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细化职业指导是社会市场经济与教育体制改革的终极产物,它是在职业指导的基础上要求对高校学生的职业指导服务更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旨在突出人本位思想。
【关键词】精细化;职业指导;问题;方法
引言
精细化,顾名思义,就是追求“精”中的完美、周密、高品质;注重“细”中的细节、末端、重个体。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起源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而二战后日本的精益生产思想与管理科学定量分析和系统结构与整体协调等理念的结合促成了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一书中,定义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职业指导起着指引,帮扶,分析,规划等就业相关就业事宜。 而“精细化”职业指导,不是字面上单单职业指导前的一个点缀名词,它是在职业指导基础上对职业指导提出的深一层探索,意味着职业指导工作必须“精准”,即准确抓住主要矛盾、工作重点,必须“细化”,即覆盖环节要细全,从小事着眼,必须真正切实跟踪个人,结合个体特色,实际有效做好职业指导。
1.辩证分析“精细化”职业指导路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大学生就业模式由原来的计划机制转向市场机制,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也从“毕业季促销”的就业指导逐步向“长线规划”的职业指导转变。职业指导也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由于国内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比较晚,先天基础薄弱,与国情结合较单一,尽管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目前大学生职业指导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主要有以下不足:
1.1对职业指导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尚不全面,大部分高校建立的“职业指导机构”只是单纯为了完成毕业生的就业任务,往往在职业指导过程中轻职业质量,重企业引进;轻职业指导课程建设,重职业推介;轻职业能力培养,重目标定位。致使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长期处于低效率状态,更没有可能长足发展。
1.2对职业指导队伍建设不重视,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
寒窗多年的高校毕业生多数毕业时的终极目标是成功就业。那么高校里一支相对稳定、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指导学生成功择业、就业的轴承。
1.3高校里的职业指导具有单一性、滞后性
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具有阶段性和实效性。由于毕业生就业率成为考核学校就业工作和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致使高校把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大学生的就业率上,而这样的急功近利的想法未免显得过犹不及,往往忽略了低年级阶段对学生就业意识的强化、就业态度的转变、就业能力的培养,所从事的工作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则很少有人问津。
2.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的有效做法
2.1精耕细作,树立清晰的工作理念
(1)将《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放在一年级,作为大学生入学教育的一部分。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应该组织就业指导教师面向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让学生通过知识的积累、思维的训练、态度的转变、方法的掌握,树立规划意识和目标意识,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积极主动。
(2)引进职业测评体系,帮助学生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档案。通过测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确定未来职业发展规划。
(3)有意识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以及职业意向变化。适时指导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合理调整,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
(4)在四年级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等就业技能,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调整就业心理,全面适应社会需求。
(5)对已毕业学生关注回访,定期对已就业学生的思想状况、业务能力、单位评价进行回访,以此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
2.2精益求精,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1)立足岗位,不断提高职业指导教师从事这项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为职业指导教师的学习培训提供条件,重点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知识。不断提高职业指导队伍的整体水平。职业指导教师要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成长。
(2)“精细化”职业指导,制度是保障。学生管理工作中,各部门的工作交织在一起,有时候根本分不清你我。在这样的情况下,决不能以个人的经验和想法盲目规划职业指导的工作内容,只有遵循健全的制度,采取科学的态度,对工作内容做好精心规划,做到职责明确,才能保证高效率职业指导的落实。
2.3精雕细刻,开辟多元化指导模式
(1)遵循正确教育理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重点关注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等各特殊群体,帮助他们建立和发现自身的比较优势,注重心理辅导,预防、扭转学生不理性的就业心理,增强职业信心。
(2)建设畅通的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学生就业实习情况的新变化。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应借助网络等辅助工具,将有效就业信息及时发布,并且建立反馈机制,对学生的就业和实习状况汇总分析。
(3)开创职业指导教学新模式。首先,学生管理部门积极开设就业类讲座、组织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创办就业社团,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其次,就业管理部门可以选拔聘用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理论素养的企业家与高校教师合作来讲授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创办就业沙龙,提供就业政策、技术、信息等专门服务,为大学生就业行为提供现实的可能的帮助。
參考文献
[1]蔡吉娴.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4):90-91.
[2]冯嘉慧. 美国生涯指导理论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3]陈炳曦.小组工作方法引入高职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4(06):67-72.
[4]陈玮.以个性化职业指导加强高校职业教育针对性的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11):102-103+110.
作者简介:朱慧斌 (1983.10--),女,河南人,硕士研究生,高校辅导员,初级管理,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精细化;职业指导;问题;方法
引言
精细化,顾名思义,就是追求“精”中的完美、周密、高品质;注重“细”中的细节、末端、重个体。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起源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而二战后日本的精益生产思想与管理科学定量分析和系统结构与整体协调等理念的结合促成了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一书中,定义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职业指导起着指引,帮扶,分析,规划等就业相关就业事宜。 而“精细化”职业指导,不是字面上单单职业指导前的一个点缀名词,它是在职业指导基础上对职业指导提出的深一层探索,意味着职业指导工作必须“精准”,即准确抓住主要矛盾、工作重点,必须“细化”,即覆盖环节要细全,从小事着眼,必须真正切实跟踪个人,结合个体特色,实际有效做好职业指导。
1.辩证分析“精细化”职业指导路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大学生就业模式由原来的计划机制转向市场机制,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也从“毕业季促销”的就业指导逐步向“长线规划”的职业指导转变。职业指导也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由于国内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比较晚,先天基础薄弱,与国情结合较单一,尽管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目前大学生职业指导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主要有以下不足:
1.1对职业指导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尚不全面,大部分高校建立的“职业指导机构”只是单纯为了完成毕业生的就业任务,往往在职业指导过程中轻职业质量,重企业引进;轻职业指导课程建设,重职业推介;轻职业能力培养,重目标定位。致使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长期处于低效率状态,更没有可能长足发展。
1.2对职业指导队伍建设不重视,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
寒窗多年的高校毕业生多数毕业时的终极目标是成功就业。那么高校里一支相对稳定、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指导学生成功择业、就业的轴承。
1.3高校里的职业指导具有单一性、滞后性
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具有阶段性和实效性。由于毕业生就业率成为考核学校就业工作和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致使高校把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大学生的就业率上,而这样的急功近利的想法未免显得过犹不及,往往忽略了低年级阶段对学生就业意识的强化、就业态度的转变、就业能力的培养,所从事的工作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则很少有人问津。
2.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的有效做法
2.1精耕细作,树立清晰的工作理念
(1)将《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放在一年级,作为大学生入学教育的一部分。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应该组织就业指导教师面向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让学生通过知识的积累、思维的训练、态度的转变、方法的掌握,树立规划意识和目标意识,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积极主动。
(2)引进职业测评体系,帮助学生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档案。通过测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确定未来职业发展规划。
(3)有意识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以及职业意向变化。适时指导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合理调整,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
(4)在四年级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等就业技能,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调整就业心理,全面适应社会需求。
(5)对已毕业学生关注回访,定期对已就业学生的思想状况、业务能力、单位评价进行回访,以此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
2.2精益求精,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1)立足岗位,不断提高职业指导教师从事这项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为职业指导教师的学习培训提供条件,重点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知识。不断提高职业指导队伍的整体水平。职业指导教师要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成长。
(2)“精细化”职业指导,制度是保障。学生管理工作中,各部门的工作交织在一起,有时候根本分不清你我。在这样的情况下,决不能以个人的经验和想法盲目规划职业指导的工作内容,只有遵循健全的制度,采取科学的态度,对工作内容做好精心规划,做到职责明确,才能保证高效率职业指导的落实。
2.3精雕细刻,开辟多元化指导模式
(1)遵循正确教育理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重点关注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等各特殊群体,帮助他们建立和发现自身的比较优势,注重心理辅导,预防、扭转学生不理性的就业心理,增强职业信心。
(2)建设畅通的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学生就业实习情况的新变化。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应借助网络等辅助工具,将有效就业信息及时发布,并且建立反馈机制,对学生的就业和实习状况汇总分析。
(3)开创职业指导教学新模式。首先,学生管理部门积极开设就业类讲座、组织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创办就业社团,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其次,就业管理部门可以选拔聘用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理论素养的企业家与高校教师合作来讲授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创办就业沙龙,提供就业政策、技术、信息等专门服务,为大学生就业行为提供现实的可能的帮助。
參考文献
[1]蔡吉娴.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4):90-91.
[2]冯嘉慧. 美国生涯指导理论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3]陈炳曦.小组工作方法引入高职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4(06):67-72.
[4]陈玮.以个性化职业指导加强高校职业教育针对性的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11):102-103+110.
作者简介:朱慧斌 (1983.10--),女,河南人,硕士研究生,高校辅导员,初级管理,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