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我积极参与宁化教育局课改办发起的“学·导·用”课堂模式改革。在改革实践过程中,亲眼看到课改带来的课堂变革,也亲自实践着数学课改带来的新理念。发现,原来数学课可以这样上:如先学后教、由听变讲、合作与探究等都是数学课改后的新变化。本文是笔者走在数学课改的路上,边走边悟,对数学课改的一些新的认识与体会。
关键词:先学后教;由听变讲;合作探究;我的感悟
我是2002年毕业从事教育工作的,从2002-2010年期间,我都是用传统的课堂为学生上课。学生上课无精打采,老师也上得枯燥无味。在2010年我縣实行“学·导·用”课堂模式,我是第一批报名参加的,在这几年间的课改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原来课可以这么上:
一、先学后教,前置研究
用传统课堂模式教学的那几年,虽然我的教学成绩在同年段中很不错,但是发现很多学生学习很被动,学习数学没有兴趣。学生整天忙于完成作业,重复的做题,对题目缺乏理解,知识技能没有提高。对于未见过的题型无从下手,考试缺乏自信,成绩很不稳定。然而采用“学·导·用”课堂模式后,发现学生整个人都变了。“学·导·用”课堂模式需要老师提前印发前置研究单,要求每个同学课前认真研读课本。对于研究单要求学生尽量自己完成,在研究单中要有自己的困惑、补充、发现等,然后在课堂中利用小组交流的时间把自己的困惑、补充、发现与小组进行交流。若小组中交流后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可以拿出来进行全班交流。这样的学习活动,很受学生欢迎,有的很想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别人,有的很想听听自己的困惑别人是如何解决的。
下面是我设计的一节前置研究单:
二、同底数幂的乘法前置探究单
1.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2)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认真研读课本第2页至第3页,回答书本所提出的问题,完成“议一议”和“想一想”,看懂书本例题后独立完成研究单,有疑问的在问题前标上“?”。
2.自主学习
问题1:(1)25、(-3)3表示什么?
(2)10×10×10×10×10可以写成 形式
(3)
(4)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其中分别叫做什么?
问题2:尝试完成下列各题的运算?结果用幂的形式表示。
(1)108×103 (2)53×52
(3)23×24 (4)am·an
问题3:通过上面问题2,你有什么发现?你能对这种运算命名吗?这些运算是怎样进行的?请说出你的想法并与同学交流。
问题4:计算下列各题,说出你的方法?你要提醒大家的是什么?
(1)x2·x5 (2)(a+b)(a+b)6
(3)2×22×23 (4)xn·x3n+1
问题5:每个小组尝试编一道题与同学分享。
三、由听变讲,增强互动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整节课基本上是满堂灌。学生听得很无聊,时常会有人开小差或想睡觉,整节课的效率非常低。“学·导·用”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上课模式,课前自主学习的前置研究单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质疑,以及自己的补充、发现等要求学生在全班同学前展示。为了在课堂上展示自我,得到大家的肯定,每个人都会认真的做好前置研究单。关于“学·导·用”教学模式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增强的情况,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章,这里不再赘述。
四、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下面是《平方差公式》的合作探究:
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下面是学生自主学习补充质疑过程:
生1:我发现结果都是平方差。
生2:我发现x2-22=x2-4,(-x)2-y2=x2
-y2,12-(3a)2=1-9a2。
生3:我发现可以套用公式(a+b)(a-b)=a2-b2。
生4:那我想问这题是否可套用公式?
生5:我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发现结果等于。
生6:可以,我发现利用加法交换律可变形为,就可利用公式了,学生顿时恍然大悟。
师继续追问:什么形式就可以利用平方差公式呢?请看下面这题:
判断:下列各式都能用平方差公式吗?
①;
②;
③;
④;
⑤.
当讲解(-m-n)(m-n)时,以下是学生课堂质疑过程:
生1:此题可用公式。
生2:我觉得先观察公式,符号相同的为a,相反的为b.上题两项符号都相反,所以不能套用公式。
所有同学异口同声:哦,那不是很简单。
师继续追问:你能总结下如何判断式子是否能用平方差公式吗?怎么进行运用?
生:二项式乘以二项式,观察是否有一项符号相同,另一项符号相反,运用时符号相同的为a,相反的为b,直接套用公式即可。
生:我有个自己的歸纳:先观察式子特点,没有改变形象的是老大,改变形象的是老二。如:(-a-3)(a-3)中的a改变了形象,是“老二”,-3没有改变形象,是“老大”,即用老大的平方减老二的平方,即(-3)2-a2。
五、我的感悟
前例《同底数幂的乘法》前置探究单处处提醒学生想什么,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很有兴趣,希望每道题都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到时和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想法,并且也给了学生相互学习的机会,使小组间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提高信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导·用”课堂模式,给了每个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由听变讲,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每位同学都可以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质疑、见解,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当小老师。学生巫华山刚上七年级时,基础非常差,刚开始上课也时常会开小差。后来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让他上来展示,虽然有时会讲错,但一点都不会影响他学习数学的热情,他每天只要一上数学课,他就坐得端端正正,成绩进步明显。
合作探究过程中,当同学上台讲对一个一个同学们的疑难问题时,当同学们的每次发现赢得大家掌声时,当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同组同学肯定时,那就是一种成功,一种优越感,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这就是我们“学·导·用”课堂模式的魅力所在。
我很庆幸我选择了课改,我的课堂从此变得富有生命活力。学生在课堂中可以自己学、小组互学、自己讲、相互提困惑、相互解决问题,课堂互动性很强,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荆志强.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04.
关键词:先学后教;由听变讲;合作探究;我的感悟
我是2002年毕业从事教育工作的,从2002-2010年期间,我都是用传统的课堂为学生上课。学生上课无精打采,老师也上得枯燥无味。在2010年我縣实行“学·导·用”课堂模式,我是第一批报名参加的,在这几年间的课改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原来课可以这么上:
一、先学后教,前置研究
用传统课堂模式教学的那几年,虽然我的教学成绩在同年段中很不错,但是发现很多学生学习很被动,学习数学没有兴趣。学生整天忙于完成作业,重复的做题,对题目缺乏理解,知识技能没有提高。对于未见过的题型无从下手,考试缺乏自信,成绩很不稳定。然而采用“学·导·用”课堂模式后,发现学生整个人都变了。“学·导·用”课堂模式需要老师提前印发前置研究单,要求每个同学课前认真研读课本。对于研究单要求学生尽量自己完成,在研究单中要有自己的困惑、补充、发现等,然后在课堂中利用小组交流的时间把自己的困惑、补充、发现与小组进行交流。若小组中交流后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可以拿出来进行全班交流。这样的学习活动,很受学生欢迎,有的很想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别人,有的很想听听自己的困惑别人是如何解决的。
下面是我设计的一节前置研究单:
二、同底数幂的乘法前置探究单
1.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2)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认真研读课本第2页至第3页,回答书本所提出的问题,完成“议一议”和“想一想”,看懂书本例题后独立完成研究单,有疑问的在问题前标上“?”。
2.自主学习
问题1:(1)25、(-3)3表示什么?
(2)10×10×10×10×10可以写成 形式
(3)
(4)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其中分别叫做什么?
问题2:尝试完成下列各题的运算?结果用幂的形式表示。
(1)108×103 (2)53×52
(3)23×24 (4)am·an
问题3:通过上面问题2,你有什么发现?你能对这种运算命名吗?这些运算是怎样进行的?请说出你的想法并与同学交流。
问题4:计算下列各题,说出你的方法?你要提醒大家的是什么?
(1)x2·x5 (2)(a+b)(a+b)6
(3)2×22×23 (4)xn·x3n+1
问题5:每个小组尝试编一道题与同学分享。
三、由听变讲,增强互动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整节课基本上是满堂灌。学生听得很无聊,时常会有人开小差或想睡觉,整节课的效率非常低。“学·导·用”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上课模式,课前自主学习的前置研究单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质疑,以及自己的补充、发现等要求学生在全班同学前展示。为了在课堂上展示自我,得到大家的肯定,每个人都会认真的做好前置研究单。关于“学·导·用”教学模式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增强的情况,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章,这里不再赘述。
四、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下面是《平方差公式》的合作探究:
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下面是学生自主学习补充质疑过程:
生1:我发现结果都是平方差。
生2:我发现x2-22=x2-4,(-x)2-y2=x2
-y2,12-(3a)2=1-9a2。
生3:我发现可以套用公式(a+b)(a-b)=a2-b2。
生4:那我想问这题是否可套用公式?
生5:我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发现结果等于。
生6:可以,我发现利用加法交换律可变形为,就可利用公式了,学生顿时恍然大悟。
师继续追问:什么形式就可以利用平方差公式呢?请看下面这题:
判断:下列各式都能用平方差公式吗?
①;
②;
③;
④;
⑤.
当讲解(-m-n)(m-n)时,以下是学生课堂质疑过程:
生1:此题可用公式。
生2:我觉得先观察公式,符号相同的为a,相反的为b.上题两项符号都相反,所以不能套用公式。
所有同学异口同声:哦,那不是很简单。
师继续追问:你能总结下如何判断式子是否能用平方差公式吗?怎么进行运用?
生:二项式乘以二项式,观察是否有一项符号相同,另一项符号相反,运用时符号相同的为a,相反的为b,直接套用公式即可。
生:我有个自己的歸纳:先观察式子特点,没有改变形象的是老大,改变形象的是老二。如:(-a-3)(a-3)中的a改变了形象,是“老二”,-3没有改变形象,是“老大”,即用老大的平方减老二的平方,即(-3)2-a2。
五、我的感悟
前例《同底数幂的乘法》前置探究单处处提醒学生想什么,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很有兴趣,希望每道题都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到时和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想法,并且也给了学生相互学习的机会,使小组间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提高信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导·用”课堂模式,给了每个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由听变讲,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每位同学都可以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质疑、见解,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当小老师。学生巫华山刚上七年级时,基础非常差,刚开始上课也时常会开小差。后来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让他上来展示,虽然有时会讲错,但一点都不会影响他学习数学的热情,他每天只要一上数学课,他就坐得端端正正,成绩进步明显。
合作探究过程中,当同学上台讲对一个一个同学们的疑难问题时,当同学们的每次发现赢得大家掌声时,当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同组同学肯定时,那就是一种成功,一种优越感,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这就是我们“学·导·用”课堂模式的魅力所在。
我很庆幸我选择了课改,我的课堂从此变得富有生命活力。学生在课堂中可以自己学、小组互学、自己讲、相互提困惑、相互解决问题,课堂互动性很强,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荆志强.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