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惊蛰】
每年公历3月6日前后为“惊蛰”,它是24个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惊蛰”的本义是指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从气候特点看,惊蛰后气温明显上升,是全年回升最快的节气。这时气候虽日趋暖和,但阴寒未尽,降雨量也偏多,突如其来的冷空气也较强,早晚与中午的温差较大。“乍暖还寒”是本节气的典型特征。
惊蛰前后,养生保健的主旨还是应从顺应气候变化、规避患病风险以及提高自身免疫力着手。其防病保健主要应注意如下几个要点:
● 养性摄神 气血平和
按五行学说,春与肝相应,惊蜇时春阳上升易致人体肝阳偏盛,不注意滋肝养血,可能导致肝火过旺,由此易引起人易发怒、眩晕、目胀,以及发生血压波动和中风等疾病。此时应避免太过急躁,别为小事生气动怒,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工作之余,可采取闭目养神,或多做深呼吸,以利心身放松。也可栽花种草、养鱼养鸟、郊外踏青,这样可涵养性情,舒肝理气,使气血平和,情绪不易波动。
● 早睡早起 常动肢体
睡眠不足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亦易激动生火,招致外感内伤。早睡早起,能迎合春天之朝气,令人精神焕发,这样既能缓解“春困”,还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消除成年人的暮气。惊蛰后宜常动肢体,除可打打太极拳、清晨慢步外,外出踏青、郊游、放风筝等,也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对增加体质,畅达心胸,提高人体抗病能力都十分有益。但要注意,活动要循序渐进,也不宜太过激烈。
● 饮食宜“清补平淡”
惊蛰前后,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可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宜多吃的食物包括: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初春肝气盛易伤脾,适量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可以养脾,最好做些大枣粥、山药粥等食用。惊蛰后野菜多,如荠菜、苦菜、马头兰等,可适当多吃。野菜大多营养丰富,还富含维生素C及大量解毒消炎成分,摄入对增强免疫力、抵御细菌和病毒侵害都有益处。但要注意,惊蛰时应少吃酸,因为酸涩会伤肝。另外,要少吃油腻,过辛过辣食物,如辣椒、香菜、胡椒等。
● 祛火清脂 晨起一杯水
惊蛰也是容易“上火”的季节,如遇上少雨干旱,体质更易偏燥。此时最好能“晨起一杯水”。饮水可帮助排除毒素,还能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构成抵御感染的屏障。喝水首选白开水,晨起空腹喝点蜂蜜水也不错,可以帮助排便,清除废物。另外,像绿茶、玫瑰花茶、菊花茶等清肝饮品,可以去火、清脂,也可酌情多喝一些。
【春分】
2014年3月21日是节气中的“春分”。 春分后,春阳之气上升快,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激素分泌增强,情绪波动也大,加之气温经常骤变,容易导致人体阴阳平衡失调,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月经病,以及眩晕、失眠等症。春分后雨水多湿度大,体弱者易生病,旧病者也容易复发。所以,春分时节,人们一定要重视养生保健。
春分时节,大家在养生防病上要重视哪些方面?大致说来,可从如下几点入手:
● 调摄情志 疏肝为要
中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此时要顺应阳气升发的自然规律,使肝气顺畅条达。要求:学会自我调控情绪,要戒愤戒怒。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多些兴趣爱好。此外,常抽时间闭目养神,调息放松,也可栽花种草、养鱼养鸟等,均能涵养性情,还有助消除春困,以利“春夏养阳”。
● 饮食调理 宜甘少酸
饮食调养总的原则是以清淡为主,宜甘少酸。此时当多吃甘平补脾之食物,如瘦肉、蛋类、牛奶、蜂蜜、豆制品等;吃当季蔬菜,如韭菜、豆芽、豆苗、莴苣、黄花菜等,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滋肝益肾之品,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枣、桂圆,以及时令的樱桃、草莓、桑椹等水果,均可多食用。像羊肉、狗肉、鹌鹑、海鱼、虾、螃蟹等酸性食物要尽量少吃。
● 调适寒温 以防感冒
春分后气候仍然多变,遇有大风大雨要避之勿外出,根据气候变化和个人体质,注意增减衣被。体弱多病者,穿衣服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和脚部保暖,能感觉微微汗出为佳。老人可适当多晒太阳,以利祛散寒邪。
● 走出户外 适量运动
春光明媚,草木葱郁,正是健身好时光。最好能常到户外活动,如踏青、散步、做操、打球、打太极拳、放风筝等。运动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在清新空气中活动,也有利肝气疏泻,达到养肝养护之作用。
● 早睡早起 精力充沛
睡眠充足能助人心情平和、提高免疫力,白天人会充满活力,也有利血压稳定、心脏健康。早睡早起,保证6~8小时睡眠,可迎合春天之朝气,消除成年人暮气;如果觉得困乏,不妨补个午觉,消除疲劳。
● 门窗多开 杀菌防病
室内要多开门窗,使室内阳光多照射,可保持空气新鲜且能杀菌。房间勤搞卫生,清除阴暗死角的污垢,杀死细菌,减少空气污染。梅雨时节,不妨用艾叶燃熏室内,以便消毒除湿。
每年公历3月6日前后为“惊蛰”,它是24个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惊蛰”的本义是指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从气候特点看,惊蛰后气温明显上升,是全年回升最快的节气。这时气候虽日趋暖和,但阴寒未尽,降雨量也偏多,突如其来的冷空气也较强,早晚与中午的温差较大。“乍暖还寒”是本节气的典型特征。
惊蛰前后,养生保健的主旨还是应从顺应气候变化、规避患病风险以及提高自身免疫力着手。其防病保健主要应注意如下几个要点:
● 养性摄神 气血平和
按五行学说,春与肝相应,惊蜇时春阳上升易致人体肝阳偏盛,不注意滋肝养血,可能导致肝火过旺,由此易引起人易发怒、眩晕、目胀,以及发生血压波动和中风等疾病。此时应避免太过急躁,别为小事生气动怒,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工作之余,可采取闭目养神,或多做深呼吸,以利心身放松。也可栽花种草、养鱼养鸟、郊外踏青,这样可涵养性情,舒肝理气,使气血平和,情绪不易波动。
● 早睡早起 常动肢体
睡眠不足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亦易激动生火,招致外感内伤。早睡早起,能迎合春天之朝气,令人精神焕发,这样既能缓解“春困”,还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消除成年人的暮气。惊蛰后宜常动肢体,除可打打太极拳、清晨慢步外,外出踏青、郊游、放风筝等,也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对增加体质,畅达心胸,提高人体抗病能力都十分有益。但要注意,活动要循序渐进,也不宜太过激烈。
● 饮食宜“清补平淡”
惊蛰前后,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可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宜多吃的食物包括: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初春肝气盛易伤脾,适量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可以养脾,最好做些大枣粥、山药粥等食用。惊蛰后野菜多,如荠菜、苦菜、马头兰等,可适当多吃。野菜大多营养丰富,还富含维生素C及大量解毒消炎成分,摄入对增强免疫力、抵御细菌和病毒侵害都有益处。但要注意,惊蛰时应少吃酸,因为酸涩会伤肝。另外,要少吃油腻,过辛过辣食物,如辣椒、香菜、胡椒等。
● 祛火清脂 晨起一杯水
惊蛰也是容易“上火”的季节,如遇上少雨干旱,体质更易偏燥。此时最好能“晨起一杯水”。饮水可帮助排除毒素,还能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构成抵御感染的屏障。喝水首选白开水,晨起空腹喝点蜂蜜水也不错,可以帮助排便,清除废物。另外,像绿茶、玫瑰花茶、菊花茶等清肝饮品,可以去火、清脂,也可酌情多喝一些。
【春分】
2014年3月21日是节气中的“春分”。 春分后,春阳之气上升快,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激素分泌增强,情绪波动也大,加之气温经常骤变,容易导致人体阴阳平衡失调,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月经病,以及眩晕、失眠等症。春分后雨水多湿度大,体弱者易生病,旧病者也容易复发。所以,春分时节,人们一定要重视养生保健。
春分时节,大家在养生防病上要重视哪些方面?大致说来,可从如下几点入手:
● 调摄情志 疏肝为要
中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此时要顺应阳气升发的自然规律,使肝气顺畅条达。要求:学会自我调控情绪,要戒愤戒怒。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多些兴趣爱好。此外,常抽时间闭目养神,调息放松,也可栽花种草、养鱼养鸟等,均能涵养性情,还有助消除春困,以利“春夏养阳”。
● 饮食调理 宜甘少酸
饮食调养总的原则是以清淡为主,宜甘少酸。此时当多吃甘平补脾之食物,如瘦肉、蛋类、牛奶、蜂蜜、豆制品等;吃当季蔬菜,如韭菜、豆芽、豆苗、莴苣、黄花菜等,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滋肝益肾之品,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枣、桂圆,以及时令的樱桃、草莓、桑椹等水果,均可多食用。像羊肉、狗肉、鹌鹑、海鱼、虾、螃蟹等酸性食物要尽量少吃。
● 调适寒温 以防感冒
春分后气候仍然多变,遇有大风大雨要避之勿外出,根据气候变化和个人体质,注意增减衣被。体弱多病者,穿衣服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和脚部保暖,能感觉微微汗出为佳。老人可适当多晒太阳,以利祛散寒邪。
● 走出户外 适量运动
春光明媚,草木葱郁,正是健身好时光。最好能常到户外活动,如踏青、散步、做操、打球、打太极拳、放风筝等。运动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在清新空气中活动,也有利肝气疏泻,达到养肝养护之作用。
● 早睡早起 精力充沛
睡眠充足能助人心情平和、提高免疫力,白天人会充满活力,也有利血压稳定、心脏健康。早睡早起,保证6~8小时睡眠,可迎合春天之朝气,消除成年人暮气;如果觉得困乏,不妨补个午觉,消除疲劳。
● 门窗多开 杀菌防病
室内要多开门窗,使室内阳光多照射,可保持空气新鲜且能杀菌。房间勤搞卫生,清除阴暗死角的污垢,杀死细菌,减少空气污染。梅雨时节,不妨用艾叶燃熏室内,以便消毒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