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亭集序》看生命的悲与欣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sj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羲之《兰亭集序》,28行,短短324字,读来总有一种悲喜交加的感觉,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不禁想起弘一法师李叔同弥留之际,写下绝笔“悲欣交集”四字,令人唏噓感叹。
  《兰亭集序》,乃彼时彼地,彼情彼景,彼人彼事,一时触发,撩拨心弦,兴起而作,诗人的情感也随之转化。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皆具,青山绿水,水木清华,绿树成林,翠竹成阴,万物和谐,胜友如云,天时,地利,人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游目骋怀,酣畅淋漓,他感受到大自然无言的美,挥毫当得江山助,“大块假我以文章”,于是寄情于翰墨书香。
  古人所说的人生四大喜事,并未摆脱外在的诸如生存和追求的束缚,心为形役。而羲之的快乐是纯粹的,它超脱凡尘,不沾染丝毫世俗气,以心灵的自由为终极目标。
  《兰亭集序》后两段情感转乐为痛,又转痛为悲,乐极生悲,陷入物极必反的圈套。痛因何而起?痛生命短暂,人来到这世间,只是一抬头一低头的工夫,眼睛一闭,不睁,一生就过去了。痛人生变化无常,快乐易逝,来得快,去得也快,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美好的时光总是难以持久。一切终期于尽,生命必将逝去,最终化为虚有,就像你从来不曾在这世上存在过。从古至今,关于生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无法改变,也无力掌控生死,唯有把死当作生命恩赐的礼物平静地接受,正如史铁生所言:“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道家以生即死,死即生,相忘于江湖来挣脱死亡带来的痛苦,但面对亲人离世的鼓盆而歌,显得那么虚弱无力!秦皇汉武想求得长生不老的失败而终显得那么愚昧可笑!
  王羲之经历了人生种种悲欢离合,看清了人生真相,他依然在努力抗拒人生虚幻,却最终陷入“悲”的泥潭,无法自拔,未能完成生命的自我救赎。此刻的“悲”亦有别于前者的“痛”,它是痛苦之后的沉淀,是痛定思痛,是看破红尘后的理性冷静,是痛过之后的达天知命,不喜亦不惧。羲之对生命从骨子里是热爱的,这也正是他过于常人之处。
  人生充满悲和喜,我们该如何度过这短暂的一生呢?做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应该积极面对生活与生命,并尽可能以有限的生命创造最大的价值。
  邓静怡,浙江金华第一中学学生。
其他文献
摘要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宝应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借鉴。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对策;江苏宝应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300-02  宝应县地处江苏里下河地区的腹部。东有湖,西有荡,
母语一般是指一个人最初学会的本民族标准语,它肩负着本民族文化交流的使命。母语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母语对于民族精神的培育,民族情结的孕育,
郁达夫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故都的秋》作为我国现代文学中的散文名篇,多少年来入选过几种不同版本的中学教材,在各种公开课、竞赛课中也成为参赛教师的热衷选项,相关备课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新的社会发展观和新的发展策略,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的、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对电大教育的新的认识,着重就电大教育改革中的
作为经典短篇小说,鲁迅的《孔乙己》可谓常读常新,在教学中,我发现了作为酒店小伙计的“我”与孔乙己二者之间的独特关系。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与孔乙己互成镜像,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文中主要向读者呈现了一个惊险不断、杀机四伏的宴会。宴会中杯盘碗盏与刀光剑影交替,这个宴会既是刘邦与项羽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的生动表现,也拉开了漫长而激烈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在这大浪迭起,跌宕起伏的宴会中,刘邦一直面临命悬一线的危机,一句不敬之词或者任何失礼之举都会带来剑拔弩张的局面,在这危机四伏,杀机重重的紧张氛围中,刘邦能够保全性命,全身而退,除了与自身的谦卑狡
一、对语文课程的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育中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