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对学校社团开展现状基础上进行问卷设计并统计分析,提出中学生未来社团活动开展的“目的”、“动力”、“质料”、“形式”等四要素,“问题设计与提问”、“活动组织与实施”、“活动成效的展现”等三环节和积极向往与体现效能等两追求。
【关键词】:中学生 社团活动 设想
我校"高中社团活动与学生素养培养研究"作为省"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已于2012年5月25日开题。
社团活动在学校和师生发展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有着极长久的效益,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忘却老师所传授知识,却忘不掉校园的各项活动尤其是社团活动。
目前,国内对学生社团活动的研究对象多是大学社团,针对高中社团的研究论文和专著较少;即使是中学社团也基本偏重于文学社团的研究。
我校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注重根据学校特点、课程三维目标,要求研究和思考中学校园社团活动与学生素养的培养研究;注重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在基础性和发展性方面,更关注发展性;在共性和个性两方面,更重视个性;在普遍性和选择性两方面,更强调选择性;注重根据学生高中三个年级的学习实际,将学习分成自主、深度和超越三个阶段,各阶段既相对独立又形成一个整体,学生如果按学校所提要求,不断深入学习就必然会提高能力和素养;注重根据学生需求和社团活动作用,提出通过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设想,在过去仅为文学社团且各社团各行其事、无一定章程等情况下拟有组织、计划开展多方面的社团活动,积极引进成功经验、拓展社团活动思路、建设更多社团,让我校一届届高中学生有一年参与社团活动的经历,使之在活动中激发兴趣、提高素养。
开展这一研究正是一个极好的契机,既有利于社团活动的深入总结、推进我校社团活动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社团活动有效创新发展,还有利于形成校园特色、推动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这个课题也是在过去三年来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校园文学研究"之子课题"校园文学与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研究"(该课题于2011年12月28日结题,课题研究成果之二的《润物无声》"学生卷"和"教师卷"已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和拓展。
本课题已不仅局限于语文教学和语文活动,力求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课程,拓展高中社团活动的内容与范围,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围绕这个课题,过去一段时间在已制定《学生社团管理条例(试行)》(42条)、《学生社团课程纲要》(包括目标、体系、内容、考核及指导教师选聘、管理建设意见等两个附件)和已成功开设23门校本课程基础上,课题开展处我们精心设计社团建设问卷并进行调查。
一、问卷调查统计与调查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设计10道题,1-9题为选择题(因有些题目设计只有两或三项,做回答的分别是685、637、651、655、659、675、643、613、567人,第10题为开放题、有685名同学参加。
⒈应予充分肯定的。过去一段时间,我校扎实有效开展的社团活动,很多方面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和认可,这也是社团活动应予充分肯定和今后开展应予继续发扬的。
如,36.73%的的同学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在学校所起作用是重要的,38.86%的同学觉得学校的设施或制度在支持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做得良好、有一定支持,39.39%的同学对目前校园内社团活动情况的总体评价是不过不失,仅有4.73%的总体评价为十分满意,44.31%的参加社团活动的理由是凭个人兴趣与爱好,仅有11.53%的是为结识更多的朋友、9.11%的觉得参加社团活动是因为无聊、为的是打发时间,参加社团活动后33.63%的认为能排解学习压力、33.19%的认为能增长见识,增加工作经验、也有19.26%认为有助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在社团活动与学习相冲突的倾向上24.57%的感到不要偏颇学习或社团活动的任何一方,47.80%的认为目前学校的社团活动能体现其社团价值,51.15%的喜欢校园文化活动以活动形式开展更好些、24.51%的倾向于以视频讲座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⒉应予积极改进的。过去一段时间,我校开展的社团活动也是存在不少问题,并未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和认可,这也是社团活动应予认真思考和今后开展应予改进的。
如,49.05%的学生在在影响同学们参与校园社团文化活动的最主要因素中认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无聊、30.80%的觉得参加社团活动占用的时间多,26.22%、24.33%的分别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在学校起很重要、一般重要的作用,31.64%觉得学校的设施或制度在支持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做得一般、认为手续繁琐,15.40%的觉得学校设施或制度在支持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做得差、认为有很多不足,仅有8.14%的觉得学校的设施或制度在支持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做得很好、认为完全支持,还有5.99%的觉得学校的设施或制度在支持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做得很差、认为不足一提,有4.73%%的对目前校园社团活动情况的总体评价十分满意,有4.43%的对目前校园内社团活动情况的总体评价十分不满,11.30%的对目前校园内社团活动情况的总体评价比较不满意,26.86%的认为参加社团活动的理由就是对自身能力的培养有帮助,19.26%的感到参加社团活动后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2.20%的认为目前学校社团活动不能体现社团价值,仅有11.99%的认为专家讲座是自己喜欢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
二、调查思考与活动设想
中学生社团活动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参与、经历、感悟自己所需要的活动,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实现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促进师生生命的绵延与发展。
中学生社团活动可以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教师成为学生人格发展的精神风范,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乐园;可以以“良心”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责任”推进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合作”催生师生共同进步,以“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活动是学生一切能力的本源:独立思考活动助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活动形成学生的实验能力,多元交往活动生成学生的沟通能力,符号学习活动催生学生的洞察能力。正因为如此,我们以为开展中学生社团活动大有可为,开展研究也很有意义,目前的主要设想是:
⒈中学生社团活动的四要素。套用亚里士多德关于构成事物从潜在到现实的“四因说”:“目的因”、“动力因”、“质料因”、“形式因”,我们就可以把中学生社团活动界定为:在确立了助长或发展或生成或形成或催生学生的素养的“目的”之后,实现其“目的”、“动力”、“质料”、“形式”各要素及亚层次要素协调融洽、相辅相成、共生共长的过程。其中,中学生社团活动的“目的”就是社团活动的总体目标、各社团活动的具体目标;“动力”就是师生及其能动性,也包括和谐和睦、富能动性的师生关系;“质料”就是活动组织的内容、媒体、设备设施及氛围等;“形式”就是活动的设计方案,诸如活动的结构流程设计、时空规划、活动节奏等。以上四个要素相互依赖、影响、制约,共同控制和促进中学生社团活动的优化和演进。
⒉中学生社团活动的三环节。中学生社团活动由“问题设计与提问”、“活动组织与实施”、“活动成效的展现”三个环节构成。
“设计与提问问题”,旨在激发兴趣、催生欲望,诸如学习欲、问题欲、探究欲、问题解决欲,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观能动性和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并主动思考探究、质疑交流、体验合作、表达建构、生成深化,让学生发展特长、张扬个性、碰撞思维、彼此沟通、展开合作。
“组织与实施活动”,则要求教师遵循一定规范,但又不能唯规范、唯程序,一切都要依据学情、依据实情,坚持适当适时有效观察、指导、帮助、推进,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体谅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真诚关爱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多方面情况(如个性差异与心理特点、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认知水平与偏好等)、深入理解每个学生、热心帮助每个需要帮助的学生,敢于抛弃对学生的偏见与过于主观判断,站在学生立场上用其视角观察和审视其言行、分享其心灵感受、揣摩其思维方式,从而走进其内心世界、达到与之心灵相通与共感之效。
“活动成效的展现”,做到聚焦活动重点难点、关注学生思维创意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师生民主平等并共同协商拟定活动内容与方式等、置身于和谐环境中自警、自励、自强,依靠同化与顺应、组成学习共同体、消除部分学生被边缘化的可能性,改造、整合、创新、催生新的智慧,教师的帮助、促进、引导助成(绝非“代成”也非“天成”)学生的自主、生产和开放,使学生在所喜爱或选择的活动中获得“最优”的发展。
⒊中学生社团活动的两追求。
一是积极向往,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没有差生、差异,是“看客”、“导者”、“助者”,设法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充分交流、积极展示;学生精于设计创意、善于合作交流、勇于表达展示,过程十分投入、参与旁若无人、成效展示充分,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在展现中体验幸福快乐;最终达到师生教学相长、能力提高、共同发展的效果。
二是体现效能,一要指向学生的主动自由健康发展。让学生通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发展创意的空间、更多自己选择的机会,在活动发展中、在不断成长中、在成果展示中不断收获成功,学会尊重倾听、包容接纳、总结反思、自我建构。
二要指向教师的自主自觉有效指导。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运用教育智慧实现精彩生成,善于诊断学情并将此作为活动推进的出发点,根据学情选择恰当的方式、策略和机制,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
三要指向学校生动和谐特色的发展。从倡导民主和谐管理机制出发,引导各部门积极支持、扶持、帮助,促进中学生社团活动的扎实、有效、健康、持续开展。
【关键词】:中学生 社团活动 设想
我校"高中社团活动与学生素养培养研究"作为省"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已于2012年5月25日开题。
社团活动在学校和师生发展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有着极长久的效益,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忘却老师所传授知识,却忘不掉校园的各项活动尤其是社团活动。
目前,国内对学生社团活动的研究对象多是大学社团,针对高中社团的研究论文和专著较少;即使是中学社团也基本偏重于文学社团的研究。
我校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注重根据学校特点、课程三维目标,要求研究和思考中学校园社团活动与学生素养的培养研究;注重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在基础性和发展性方面,更关注发展性;在共性和个性两方面,更重视个性;在普遍性和选择性两方面,更强调选择性;注重根据学生高中三个年级的学习实际,将学习分成自主、深度和超越三个阶段,各阶段既相对独立又形成一个整体,学生如果按学校所提要求,不断深入学习就必然会提高能力和素养;注重根据学生需求和社团活动作用,提出通过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设想,在过去仅为文学社团且各社团各行其事、无一定章程等情况下拟有组织、计划开展多方面的社团活动,积极引进成功经验、拓展社团活动思路、建设更多社团,让我校一届届高中学生有一年参与社团活动的经历,使之在活动中激发兴趣、提高素养。
开展这一研究正是一个极好的契机,既有利于社团活动的深入总结、推进我校社团活动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社团活动有效创新发展,还有利于形成校园特色、推动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这个课题也是在过去三年来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校园文学研究"之子课题"校园文学与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研究"(该课题于2011年12月28日结题,课题研究成果之二的《润物无声》"学生卷"和"教师卷"已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和拓展。
本课题已不仅局限于语文教学和语文活动,力求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课程,拓展高中社团活动的内容与范围,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围绕这个课题,过去一段时间在已制定《学生社团管理条例(试行)》(42条)、《学生社团课程纲要》(包括目标、体系、内容、考核及指导教师选聘、管理建设意见等两个附件)和已成功开设23门校本课程基础上,课题开展处我们精心设计社团建设问卷并进行调查。
一、问卷调查统计与调查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设计10道题,1-9题为选择题(因有些题目设计只有两或三项,做回答的分别是685、637、651、655、659、675、643、613、567人,第10题为开放题、有685名同学参加。
⒈应予充分肯定的。过去一段时间,我校扎实有效开展的社团活动,很多方面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和认可,这也是社团活动应予充分肯定和今后开展应予继续发扬的。
如,36.73%的的同学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在学校所起作用是重要的,38.86%的同学觉得学校的设施或制度在支持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做得良好、有一定支持,39.39%的同学对目前校园内社团活动情况的总体评价是不过不失,仅有4.73%的总体评价为十分满意,44.31%的参加社团活动的理由是凭个人兴趣与爱好,仅有11.53%的是为结识更多的朋友、9.11%的觉得参加社团活动是因为无聊、为的是打发时间,参加社团活动后33.63%的认为能排解学习压力、33.19%的认为能增长见识,增加工作经验、也有19.26%认为有助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在社团活动与学习相冲突的倾向上24.57%的感到不要偏颇学习或社团活动的任何一方,47.80%的认为目前学校的社团活动能体现其社团价值,51.15%的喜欢校园文化活动以活动形式开展更好些、24.51%的倾向于以视频讲座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⒉应予积极改进的。过去一段时间,我校开展的社团活动也是存在不少问题,并未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和认可,这也是社团活动应予认真思考和今后开展应予改进的。
如,49.05%的学生在在影响同学们参与校园社团文化活动的最主要因素中认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无聊、30.80%的觉得参加社团活动占用的时间多,26.22%、24.33%的分别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在学校起很重要、一般重要的作用,31.64%觉得学校的设施或制度在支持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做得一般、认为手续繁琐,15.40%的觉得学校设施或制度在支持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做得差、认为有很多不足,仅有8.14%的觉得学校的设施或制度在支持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做得很好、认为完全支持,还有5.99%的觉得学校的设施或制度在支持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做得很差、认为不足一提,有4.73%%的对目前校园社团活动情况的总体评价十分满意,有4.43%的对目前校园内社团活动情况的总体评价十分不满,11.30%的对目前校园内社团活动情况的总体评价比较不满意,26.86%的认为参加社团活动的理由就是对自身能力的培养有帮助,19.26%的感到参加社团活动后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2.20%的认为目前学校社团活动不能体现社团价值,仅有11.99%的认为专家讲座是自己喜欢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
二、调查思考与活动设想
中学生社团活动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参与、经历、感悟自己所需要的活动,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实现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促进师生生命的绵延与发展。
中学生社团活动可以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教师成为学生人格发展的精神风范,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乐园;可以以“良心”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责任”推进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合作”催生师生共同进步,以“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活动是学生一切能力的本源:独立思考活动助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活动形成学生的实验能力,多元交往活动生成学生的沟通能力,符号学习活动催生学生的洞察能力。正因为如此,我们以为开展中学生社团活动大有可为,开展研究也很有意义,目前的主要设想是:
⒈中学生社团活动的四要素。套用亚里士多德关于构成事物从潜在到现实的“四因说”:“目的因”、“动力因”、“质料因”、“形式因”,我们就可以把中学生社团活动界定为:在确立了助长或发展或生成或形成或催生学生的素养的“目的”之后,实现其“目的”、“动力”、“质料”、“形式”各要素及亚层次要素协调融洽、相辅相成、共生共长的过程。其中,中学生社团活动的“目的”就是社团活动的总体目标、各社团活动的具体目标;“动力”就是师生及其能动性,也包括和谐和睦、富能动性的师生关系;“质料”就是活动组织的内容、媒体、设备设施及氛围等;“形式”就是活动的设计方案,诸如活动的结构流程设计、时空规划、活动节奏等。以上四个要素相互依赖、影响、制约,共同控制和促进中学生社团活动的优化和演进。
⒉中学生社团活动的三环节。中学生社团活动由“问题设计与提问”、“活动组织与实施”、“活动成效的展现”三个环节构成。
“设计与提问问题”,旨在激发兴趣、催生欲望,诸如学习欲、问题欲、探究欲、问题解决欲,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观能动性和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并主动思考探究、质疑交流、体验合作、表达建构、生成深化,让学生发展特长、张扬个性、碰撞思维、彼此沟通、展开合作。
“组织与实施活动”,则要求教师遵循一定规范,但又不能唯规范、唯程序,一切都要依据学情、依据实情,坚持适当适时有效观察、指导、帮助、推进,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体谅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真诚关爱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多方面情况(如个性差异与心理特点、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认知水平与偏好等)、深入理解每个学生、热心帮助每个需要帮助的学生,敢于抛弃对学生的偏见与过于主观判断,站在学生立场上用其视角观察和审视其言行、分享其心灵感受、揣摩其思维方式,从而走进其内心世界、达到与之心灵相通与共感之效。
“活动成效的展现”,做到聚焦活动重点难点、关注学生思维创意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师生民主平等并共同协商拟定活动内容与方式等、置身于和谐环境中自警、自励、自强,依靠同化与顺应、组成学习共同体、消除部分学生被边缘化的可能性,改造、整合、创新、催生新的智慧,教师的帮助、促进、引导助成(绝非“代成”也非“天成”)学生的自主、生产和开放,使学生在所喜爱或选择的活动中获得“最优”的发展。
⒊中学生社团活动的两追求。
一是积极向往,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没有差生、差异,是“看客”、“导者”、“助者”,设法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充分交流、积极展示;学生精于设计创意、善于合作交流、勇于表达展示,过程十分投入、参与旁若无人、成效展示充分,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在展现中体验幸福快乐;最终达到师生教学相长、能力提高、共同发展的效果。
二是体现效能,一要指向学生的主动自由健康发展。让学生通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发展创意的空间、更多自己选择的机会,在活动发展中、在不断成长中、在成果展示中不断收获成功,学会尊重倾听、包容接纳、总结反思、自我建构。
二要指向教师的自主自觉有效指导。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运用教育智慧实现精彩生成,善于诊断学情并将此作为活动推进的出发点,根据学情选择恰当的方式、策略和机制,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
三要指向学校生动和谐特色的发展。从倡导民主和谐管理机制出发,引导各部门积极支持、扶持、帮助,促进中学生社团活动的扎实、有效、健康、持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