挥。就内部管理机制而言,过于细微的监管,过分苛杂的制度,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增加了精力上的负担,因而教师无力主动思考、不敢轻易变通。
  2 幼儿主体性教育的实施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建构具有主体性的人。近几年主体教育在我国的勃兴是对当前社会巨大转折的呼应。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和重心,因此,应根据人的主体的生成机制来设计和规范教学,促进幼儿主体的构建和完善。
  2.1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幼儿主体性教育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1)确立幼儿是独立的人,是活动的主体的思想。教师要充分相信幼儿有能力主动地探索周围的世界,发展知识并创造出知识。
  (2)承认幼儿在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发展特点上的差异。允许幼儿独立地自我思考、决策,自己解决问题和表达思想,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方法,安排学习计划,评价学习结果。尊重差异、发挥主体意识的个性化教育才是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
  (3)确立幼儿是在学习中成长的观念。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各种能力,因为幼儿总是以自己已有的经验、心理结构为基础来选择信息得出结论,并以这些结论来建构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教师必须重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2.2 建立适应主体性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既是师幼双边互动的过程,又是幼儿与周边环境(教材、教具、同伴等)互动的过程,也是幼儿与周边环境(认知、情感、意向)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性教育模式要求:
  (1)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整体的教学观和儿童观。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知识的逻辑序列,又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把幼儿当成独特的人来因材施教,把幼儿当成能动的人来启发、引导,把幼儿当成平等的人来尊重。
  (2)教师应把教学活动从单纯的认知活动导向全面的心理活动,即使教学活动成为师幼的认知、情感、意向等的综合活动过程,尤其要重视自我意识在个体心理活动中的调控作用。
  (3)把教学活动看作师幼共同参与的探究活动,提倡启发式教学、交互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教学模式。
  (4)加强师幼沟通,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合作对话关系)。以亲密、融洽的感情为纽带的良好师生关系,既是主体性教学活动的条件,也是其活动过程的特点、结果。创设积极、轻松、活泼、高效的教学心理环境,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5)构建优良的园内文化环境。园内文化包括了幼儿园的物质文化、组织文化和精神文化,也包括了教师文化和幼儿文化。优化园内文化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园内的隐性和显性的资源。
  (6)确立全面的评价观。教师应注重长期观察和大量记录幼儿的各种行为表现,全面评价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社会性发展的水平,详细分析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活动特点,如幼儿是如何思考、提问、分析和创造等。教师分析原始记录,准确把握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因材施教提供大量要可用的信息,进而针对性地施以教育,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2.3 开展区域游戏活动,使之成为幼儿获得主体性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十几年的幼教工作经历使我认识到,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最有效的途径。原因有以下三点,
  (1)区域游戏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感受获得自身情趣,认知社会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2)区域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区域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的自由选择、自由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是他们最基础的对象性活动。
  (3)区域游戏是最能表现与肯定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主体性活动。因其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琳琅满目的玩具材料,能够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而深受幼儿的喜欢。幼儿在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精心创设的“自由天地”里充分表现自我,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自由的发展。
  3 实施幼儿主体性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社会化的综合体验过程;幼儿教育是一个开放、多元的促进幼儿整体素质发展的过程。幼儿主体性教育的本质是以幼儿发展为本,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明确掌握好幼儿主体性教育的目的:从教育的目的来理解幼儿主体性教育思想,可以把它界定为“发展整体素质,培养儿童的主体型人格”。整体素质是指幼儿在生理素质、社会文化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方面的综合水平。主体型人格是一种有利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人格模式。其基本特点是:自觉、自主、独立、自信、乐群、合作、友爱、责任、进取、聪慧、创造等。
  3.2 准确把握好幼儿主体性教育的过程:幼儿在学习中要做到“乐学、善学、优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应体现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环节、各种形式、各方面的内容之中。教师要做到“乐教、善教、优教”,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1)要准确、全面地了解幼儿。即全面了解幼儿的知识经验、学习方法、能力、态度、个性特点、家庭情况等。
  (2)要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即根据幼儿的情况与国家教育政策来制订教育计划和教学策略。
  (3)要进行适当的教学激励。即通过开展探究、发现、讨论、实验、游戏等有效手段和途径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动力。
  (4)要适时地参与指导。即介入幼儿的学习过程,以“平等者中的首席”的身份对幼儿施加影响,以引导幼儿的思想、情感、态度、能力及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在良好融洽的气氛下,借助师生多边互动,让幼儿在多种学习方式中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感知,愉快地体验,自觉地行动。
  (5)要自然地实现转化。即把人类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个体的知识,把蕴含于知识之中的社会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转化为个体的品德,把凝聚于知识之中的人类活动方式转化为个体的民主活动方式(人格),从而发展幼儿的整体素质,养成幼儿的主体性人格。
  3.3 精心设计好幼儿主体性教育的内容体系:幼儿主体性教育的内容体系应围绕“创新能力”来构建。凡是有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内容、对形成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的内容、是形成创新能力所必需的内容都是选择的对象。
  传统的教育注重传承人类创造的成果,而不是创造的过程。而创造性、创造能力恰恰寓于创造过程之中。心理学研究发现,过于强调循规蹈矩、服从的教育,与强调独立特性、质疑性、兴趣爱好、探索、自信果断的教育相比,后者比前者在培养儿童创造性方面更具成效。因此,主体性教育应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大胆发问、踊跃参与活动。在教学中,提倡发现法、研究法等,积极再现或模拟创造过程。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谢维和.综合课程建设与伯恩斯坦的编码理论.教育研究,2003,8:15
  [3] 丝黛拉·袄斯尼亚杜.关于儿童学习的研究.教育研究,2002,5:20
  [4]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56
  [5]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12
  [6] 刘焱.游戏理论.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218
其他文献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 ,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身体素质是人才的核心素心素质,体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主阵地,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以学生身体素质为核心的多维教学目标的现实。本文参考有关文献并结合教学实际,从中学体育教学的教育环境、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语言等方面来分析和探讨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有效性;课堂;体育教学;身体素质  调
期刊
素质教育的实施给当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语文教学而言,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中高年级语文教师教学强化的主要环节。我从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来思考,认为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快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我将自己作文教学的认识和看法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1 改变教师的精细批改为学生自主修改  学生自改作文是整个作文训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学生反复而认
期刊
【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作业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方式。课改强调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再只是甄别,而是突出作业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关键词】作业布置;批改;有效;发展  英语作业是英语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英语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但近年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包括笔者在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目前,我市正在进行“班
期刊
【摘要】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学生德育的一项重要  内容。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南宋大教育教朱熹说“文、孝乃教”,可以看出教育的主旨是讲礼仪、讲孝道,文明礼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根基,是他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历来是个“礼仪之邦”。但近年来,由于忽视了礼仪教育,在青少年中,不懂礼仪,不讲礼仪的现象已相当突出。这与我们教育上的失误,尤其思想品德教育在内容上
期刊
(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龙广镇坡关小学 552403)  【摘要】小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至关重要。  【关键词】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
期刊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体现这一新理念,教师要转变角色,从传授者转换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学生的教练、导演、服务员、助手,是学生的兄长、伙伴、朋友。做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己
期刊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而课堂提问是能否提高教学效率的最关键的环节,本文主要根据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分析了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提问如何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探究性;有效性;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多实施课堂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课堂探
期刊
一个人幼年时的读书习惯和读书内容,往往能左右他的一生。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小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
期刊
【摘要】阅读之有效途径:调动激情,激发兴趣;培养阅读技巧,传授阅读方法;巧妙设疑,高效阅读;创设情境、陶冶情操;开拓阅读视野,养成阅读习惯。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巧妙的引导,学生情感的投入,最终情感的熏陶,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有效阅读教学  有学者称阅读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通过大量地阅读,学生才能感知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积淀,提高写作能力,增强语文素质,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