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绘画是指幼儿运用构图、设色和造型等手段在纸等材料上将可视的平面形象表现出来的活动。绘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性格的塑造,绘画教育在幼儿中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身心发展的角度对幼儿绘画中家长、指导教师和幼儿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幼儿绘画问题原因探究评价
一、色彩搭配比例失调、绘画手法单一、画种较少
在绘画过程中,幼儿对高浓度、具有强烈对比去度强烈的颜色较为青睐,他们喜欢将自己觉得艳丽、悦目的线颜色来对事物进行表现、对作品进行丰富,这样就使得画面效果更佳强烈。
笔者发现有近百分之九十的幼儿在同一幅画中会使用三种以上的颜色,而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四种颜色分贝时黄、红、黑蓝。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幼儿的心理状态还不规则、不定向,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幼儿的气质、个性兴趣,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幼儿对颜色的选择是下意识的。因此,在颜色搭配和协调上,我不能以成人绘画作品的标准来衡量幼儿绘画作品,更不能要求儿童形成自己在色彩运用上的风格和习惯。我们必须切记,幼儿绘画方面的才能和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同时扼杀起来也是很容易。至于手法、画种问题较少的原因主要在于幼儿对绘画工具的选择。笔者调查发现幼儿使用最多的绘画工具是水彩笔,因为水彩笔颜色鲜艳,迎合了儿童对颜色的心理需求,同时水彩笔便宜的价格、使用的便捷也备受儿童喜爱的原因。
二、绘画内容远离生活
笔者发现,儿童最熟悉的幼儿园、家庭等场景极少出现在其绘画作品中。从内容上看,幼儿绘画脱离他们的生活。这是由幼儿绘画技巧和心里发展水平决定的“记录阶段”的幼儿绘画特点。
幼儿缺乏一定的生活体验,对自身所处的环境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阶段,因此没有去表现它们的欲望,即便勉强表现了,也会因为幼儿对事物的理解、组织、感知和表现力的不足,把握起来也十分困难。恰恰相反,幼儿可以对头脑中想象的事物进行任意的发挥,这样容易满足他们把绘画当游戏的心理。
另一方面,幼儿缺乏对周围生活表现的能力和欲望,也说明很少甚至没有得到观察和表现生活的引导或指导。笔者调查发现,不同阶段的幼儿绘画作品的注意来源于“听到的”比例很低。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一,幼儿绘画的指导者缺乏必要的对形象特征进行描述的能力,而导致不能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完整的事物印象,幼儿无法对其进行表现;其二,幼儿绘画指导者很少对幼儿进行听觉方面的训练、让他们从语言描述中去扑捉无限的空间,而是出示给他们在视觉上比较具象的范例,这不得不说是幼儿绘画教育的失败。研究表明,听觉训练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三、不注重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幼儿绘画来说照样适用。幼儿对绘画的嗜好是与生俱来的,涂涂画画是他们与世界进行交流的手段之一。但是在设计生活中,却存在很多儿童不愿意绘画或者不敢绘画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家长或者指导老师对儿童绘画的期望值较高,习惯用“像不像”、“对不对”等成人化的思维方式去对他们进行评价和限制。研究表明,幼儿的绘画行为一旦被规范,他们的心理压力就会加大,同时创造力和绘画兴趣也会大打折扣。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当我们不给幼儿施加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会在很多场合自发的、旁若无人的作画,长时间徜徉于自己的充满无穷乐趣的想象当中,他们可以开心的投入到绘画活动中。由此我们看出,兴趣对于幼儿绘画是何等的重要。
幼儿绘画必须要摒弃传统观念,不要只重视技法和技能的培养,而轻视对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我们应该探索出更好的教育方法,让绘画活动为幼儿喜闻乐见,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全面的发展。
四、对幼儿绘画的创造力、想象力认识不足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对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征认知不足。
幼儿习惯于单纯、直接的反映事物,表现出其思想情感的朴实和天真,他们笔下总是充满童趣的画面,有时甚至让你匪夷所思。笔者在一次绘画活动中,让孩子们给她画好的小动物们画上一些背景和故事情节。有的画上了白云、蓝天,有的画上了小鸟、太阳,还有的画上了小草、大树。可是有个孩子却将画面涂成了一篇黑色,我大为光火,生气的说:“你看你都胡涂乱抹些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什么都不象,真难看。”孩子很委屈,告诉我说他画的黑夜。我恍然大悟,被为自己的粗鲁和无知感到懊悔,并当着其他孩子的面表扬了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作为幼儿绘画的指导老师,切忌用成人的眼光来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评判,更不能拿“像不像”来评价一幅幼儿绘画作品的优劣,因为这样不仅会让孩子伤心、失去绘画兴趣,还很有可能把一些天才画家扼杀在摇篮里。
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幼儿绘画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多方面去挖掘幼儿作品的闪光点。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还很不成熟,再加之其生理机能还有待完善,脑、手、眼的配合还不尽如人意,导致其笔下的形象充满奇特、荒诞和不合常理,但这更说明幼儿画的可爱,其魅力是成人无法企及的。幼儿绘画作品中的这种“不像”充分体现了自娱自乐,是幼儿与世界交流的真善美的情感流露,是开启他们心智的钥匙,是创造力、想象力以及个人品质的源泉。老师对幼儿绘画的这一特征应该倍加珍惜,并根据其年龄发展的一般规律,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在实际教学中把愉悦幼儿作为中心任务,使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幼儿只有敢做、敢做,真正的幼儿绘画作品才有可能产生。
结束语
爱美是与生俱来的,它是早期幼儿的天性,适合的艺术实践可以对这种天性起到催化、促进的作用,而不适宜的实践则足以扼杀这种天性。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是幼儿美术活动的首要任务,让幼儿能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观察的感受是幼儿活动的最终目的。幼儿绘画具有活泼、生动、情趣盎然的特征,它是一种具有阶段性的成果,是儿童身心发展冲程中的产物和特征。幼儿绘画的不规范性和随意性是幼儿认知和情感的真实流露,是幼儿健康心里的自然反映。幼儿绘画,不能以成人画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其中的稚拙、质朴和自然也不应以不正确的指导方式去抹杀。
参考文献:
[1] 黄培红.对话式幼儿绘画教育理论与实践[J]. 广西师范大学,2011[04]
[2]陶亚萍.5~6岁幼儿绘画技能教学的探索[J].南京师范大学, 2007[06].
[3]孙林.6岁幼儿绘画中情感表达方式之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 2011(03).
【关键词】幼儿绘画问题原因探究评价
一、色彩搭配比例失调、绘画手法单一、画种较少
在绘画过程中,幼儿对高浓度、具有强烈对比去度强烈的颜色较为青睐,他们喜欢将自己觉得艳丽、悦目的线颜色来对事物进行表现、对作品进行丰富,这样就使得画面效果更佳强烈。
笔者发现有近百分之九十的幼儿在同一幅画中会使用三种以上的颜色,而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四种颜色分贝时黄、红、黑蓝。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幼儿的心理状态还不规则、不定向,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幼儿的气质、个性兴趣,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幼儿对颜色的选择是下意识的。因此,在颜色搭配和协调上,我不能以成人绘画作品的标准来衡量幼儿绘画作品,更不能要求儿童形成自己在色彩运用上的风格和习惯。我们必须切记,幼儿绘画方面的才能和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同时扼杀起来也是很容易。至于手法、画种问题较少的原因主要在于幼儿对绘画工具的选择。笔者调查发现幼儿使用最多的绘画工具是水彩笔,因为水彩笔颜色鲜艳,迎合了儿童对颜色的心理需求,同时水彩笔便宜的价格、使用的便捷也备受儿童喜爱的原因。
二、绘画内容远离生活
笔者发现,儿童最熟悉的幼儿园、家庭等场景极少出现在其绘画作品中。从内容上看,幼儿绘画脱离他们的生活。这是由幼儿绘画技巧和心里发展水平决定的“记录阶段”的幼儿绘画特点。
幼儿缺乏一定的生活体验,对自身所处的环境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阶段,因此没有去表现它们的欲望,即便勉强表现了,也会因为幼儿对事物的理解、组织、感知和表现力的不足,把握起来也十分困难。恰恰相反,幼儿可以对头脑中想象的事物进行任意的发挥,这样容易满足他们把绘画当游戏的心理。
另一方面,幼儿缺乏对周围生活表现的能力和欲望,也说明很少甚至没有得到观察和表现生活的引导或指导。笔者调查发现,不同阶段的幼儿绘画作品的注意来源于“听到的”比例很低。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一,幼儿绘画的指导者缺乏必要的对形象特征进行描述的能力,而导致不能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完整的事物印象,幼儿无法对其进行表现;其二,幼儿绘画指导者很少对幼儿进行听觉方面的训练、让他们从语言描述中去扑捉无限的空间,而是出示给他们在视觉上比较具象的范例,这不得不说是幼儿绘画教育的失败。研究表明,听觉训练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三、不注重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幼儿绘画来说照样适用。幼儿对绘画的嗜好是与生俱来的,涂涂画画是他们与世界进行交流的手段之一。但是在设计生活中,却存在很多儿童不愿意绘画或者不敢绘画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家长或者指导老师对儿童绘画的期望值较高,习惯用“像不像”、“对不对”等成人化的思维方式去对他们进行评价和限制。研究表明,幼儿的绘画行为一旦被规范,他们的心理压力就会加大,同时创造力和绘画兴趣也会大打折扣。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当我们不给幼儿施加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会在很多场合自发的、旁若无人的作画,长时间徜徉于自己的充满无穷乐趣的想象当中,他们可以开心的投入到绘画活动中。由此我们看出,兴趣对于幼儿绘画是何等的重要。
幼儿绘画必须要摒弃传统观念,不要只重视技法和技能的培养,而轻视对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我们应该探索出更好的教育方法,让绘画活动为幼儿喜闻乐见,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全面的发展。
四、对幼儿绘画的创造力、想象力认识不足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对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征认知不足。
幼儿习惯于单纯、直接的反映事物,表现出其思想情感的朴实和天真,他们笔下总是充满童趣的画面,有时甚至让你匪夷所思。笔者在一次绘画活动中,让孩子们给她画好的小动物们画上一些背景和故事情节。有的画上了白云、蓝天,有的画上了小鸟、太阳,还有的画上了小草、大树。可是有个孩子却将画面涂成了一篇黑色,我大为光火,生气的说:“你看你都胡涂乱抹些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什么都不象,真难看。”孩子很委屈,告诉我说他画的黑夜。我恍然大悟,被为自己的粗鲁和无知感到懊悔,并当着其他孩子的面表扬了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作为幼儿绘画的指导老师,切忌用成人的眼光来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评判,更不能拿“像不像”来评价一幅幼儿绘画作品的优劣,因为这样不仅会让孩子伤心、失去绘画兴趣,还很有可能把一些天才画家扼杀在摇篮里。
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幼儿绘画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多方面去挖掘幼儿作品的闪光点。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还很不成熟,再加之其生理机能还有待完善,脑、手、眼的配合还不尽如人意,导致其笔下的形象充满奇特、荒诞和不合常理,但这更说明幼儿画的可爱,其魅力是成人无法企及的。幼儿绘画作品中的这种“不像”充分体现了自娱自乐,是幼儿与世界交流的真善美的情感流露,是开启他们心智的钥匙,是创造力、想象力以及个人品质的源泉。老师对幼儿绘画的这一特征应该倍加珍惜,并根据其年龄发展的一般规律,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在实际教学中把愉悦幼儿作为中心任务,使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幼儿只有敢做、敢做,真正的幼儿绘画作品才有可能产生。
结束语
爱美是与生俱来的,它是早期幼儿的天性,适合的艺术实践可以对这种天性起到催化、促进的作用,而不适宜的实践则足以扼杀这种天性。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是幼儿美术活动的首要任务,让幼儿能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观察的感受是幼儿活动的最终目的。幼儿绘画具有活泼、生动、情趣盎然的特征,它是一种具有阶段性的成果,是儿童身心发展冲程中的产物和特征。幼儿绘画的不规范性和随意性是幼儿认知和情感的真实流露,是幼儿健康心里的自然反映。幼儿绘画,不能以成人画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其中的稚拙、质朴和自然也不应以不正确的指导方式去抹杀。
参考文献:
[1] 黄培红.对话式幼儿绘画教育理论与实践[J]. 广西师范大学,2011[04]
[2]陶亚萍.5~6岁幼儿绘画技能教学的探索[J].南京师范大学, 2007[06].
[3]孙林.6岁幼儿绘画中情感表达方式之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