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慧图书馆建设方兴未艾,高职院校图书馆目前到底要不要建设智慧图书馆,采取何种路径建设智慧圖书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通过分析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社会背景、对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内容进行分析、明确高职图书馆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必要性、和现阶段建设内容分析,得出高职院校建设智慧图书馆的路径,为高职院校现阶段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高职院校
0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云服务、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智慧图书馆成为国内外图书馆界的的热门研究方向,也成为未来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于此同时,“智慧社会”首次写入了十九大报告,与科技强国、航天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等一起成为中国伟大复兴的重要国家战略。在“智慧社会”提出之前,“智慧城市”、“智慧校园”也更早地成为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高校本科高校图书馆甚至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始了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实践。那么,对于教育类型区别于普通高校图书馆的职业院校图书馆,在发展基础、资金和专业人才都相对不足的前提下,要不要启动智慧图书馆建设,采取何种路径建设,成了摆在众多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前的一个难题。
1智慧图书馆的内涵及概述
“智慧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目前发展的最高形态,被作为一个新名词被提出来之后,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上做了很多研究。目前,主要从技术、管理、服务和要素构成等方面对智慧图书馆的内涵进行界定,但研究还较为分散,研究深度也不足,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并没有统一的定论。
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的Aittola在《智慧图书馆——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一文中首次提出智慧图书馆是不受时空限制,能够被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国内学者严栋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设备融合的基础上,实现智慧管理与服务[1]。
目前,国内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热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图书馆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物联网、5G、FRID等主流信息技术融入图书馆的建设,让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具有智慧化。二是在图书馆层面大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的行为和信息,为用户提供类似读者画像等精细化、个性化的智慧服务。三是明确了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与大数据融合的结果,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四是智慧图书馆阶段的读者信息服务更注重信息及知识的服务,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增值信息和特定信息成为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2]。
2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与实践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研究有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有实践方面的研究。总体而言,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实践研究方面,国内外都处于起步阶段,国外目前还鲜少有图书馆明确提出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实践案例;国内很多图书馆都将“智慧图书馆”建设写入了“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且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在某些方面开展了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实践。
2.1智慧图书馆建设理论研究现状
理论研究层面,国内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主要分为智慧图书馆系统建设和智慧图书馆服务系统建设两方面,提出了两要素、三要素、五要素等说法。“两要素说”认为智慧图书馆建设包含“人”和“物”两个方面;“三要素说”认为智慧图书馆建设包含资源、技术和服务三各方面;“五要素说”包含资源、技术、服务、馆员和用户五个方面。
2.2智慧图书馆建设实践现状
实践层面,国内已有多少本科高校在智慧图书馆系统建设和智慧服务方面开展了实践探索。总体分为三种模式:一是基于元数据基础的智慧图书馆系统和智慧服务,二是基于FOLIO(开源图书馆服务平台)理念的微服务架构的智慧图书馆系统和智慧服务,三是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智慧管理与服务[3]。
模式一,主要以重庆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他们与重庆维普合作,将纸质文献资源和数字文献资源在基于元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关联,建立中央知识库。以单册、单篇、单图为基本单元体,进行规范化的馆藏标识,并提供统一的门户检索。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同时,实现了PC端和移动端(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的一致性,为读者提供多种方式资源访问和下载服务。未来,还可以基于SQA架构和云计算技术,构建各种图书馆服务联盟。
模式二,基于FOLIO(开源图书馆服务平台)理念的微服务架构的智慧图书馆系统和智慧服务。这种范式,主要有三种路径。其一是CALIS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大学合作,尝试开发出适合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微服务架构图书馆服务平台。其二是上海图书馆的开发团队,致力于开发适合中国公共图书馆使用的智慧图书馆开放服务平台。其三是南京大学与超星集团合作开发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这种模式是对图书馆服务平台的重构,摒弃原有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是一种翻天覆地的变革。基于微架构的服务平台具有良好的大数据整合能力、强大的开放性、灵活性和拓展性,能有效应对未来服务和需求的种种不可预见性。
模式三,是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智慧管理与服务。目前全球已经有5000多家图书馆使用了RFID技术,这一技术能很好的与图书馆的传统业务进行融合,并实现图书的智能定位、智能盘点和读者的智能感知,同时智能机器人的出现,还可以在图书盘点上得到应用,未来还能实现图书上架、取书等更多取代图书馆管理热源的应用场景。严格来说,这种范式的智慧管理与服务,还是对图书馆传统业务的智能化,只是未来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一个局部。
3高职院校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智慧图书馆的内涵和标准没有统一定论,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是处于探索阶段。高职院校图书馆虽然资金、人员和基础都比较薄弱,但从图书馆历史发展趋势、管理进化过程和技术上生态体系的建设来说,智慧图书馆建设都是高职院校必然的选择。 3.1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的一个必然发展阶段
纵观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从最早期手工编目、人工借阅,到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普及以来的计算机图书馆(以联机编目、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联机检索为代表),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再到如今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又有了网络图书馆(以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互联、OPAC、信息资源数字化为代表)、数字图书馆(以数字资源、数据商、数字阅读为代表)、移动图书馆(以移动服务、移动阅读为代表),再到如今的智慧图书馆。这是图书馆发展与各种最新技术得到应用的必然,所以,高职院校应该主动大胆地拥抱智慧图书馆,而不是瞻前顾后。建是必须的,但建些什么,怎么建,才是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研究和慎重考虑的问题。
3.2智慧图书馆是管理上进化的必然过程
从图书馆的管理的进化过程来看,21世纪以来,随着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管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增加了很多智能化的元素。从最早的磁条和防盗检测设备,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不断普及,以及各种自助打印复印、自助阅报、电子图书借阅等设备的引入,图书馆实现了很多智能化的服务。如自助借还、自助打印复印、自动传送、自动分拣、自助图书馆空间以及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服务。这些都给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增加了智慧化的元素,而且还将不断有更多更智慧化的新元素不断加入,为智慧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管理和服务的角度来说,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生长的必然过程。
3.3智慧图书馆是建设图书馆生态体系的需要
从技术方面来看,智慧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结构,不同于以往任何阶段图书馆的体系结构,这个体系结构包括了出版商、发行商、数据商、馆配服务商、图书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读者。在这个体系结构中,各种系统和应用、数据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分散和割裂的。这需要我们对资源、数据和生态链进行整合,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智慧空间和智慧服务。图书馆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图书馆人自我封闭的阶段,图书馆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生态体系,而智慧图书馆正好满足了图书馆生态体系建设的需要[4]。
4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内容
按照智慧图书馆的三要素:资源、技术和服务,资源主要包括空间资源、文献资源和数据资源,技术方面主要包括RFID、人工智能、自动感知、5G、大数据分析等。智慧服务主要包括建立在资源和技术智慧化的基础上,实现的智慧化服务,如自助借还、自动传送和分拣、智能排架、智能盘点、智能采选、读者画像、智能推送等。
4.1资源方面
首先,是空间资源。智慧空间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现有空间进行改造,并应用最新的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感知技术和各种智能设备,这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现阶段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因此,这部分可以直接略过。
其次,是文献资源。文献資源主要包括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和电子资源,要实现各种资源的整合和统一检索、管理和发数据分析,首先要对资源进行元数据的收割和整合。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在数字资源采购经费有限,电子图书不断普及的阶段。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将馆藏纸质资源和电子图书进行整合相对来说是可以花费比较少的资金可以实现的,各种数据库的整合和统一检索的实现需要投入的资金比较大,少部分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尝试,大多数院校可以择机实施。
4.2技术方面
在RFID、人工智能、自动感知、5G、大数据分析、智能推送等技术中,首先,大数据分析技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实现,而且也是现阶段图书馆业务工作中面临的痛点和难点问题,这个应该放在最优级别。其次,是RFID技术。目前相关技术比较成熟,使用也比较普及,建议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实施,为节省资金,可以在建设密集书库的基础上,只对流通书库的图书使用RFID技术。人工智能、自动感知和5G技术一方面是现阶段还不太成熟,另一方面资金投入较大,且不是图书馆当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技术的使用可以暂时搁置。
4.3服务方面
智慧图书馆的服务主要包括自助借还、自动传送和分拣、智能排架、智能盘点、智能采选、读者画像、智能推送等。首先,自助借还服务比较多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已经实现了,无非是采用条码识别技术还是RFID技术的区别,如果还没有实现的,建议参考4.2中的建议。其次,自动传送和分拣、职能排架、职能盘点等服务,都是基于RFID技术上的,这些服务对于目前的高职院校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的服务,且需要投入的经费较大,建议暂缓。最后,智能采选、读者画像、智能推送等服务是我们当前急需的,且目前很多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可以实现这些服务,建议放在最优先的级别进行考虑。
5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
5.1建设智慧图书馆系统
目前,对于目前的高职院校而言,性价比最高的,是范式一,即在使用现有图书馆业务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元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实现图书馆业务系统与其他第三方应用的整合,将图书馆管理系统和各种第三方应用产生的数据进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应的大数据分析、智能采选、读采者画像和智能推送等服务。
对于现有图书馆业务系统无法满足需求的高职院校,可以同时更换新的业务系统或者服务平台,应采用要比较成熟的系统,建议采用缴纳年服务费的方式,这样可以前期投入较少,且未来如果有更成熟完善的业务系统或者新一代的图书馆服务平台,可以及时进行更换。不建议采用目前刚进入市场未被大量图书馆认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从而避免对图书馆的业务和管理造成较大的影响[4]。
5.2智慧图书馆系统要融入智慧校园建设
在已经建成智慧校园或者正在建设智慧校园的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一定要纳入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框架,避免智慧图书馆系统别孤立、或者重复建设。同时,可以让图书馆层面产生的大数据更好的被学校其他职能部门使用,也能将其他职能部门产生的图书馆所需要的数据进行关联,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双高”建设和学校人才培养提供数据服务和支持。
5.3智慧图书馆生态系统的整合
智慧图书馆系统是一个融合了出版商、发行商、数据商、馆配服务商、图书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读者的相关关联的生态系统,高职院校在建设智慧图书馆的时候,一定要对各方进行整合,与智慧图书馆系统供应商一起,将各方都整合到这一生态链中来,在编制智慧图书馆实施方案的时候,要将各方都考虑进来,进行整体的顶层的设计,否则,无法实现智慧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优势。
5.4智慧服务
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只能是建立在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上能实现,且是学校和图书馆发展与管理中最急需解决的服务,能真正给图书馆带来绩效的服务,锦上添花或者投入多见效小的服务,不应在目前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框架内。
6结语
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方兴未艾,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高职院校图书馆一定要自己的战略定力,从学校和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出发,做好智慧图书馆顶层设计和规划,在做好大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最新趋势和学校未来发展的战略。让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学校“双高”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段美珍,初景利.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述评[J].图书馆论坛,2019,39(11): 101-112.
[2]王雨,盛东方,王铮.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热点分析与趋势预测[J].图书馆论坛,2020,40(6):39-46.
[3]刘慧,智慧图书馆模式研究述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9):234-240.
[4]余和剑,陈林毓.国内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4):38-43,64.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高职院校
0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云服务、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智慧图书馆成为国内外图书馆界的的热门研究方向,也成为未来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于此同时,“智慧社会”首次写入了十九大报告,与科技强国、航天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等一起成为中国伟大复兴的重要国家战略。在“智慧社会”提出之前,“智慧城市”、“智慧校园”也更早地成为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高校本科高校图书馆甚至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始了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实践。那么,对于教育类型区别于普通高校图书馆的职业院校图书馆,在发展基础、资金和专业人才都相对不足的前提下,要不要启动智慧图书馆建设,采取何种路径建设,成了摆在众多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前的一个难题。
1智慧图书馆的内涵及概述
“智慧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目前发展的最高形态,被作为一个新名词被提出来之后,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上做了很多研究。目前,主要从技术、管理、服务和要素构成等方面对智慧图书馆的内涵进行界定,但研究还较为分散,研究深度也不足,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并没有统一的定论。
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的Aittola在《智慧图书馆——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一文中首次提出智慧图书馆是不受时空限制,能够被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国内学者严栋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设备融合的基础上,实现智慧管理与服务[1]。
目前,国内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热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图书馆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物联网、5G、FRID等主流信息技术融入图书馆的建设,让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具有智慧化。二是在图书馆层面大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的行为和信息,为用户提供类似读者画像等精细化、个性化的智慧服务。三是明确了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与大数据融合的结果,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四是智慧图书馆阶段的读者信息服务更注重信息及知识的服务,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增值信息和特定信息成为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2]。
2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与实践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研究有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有实践方面的研究。总体而言,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实践研究方面,国内外都处于起步阶段,国外目前还鲜少有图书馆明确提出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实践案例;国内很多图书馆都将“智慧图书馆”建设写入了“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且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在某些方面开展了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实践。
2.1智慧图书馆建设理论研究现状
理论研究层面,国内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主要分为智慧图书馆系统建设和智慧图书馆服务系统建设两方面,提出了两要素、三要素、五要素等说法。“两要素说”认为智慧图书馆建设包含“人”和“物”两个方面;“三要素说”认为智慧图书馆建设包含资源、技术和服务三各方面;“五要素说”包含资源、技术、服务、馆员和用户五个方面。
2.2智慧图书馆建设实践现状
实践层面,国内已有多少本科高校在智慧图书馆系统建设和智慧服务方面开展了实践探索。总体分为三种模式:一是基于元数据基础的智慧图书馆系统和智慧服务,二是基于FOLIO(开源图书馆服务平台)理念的微服务架构的智慧图书馆系统和智慧服务,三是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智慧管理与服务[3]。
模式一,主要以重庆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他们与重庆维普合作,将纸质文献资源和数字文献资源在基于元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关联,建立中央知识库。以单册、单篇、单图为基本单元体,进行规范化的馆藏标识,并提供统一的门户检索。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同时,实现了PC端和移动端(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的一致性,为读者提供多种方式资源访问和下载服务。未来,还可以基于SQA架构和云计算技术,构建各种图书馆服务联盟。
模式二,基于FOLIO(开源图书馆服务平台)理念的微服务架构的智慧图书馆系统和智慧服务。这种范式,主要有三种路径。其一是CALIS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大学合作,尝试开发出适合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微服务架构图书馆服务平台。其二是上海图书馆的开发团队,致力于开发适合中国公共图书馆使用的智慧图书馆开放服务平台。其三是南京大学与超星集团合作开发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这种模式是对图书馆服务平台的重构,摒弃原有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是一种翻天覆地的变革。基于微架构的服务平台具有良好的大数据整合能力、强大的开放性、灵活性和拓展性,能有效应对未来服务和需求的种种不可预见性。
模式三,是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智慧管理与服务。目前全球已经有5000多家图书馆使用了RFID技术,这一技术能很好的与图书馆的传统业务进行融合,并实现图书的智能定位、智能盘点和读者的智能感知,同时智能机器人的出现,还可以在图书盘点上得到应用,未来还能实现图书上架、取书等更多取代图书馆管理热源的应用场景。严格来说,这种范式的智慧管理与服务,还是对图书馆传统业务的智能化,只是未来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一个局部。
3高职院校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智慧图书馆的内涵和标准没有统一定论,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是处于探索阶段。高职院校图书馆虽然资金、人员和基础都比较薄弱,但从图书馆历史发展趋势、管理进化过程和技术上生态体系的建设来说,智慧图书馆建设都是高职院校必然的选择。 3.1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的一个必然发展阶段
纵观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从最早期手工编目、人工借阅,到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普及以来的计算机图书馆(以联机编目、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联机检索为代表),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再到如今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又有了网络图书馆(以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互联、OPAC、信息资源数字化为代表)、数字图书馆(以数字资源、数据商、数字阅读为代表)、移动图书馆(以移动服务、移动阅读为代表),再到如今的智慧图书馆。这是图书馆发展与各种最新技术得到应用的必然,所以,高职院校应该主动大胆地拥抱智慧图书馆,而不是瞻前顾后。建是必须的,但建些什么,怎么建,才是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研究和慎重考虑的问题。
3.2智慧图书馆是管理上进化的必然过程
从图书馆的管理的进化过程来看,21世纪以来,随着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管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增加了很多智能化的元素。从最早的磁条和防盗检测设备,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不断普及,以及各种自助打印复印、自助阅报、电子图书借阅等设备的引入,图书馆实现了很多智能化的服务。如自助借还、自助打印复印、自动传送、自动分拣、自助图书馆空间以及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服务。这些都给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增加了智慧化的元素,而且还将不断有更多更智慧化的新元素不断加入,为智慧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管理和服务的角度来说,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生长的必然过程。
3.3智慧图书馆是建设图书馆生态体系的需要
从技术方面来看,智慧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结构,不同于以往任何阶段图书馆的体系结构,这个体系结构包括了出版商、发行商、数据商、馆配服务商、图书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读者。在这个体系结构中,各种系统和应用、数据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分散和割裂的。这需要我们对资源、数据和生态链进行整合,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智慧空间和智慧服务。图书馆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图书馆人自我封闭的阶段,图书馆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生态体系,而智慧图书馆正好满足了图书馆生态体系建设的需要[4]。
4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内容
按照智慧图书馆的三要素:资源、技术和服务,资源主要包括空间资源、文献资源和数据资源,技术方面主要包括RFID、人工智能、自动感知、5G、大数据分析等。智慧服务主要包括建立在资源和技术智慧化的基础上,实现的智慧化服务,如自助借还、自动传送和分拣、智能排架、智能盘点、智能采选、读者画像、智能推送等。
4.1资源方面
首先,是空间资源。智慧空间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现有空间进行改造,并应用最新的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感知技术和各种智能设备,这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现阶段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因此,这部分可以直接略过。
其次,是文献资源。文献資源主要包括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和电子资源,要实现各种资源的整合和统一检索、管理和发数据分析,首先要对资源进行元数据的收割和整合。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在数字资源采购经费有限,电子图书不断普及的阶段。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将馆藏纸质资源和电子图书进行整合相对来说是可以花费比较少的资金可以实现的,各种数据库的整合和统一检索的实现需要投入的资金比较大,少部分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尝试,大多数院校可以择机实施。
4.2技术方面
在RFID、人工智能、自动感知、5G、大数据分析、智能推送等技术中,首先,大数据分析技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实现,而且也是现阶段图书馆业务工作中面临的痛点和难点问题,这个应该放在最优级别。其次,是RFID技术。目前相关技术比较成熟,使用也比较普及,建议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实施,为节省资金,可以在建设密集书库的基础上,只对流通书库的图书使用RFID技术。人工智能、自动感知和5G技术一方面是现阶段还不太成熟,另一方面资金投入较大,且不是图书馆当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技术的使用可以暂时搁置。
4.3服务方面
智慧图书馆的服务主要包括自助借还、自动传送和分拣、智能排架、智能盘点、智能采选、读者画像、智能推送等。首先,自助借还服务比较多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已经实现了,无非是采用条码识别技术还是RFID技术的区别,如果还没有实现的,建议参考4.2中的建议。其次,自动传送和分拣、职能排架、职能盘点等服务,都是基于RFID技术上的,这些服务对于目前的高职院校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的服务,且需要投入的经费较大,建议暂缓。最后,智能采选、读者画像、智能推送等服务是我们当前急需的,且目前很多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可以实现这些服务,建议放在最优先的级别进行考虑。
5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
5.1建设智慧图书馆系统
目前,对于目前的高职院校而言,性价比最高的,是范式一,即在使用现有图书馆业务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元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实现图书馆业务系统与其他第三方应用的整合,将图书馆管理系统和各种第三方应用产生的数据进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应的大数据分析、智能采选、读采者画像和智能推送等服务。
对于现有图书馆业务系统无法满足需求的高职院校,可以同时更换新的业务系统或者服务平台,应采用要比较成熟的系统,建议采用缴纳年服务费的方式,这样可以前期投入较少,且未来如果有更成熟完善的业务系统或者新一代的图书馆服务平台,可以及时进行更换。不建议采用目前刚进入市场未被大量图书馆认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从而避免对图书馆的业务和管理造成较大的影响[4]。
5.2智慧图书馆系统要融入智慧校园建设
在已经建成智慧校园或者正在建设智慧校园的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一定要纳入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框架,避免智慧图书馆系统别孤立、或者重复建设。同时,可以让图书馆层面产生的大数据更好的被学校其他职能部门使用,也能将其他职能部门产生的图书馆所需要的数据进行关联,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双高”建设和学校人才培养提供数据服务和支持。
5.3智慧图书馆生态系统的整合
智慧图书馆系统是一个融合了出版商、发行商、数据商、馆配服务商、图书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读者的相关关联的生态系统,高职院校在建设智慧图书馆的时候,一定要对各方进行整合,与智慧图书馆系统供应商一起,将各方都整合到这一生态链中来,在编制智慧图书馆实施方案的时候,要将各方都考虑进来,进行整体的顶层的设计,否则,无法实现智慧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优势。
5.4智慧服务
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只能是建立在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上能实现,且是学校和图书馆发展与管理中最急需解决的服务,能真正给图书馆带来绩效的服务,锦上添花或者投入多见效小的服务,不应在目前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框架内。
6结语
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方兴未艾,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高职院校图书馆一定要自己的战略定力,从学校和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出发,做好智慧图书馆顶层设计和规划,在做好大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最新趋势和学校未来发展的战略。让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学校“双高”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段美珍,初景利.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述评[J].图书馆论坛,2019,39(11): 101-112.
[2]王雨,盛东方,王铮.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热点分析与趋势预测[J].图书馆论坛,2020,40(6):39-46.
[3]刘慧,智慧图书馆模式研究述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9):234-240.
[4]余和剑,陈林毓.国内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4):38-4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