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现阶段美术教育中,随着新课改的推广与应用,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同时,积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美育教育,成为推动中学生蜕变、升华的突破口。初中是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转折点,需要立足于初中美术教育,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实现德育、美育与美术素质的全方面提高。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德育 美育
美术教学一直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培养德、智、体、美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深入校园,开展多种形式的美育、德育教育是各学校关注的重点。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在学习方式、教育方式上存在不同,更符合德育、美育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左右均衡”,两手抓德育、美育教育,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德育为先,开展全方面德育教育
1.以图画欣赏引入德育内容。
在美术教育中,图画欣赏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通过列举大量经典图画,使学生充分领略图画大师在创作、绘画过程中的特点、风格。在现阶段德育教育中,图画欣赏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的《绘画中永生》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名的画,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在图画欣赏中,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这些作品的构思、色彩布局等,并简单向同学介绍上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在同学欣赏作品时,教师可以向同学介绍达·芬奇的生平,并结合信息化设备播放与达·芬奇相关的视频。播放视频后,学生了解到达·芬奇在生物学、工程学、美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引起好奇。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同学:“同学们,达·芬奇的作品是不是非常优秀呢?”在得到同学的答案后,教师做进一步引导:“达·芬奇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多的成就,与其日常努力是分不开的,他能充分利用每一秒时间学习、工作,那么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呢?”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同学们就会陷入沉思,分析自己目前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正确认识自身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通过教学,学生不仅能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更能认识到自身在时间利用上存在的不足,实现德育教育。
2.开拓学生思维,渗透德育思想。
开拓学生思维是现代美术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引入大量积极读物,在开拓学生思想的同时渗透德育思想,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八年级(上)《历史的画卷》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开国大典》等具有代表性的图画,再结合当前社会关注的“9.3阅兵”等,从网上获取与抗日战争相关的视频,并引发学生思考: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中,中国军民是如何战胜外来侵越者的呢?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地雷战》等红色电影,激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思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有关爱国主义思想的学习中。学生经过学习,能在感叹国家快速发展的同时,知道当前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伟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实现爱国精神教育与传播。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当前社会热门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电影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爱国主义思想。
二、美育为辅,开展全方面美育教育
1.引入课本内容,重视美元素传播。
在美术教学中重视课堂内容与课本内容的结合,在充分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使学生对美术元素有更深刻的了解,最终掌握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形体美等。对教师而言,美术教材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因此需要充分挖掘教材美,使学生通过教材接受美育教育。
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七年级(下)《线的魅力》教学中,教师可引入著名画家凡·高的作品《向日葵》要求同学发言,分析这幅画中的向日葵哪一朵最漂亮、为什么。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会详细观察《向日葵》这幅画,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向日葵线条变化等判断这图画的独特艺术美。最后,教师可以总结这幅书画作品中的特点与要求,分析美在这幅画中的具体体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教师根据课本“线条”的要求,引入凡·高的《向日葵》,让同学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后期讨论与分析,加深同学对特殊美的认识。
2.以生活为媒介,探寻生活中的图画美。
图画源于生活,为更好地开展美育教学,教师需要以实际生活为原本,将具体生活引入课堂中,淡化“美”这种抽象概念对学生认知的影响,使“美”具体化、生活化,有利于进行美育教育。
以《从心底接触自然》教学为例,在这堂课上,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接触大自然,通过绘画、摄像等方法将生活中的自然美记录下来。在美术课上,教师邀请各个同学上台发言,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分析这个作品中的美的元素,如高山、蓝天白云、翠柳小河等。在课堂上,教师完全将时间交给同学,让同学之间通过互相讨论加强对美的认识。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对本堂课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先根据同学们的作品,介绍自己对生活美的认识;再根据教育大纲要求,简单介绍未来同学寻找生活美的方向,并对其中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最后明确追寻“美”时的基本方向,使同学能在正确方向上接受美育教育。
通过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寻找“美”,并对“美”这种抽象的概念有了正确认识,实现了美育教育。
学生的学习道路就像走独木桥一样,忽视左边、忽视右边都不能顺利走完独木桥,而德育、美育作为“一左一右”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重视与传播,对初中美术教师而言,在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到时代赋予自身的使命,通过积极优化教学方法,实现德育思想、美育思想的传播,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简单讨论初中美术教学中德育、美育教学的相关内容,对教师而言,教学中要正确认识到学生年龄、性格特点等因素对教学成果的影响,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在未来工作中重视对微技术的应用,以多种渠道实现德育、美育思想传播,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俊杰.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文体艺术),2015(05):145.
[2]王景艳,黄小华.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3(08):143-144.
[3]陆春.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美术教育研究,2014(07):78.
[4]柯立红.试论学校美育中的美术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02):17-19.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德育 美育
美术教学一直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培养德、智、体、美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深入校园,开展多种形式的美育、德育教育是各学校关注的重点。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在学习方式、教育方式上存在不同,更符合德育、美育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左右均衡”,两手抓德育、美育教育,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德育为先,开展全方面德育教育
1.以图画欣赏引入德育内容。
在美术教育中,图画欣赏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通过列举大量经典图画,使学生充分领略图画大师在创作、绘画过程中的特点、风格。在现阶段德育教育中,图画欣赏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的《绘画中永生》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名的画,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在图画欣赏中,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这些作品的构思、色彩布局等,并简单向同学介绍上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在同学欣赏作品时,教师可以向同学介绍达·芬奇的生平,并结合信息化设备播放与达·芬奇相关的视频。播放视频后,学生了解到达·芬奇在生物学、工程学、美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引起好奇。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同学:“同学们,达·芬奇的作品是不是非常优秀呢?”在得到同学的答案后,教师做进一步引导:“达·芬奇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多的成就,与其日常努力是分不开的,他能充分利用每一秒时间学习、工作,那么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呢?”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同学们就会陷入沉思,分析自己目前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正确认识自身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通过教学,学生不仅能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更能认识到自身在时间利用上存在的不足,实现德育教育。
2.开拓学生思维,渗透德育思想。
开拓学生思维是现代美术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引入大量积极读物,在开拓学生思想的同时渗透德育思想,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八年级(上)《历史的画卷》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开国大典》等具有代表性的图画,再结合当前社会关注的“9.3阅兵”等,从网上获取与抗日战争相关的视频,并引发学生思考: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中,中国军民是如何战胜外来侵越者的呢?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地雷战》等红色电影,激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思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有关爱国主义思想的学习中。学生经过学习,能在感叹国家快速发展的同时,知道当前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伟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实现爱国精神教育与传播。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当前社会热门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电影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爱国主义思想。
二、美育为辅,开展全方面美育教育
1.引入课本内容,重视美元素传播。
在美术教学中重视课堂内容与课本内容的结合,在充分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使学生对美术元素有更深刻的了解,最终掌握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形体美等。对教师而言,美术教材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因此需要充分挖掘教材美,使学生通过教材接受美育教育。
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七年级(下)《线的魅力》教学中,教师可引入著名画家凡·高的作品《向日葵》要求同学发言,分析这幅画中的向日葵哪一朵最漂亮、为什么。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会详细观察《向日葵》这幅画,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向日葵线条变化等判断这图画的独特艺术美。最后,教师可以总结这幅书画作品中的特点与要求,分析美在这幅画中的具体体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教师根据课本“线条”的要求,引入凡·高的《向日葵》,让同学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后期讨论与分析,加深同学对特殊美的认识。
2.以生活为媒介,探寻生活中的图画美。
图画源于生活,为更好地开展美育教学,教师需要以实际生活为原本,将具体生活引入课堂中,淡化“美”这种抽象概念对学生认知的影响,使“美”具体化、生活化,有利于进行美育教育。
以《从心底接触自然》教学为例,在这堂课上,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接触大自然,通过绘画、摄像等方法将生活中的自然美记录下来。在美术课上,教师邀请各个同学上台发言,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分析这个作品中的美的元素,如高山、蓝天白云、翠柳小河等。在课堂上,教师完全将时间交给同学,让同学之间通过互相讨论加强对美的认识。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对本堂课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先根据同学们的作品,介绍自己对生活美的认识;再根据教育大纲要求,简单介绍未来同学寻找生活美的方向,并对其中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最后明确追寻“美”时的基本方向,使同学能在正确方向上接受美育教育。
通过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寻找“美”,并对“美”这种抽象的概念有了正确认识,实现了美育教育。
学生的学习道路就像走独木桥一样,忽视左边、忽视右边都不能顺利走完独木桥,而德育、美育作为“一左一右”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重视与传播,对初中美术教师而言,在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到时代赋予自身的使命,通过积极优化教学方法,实现德育思想、美育思想的传播,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简单讨论初中美术教学中德育、美育教学的相关内容,对教师而言,教学中要正确认识到学生年龄、性格特点等因素对教学成果的影响,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在未来工作中重视对微技术的应用,以多种渠道实现德育、美育思想传播,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俊杰.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文体艺术),2015(05):145.
[2]王景艳,黄小华.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3(08):143-144.
[3]陆春.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美术教育研究,2014(07):78.
[4]柯立红.试论学校美育中的美术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0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