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三段式”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方案,主要由三段综合实践课程来解决中职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该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是课程综合性、 职业导向性、理實一体性、学生主体性;优点是实习时间渐进性、工学计划交替性、角色转变自然性。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校企合作、职业能力、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2
一、新“三段式”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的提出
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燃眉之急。但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还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出现了企业招不到好用的人,职校的毕业生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笔者就这一现象,在与我校合作的30余家企业和200余名毕业中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反馈结果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中职学生缺乏责任感,缺乏必要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尽管学校为此开设了必要的课程和必要的教育活动,但对学生来讲缺乏亲身的感受和经历,因此教育效果不明显;二是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不能适合岗位的需要。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从事何种岗位,需要何种技能,因此学习缺乏主动性。三是学校教育提倡的激励式教育,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钢性管理,造成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出现了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因此,如何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实施,解决以上问题,让知识、能力、技能、情感得到综合应用,让学生能够更早的接触企业,了解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管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择业、就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达成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传统中等职业教育“三段式”课程是一年文化课、一年专业课、一年技能课(顶岗实习)。这种课程优势是课程学习相对集中,学习内容系统。缺点是三段课程相对独立,割裂,学生要到达到融会贯通,需要很长过程,不能很快使用工作岗位。
新“三段式”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方案,主要由三段综合实践课程来解决中职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段:职一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二段:职二年级的工学交替;第三段:职三年级的顶岗实习。该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课程综合性、 职业导向性、理实一体性、学生主体性;优点是实习时间渐进性、工学计划交替性、角色转变自然性。
二、新“三段式”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的依据
(一)综合性原则: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体“做事”的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综合的多学科知识和多种专业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之间并没有严格的逻辑关系。并且,有些知识和能力是显现的,而有些则是隐性的。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在本质上是综合性的。
(二)职业导向性原则: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依靠行业,瞄准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保证行业的专业人员参与到课程开发中去。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普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差别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必须彻底打破学校和行业之间的界限,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支持条件。
(三)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并行课程和理论为实践服务课程虽然在一定时期,发挥了其重要的主导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都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因此,理论和实践只有通过特定的载体有机的融合到一起,通过手脑并用的“做中学”和行动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才有可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四)学生主体性原则:职业教育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做准备。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发挥他们喜欢动手,乐于参与的特点,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主动发展的内因。
三、新“三段式”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保障
(一)企业的选择:为了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的选择尤为重要。在选择企业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有诚意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愿意为了企业今后人才储备而变通企业某些规矩的企业;其次,管理正规,接受校企共同管理实习学生的理念和方案;再次,更够提供给学生必要的生活保障和较好的工作环境。
(二)学生的管理: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学生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难度,主要是学生分撒在不同的实习地点,工作的内容和时间也不尽相同。因此,既要相对保持原有的班级管理,还要考虑到任课教师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三级管理体系。
1、学校管理:学校管理队伍主要由主管校长、主管德育主任、主管教学主任和主管学生就业推荐部门的老师组成,主要职责是定期检查学生在岗实习情况,抽查教师管理情况,随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协调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量化的标准反馈师生情况。
2、教师管理:教师管理队伍主要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主管学生实习就业的专职教师组成。主要职责是定期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随时处理实习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并填写量化的反馈表,学生实习结束后完成学生的实习鉴定,给出考核成绩。
3、学生管理:以小组形式管理,每小组4-7人,设学生组长一人,负责学生工作和生活常规管理。以日记、周结、月算的方式给出组内成员实习成绩。另外,小组成员还要每周填写自评表,对自己的各项常规和工作质量进行自评。
(三)教学的管理:在整个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学管理始终是个重点问题,更是难点问题。因为我们的教师习惯于在教师组织授课,习惯于按教材进行传授知识,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面对的是综合的教学内容,需要全新的方法。我们首先将学校的教学常规考核方案转换为在企业的教学常规考核方案;其次,要求教师集备时备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学生情况、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然后落实责任范围,强调落实反馈;再次,要求教师填写工作日志,及时总结。主管校长、主任每周召开例会,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四)评价体系:根据实践课程的特点,我们设计了四级评价体系: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四级评价的比例为2:2:3:3。评价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常规考核,主要包括出勤、仪表、遵规守纪、劳动态度的情况;二是工作量得考核,主要考核完成工作量的比例;三是:工作质的考核,主要考核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度。通过四级三考核的方法,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了一个立体的评价,从而对自身的问题和发展的空间进行了充分地了解和有效地规划。
四、新“三段式”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的实施的反思
实践证明,该课程设计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上又迈进的一大步,真正的实现了校企的互动;课程的顺利实施说明管理体系科学、有效,学生管理工作做得扎实,干部、教师两只队伍建设过硬;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工作中锻炼,大多数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发展了新的合作伙伴;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和理解。
同样,在该课程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找到了存在的问题。学生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的方法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亟待提高;教师在某一职业领域的能力亟待提高,任课教师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今后,要进一步完善该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特别是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与实施手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紧紧依靠企业的配合,把“订单式”培养做得更扎实。另外,课程目标最终的落实主要依靠教师,教师要深度参与,体验综合实践课程的内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现更多的新问题、新问题与新策略,不断完善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
[3]朱健.王振国.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08).
[4]李琼.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9,(22).
[5]肖化移,熊蕾.论工作本位学习中职业能力的习得[J].职教通讯,2007,(05).
[6]阳常美,肖化移.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研究[J].职教通讯,2007,(10).
[7]汤百智.将满英.高职“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开发的研究[J].2006,(1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校企合作、职业能力、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2
一、新“三段式”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的提出
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燃眉之急。但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还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出现了企业招不到好用的人,职校的毕业生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笔者就这一现象,在与我校合作的30余家企业和200余名毕业中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反馈结果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中职学生缺乏责任感,缺乏必要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尽管学校为此开设了必要的课程和必要的教育活动,但对学生来讲缺乏亲身的感受和经历,因此教育效果不明显;二是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不能适合岗位的需要。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从事何种岗位,需要何种技能,因此学习缺乏主动性。三是学校教育提倡的激励式教育,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钢性管理,造成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出现了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因此,如何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实施,解决以上问题,让知识、能力、技能、情感得到综合应用,让学生能够更早的接触企业,了解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管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择业、就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达成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传统中等职业教育“三段式”课程是一年文化课、一年专业课、一年技能课(顶岗实习)。这种课程优势是课程学习相对集中,学习内容系统。缺点是三段课程相对独立,割裂,学生要到达到融会贯通,需要很长过程,不能很快使用工作岗位。
新“三段式”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方案,主要由三段综合实践课程来解决中职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段:职一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二段:职二年级的工学交替;第三段:职三年级的顶岗实习。该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课程综合性、 职业导向性、理实一体性、学生主体性;优点是实习时间渐进性、工学计划交替性、角色转变自然性。
二、新“三段式”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的依据
(一)综合性原则: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体“做事”的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综合的多学科知识和多种专业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之间并没有严格的逻辑关系。并且,有些知识和能力是显现的,而有些则是隐性的。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在本质上是综合性的。
(二)职业导向性原则: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依靠行业,瞄准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保证行业的专业人员参与到课程开发中去。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普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差别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必须彻底打破学校和行业之间的界限,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支持条件。
(三)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并行课程和理论为实践服务课程虽然在一定时期,发挥了其重要的主导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都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因此,理论和实践只有通过特定的载体有机的融合到一起,通过手脑并用的“做中学”和行动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才有可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四)学生主体性原则:职业教育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做准备。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发挥他们喜欢动手,乐于参与的特点,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主动发展的内因。
三、新“三段式”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保障
(一)企业的选择:为了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的选择尤为重要。在选择企业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有诚意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愿意为了企业今后人才储备而变通企业某些规矩的企业;其次,管理正规,接受校企共同管理实习学生的理念和方案;再次,更够提供给学生必要的生活保障和较好的工作环境。
(二)学生的管理: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学生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难度,主要是学生分撒在不同的实习地点,工作的内容和时间也不尽相同。因此,既要相对保持原有的班级管理,还要考虑到任课教师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三级管理体系。
1、学校管理:学校管理队伍主要由主管校长、主管德育主任、主管教学主任和主管学生就业推荐部门的老师组成,主要职责是定期检查学生在岗实习情况,抽查教师管理情况,随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协调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量化的标准反馈师生情况。
2、教师管理:教师管理队伍主要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主管学生实习就业的专职教师组成。主要职责是定期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随时处理实习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并填写量化的反馈表,学生实习结束后完成学生的实习鉴定,给出考核成绩。
3、学生管理:以小组形式管理,每小组4-7人,设学生组长一人,负责学生工作和生活常规管理。以日记、周结、月算的方式给出组内成员实习成绩。另外,小组成员还要每周填写自评表,对自己的各项常规和工作质量进行自评。
(三)教学的管理:在整个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学管理始终是个重点问题,更是难点问题。因为我们的教师习惯于在教师组织授课,习惯于按教材进行传授知识,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面对的是综合的教学内容,需要全新的方法。我们首先将学校的教学常规考核方案转换为在企业的教学常规考核方案;其次,要求教师集备时备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学生情况、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然后落实责任范围,强调落实反馈;再次,要求教师填写工作日志,及时总结。主管校长、主任每周召开例会,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四)评价体系:根据实践课程的特点,我们设计了四级评价体系: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四级评价的比例为2:2:3:3。评价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常规考核,主要包括出勤、仪表、遵规守纪、劳动态度的情况;二是工作量得考核,主要考核完成工作量的比例;三是:工作质的考核,主要考核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度。通过四级三考核的方法,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了一个立体的评价,从而对自身的问题和发展的空间进行了充分地了解和有效地规划。
四、新“三段式”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的实施的反思
实践证明,该课程设计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上又迈进的一大步,真正的实现了校企的互动;课程的顺利实施说明管理体系科学、有效,学生管理工作做得扎实,干部、教师两只队伍建设过硬;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工作中锻炼,大多数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发展了新的合作伙伴;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和理解。
同样,在该课程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找到了存在的问题。学生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的方法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亟待提高;教师在某一职业领域的能力亟待提高,任课教师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今后,要进一步完善该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特别是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与实施手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紧紧依靠企业的配合,把“订单式”培养做得更扎实。另外,课程目标最终的落实主要依靠教师,教师要深度参与,体验综合实践课程的内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现更多的新问题、新问题与新策略,不断完善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
[3]朱健.王振国.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08).
[4]李琼.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9,(22).
[5]肖化移,熊蕾.论工作本位学习中职业能力的习得[J].职教通讯,2007,(05).
[6]阳常美,肖化移.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研究[J].职教通讯,2007,(10).
[7]汤百智.将满英.高职“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开发的研究[J].2006,(1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