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使用外语词的动因及对社会文化的建构

来源 :浙江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近年来汉语中涌现了大量的外来词,有些外来词没有经过翻译就直接以原形出现在各种传播媒介上。对于这种现象,有许多批评的意见,比如影响传播效果、对民族文化形成冲击等。但这些意见并没有对外语词在媒体中广泛出现的深层原因进行探讨,而是简单地归咎于媒体的媚俗、媚外或者缺乏责任感。本文试图深入探讨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这一现象与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
其他文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对日本学术期刊的组织和运作有一些感受和观察,近日受《浙江社会科学》编辑部嘱托又作了点调研梳理,以下以“日本亚洲政经学会”(アジア政
<正>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在共同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存方式的总和,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可用于诊断、预测脓毒症预后的血清miRNA及其相关靶基因。方法脓毒症组: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5年0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汉族脓毒症患者32例;
<正>2017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塞勒(R.H.Thaler,1945—),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评审委员会宣布塞勒的
在认知无线网络(CRN)环境中,主用户(PU)发射信号的传输会受到阴影、多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本地单点感知精度不高,协作感知技术成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将模糊决策用于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