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自主写作确实轻松自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学生要爱作文。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自主只能是给不自觉者大开了方便之门,自主只会导致作文教学的无政府状态,使作文教学无所作为。那么这种激情,这种对作文的热爱又该怎样去点燃和呵护呢?
【关键词】自主;激情;分享;成功;作文三步法
从信息论来看,作文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输出是结果,而这个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全仗主体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了。这里说的主动精神,就是写作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就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趣与快感。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
一、自主是快乐作文的第一步
自主性首先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稍纵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自主作文还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想写什么,不想写什么,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观察事物,不囿居于校园和家庭,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心灵观照现实生活。
二、激情是快乐作文的助燃剂
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有人把教师比做火把,那么学生作文的激情就需要教师去点燃。语文老师对写作要热爱,要率先垂范,经常“下水”作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只会整天谈经验说技巧,多少显得有些滑稽,不亲自“下水”试一试,怎么能体会得了写作的艰辛与快乐。
三、分享成功是快乐作文的最大奥秘
教育心理学表明,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取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他们预计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有50%的把握时,因为这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如果他们认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者胜券在握,动机水准反而下降。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如果使劲跳了,“桃子”还是遥不可及,那再次跳起的动力就丧失了。学生学习数理化的兴趣往往高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解答理科习题的劲头要比写作文的劲头足,原因在于一道理科习题解答出来,学生就摘到了“桃子”,能尝到成功的甜头。而作文写出来了,只有少数同学有“摘桃子”的感觉,大多数人换得的是老师的冷冰冰的评语,甚至是讽刺和挖苦,有太多的失败和苦水。
四、作文三步法的重要作用
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给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故鼎新的局面。这一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构建人类作文能力结构,并形成一种新型的构思严密、自成一体的作文教学体系。
这一新型的作文教学体系的问世,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步骤上,都是比较科学而严密的,完全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特点和规律的。它着重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从而彻底解除学生的作文障碍,帮助学生摆脱旧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作文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终使学生远离了假话、空话、套话,真正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的境界,真正还给了孩子们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灵魂!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发展和提高。其中,阅读理解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在各类语文考试试题中,占有考察分值较大的就是阅读理解和写作两部分内容。不仅如此,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关键,还在于把阅读理解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并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进而推动语文教学有效而长足地发展。作文三步法理论,恰恰能够将阅读理解和写作有机地联结起来。尤其在训练学生学习归纳感知、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提纲时,不仅使学生从例文中领略到了作者的布局谋篇。而且同时,学生在阅读、分析、理解例文的过程中,也会获取信息,从中汲取知识。
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峻青先生的《第一场雪》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写作背景,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再上新课时找学生回答:作者写此文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热切盼望有个好收成,恰好遇上了这第一场雪,因而激发作者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并写下了这篇散文。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按照每一自然段的大意,理清课文的结构:本文按照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让学生结合作文三步法感受人、事、物的原理来分析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调动感官感受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的?作者从这场雪又得出怎样的感想来?
只见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雪前:天气变冷、寒风刮起(感觉)、空中布满阴云(视觉);雪中:伴小雨(视觉)、鹅毛般雪花(物化联想)、听见雪花簌簌地往下落(听觉)、咯吱一声响,枯枝被积雪压断(听觉);雪后:山川、树木、房屋、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物化联想)、柳条像银条儿、松柏上堆满了雪球、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积雪在阳光照射下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物化联想)、脚踩积雪发出咯吱的响声(听觉)等。最后,学生还说出:作者由“瑞雪兆丰年”而抒发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
由此可见,学生在课文中领略了作者的写作特色,感悟作者的布局谋篇。日积月累,学生一定会耳濡目染,形成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相结合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来看,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大。
【关键词】自主;激情;分享;成功;作文三步法
从信息论来看,作文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输出是结果,而这个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全仗主体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了。这里说的主动精神,就是写作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就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趣与快感。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
一、自主是快乐作文的第一步
自主性首先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稍纵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自主作文还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想写什么,不想写什么,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观察事物,不囿居于校园和家庭,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心灵观照现实生活。
二、激情是快乐作文的助燃剂
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有人把教师比做火把,那么学生作文的激情就需要教师去点燃。语文老师对写作要热爱,要率先垂范,经常“下水”作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只会整天谈经验说技巧,多少显得有些滑稽,不亲自“下水”试一试,怎么能体会得了写作的艰辛与快乐。
三、分享成功是快乐作文的最大奥秘
教育心理学表明,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取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他们预计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有50%的把握时,因为这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如果他们认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者胜券在握,动机水准反而下降。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如果使劲跳了,“桃子”还是遥不可及,那再次跳起的动力就丧失了。学生学习数理化的兴趣往往高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解答理科习题的劲头要比写作文的劲头足,原因在于一道理科习题解答出来,学生就摘到了“桃子”,能尝到成功的甜头。而作文写出来了,只有少数同学有“摘桃子”的感觉,大多数人换得的是老师的冷冰冰的评语,甚至是讽刺和挖苦,有太多的失败和苦水。
四、作文三步法的重要作用
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给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故鼎新的局面。这一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构建人类作文能力结构,并形成一种新型的构思严密、自成一体的作文教学体系。
这一新型的作文教学体系的问世,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步骤上,都是比较科学而严密的,完全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特点和规律的。它着重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从而彻底解除学生的作文障碍,帮助学生摆脱旧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作文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终使学生远离了假话、空话、套话,真正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的境界,真正还给了孩子们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灵魂!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发展和提高。其中,阅读理解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在各类语文考试试题中,占有考察分值较大的就是阅读理解和写作两部分内容。不仅如此,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关键,还在于把阅读理解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并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进而推动语文教学有效而长足地发展。作文三步法理论,恰恰能够将阅读理解和写作有机地联结起来。尤其在训练学生学习归纳感知、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提纲时,不仅使学生从例文中领略到了作者的布局谋篇。而且同时,学生在阅读、分析、理解例文的过程中,也会获取信息,从中汲取知识。
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峻青先生的《第一场雪》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写作背景,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再上新课时找学生回答:作者写此文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热切盼望有个好收成,恰好遇上了这第一场雪,因而激发作者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并写下了这篇散文。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按照每一自然段的大意,理清课文的结构:本文按照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让学生结合作文三步法感受人、事、物的原理来分析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调动感官感受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的?作者从这场雪又得出怎样的感想来?
只见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雪前:天气变冷、寒风刮起(感觉)、空中布满阴云(视觉);雪中:伴小雨(视觉)、鹅毛般雪花(物化联想)、听见雪花簌簌地往下落(听觉)、咯吱一声响,枯枝被积雪压断(听觉);雪后:山川、树木、房屋、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物化联想)、柳条像银条儿、松柏上堆满了雪球、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积雪在阳光照射下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物化联想)、脚踩积雪发出咯吱的响声(听觉)等。最后,学生还说出:作者由“瑞雪兆丰年”而抒发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
由此可见,学生在课文中领略了作者的写作特色,感悟作者的布局谋篇。日积月累,学生一定会耳濡目染,形成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相结合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来看,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