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高中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启蒙教学学科,已得到了授课教师的重视。为了贯彻落实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对现阶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进行改进。本文分析了核心素养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培养目标,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变得越来越完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在当今社会立足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与高中和小学相比,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机能日渐成熟,并且具有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在高中阶段,基于核心素养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已成为高中信息技术老师迫不及待共同探索的课题之一。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内涵
每个科目都有核心特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核心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以及人类发展各个阶段所需的积极因素。高中信息技术的核心能力主要与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有关。高效的课堂主要是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全面信息。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运用科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并防止学生厌倦学习。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培养目标
(一)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在信息时代,利用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有效地获取学习资源和内容。确实,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结果。学生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分解重要和困难的知识以及他们的个人学习条件,并使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并建立信息系统的在线技术。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过程中分析和分类学生的信息问题,并将这些困难的问题上传到互联网,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设备获得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然后提高自己的学习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核心能力内容,需要引起人们的充分关注。计算思维是指学生运用计算推理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题的能力。在使用计算科学思维方法时,有必要充分利用科学的领导作用。通常,可以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来理解计算推理。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图像处理能力,学生可能需要使用软件来绘制数学动作图。通过结合所学信息,学生不仅可以绘制动作图片,还可以准确绘制曲线的切线和阴影。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学知识得到了完全控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的学科及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所有学科教学中创新能力是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也是如此,有必要集中精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特定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将课堂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对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做出明智的决定,并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使用这些资源和工具以改善学习成果并改善自身状况。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构建数字学习环境,教师可以了解数字学习环境的优势,并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创建数字学习环境。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收集管理资源,使用数字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由于他们具有管理个人数字学习的能力,因此可以从学科管理过渡到数字信息集成。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从意识转变为技能和思维,进行创新和创造,并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技能。
(四)增强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
尽管在线世界是虚拟的,但它也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以避免非法行为。学生遭受某种程度的歧视,需要帮助学生确定信息社会在教授信息技术课程时必须遵循的规则。同时,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信息活动的隐患,并采用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以避免发生诸如数据泄漏之类的不良问题。此外,有必要正确处理和协调真实和虚拟身份,并使自己处于正确的观点中。利用一些时效性较强的真实案例可以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突出显示,学生们结合案情的背景和细节来彻底分析启蒙运动本身。随着这些实际案例的引入,课程的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在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明白自身对于维护信息社会的责任感。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实际案例
本节课源自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具体包含了解利用算法与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算法分析以及使用数组灵活存储批量数据、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等问题。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信息技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帮助他们探究数据与算法的知识,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思维。
本案例采取项目式任务驱动,通过以我们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加密解密问题引出任务需求,让学生根据项目任务,明确任务需求,培养学生从程序开发者角度去分析需求,合理把握分析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本案例引入贴近学生的“拆弹专家程序揭秘”情境,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课堂,依据实践结果选拔出优秀的拆弹专家。通过“营救体验”→“营救心得”→“小试牛刀”→“营救剖析”→“终极使命”→“营救思考与延伸”六个环节贯穿整个课堂。培养学生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数据的建模、存储、加工的能力,在问题的解决和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
通过让学生体验一个加密程序的部分开发过程。在体验中总结分析出实例中的密钥列表、密码表生成和存储的算法分析和并进行程序实现,在此基础上产生提高加密解密难度的新问题并加以解决,让所学知识得到拓展并迁移至解决其他加密解密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去。信息意识的培养主要在讨论和交流中渗透。以学为中心,从理解认知到拓展应用,搭建学习支架。 课前,在师生见面时介绍密码学的发展历程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中所学经典的维吉尼亚算法与学生的需求相得益彰。
为了精准把握学情,课前积极与学生展开交流,以9*9乘法表的逐步演变为实例了解学生思维,以明文密钥密文为线索的加密解密原理了解学生认知,以密码表为中心,为此准备了每位同学特有的个性化学习助手,目的是让学生聚焦课堂、明确任务和发散思维。
课中,问题设计的逻辑环环相扣,引导和帮助学生在问题的学习支架中快速达到理解认知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同,在任务驱动完成算法的设计时,安排了相应的拓展思考,根据实例中以明文中的字母,推算密码表中相应密文在一维数组中的位置;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瓶颈,合理组织课堂进行“说一说”、“想一想”和“写一写”的活动,让情景与知识相辅相成,螺旋上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基于项目式学习引导和提升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课后,学生通过神奇密码对加密解密原理的深思,进一步巩固数组下标推算的能力,并迁移至解决其他加密解密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去,搭建延伸思考的学习支架。
四、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利用项目驱动式学习或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培养问题求解的抽象思维
围绕课程案例营造项目或任务驱动的教学环境,通过体验认知,引导学生站在程序开发者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算法、构造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体验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理解计算思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一步评估常用的算法,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方式和算法进行处理,并解决问题。
通过问题递进式的层层设计,引导學生思考和辨析,拓展学生计算思维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实现问题的抽象、进行问题求解和形式化描述,并迁移至其他生活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做中学、学中做,内化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计算思维
教学过程摒弃概念和知识的简单堆积,紧紧围绕知识点创设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生活经验的活动案例和问题情境,从而将概念知识点融入到课程项目活动中,使课程既贴近教学实际需求,又能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由浅入深的项目操作任务,完成知识的学习与拓展,培养计算思维的迁移思想和实际问题具化解决的能力,内化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计算思维。
(三)用技术支撑教学活动的开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倡导多元化评价手段,学生通过VB的客户端程序的体验自动发送实时的客户端数据,教师监控服务器端程序接收并呈现数据,可以达到直观评价学生是否明确项目功能设计,在体验中是否快速理解算法思想的目的。学生在含有VB宏的PPT课件中完成项目式探究,教师既可以针对数据库中的学生答案进行评价,达到掌握学生计算思维的动态培养过程,按需实时调控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安排的目的;学生以程序开发者的角度完成教学内容的拓展应用并调试,教师按照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一对一实时指导与评价,引导学生结合服务器端程序的数据对他人作品进行评价,从而实现算法的理解和程序调试的心得分享。
在技术的支撑下,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旨在组织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程序的奥秘,提高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促成学生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结束语
本文建议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讨论。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根据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可以提高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合作,然后在建立高效的课堂的同时提高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信息技术老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独立研究,这是教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独立研究的同时,引入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创新知识,加深知识基础,而且可以鼓励学生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实践技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增强自己的核心信息技术技能。一门学科的教学基于生活环境,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最终应用于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应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相关的信息技术信息。提出的问题应该是真实的,并且与生活密切相关,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课堂练习。
参考文献
[1]李锋,柳瑞雪,任友群等.确立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再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1):46-55.DOI:10.3969/j.issn.1009-9670.2018.01.005.
[2]林泽珊,吴燕珊,陈燕珊等.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行为分析[J].教育导刊(上半月),2020(8):63-69.
[3]牛军平.立足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刍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7(10):88.
[4]朱紫艳.核心素养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19(11):148.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变得越来越完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在当今社会立足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与高中和小学相比,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机能日渐成熟,并且具有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在高中阶段,基于核心素养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已成为高中信息技术老师迫不及待共同探索的课题之一。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内涵
每个科目都有核心特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核心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以及人类发展各个阶段所需的积极因素。高中信息技术的核心能力主要与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有关。高效的课堂主要是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全面信息。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运用科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并防止学生厌倦学习。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培养目标
(一)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在信息时代,利用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有效地获取学习资源和内容。确实,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结果。学生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分解重要和困难的知识以及他们的个人学习条件,并使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并建立信息系统的在线技术。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过程中分析和分类学生的信息问题,并将这些困难的问题上传到互联网,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设备获得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然后提高自己的学习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核心能力内容,需要引起人们的充分关注。计算思维是指学生运用计算推理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题的能力。在使用计算科学思维方法时,有必要充分利用科学的领导作用。通常,可以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来理解计算推理。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图像处理能力,学生可能需要使用软件来绘制数学动作图。通过结合所学信息,学生不仅可以绘制动作图片,还可以准确绘制曲线的切线和阴影。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学知识得到了完全控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的学科及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所有学科教学中创新能力是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也是如此,有必要集中精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特定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将课堂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对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做出明智的决定,并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使用这些资源和工具以改善学习成果并改善自身状况。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构建数字学习环境,教师可以了解数字学习环境的优势,并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创建数字学习环境。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收集管理资源,使用数字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由于他们具有管理个人数字学习的能力,因此可以从学科管理过渡到数字信息集成。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从意识转变为技能和思维,进行创新和创造,并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技能。
(四)增强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
尽管在线世界是虚拟的,但它也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以避免非法行为。学生遭受某种程度的歧视,需要帮助学生确定信息社会在教授信息技术课程时必须遵循的规则。同时,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信息活动的隐患,并采用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以避免发生诸如数据泄漏之类的不良问题。此外,有必要正确处理和协调真实和虚拟身份,并使自己处于正确的观点中。利用一些时效性较强的真实案例可以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突出显示,学生们结合案情的背景和细节来彻底分析启蒙运动本身。随着这些实际案例的引入,课程的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在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明白自身对于维护信息社会的责任感。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实际案例
本节课源自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具体包含了解利用算法与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算法分析以及使用数组灵活存储批量数据、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等问题。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信息技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帮助他们探究数据与算法的知识,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思维。
本案例采取项目式任务驱动,通过以我们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加密解密问题引出任务需求,让学生根据项目任务,明确任务需求,培养学生从程序开发者角度去分析需求,合理把握分析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本案例引入贴近学生的“拆弹专家程序揭秘”情境,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课堂,依据实践结果选拔出优秀的拆弹专家。通过“营救体验”→“营救心得”→“小试牛刀”→“营救剖析”→“终极使命”→“营救思考与延伸”六个环节贯穿整个课堂。培养学生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数据的建模、存储、加工的能力,在问题的解决和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
通过让学生体验一个加密程序的部分开发过程。在体验中总结分析出实例中的密钥列表、密码表生成和存储的算法分析和并进行程序实现,在此基础上产生提高加密解密难度的新问题并加以解决,让所学知识得到拓展并迁移至解决其他加密解密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去。信息意识的培养主要在讨论和交流中渗透。以学为中心,从理解认知到拓展应用,搭建学习支架。 课前,在师生见面时介绍密码学的发展历程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中所学经典的维吉尼亚算法与学生的需求相得益彰。
为了精准把握学情,课前积极与学生展开交流,以9*9乘法表的逐步演变为实例了解学生思维,以明文密钥密文为线索的加密解密原理了解学生认知,以密码表为中心,为此准备了每位同学特有的个性化学习助手,目的是让学生聚焦课堂、明确任务和发散思维。
课中,问题设计的逻辑环环相扣,引导和帮助学生在问题的学习支架中快速达到理解认知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同,在任务驱动完成算法的设计时,安排了相应的拓展思考,根据实例中以明文中的字母,推算密码表中相应密文在一维数组中的位置;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瓶颈,合理组织课堂进行“说一说”、“想一想”和“写一写”的活动,让情景与知识相辅相成,螺旋上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基于项目式学习引导和提升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课后,学生通过神奇密码对加密解密原理的深思,进一步巩固数组下标推算的能力,并迁移至解决其他加密解密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去,搭建延伸思考的学习支架。
四、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利用项目驱动式学习或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培养问题求解的抽象思维
围绕课程案例营造项目或任务驱动的教学环境,通过体验认知,引导学生站在程序开发者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算法、构造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体验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理解计算思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一步评估常用的算法,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方式和算法进行处理,并解决问题。
通过问题递进式的层层设计,引导學生思考和辨析,拓展学生计算思维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实现问题的抽象、进行问题求解和形式化描述,并迁移至其他生活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做中学、学中做,内化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计算思维
教学过程摒弃概念和知识的简单堆积,紧紧围绕知识点创设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生活经验的活动案例和问题情境,从而将概念知识点融入到课程项目活动中,使课程既贴近教学实际需求,又能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由浅入深的项目操作任务,完成知识的学习与拓展,培养计算思维的迁移思想和实际问题具化解决的能力,内化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计算思维。
(三)用技术支撑教学活动的开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倡导多元化评价手段,学生通过VB的客户端程序的体验自动发送实时的客户端数据,教师监控服务器端程序接收并呈现数据,可以达到直观评价学生是否明确项目功能设计,在体验中是否快速理解算法思想的目的。学生在含有VB宏的PPT课件中完成项目式探究,教师既可以针对数据库中的学生答案进行评价,达到掌握学生计算思维的动态培养过程,按需实时调控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安排的目的;学生以程序开发者的角度完成教学内容的拓展应用并调试,教师按照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一对一实时指导与评价,引导学生结合服务器端程序的数据对他人作品进行评价,从而实现算法的理解和程序调试的心得分享。
在技术的支撑下,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旨在组织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程序的奥秘,提高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促成学生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结束语
本文建议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讨论。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根据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可以提高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合作,然后在建立高效的课堂的同时提高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信息技术老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独立研究,这是教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独立研究的同时,引入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创新知识,加深知识基础,而且可以鼓励学生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实践技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增强自己的核心信息技术技能。一门学科的教学基于生活环境,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最终应用于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应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相关的信息技术信息。提出的问题应该是真实的,并且与生活密切相关,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课堂练习。
参考文献
[1]李锋,柳瑞雪,任友群等.确立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再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1):46-55.DOI:10.3969/j.issn.1009-9670.2018.01.005.
[2]林泽珊,吴燕珊,陈燕珊等.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行为分析[J].教育导刊(上半月),2020(8):63-69.
[3]牛军平.立足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刍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7(10):88.
[4]朱紫艳.核心素养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19(1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