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水环境压力的加大,干旱缺水危机正日益成为我国最严重、最难解决的安全问题之一,在一些地区已经威胁到人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并日益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在未来水资源利用中,为了可持续发展,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还必须考虑环境用水的需要,缺水局面会进一步加剧,同时城市和工业用水比例增加,缺水所造成的损失也将更大,抗旱减灾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就此展开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抗旱 旱灾 分析
近年来,随着旱灾影响的复杂化抗旱减灾已成为一项跨部门、跨学科、跨地区的复杂系统程,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一些科研机构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出发,对干旱现象、干旱规律以及干旱機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早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科学家们近年来围绕干旱气象学、干旱地理学以及生态环境等学科,在干旱区气候变化规律及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干旱区形成机理及演变趋势研究,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预测和对策研究,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干旱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气候适应性研究等方面进行过专题研究。
1.工农业生产受旱灾的影响
旱灾对种植业特别是粮食产量的影响在过去一直是关注的重点,历史资料相对丰富。我国自占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 旱灾发生概率大、范围广、历时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1949-2001年累计旱灾受灾面积达170亿亩左右,全国因旱灾损失的粮食产量,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粮食总量的50%以上。近年来,旱灾对林业、牧业、养殖业等其它农业产业造成的影响日益凸现,旱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往往远大于粮食的损失,不容忽视。2003年全国旱灾造成的损失粮食为3080万吨,而经济作物旱灾损失346亿元、林业旱灾损失49.8亿元、牧业旱灾损失14.2亿元、水产养殖旱灾损失44.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合计454亿元,远大于粮食损失的价值。同时,旱灾对林业、养殖业、牧业造成的破坏,往往比种植业更加不易恢复。近年来,旱灾对业、服务业、旅游业的影响日益明显,造成的损失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缺水地区,卜业发展和布局受到限制,矿企业被迫限产、停产,工程项目无法实施,影响大企业、大财团考虑投资和创办工业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普通地区在遭遇重干旱年或特大干旱年,为了确保生活用水,不得不严格控制'业和服务业的用水,使部分企业可能被迫停产或半停产,造成工业生产能力闲置、产品产量下降由于缺水,生产用水价格升高,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使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或利润率下降。
2.城乡人民生活受旱灾的影响
旱灾造成的粮食减产和经济作物、牧业、养殖业的损失,对农民的收入影响较大。上世纪90年代全国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585元,其中第一产业944元,因旱灾粮食生产损失产值年人均为3.16元,占农村居民第一产业年人均纯收入的3.4%,其中,2000年大旱年,这一比例高达6.1%。由于绝大部分的损失都集中在少部分受灾的农民身上,实际影响收入情况要严重得多,特别是刚刚脱贫的农民,在连续遭遇较大旱灾时,常常导致返贫。旱灾加剧或引起人畜饮水困难。旱灾会引发一些不缺水地区出现暂时性的人畜饮水困难,或者加剧一些本来就缺水地区的饮水困难程度。据《中国农业年鉴》关于全国旱灾情况介绍,全国不同年份因干旱人畜饮水困难的人口在2000万-7000万人之间。总之,干旱及旱灾会增加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的困难,人们为了获得生存必需的水量,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少数地区还因干旱,饮用水水质难以保证而诱发疾病。干旱缺水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供水不能满足需要,生活用水受到限制,生活质量下降。尤其是在特殊干旱年,生活用水只能定时限量供应,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2000年全国先后有多个省区、市发生严重干旱,是建国以来旱情最为严重的一年,大约有2635万城镇人口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水资源短缺会导致城市污染加重、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城市生态环境退化,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
3.生态环境受旱灾的影响
作者简介:剡学智(1978.04-)男,大学专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税务局防汛抗旱方面的工作。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降水偏少,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持续干早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或退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这些生态灾难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干旱年降水量大幅度减少,旱情严重时将会出现河川断流,湖泊干涸,湿地面积缩小,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干旱导致水资源短缺,为减少干旱对工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受旱地区往往靠超采地下水来缓解缺水危机,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地下水的补给量远远小于开采量,导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地下水储量大幅减少,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由于干旱缺水,地表径流量减少,水体纳污能力减弱,污染物的浓度增加,导致水质恶化,水污染危害不断加重。干旱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甘肃省民勤盆地由于地一下水补给量减少,降低了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作用和淡化作用,使得地下水矿化度升高,水质急剧恶化。
干旱造成河川径流减少,入海流量和水量随之减少,咸潮上溯、海水入侵危害加重,同时滨海区因干旱缺水超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淡水水位下降,海水与淡水的交界面不断向内陆推移,导致地下淡水咸化,影响工农业生产和饮水安全,并造成大片耕地盐碱化。
草地退化是各种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長期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干早在这个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干旱使牧草的地下部分生物量减少,使地上部分停生长或枯死,造成草场荒芜,草地加速退化。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有加速扩展的趋势,50年代,年均扩展面积为1560平方公里,到90年代增至2460平方公里,近年来土地沙漠化的扩展速度还在加快,内蒙占阿拉善地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和河北坝上等地区,土地沙漠化扩展速率年均达4%以上。
伴随旱灾发生的次生灾害主要有农作物病害、虫害,草场虫鼠害,牲畜病害,林区和草原火灾,以及风沙灾害等。
4.结束语
新时期我国旱灾对林业、牧业、养殖业等其它农业产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往往远大于粮食的损失旱灾对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的影响日益明显,造成的损失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现阶段,我国旱灾对农村居民的生活影响较大,除对日常人畜饮水有影响外,还对家庭收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干旱缺水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供水不能满足需要,生活质量下降。我国旱灾对生态的影响体现了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旱灾导致地表水体萎缩、地下水资源超采、水环境恶化进一步严重,沿海地区咸水入侵、牧区草场沙化荒漠化。此外,还有农作物病害、虫害,草场虫鼠害,牲畜病害,林区和草原火灾以及风沙灾害等其它一些自然灾害常与旱灾伴随发生。
参考文献
[1]全国政协人资环委.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地区淡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影响及对策.1999
[2] 沈佩君、赵宝玉.干旱灾害经济损失计算方法探讨水利经济,1994.(2)
[3] 刘昌明,陈志恺.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分析.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4] 中国农业年鉴编辑部.中国农业年鉴(1990-2002).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关键词:抗旱 旱灾 分析
近年来,随着旱灾影响的复杂化抗旱减灾已成为一项跨部门、跨学科、跨地区的复杂系统程,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一些科研机构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出发,对干旱现象、干旱规律以及干旱機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早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科学家们近年来围绕干旱气象学、干旱地理学以及生态环境等学科,在干旱区气候变化规律及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干旱区形成机理及演变趋势研究,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预测和对策研究,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干旱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气候适应性研究等方面进行过专题研究。
1.工农业生产受旱灾的影响
旱灾对种植业特别是粮食产量的影响在过去一直是关注的重点,历史资料相对丰富。我国自占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 旱灾发生概率大、范围广、历时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1949-2001年累计旱灾受灾面积达170亿亩左右,全国因旱灾损失的粮食产量,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粮食总量的50%以上。近年来,旱灾对林业、牧业、养殖业等其它农业产业造成的影响日益凸现,旱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往往远大于粮食的损失,不容忽视。2003年全国旱灾造成的损失粮食为3080万吨,而经济作物旱灾损失346亿元、林业旱灾损失49.8亿元、牧业旱灾损失14.2亿元、水产养殖旱灾损失44.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合计454亿元,远大于粮食损失的价值。同时,旱灾对林业、养殖业、牧业造成的破坏,往往比种植业更加不易恢复。近年来,旱灾对业、服务业、旅游业的影响日益明显,造成的损失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缺水地区,卜业发展和布局受到限制,矿企业被迫限产、停产,工程项目无法实施,影响大企业、大财团考虑投资和创办工业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普通地区在遭遇重干旱年或特大干旱年,为了确保生活用水,不得不严格控制'业和服务业的用水,使部分企业可能被迫停产或半停产,造成工业生产能力闲置、产品产量下降由于缺水,生产用水价格升高,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使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或利润率下降。
2.城乡人民生活受旱灾的影响
旱灾造成的粮食减产和经济作物、牧业、养殖业的损失,对农民的收入影响较大。上世纪90年代全国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585元,其中第一产业944元,因旱灾粮食生产损失产值年人均为3.16元,占农村居民第一产业年人均纯收入的3.4%,其中,2000年大旱年,这一比例高达6.1%。由于绝大部分的损失都集中在少部分受灾的农民身上,实际影响收入情况要严重得多,特别是刚刚脱贫的农民,在连续遭遇较大旱灾时,常常导致返贫。旱灾加剧或引起人畜饮水困难。旱灾会引发一些不缺水地区出现暂时性的人畜饮水困难,或者加剧一些本来就缺水地区的饮水困难程度。据《中国农业年鉴》关于全国旱灾情况介绍,全国不同年份因干旱人畜饮水困难的人口在2000万-7000万人之间。总之,干旱及旱灾会增加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的困难,人们为了获得生存必需的水量,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少数地区还因干旱,饮用水水质难以保证而诱发疾病。干旱缺水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供水不能满足需要,生活用水受到限制,生活质量下降。尤其是在特殊干旱年,生活用水只能定时限量供应,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2000年全国先后有多个省区、市发生严重干旱,是建国以来旱情最为严重的一年,大约有2635万城镇人口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水资源短缺会导致城市污染加重、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城市生态环境退化,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
3.生态环境受旱灾的影响
作者简介:剡学智(1978.04-)男,大学专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税务局防汛抗旱方面的工作。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降水偏少,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持续干早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或退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这些生态灾难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干旱年降水量大幅度减少,旱情严重时将会出现河川断流,湖泊干涸,湿地面积缩小,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干旱导致水资源短缺,为减少干旱对工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受旱地区往往靠超采地下水来缓解缺水危机,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地下水的补给量远远小于开采量,导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地下水储量大幅减少,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由于干旱缺水,地表径流量减少,水体纳污能力减弱,污染物的浓度增加,导致水质恶化,水污染危害不断加重。干旱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甘肃省民勤盆地由于地一下水补给量减少,降低了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作用和淡化作用,使得地下水矿化度升高,水质急剧恶化。
干旱造成河川径流减少,入海流量和水量随之减少,咸潮上溯、海水入侵危害加重,同时滨海区因干旱缺水超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淡水水位下降,海水与淡水的交界面不断向内陆推移,导致地下淡水咸化,影响工农业生产和饮水安全,并造成大片耕地盐碱化。
草地退化是各种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長期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干早在这个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干旱使牧草的地下部分生物量减少,使地上部分停生长或枯死,造成草场荒芜,草地加速退化。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有加速扩展的趋势,50年代,年均扩展面积为1560平方公里,到90年代增至2460平方公里,近年来土地沙漠化的扩展速度还在加快,内蒙占阿拉善地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和河北坝上等地区,土地沙漠化扩展速率年均达4%以上。
伴随旱灾发生的次生灾害主要有农作物病害、虫害,草场虫鼠害,牲畜病害,林区和草原火灾,以及风沙灾害等。
4.结束语
新时期我国旱灾对林业、牧业、养殖业等其它农业产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往往远大于粮食的损失旱灾对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的影响日益明显,造成的损失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现阶段,我国旱灾对农村居民的生活影响较大,除对日常人畜饮水有影响外,还对家庭收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干旱缺水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供水不能满足需要,生活质量下降。我国旱灾对生态的影响体现了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旱灾导致地表水体萎缩、地下水资源超采、水环境恶化进一步严重,沿海地区咸水入侵、牧区草场沙化荒漠化。此外,还有农作物病害、虫害,草场虫鼠害,牲畜病害,林区和草原火灾以及风沙灾害等其它一些自然灾害常与旱灾伴随发生。
参考文献
[1]全国政协人资环委.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地区淡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影响及对策.1999
[2] 沈佩君、赵宝玉.干旱灾害经济损失计算方法探讨水利经济,1994.(2)
[3] 刘昌明,陈志恺.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分析.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4] 中国农业年鉴编辑部.中国农业年鉴(1990-2002).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