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先祖的优秀品德,是我们追思祖先启迪后人的一种方式。只有把祖先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下去,才能以昂扬的志气创新未来的世界。
【关键词】弘扬;美德;传承;发扬;光大
Li Mi "Statement," the Apocalypse
Chen YaliZuo Xue
【Abstract】Of the Chinese nation's traditional virtues of the ancestors inherited the excellent qualities, is the ancestor memorial service a way to inspire future generations. Only the excellent quality of ancestors inherited and carried forward, with high ambition and innovation to the world of the future.
【Key words】Carry forward; Virtue; Heritage; Forward; Everbright
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生活水平的改善,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又有了新的内涵,追思先祖启迪后人,警示世人“破镜重圆、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化干戈为玉帛、痛改前非、三省吾身……”。因此文化的传承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是根深蒂固的民族习俗,不仅有它的悠久历史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更要教育我们下一代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
每遇节假日,赴炎陵、奔黄陵、接踵而至汉高祖刘邦墓地祭祖,规模之大气势之宏空前绝后,泱泱大千世界人人皆云集于此上香祭祖,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立足于世界之林的伟大举措!缅怀祖先人生所体现的价值,昭示后人珍惜生命,爱惜时间,审视自己应该怎样走过今后的人生道路,李密的《陈情表》千百年来堪称“孝本”,读《陈情表》,教育孩子从小尽孝尽忠,爱家爱国,报效祖国;青少年最具可塑性,父母是儿女一生中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给儿女一生带来重要影响,因此做父母的应该抓住机遇;以此为鉴,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每位家长的首要任务。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分子,只有爱家才能爱国。重温遗德,启迪人生,这才是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从事教育宣传工作的我们,更应该弘扬传统文化,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增添一份力量。
《陈情表》又名《陈情事表》,见于萧统《昭明文选》中,是李密流传下来的惟一作品。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深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令郡县按时供养他的祖母。是什么原因打动了晋武帝?是李密对祖母的至孝的真情,是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困难处境,以及对晋武帝“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效忠保证。全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不仅打动了晋武帝,也打动了后世的读者。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即太子侍从官),就是文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李密首先要表达自己对祖母的关心和祖母对自己的重要性,然后道出君王对自己的赏识和自己本来亦想为君王奉献余身的意愿,又从君王自建朝以来实行仁义,孝为先;之所以自己不出来做官,就是因为要孝敬老祖母,这样一种提法自然是“合法”的了。李密对自己坎坷遭遇、艰难处境的曲折“陈情”;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李密答应在老祖母去世之后还会为朝廷效力,这样的赤子之心和忠君爱国之情怎能不感人肺腑!‘父母在不远游’,孝之道,自古有之,它贯穿着人类文明的长河。百善孝为先,这孝,是善,也是本性。不论是好人,还是恶人,年轻年老,都应该有孝心,乌鸦尚知反哺,人若不行孝道,乃被世人痛斥。
李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出来做官,除了在“孝”字上大做文章外,还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来打动晋武帝。从文章中可以想见,李密在构思《陈情表》时,有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其次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刘的孝情。但是当他提笔写文章时,便把这三种感情重新加以整理,经过冷静的回味,压抑了前两种感情,只在文中含蓄地一笔带过,融入对祖母刘的孝情之中。而对后一种感情则大肆渲染,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即“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从这样一种情境出发,李密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然后反复强调祖母刘的病:如第一段的“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的“刘病日笃”;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这样,李密的孝情就不同于一般的祖孙之情,而是在特定情境中的特殊孝情。
李密用44岁和96岁两个年龄的对比,表明自己“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提出解决问题两全其美的办法:先尽孝道,后报国恩。写到这里,作者才明确地提出陈情的目的:“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接着宕开一笔,表明表上所写的句句都是实情:“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在这种情况下,标榜以孝治国的晋武帝,只能对李密的行为表示同意和支持。但是作者仍意犹未尽,再次恳请“愿陛下矜憨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语气更加谦卑、低下,简直是在含泪哀求。结尾“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暗合上文“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之意,以生死必报大恩的保证结束了全文。忠爱之情溢于言表,更显示出请求的迫切和辞意的诚恳。此情可待成追忆,对祖母刘的孝情,就显得更真实,更深切,更动人。
从《陈情表》中我们动容于李密对祖母对君主的忠孝,同时也感慨晋武帝司马炎能宽和豁达,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做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在中华文明史中,孝文化以其强劲的活力历久弥新,世代传承。
从《陈情表》中我们动情于李密对祖母对君主的忠孝,同时也感慨晋武帝司马炎能宽和豁达,彰显以孝治天下的恩德。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做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在中华文明史中,孝文化以其强劲的活力世代传承。孝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李密为了照顾祖母,三番五次拒绝为官,他不怕晋武帝降罪于他,因为祖母对他来说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李密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在现代教育大力提倡“科教兴国”的同时,我们的教育更应重视从小传播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试问一个不懂得“孝亲”的人何以能“安家”,何以能“忠国”。
在高考指挥棒下,许多教育追求的恐怕是“首高分,次多艺”。一部分老师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这“其他的”能是什么呢?我们在教育大踏步向前,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培养出了许多有才无德的问题青年。自马家爵之后大学生犯罪率逐年增长,殴打父母者有之,弑父害母者有之,杀亲灭友者有之。这些人中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乃至硕士、博士。面对这些可悲的现实,我们冷静反思,不禁惊讶我们在努力跟世界接轨的同时却把老祖宗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丢了!
孝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美德,在孝悌观念日渐淡薄的今天,对青少年进行适宜的孝悌观的渗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道德修养之一。就让我们通过《陈情表》学李密的孝,聆听圣人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世代相传携手并肩,发扬光大吧!
收稿日期:2011-05-17
【关键词】弘扬;美德;传承;发扬;光大
Li Mi "Statement," the Apocalypse
Chen YaliZuo Xue
【Abstract】Of the Chinese nation's traditional virtues of the ancestors inherited the excellent qualities, is the ancestor memorial service a way to inspire future generations. Only the excellent quality of ancestors inherited and carried forward, with high ambition and innovation to the world of the future.
【Key words】Carry forward; Virtue; Heritage; Forward; Everbright
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生活水平的改善,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又有了新的内涵,追思先祖启迪后人,警示世人“破镜重圆、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化干戈为玉帛、痛改前非、三省吾身……”。因此文化的传承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是根深蒂固的民族习俗,不仅有它的悠久历史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更要教育我们下一代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
每遇节假日,赴炎陵、奔黄陵、接踵而至汉高祖刘邦墓地祭祖,规模之大气势之宏空前绝后,泱泱大千世界人人皆云集于此上香祭祖,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立足于世界之林的伟大举措!缅怀祖先人生所体现的价值,昭示后人珍惜生命,爱惜时间,审视自己应该怎样走过今后的人生道路,李密的《陈情表》千百年来堪称“孝本”,读《陈情表》,教育孩子从小尽孝尽忠,爱家爱国,报效祖国;青少年最具可塑性,父母是儿女一生中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给儿女一生带来重要影响,因此做父母的应该抓住机遇;以此为鉴,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每位家长的首要任务。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分子,只有爱家才能爱国。重温遗德,启迪人生,这才是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从事教育宣传工作的我们,更应该弘扬传统文化,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增添一份力量。
《陈情表》又名《陈情事表》,见于萧统《昭明文选》中,是李密流传下来的惟一作品。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深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令郡县按时供养他的祖母。是什么原因打动了晋武帝?是李密对祖母的至孝的真情,是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困难处境,以及对晋武帝“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效忠保证。全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不仅打动了晋武帝,也打动了后世的读者。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即太子侍从官),就是文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李密首先要表达自己对祖母的关心和祖母对自己的重要性,然后道出君王对自己的赏识和自己本来亦想为君王奉献余身的意愿,又从君王自建朝以来实行仁义,孝为先;之所以自己不出来做官,就是因为要孝敬老祖母,这样一种提法自然是“合法”的了。李密对自己坎坷遭遇、艰难处境的曲折“陈情”;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李密答应在老祖母去世之后还会为朝廷效力,这样的赤子之心和忠君爱国之情怎能不感人肺腑!‘父母在不远游’,孝之道,自古有之,它贯穿着人类文明的长河。百善孝为先,这孝,是善,也是本性。不论是好人,还是恶人,年轻年老,都应该有孝心,乌鸦尚知反哺,人若不行孝道,乃被世人痛斥。
李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出来做官,除了在“孝”字上大做文章外,还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来打动晋武帝。从文章中可以想见,李密在构思《陈情表》时,有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其次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刘的孝情。但是当他提笔写文章时,便把这三种感情重新加以整理,经过冷静的回味,压抑了前两种感情,只在文中含蓄地一笔带过,融入对祖母刘的孝情之中。而对后一种感情则大肆渲染,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即“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从这样一种情境出发,李密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然后反复强调祖母刘的病:如第一段的“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的“刘病日笃”;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这样,李密的孝情就不同于一般的祖孙之情,而是在特定情境中的特殊孝情。
李密用44岁和96岁两个年龄的对比,表明自己“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提出解决问题两全其美的办法:先尽孝道,后报国恩。写到这里,作者才明确地提出陈情的目的:“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接着宕开一笔,表明表上所写的句句都是实情:“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在这种情况下,标榜以孝治国的晋武帝,只能对李密的行为表示同意和支持。但是作者仍意犹未尽,再次恳请“愿陛下矜憨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语气更加谦卑、低下,简直是在含泪哀求。结尾“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暗合上文“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之意,以生死必报大恩的保证结束了全文。忠爱之情溢于言表,更显示出请求的迫切和辞意的诚恳。此情可待成追忆,对祖母刘的孝情,就显得更真实,更深切,更动人。
从《陈情表》中我们动容于李密对祖母对君主的忠孝,同时也感慨晋武帝司马炎能宽和豁达,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做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在中华文明史中,孝文化以其强劲的活力历久弥新,世代传承。
从《陈情表》中我们动情于李密对祖母对君主的忠孝,同时也感慨晋武帝司马炎能宽和豁达,彰显以孝治天下的恩德。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做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在中华文明史中,孝文化以其强劲的活力世代传承。孝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李密为了照顾祖母,三番五次拒绝为官,他不怕晋武帝降罪于他,因为祖母对他来说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李密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在现代教育大力提倡“科教兴国”的同时,我们的教育更应重视从小传播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试问一个不懂得“孝亲”的人何以能“安家”,何以能“忠国”。
在高考指挥棒下,许多教育追求的恐怕是“首高分,次多艺”。一部分老师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这“其他的”能是什么呢?我们在教育大踏步向前,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培养出了许多有才无德的问题青年。自马家爵之后大学生犯罪率逐年增长,殴打父母者有之,弑父害母者有之,杀亲灭友者有之。这些人中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乃至硕士、博士。面对这些可悲的现实,我们冷静反思,不禁惊讶我们在努力跟世界接轨的同时却把老祖宗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丢了!
孝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美德,在孝悌观念日渐淡薄的今天,对青少年进行适宜的孝悌观的渗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道德修养之一。就让我们通过《陈情表》学李密的孝,聆听圣人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世代相传携手并肩,发扬光大吧!
收稿日期:201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