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反思.追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_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时期以来的话剧舞台上,导演田沁鑫以其鲜明的戏剧理念、独特的舞台表现风格备受戏剧界的关注。情感策略是其导演风格的一种特色。她的话剧中蕴涵着极强的情感张力,自始至终都在昂扬着一种悲壮的情感。在一次次跨越历史时空的对话中,她用话剧表达自我对历史、现实、人生的独特的体悟与思索,用情感来感化观众,借助情感与观众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关键词: 田沁鑫 情感策略 话剧
  
  任何艺术的创作都离不开艺术家的情感体验。苏珊·朗格认为:“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判断一部作品的价值与意义,不仅要看其所选择的事件的大小,更要看作品所反映的人类情感的深度。田沁鑫的话剧是用情的,她的话剧中蕴涵着极强的情感张力,表达了她对历史、现实、人生的独特的体悟与思索,试图传达的是一种现代性的焦虑。
  现代社会,物质的压迫和紧张的竞争,一方面改变了原有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模式,造成了人际关系、亲情关系的疏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功利化、隔膜化的趋向。另一方面,社会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人的生存越来越平面化、大众化,从而泯灭了自己独有的个性,丢失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价值理想与追求。正是这些现代性体验的发生,引发了田沁鑫对于当下社会的种种焦虑,使她“不能主动去把握世界——事物与他人……世界可以拥有我,而我却无力作出反应”。(弗洛姆语)为了摆脱这种焦虑的体验,田沁鑫寄情于历史,以女性剧作家独有的感性体验和批判眼光,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自己的理想和情感寄托,将个人对社会对时代的困惑与焦虑融入到对历史的反思当中,并将自己的人文关怀在话剧世界中加以释放,透过自己的舞台追寻人性的本真与美好。在悲情的体验和无情的反思中追寻理想的精神家园,这便是她的话剧在情感上采取的策略。
  1999年《生死场》的上演可以看成是田沁鑫情感体验的初次流露。在剧中,田沁鑫将“现代性的焦虑”体验首先融入到对国民性的反思上。“上个世纪末的时候,我感到人人都是如此焦躁、迷惘又恐惧。人和人不再可能再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个世界突然变得陌生起来”。正是在这样的感受下,她产生了创作《生死场》的冲动。在一幕幕生与死的较量中,该剧对国民的生存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对愚昧、奴性、麻木的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无情的展示。这些尤为体现在人们对待生老病死这些最基本的生理变化的态度上。“生老病死,没啥大不了的。生了就让他自个儿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就算了”。为了生存,面对二爷的赎金,赵三由带头抗租转向了对二爷顶礼膜拜,“牢固的”阶级仇恨在此消解;面对被日本兵奸杀的老婆,二里半表现出了对于死亡异常的麻木,他将老婆的被杀当作一次精神上的耻辱;面对金枝刚刚出生的女儿,赵三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她残忍地摔死……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看到人的生命与尊严已经在这里受到了最为严重的践踏。面对生死的麻木与冷漠,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最基本的情感纽带,男人和女人之间也失去了最基本的尊重与亲情。这些消极的东西一直持续到今天,仍然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因素。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田沁鑫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反思国民身上的劣根性,警醒国民,期望国民恢复民族的“自醒意识”,重新振奋精神。
  进入新的世纪,田沁鑫不再仅仅将情感定位在忧郁和反思上,而是凸显出一份激烈和昂扬,她开始寻找一份寄托,开始建构理想的精神家园,努力追寻当代人在这样一个竞争日益加剧,商业化、陌生化日益强烈的社会中所丢失的东西,最终她选择了“率真”和“诚信”。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狂飙》和《赵氏孤儿》。
  “率真”是人性中最真诚、最自然的一面。田沁鑫通过刻画戏剧家艺术家田汉的从戏过程,流露出了对“率真”的真情呼唤。2001年上演的《狂飙》是为了纪念田汉而创作的。整剧并没有重点围绕田汉作为革命文艺战线上的工作者的形象加以表现,而是选择了田汉性格上的率真和情感世界的“至情”加以表现。“狂飙”是一个时代激昂富有活力的表征,也是投入到“狂飙”时代中的每一个人的自我体验。在这种体验中“率真”无疑是最珍贵的,集中体现在“至真”和“至情”两个方面。田汉是以“至真”的状态投入到戏剧创作中去的,他把自己内心中最真实的东西呈现在自己的经历和创作当中。如在其中的《日本戏》片断。田汉留学日本期间,在一次演出中看到了他喜爱的日本著名女演员松井须摩子殉情在舞台上,触动非常大,这刺激了他从政治救国转向文学艺术。田汉的心灵是非常明净和纯粹的,在他的人性中保存了许多善良的东西,他以为现实中的一切都是真的,这次弃政从艺就是他本性中的“至真”影响了他。这些东西不仅影响了田汉的创作,而且波及了他的情感世界。《乡愁》表现的是田汉与表妹易漱渝在日本留学期间的一段真实的感情经历,以及生活的真实写照。戏中两人一段关于爱情与生存的对话,真实流露了田汉在情感上“至真”的一面。除了“至真”,田汉还在创作中体现了他的“至情”。他在自己的话剧世界里寄托了特定的情感:《莎乐美》中痛斥虚伪的矫揉造作,呼唤真诚和自我,并表现出对于自我理想与信仰的坚守;《关汉卿》则用诗意的方式表达了对关汉卿“铜豌豆”这一人格精神的赞扬,更为重要的是寄托了他对关汉卿与朱帘秀为正义而抗争的爱情的向往与追寻。
  在2003年上演的《赵氏孤儿》中,田沁鑫则将她的情感投放到了对当今社会中所缺失的另一种价值观念——“诚信”的呼唤上。《赵氏孤儿》是元代剧作家纪君祥根据史料改编的一出悲剧,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精品之作。《赵氏孤儿》所讲述的故事最初在《左传》、《史记·赵世家》,刘向的《说苑》和《新序》中有详细记载。纪君祥在剧中将重心放在救孤上,围绕着救助孤儿,刻画了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人深名大义、明辩忠奸、舍己救人的义举。田沁鑫的《赵氏孤儿》在继承故事的同时,打破了传统的价值取向,重点围绕着在当代社会普遍缺失的“诚信”这一道德原则而展开。《赵氏孤儿》中的所营造的情感世界是由对“诚信”的坚守与追寻贯穿的。程婴在剧中表现出的是对于约定的坚守,一种道德上的责任感。他虽为一介草民,但是他对诚信的保卫,却是其他贵族所不具有的。仅仅是一次口头的承诺,付出的却是生命和血的代价,仅仅是为了操守诚信,忍受了整整十六年的痛苦和屈辱。公孙杵臼、韩厥为保护孤儿付出生命,也是为“诚信”的感动所从事的义举。田沁鑫用剧中义士们的壮举再一次反思了现实,警醒了世人,从而引发人们对当今时代的思索。
  田沁鑫是一个会“做戏”的成功剧作者,她的成功,有来源于艺术上的创新,也有情感上的精心架构,但更多的是将两者的巧妙结合:用艺术上散文化的结构表现情感世界的丰富。正像她在《我做戏,因为我悲伤》中所说的:“戏是一种寄情手段,是梦……”从《生死场》到《赵氏孤儿》,田沁鑫的每一部剧作都在播散着情感的种子,她的话剧已经成为她情感宣泄的方式,结构上的多样,舞台表现形式上的情绪化,都是为她的情感世界服务的,她渴望通过话剧舞台与观众进行情感乃至心灵上的沟通。我相信,通过努力,田沁鑫的话剧一定能够打动更多的人。
其他文献
摘 要: 梁启超的“虚君共和”思想,因其被独裁者利用和歪曲,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误读。“虚君共和”思想作为梁启超整个思想发展轨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合理的成分,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正确认识梁启超“虚君共和”思想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梁启超 “虚君共和”思想 历史和现实意义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论家,他的思想深刻而有远见,辛亥革命爆发以后,梁启超和康有为提出“虚君共和”思想
摘要: 在生物教学中,适当的变式训练,不仅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掌握生物概念、提高审题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得到多方面得到训练,提高练习的效率,做到“精通一道题,会做一类题”,从“知识型”向“智力型”转换。  关键词: 生物教学变式训练正负坐标曲线    伽利略曾说:“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故而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变式训练延伸出更多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
备课是课前准备的重要环节,是上好数学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在新课程理念下,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简单的描述。它要求教师在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以“教”服务于“学”,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一、从“教本”走向“生本”  备教材、备学生是备课的重点。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用教材教”的过程,而
摘 要: 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备受关注,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数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高职教育数学课把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数学课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使数学教学融入了现代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艺术,使数学教学真正实现改革。本文就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有效开展高职的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被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大量的视频资料。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开放的课堂,使课堂教学变得活泼而高效。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语文教学 灵动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
摘 要: 在当今信息时代,一个人的信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工作能力。作者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归纳出当前大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信息素养 提高方法    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信息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信息本身已不再重要,
摘要: 如果说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要夯实基础,在“细”上下功夫的话,那么第二轮复习就应该在“巧”上作文章。本文作者主要结合2008—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分析,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就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中的基础知识的归类、课本知识的迁移、生活观察及时政热点的理性思考、解题方法的疏导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等方面在“巧”上做文章,以期为搞好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高
试卷评讲历来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环,试卷评讲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否,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考试的成败。新课改后,考试作为评价的重要工具之一,更是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怎样才能把语文试卷讲评课上好,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体现评价的意义呢?我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认为要上好试卷讲评课,教师必须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一、准备不足  有的教师认为试卷讲评课无关紧要,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原儒人性论思想的分析,试图用个体生命成长的教育眼光审视、探究人性善恶的现代教育意义。  关键词: 传统人性论 力行养德 核心经典 全人教育    一、引言  人类有史以来流传不息的各宗各派的文明皆有几乎相同的教育目标:佛家教人觉悟到自身本有的佛性;儒家教育的至高境界亦是“天下回归仁性至德”;道家的返璞归真、基督文明之“博爱”精神都是人真本性的回归和普及。所有这
摘 要: “有效教学”的古诗文课堂应该是:有趣味、有情境、有诵读、有感悟、有疑问、有沉思、有联想、有灵气、有生长。本文认为,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应遵循以阅读记诵为主、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积极采取有效策略,还要注意求简、求实、求活和求新。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古诗文 有效教学    当前,高度重视小学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中追求教育本土化和民族化的一种战略选择,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