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t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来这一生也过了一半,看过许多的山水,也到过许多的城市。奇怪的是,每到一个地方,最吸引我的不是那里的花花草草,更不是那里的鲜衣美食,竟是那一株株盘根错节、奇形怪状的老树。无论是遮天蔽日的香樟,还是斜倚江边的老柳;无论是笔直挺拔的白杨,还是旁逸斜出的黄葛,都会第一时间闯入我的眼簾,让我怦然心动。更别说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还有那些根须发达、穿岩而过,见证沧海桑田的老榕树。这些千奇百怪、沐浴风雨的老树呀,我不必知道它站立了多少年,也无须知道它为谁而等待和坚守,只要它活着,执着而顽强地活着,不论以怎样一种姿态站立,或威风凛凛,或婀娜多姿,或苍劲挺拔,或佝偻扭曲,不需要任何雕饰,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就值得我肃然起敬。
  有人说,喜欢一个人,就会爱上一座城市。而我向往一个地方,竟然是为了一棵树。它以飒爽的英姿屹立在祖国的大西北,它的名字叫胡杨。我没有见过胡杨,也没有去过新疆,但是从朋友发的图片里,我看到了一种苍劲而顽强的生命,一种孤傲而坚韧的灵魂。在苍茫的大漠与蓝天白云之间生长着一片胡杨林,那是一种最古老的树种,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艰难生存。在45摄氏度高温下和零下40摄氏度低温下,它依然不屈不挠,站立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朽,创造了三千年生命的奇迹。这是一种怎样伟大而坚韧的生命,这是一种怎样高尚而不朽的灵魂!那些灰褐色的,被风沙撕裂的树皮,那些扭曲的、奇形怪状的树身,诉说着它经历了大自然怎样的淫威,经历了怎样的苦难与挣扎。就在我看到那些胡杨图片的一瞬间,我对胡杨的敬慕之情油然而生。我深深地向往,有生之年去一趟新疆,不为那里的蓝天白云,青青的草地,成群的牛羊,只为了去朝拜心中的图腾——那些生长在荒漠里,倔强而孤寂的胡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我国古代,“柳”被文人墨客赋予了无限情思。“灞桥折柳”,依依惜别,可能是柳的枝条柔顺,丝丝缕缕,更能体现那种缠绵恻隐、难舍难分的离愁别绪。南方的垂柳最能体现这一情怀,江河边、小桥旁,一年四季翠柳丝丝如帘,笼罩着烟波浩渺的水面,如烟似雾。身临其境时,那种“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可是,柳在我的心中却被赋予了另一层含义。可能因为我身处北方,见多了北方的柳的缘故。南方的柳像成群结队、二八芳龄的小姑娘,微风中舒展着腰肢,妩媚动人,风姿绰约。而北方的柳更像或孤独寂寞,或俊逸洒脱的青年。为了适应北方的粗犷与醇厚,北方的柳也生得高大敦实一些,枝条更加坚挺,叶片更加厚实,柳色也更为浓绿。落日残霞处,它们孤傲地站立在田边地头、沟渠河坝,默默守护着生它养它的那片土地。北方凛冽的风毫不客气地撕扯它的肌肤,让它变得裂纹纵横、斑斑驳驳,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俊逸与豁达,风雨中它依然挥洒性情,摇曳生姿。如果问我更喜欢哪一种柳,我会毫不隐讳地说,我更喜欢北方的柳,喜欢它那种飘逸与洒脱,那种随心随性、自由自在的风格。
  在重庆大学校园里,我看到很多老榕树,它们生长在山脚下,扎根在岩石里,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我看到了一棵老榕树,它扭曲着身躯,攀岩而立,母干如蟒蛇盘踞,到上面一分为三,形成三株粗壮的分支,独木成林,枝叶婆娑,无数条气根从高大的枝干上垂下来,像百岁老人,长须飘飘。它的根系穿岩而过,一路蜿蜒曲折,深深地扎进水泥地面,把坚固的水泥地面撑起一道道裂痕。这些裂痕纵横交错,一直延伸好几米远。看着这道道裂痕,我深深震撼!这是生命的力量,也是时间的力量,这是无数个日日夜夜顽强拼搏、努力生长的见证。
  一株嫩苗要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要经历多少风雨,过滤多少岁月,沉淀多少记忆。更别说那些千百年的老树,它们经历了多少沧桑巨变,见证了多少生命的轮回,每一棵老树都有它独特的个性和感天动地的传奇故事。
  我想象着它们在每一个不为人知的夜晚,默默攀爬,奋力向上的样子,敬慕之情油然而生。所以,我欣赏一棵老树,就是欣赏每一个不屈不挠的生命,就是欣赏一种伟大而不朽的人格力量。
其他文献
花总于暗夜悄然绽放,雨总会漫无边际地恣意挥洒,风也总是毫无征兆地随时乍起,雪落、雪化也总是了无声息,而日子也如流水般一天天远去,没有印迹,只把沧桑写满脸庞、眼底.rn每
期刊
《未选择的路》是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首诗。它写于1915年,收录在弗罗斯特的第三本诗集《山间》中。这首诗描述了“我”在林中遭遇歧路,观察比较了两条道路,选择了其中一条,并想象了多年后会如何应对这件事。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捕捉到了森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并用隐喻唤起了丰富的联想,从而烘托了岔路在人生中的哲学象征意义。本文通过对《未选择之路》中“路”这一意象的分析,探究隐含在文本中的诗人的人生哲学,以
期刊
4月27日,是我和爱人的结婚纪念日。为了隆重庆祝这美好的日子,我提前去了好几个金店,看好了几款做工精细的纯金项链,准备纪念日当天和爱人一起过来,给她一个惊喜,也弥补我心中的一份亏欠。  结婚的时候,就没有送给爱人“三金”,结婚后,每当看到别人的媳妇都戴着金项链,我便十分愧疚。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我的爱人在人前风光起来。没过几年,也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我悄悄买了一条20克的项链送给了爱人。爱人十分惊喜
期刊
随着文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文学批评也在不停地演变,影响着老舍及作品,使得老舍研究在不断迭变,并呈现出新的形态。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方面,老舍研究所做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因此,积极探索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老舍具有关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深思。  一、20世纪30年代文学批评中的老舍分析  (一)主要概况  此时期的文学批评主要分为两大主流:一是文化的批评,二是政治的批评。前者以京派批评形态为主,后
期刊
早上醒来,已经七点多了,这是往常起床的时间.而今天是星期六,天气寒冷,我就如小猫一样继续懒懒地赖在床上,不用赶时间,不用为上班而早早起床,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虽然只是淡
期刊
《左传》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文学作品,其原名为《左氏春秋》,在汉代被改为《春秋左氏传》.从本质上来说,《左传》属于一部独立撰写的纪实文学作品,对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
期刊
离开小城很多年了.rn那年我14岁,在今天看来无疑是我人生的分水岭.我报考了一所外地的学校,我和我的同学们是这所学校录取的首届学生,而我是第一个报到的新生.rn长长的绿皮火
期刊
邹城的北边是一座山,山前有一个村,因山叫作岗山,于是村子便叫岗前村了.岗前村有一条东西水泥路,路两侧早已城市化了.街头商铺林立,灯光五颜六色,车辆川流不息.路南便是市电
期刊
中国传统礼教历来有“男女之大防”“男女授受不亲”之论。家规、家训对男女之嫌都有着严格的约束和规范,尤其是对女性的防范更为严密。如《郑氏闺范》中规定女子八岁即不许随母到外家;《庞氏家训》规定女子六岁就不许出闺门,专心诵读《女诫》。在封建礼教卫道者看来,男女淫邪之事多因“男亲俊仆,出入内室”,或因女子“入寺游山,参僧礼道”而起。因此男女青年的婚恋自由受到极大的限制,但在明清禁毁小说中却不乏男女自由相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