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28日,著名美国私人股权基金(PE)贝恩资本(Bain Capital)与华为宣布,双方将合组公司,斥资22亿美元全面收购美国网络设备商3Com公司。其中,贝恩资本将持股83.5%,华为持股16.5%。3Com公司董事会已批准此宗交易,但3Com于2004年收购的网络安全公司Tipping Point反对该并购,包括美国国防部在内的很多美国政府机构都是Tipping Point的客户。目前该并购正等待美国政府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国家安全审查。业界普遍认为,由于有贝恩资本和3Com的参与和鼎力斡旋,华为不太可能在“国家安全”问题上重蹈中海油收购尤尼科的覆辙。
虽然贝恩资本是本次收购的主要出资者,华为只是“二股东”,但鉴于华为与3Com之间的颇深渊源,舆论普遍认同华为才是这场并购的主角。
2003年1月,美国思科公司状告华为专利侵权。同年3月20日,华为与3Com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华为3Com”(简称H3C),主营企业级路由器和交换机。其中,华为以其交换、路由业务,加上所有技术服务销售人员,折合1.782亿美元,持股51%,3Com则投资1.6亿美元现金,其在中国与日本的业务作价10万美元,入股49%,并有权在两年内向华为收购2%的股权转为控股。在业务分工上,华为负责H3C在中国及日本的销售,而3Com则负责其他的海外市场。 这是一次双赢的合资。它延缓了3Com的没落步伐。3Com是以太网标准协议的发明者,一度与思科公司等量齐观,但自2000年不明智的分拆掌上电脑业务建立Palm公司之后,一直在走下坡路,市场占有率下滑至5%,其股价节节跌至不到4美元,而在鼎盛时期,其股价在20美元以上。与此对应,H3C成立后受惠于中国方兴未艾的企业网市场,业绩喜人,2006年销售收入为7.12亿美元,连续三年保持70%以上的增长。2007财年,3Com销售收入为13亿美元,H3C贡献了其中的一半营收和相当于全部的毛利,是3Com旗下唯一赢利的业务。
而华为通过与3Com的合资,不仅在与思科的知识产权官司中获得3Com的关键性支持,从而在那场世人瞩目的诉讼中立于不败,还通过3Com和H3C的销售渠道成功渗入北美市场,4年净赚7亿美元,并收获大量技术专利。此外,中国市场是H3C主要的销售业绩来源,它扮演了华为狙击和打压港湾网络的重要力量。
2005年11月,3Com根据当初的合作协议,以28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华为手中H3C的2%股权,成为控股股东,按此价格,H3C整体价值达14亿美元。
2006年,3Com新任董事长埃里克·本哈默(Eric Benhamou)希望通过谈判增持合资公司股份。而H3C长期保持的50%惊人业绩增长率,也引起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关注。据报道,2006年下半年,华为与3Com之间围绕H3C的股权展开新一轮竞标,贝恩资本从那时起便希望与华为合作。当年11月,志在必得的3Com抢先启动竞购程序,最终以8.82亿美元收购华为手中的H3C股权,此时H3C估值为18亿美元。
“当初华为是把H3C视为一个销售平台,借助3tom的渠道进入美国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H3C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华为退出在情理之中。”电信咨询公司Frost&Sulliven总裁王熠全认为。
全资拥有H3C之后,困境中的3Com并未挽回颓势,相反还因整合不顺和华为撤出而陷入财务泥沼。9月20日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其2008财年一季度销售额仅3.19亿美元,亏损高达1870万美元。另据报道,去年收购H3C,3Com只拿出了4亿美元支付给华为,剩下的4.8亿美元至今无力支付。
难以为继的3Com在收购H3C仅仅不到一年之后,被华为联合贝恩全资收购,价格仅为22亿美元,其中包含有44%的溢价。
美国《商业周刊》刊文分析称,华为参与收购3Com意在进军美国。“华为的确需要太平洋对岸的帮助。”但电信分析机构BDA首席分析师方美琴认为,华为收购3Com更是基于看好数据通信市场。“相对于核心网、宽带和无线领域来说,数据通信市场,尤其是企业级市场比较分散,也刚起步,有很强的生命力。”她预测,2009年前,企业在网络方面的投资会大幅增长。
正是因为发生在同样主体身上的两次并购前后不足一年时间,王熠全认为,去年同意3Com收购H3C,也只是华为今天收购3Com欲擒故纵的铺垫。“按照常理,资本运作没有如此的操作手法,所以我认为3Com回购H3C只是达到目的(华为收购3Com)的一个手段,目的早就定下来了,价格也是事先定好的。”他解释道,“也许是为了向股东和市场证明这个价格的合理,所以先让3Com出价收购H3C。”
虽然贝恩资本是本次收购的主要出资者,华为只是“二股东”,但鉴于华为与3Com之间的颇深渊源,舆论普遍认同华为才是这场并购的主角。
2003年1月,美国思科公司状告华为专利侵权。同年3月20日,华为与3Com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华为3Com”(简称H3C),主营企业级路由器和交换机。其中,华为以其交换、路由业务,加上所有技术服务销售人员,折合1.782亿美元,持股51%,3Com则投资1.6亿美元现金,其在中国与日本的业务作价10万美元,入股49%,并有权在两年内向华为收购2%的股权转为控股。在业务分工上,华为负责H3C在中国及日本的销售,而3Com则负责其他的海外市场。 这是一次双赢的合资。它延缓了3Com的没落步伐。3Com是以太网标准协议的发明者,一度与思科公司等量齐观,但自2000年不明智的分拆掌上电脑业务建立Palm公司之后,一直在走下坡路,市场占有率下滑至5%,其股价节节跌至不到4美元,而在鼎盛时期,其股价在20美元以上。与此对应,H3C成立后受惠于中国方兴未艾的企业网市场,业绩喜人,2006年销售收入为7.12亿美元,连续三年保持70%以上的增长。2007财年,3Com销售收入为13亿美元,H3C贡献了其中的一半营收和相当于全部的毛利,是3Com旗下唯一赢利的业务。
而华为通过与3Com的合资,不仅在与思科的知识产权官司中获得3Com的关键性支持,从而在那场世人瞩目的诉讼中立于不败,还通过3Com和H3C的销售渠道成功渗入北美市场,4年净赚7亿美元,并收获大量技术专利。此外,中国市场是H3C主要的销售业绩来源,它扮演了华为狙击和打压港湾网络的重要力量。
2005年11月,3Com根据当初的合作协议,以28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华为手中H3C的2%股权,成为控股股东,按此价格,H3C整体价值达14亿美元。
2006年,3Com新任董事长埃里克·本哈默(Eric Benhamou)希望通过谈判增持合资公司股份。而H3C长期保持的50%惊人业绩增长率,也引起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关注。据报道,2006年下半年,华为与3Com之间围绕H3C的股权展开新一轮竞标,贝恩资本从那时起便希望与华为合作。当年11月,志在必得的3Com抢先启动竞购程序,最终以8.82亿美元收购华为手中的H3C股权,此时H3C估值为18亿美元。
“当初华为是把H3C视为一个销售平台,借助3tom的渠道进入美国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H3C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华为退出在情理之中。”电信咨询公司Frost&Sulliven总裁王熠全认为。
全资拥有H3C之后,困境中的3Com并未挽回颓势,相反还因整合不顺和华为撤出而陷入财务泥沼。9月20日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其2008财年一季度销售额仅3.19亿美元,亏损高达1870万美元。另据报道,去年收购H3C,3Com只拿出了4亿美元支付给华为,剩下的4.8亿美元至今无力支付。
难以为继的3Com在收购H3C仅仅不到一年之后,被华为联合贝恩全资收购,价格仅为22亿美元,其中包含有44%的溢价。
美国《商业周刊》刊文分析称,华为参与收购3Com意在进军美国。“华为的确需要太平洋对岸的帮助。”但电信分析机构BDA首席分析师方美琴认为,华为收购3Com更是基于看好数据通信市场。“相对于核心网、宽带和无线领域来说,数据通信市场,尤其是企业级市场比较分散,也刚起步,有很强的生命力。”她预测,2009年前,企业在网络方面的投资会大幅增长。
正是因为发生在同样主体身上的两次并购前后不足一年时间,王熠全认为,去年同意3Com收购H3C,也只是华为今天收购3Com欲擒故纵的铺垫。“按照常理,资本运作没有如此的操作手法,所以我认为3Com回购H3C只是达到目的(华为收购3Com)的一个手段,目的早就定下来了,价格也是事先定好的。”他解释道,“也许是为了向股东和市场证明这个价格的合理,所以先让3Com出价收购H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