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学校里有很多学习成绩很差,各方面问题比较多,教育起来比较棘手的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自我意识的加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例出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一味地批评训斥,应正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发现问题,深入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及时转化矛盾,培养新型人才。
关键词: 职业学校 “问题”学生 培养模式
在职业学校里,“问题”学生越来越多,教师所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如何教好这些学生,就成为了职业学校教师探讨的一门重要课题。在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比较薄弱,有一些学生平常不愿意努力学习,整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十七八岁的他们正处在精力旺盛的时期,不愿学习,注意力就转移到了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上,时间一久,就成了各任课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长此下去就变成了教师眼里的“肉中刺”。如何“拔刺”,成为了办公室的话题。有的教师对待这些学生总是一味地训斥痛骂,这当然不是可取之道。那么,该怎样面对这些学生呢?我班有一个叫刘璇(化名)的男生就曾经是一个“问题”学生。下面就他的实例和大家共同分析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方式。
刘璇,男,清瘦,脾气暴躁,容易激动,声音响亮,看老师的眼神总是非常机警并且带有敌意。该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认错,任何错误都是别人的。这就使教育教学工作尤其具有挑战性。
有一次上课,我动员大家小组合作,话音还没落,刘璇在座位上突然大声嚷嚷了起来:“烦躁!”其他同学都把目光转向他,然后都怔怔地望着我。班上坐着那么多同学,他就在下面大声嚷嚷,连站起来讲话这个最基本的礼貌都没有。我喝了一句:“你烦躁什么?”听了老师的话,该生有了精神,站起来大声叫道:“这节课有什么意义啊?”教室里顿时静得鸦雀无声,有学生偷偷地笑。我立刻叫道:“你给我站到后面去!”可他面不改色,大摇大摆地站到教室后面,引得其他同学哈哈大笑。
下了课,我把他单独叫到了办公室。由于刚才的气还没有消,刚进办公室,我就对他劈头盖脸地一顿训斥,训他刚才在班上不尊重老师,与老师顶嘴。可是没想到的是该生的反应强烈得超出了我的想象。他竟然说:“我没有不尊重你,我没跟你争辩,你让我站到教室后面,我不是站到教室后面了么?”“你要硬是认为我不尊重你我也没办法!”“你要是想打电话给我爸你就打!”“我就是这个态度,你要是硬认为我不尊重你,那我也没办法。”……该生说很长时间,也许是时间久了,累了,他停了下来。
竟然这样和老师说话,我气得瞪着他,吼了一句:“你走!走走走!”完了之后我立刻与其父亲取得了联系,请他到校交谈刚才发生的事情。经过交流,我得知该生从小到大就不是“省油的灯”,顽皮而叛逆。因为老师不喜欢他,经常训斥他,所以他对老师总是抱有一种成见,看老师的眼神总带有敌意,总是习惯与和老师“对着干”。老师在上面讲话,他总喜欢反着说,老师说向东,他就说向西,而且懒散成性,什么都不想做,家长经常因为他在校出事而被喊到老师的办公室。
根据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刘璇属于胆汁质类型,该种类型的人性急,易冲动,情绪易爆发,动作快而猛,不易自制。十七八岁的他,自尊心极强,好面子,情绪波动大,处于反抗和逆反强烈期。
在心理方面,由于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该生在心理上以独立的人格出现,但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是处于半成熟狀态,总是以为自己是大人,凡事自己做主,未经历世事。另外,他非常注重自己在同龄人群中的地位,会在课堂上故意与老师争“高低”并企图“战胜”老师以吸引大家的注意,赢得同班同学的称赞和崇拜。当他的这种“自主性”受到阻碍时就会引起反抗。所以刘璇在争辩失败后觉得颜面尽失,一时无法克制自己,总是大声顶撞老师以宣泄自己的情绪。
反抗抵触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在这个关键期,需要老师对这一现象给予正确的认识,正确地引导教育学生,帮助学生顺利度过人生中这一特殊的关键时期。
经过思考,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家长谈话之后,我找到了刘璇。这一次,我没有训斥,而是轻声地告诉他我理解他昨天的所作所为。该生顿时以惊讶的眼神看着我。我说:“也许你昨天真的没有顶撞我的意思,也许你的嗓门本来就大,对你来讲,那样高度的嗓音是正常的,没有顶撞的意思,是不是?”刘璇轻轻地点了点头。与此同时,我看到他眼神里的敌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感激和信赖。于是我赶紧趁热打铁:“你本没有顶撞我的意思,但是,你那样的‘高八度’,以及指手画脚的动作很容易让老师误解。是不是?”他又点了点头。最后我:“还有,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你讲粗话是非常不礼貌的。”他没有说话。于是我继续说:“况且,你说话的嗓音大,如果说这是天生的,改不掉,那为了少一点误会,我给你提一个要求,就是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你不要讲话,这样老师就不会再误会你了,你觉得怎么样?”该生点了点头。经过敞开心扉的长谈,刘璇做了深刻地检讨和保证,保证以后不在课堂上插嘴了。事实证明,他真的做到了。为了鼓励他,我让他做了小组长,之后他在课堂上的进步更明显了。如今,他已经不再是“问题”学生了。
为了激发“问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需要给他们创设一个鼓励性的环境,努力给他们一份理解和赏识。他们就会把理解和赏识的力量化为转变的动力,向着前方的目标前进,这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型方式。关爱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培养出新一代优秀的职业学校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3]尹刚,陈静波.给英语老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
关键词: 职业学校 “问题”学生 培养模式
在职业学校里,“问题”学生越来越多,教师所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如何教好这些学生,就成为了职业学校教师探讨的一门重要课题。在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比较薄弱,有一些学生平常不愿意努力学习,整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十七八岁的他们正处在精力旺盛的时期,不愿学习,注意力就转移到了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上,时间一久,就成了各任课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长此下去就变成了教师眼里的“肉中刺”。如何“拔刺”,成为了办公室的话题。有的教师对待这些学生总是一味地训斥痛骂,这当然不是可取之道。那么,该怎样面对这些学生呢?我班有一个叫刘璇(化名)的男生就曾经是一个“问题”学生。下面就他的实例和大家共同分析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方式。
刘璇,男,清瘦,脾气暴躁,容易激动,声音响亮,看老师的眼神总是非常机警并且带有敌意。该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认错,任何错误都是别人的。这就使教育教学工作尤其具有挑战性。
有一次上课,我动员大家小组合作,话音还没落,刘璇在座位上突然大声嚷嚷了起来:“烦躁!”其他同学都把目光转向他,然后都怔怔地望着我。班上坐着那么多同学,他就在下面大声嚷嚷,连站起来讲话这个最基本的礼貌都没有。我喝了一句:“你烦躁什么?”听了老师的话,该生有了精神,站起来大声叫道:“这节课有什么意义啊?”教室里顿时静得鸦雀无声,有学生偷偷地笑。我立刻叫道:“你给我站到后面去!”可他面不改色,大摇大摆地站到教室后面,引得其他同学哈哈大笑。
下了课,我把他单独叫到了办公室。由于刚才的气还没有消,刚进办公室,我就对他劈头盖脸地一顿训斥,训他刚才在班上不尊重老师,与老师顶嘴。可是没想到的是该生的反应强烈得超出了我的想象。他竟然说:“我没有不尊重你,我没跟你争辩,你让我站到教室后面,我不是站到教室后面了么?”“你要硬是认为我不尊重你我也没办法!”“你要是想打电话给我爸你就打!”“我就是这个态度,你要是硬认为我不尊重你,那我也没办法。”……该生说很长时间,也许是时间久了,累了,他停了下来。
竟然这样和老师说话,我气得瞪着他,吼了一句:“你走!走走走!”完了之后我立刻与其父亲取得了联系,请他到校交谈刚才发生的事情。经过交流,我得知该生从小到大就不是“省油的灯”,顽皮而叛逆。因为老师不喜欢他,经常训斥他,所以他对老师总是抱有一种成见,看老师的眼神总带有敌意,总是习惯与和老师“对着干”。老师在上面讲话,他总喜欢反着说,老师说向东,他就说向西,而且懒散成性,什么都不想做,家长经常因为他在校出事而被喊到老师的办公室。
根据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刘璇属于胆汁质类型,该种类型的人性急,易冲动,情绪易爆发,动作快而猛,不易自制。十七八岁的他,自尊心极强,好面子,情绪波动大,处于反抗和逆反强烈期。
在心理方面,由于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该生在心理上以独立的人格出现,但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是处于半成熟狀态,总是以为自己是大人,凡事自己做主,未经历世事。另外,他非常注重自己在同龄人群中的地位,会在课堂上故意与老师争“高低”并企图“战胜”老师以吸引大家的注意,赢得同班同学的称赞和崇拜。当他的这种“自主性”受到阻碍时就会引起反抗。所以刘璇在争辩失败后觉得颜面尽失,一时无法克制自己,总是大声顶撞老师以宣泄自己的情绪。
反抗抵触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在这个关键期,需要老师对这一现象给予正确的认识,正确地引导教育学生,帮助学生顺利度过人生中这一特殊的关键时期。
经过思考,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家长谈话之后,我找到了刘璇。这一次,我没有训斥,而是轻声地告诉他我理解他昨天的所作所为。该生顿时以惊讶的眼神看着我。我说:“也许你昨天真的没有顶撞我的意思,也许你的嗓门本来就大,对你来讲,那样高度的嗓音是正常的,没有顶撞的意思,是不是?”刘璇轻轻地点了点头。与此同时,我看到他眼神里的敌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感激和信赖。于是我赶紧趁热打铁:“你本没有顶撞我的意思,但是,你那样的‘高八度’,以及指手画脚的动作很容易让老师误解。是不是?”他又点了点头。最后我:“还有,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你讲粗话是非常不礼貌的。”他没有说话。于是我继续说:“况且,你说话的嗓音大,如果说这是天生的,改不掉,那为了少一点误会,我给你提一个要求,就是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你不要讲话,这样老师就不会再误会你了,你觉得怎么样?”该生点了点头。经过敞开心扉的长谈,刘璇做了深刻地检讨和保证,保证以后不在课堂上插嘴了。事实证明,他真的做到了。为了鼓励他,我让他做了小组长,之后他在课堂上的进步更明显了。如今,他已经不再是“问题”学生了。
为了激发“问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需要给他们创设一个鼓励性的环境,努力给他们一份理解和赏识。他们就会把理解和赏识的力量化为转变的动力,向着前方的目标前进,这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型方式。关爱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培养出新一代优秀的职业学校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3]尹刚,陈静波.给英语老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