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难,小学生自主作文更难,很多小学生都缺乏写作的热情和信心。信息技术成为深化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笔者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融合的尝试和实践,从“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搭建评—改的平台”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旨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写作的能力,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
一、利用网络积累,给源头注活水
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除了生活实践这一个渠道,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提炼写作素材。如今,网络成为了人类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重要渠道,让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低成本、高效、便捷,即便足不出户也能获取海量的知识。网络也是学生积累素材的一条高效途径。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拓展写作资源,在作文指导课前围绕作文主题收集好词佳句、写作技法、精彩美文等材料。通过网络获取、加工、提炼写作材料,有利于学生从中吸收养分,为日后进行自主写作在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方面开阔思路。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之源自然泉水丰盈,学生的作文自然也写得更加生动、具体。若能结合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对从网络上收集的材料进行交流、讨论、分类、汇总,更能集思广益,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启迪思路。有了不竭的写作资源,学生自主作文时就能滔滔不绝,言之有物,言之有文。
笔者在《写一种民间习俗》的作文教学前,曾要求学生除了要收集本地的民俗,还要注意从网上收集其他地区的自己感兴趣的民俗资料,再对比两个民俗的异同,让全班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总,对同一个习俗活动的开展过程进行补充,或者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结果,学生在交流时非常踊跃地发言,合作把过春节贴对联这一习俗的由来、寓意等补充具体,等到自主作文时,也能一气呵成地把这一习俗写出来。
二、创设情境激趣,用小手写童心
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声音、图像、视频进行综合呈现,图文并茂,声画同步,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游戏化等特点,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信息技术与作文指导相结合,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配合教师循循善诱的语言、丰富的肢体语言,让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训练转变成生动的、高效的情境学习,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写作素养和自主作文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写景时,通过图片、视频展示,配合优美舒缓的音乐,将美丽多姿的自然景色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花、鸟、虫、鱼、竹、木、石……即便学生没有亲自去观赏过这些风景,借助多媒体也能触发写作灵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景可写;在指导学生写人时,通过动画、电影、电视片段和图画等,展示一些有特色的人物及其生活片段,引导学生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并展开合理地想象,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自由表达。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将写作对象转向生活中的人,活用学到的写作手法;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如果直接要求学生根据作文要求展开想象,学生往往一时难以下笔,若通过动画制作软件,制作与作文主题相关的有趣的视频片段,把文本材料变成生动的直观的场景,结合动画引导学生进行改写、补写、续写、扩写等,帮助学生充实写作内容……在不同类型的作文课上,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充分地参与。
在指导学生写作《猜猜他是谁》时,笔者先后通过课件展示了几段描写人物的文字: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贪吃好睡……这些文段生动描述了人物的特点,学生根据文字自然而然地猜测出文段所描写的人物,学生学习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了。教师再适时点拨学生,写人要像刚才展示的文段一样抓住人物的外貌、爱好、性格等特点,学生也就能比较深刻地记住写人的要领。
三、搭建评议平台,择其善者而从
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搭建议论—评讲的平台,引导学生对典型的习作作品进行交流并评改。在班內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有时候组织学生小组内对习作进行互评互改,再把修改后的小组优秀作文通过投屛软件在大屏幕上展示;有时让学生上讲台边诵读边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议,并提出修改意见;有时候由教师选出部分比较典型的学生习作,其他同学对这些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其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努力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并适时点拔、引导,实现师生、生生的良性互动、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习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自主作文、赏析作文、修改作文的能力得到提高。
评改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评改,而应该把修改习作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去自改、互改,从选材立意是否恰当、谋篇布局是否合理、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评议,对字、词、句、段、标点符号等内容细致地进行修改,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自然更加明确习作要求,渐渐学会赏析和取长补短,将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迁移,提高自主写作能力。
笔者在《一件新鲜的事》的作文教评讲课中,首先利用多媒体将准备好的典型性习作展示在屏幕上,并在其边沿附上写作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写作要求,对范文进行赏析,分析范文好在何处,接着出示“病文”,让学生对比两者,通过合作学习对“病文”进行修改,最后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剖析自己的习作存在的问题。虽然,这个题材不算新鲜,但是经过自改、互改,许多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佳作,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写出了新意。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融合,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由的天地里翱翔,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彰显,让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都得到张扬。
一、利用网络积累,给源头注活水
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除了生活实践这一个渠道,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提炼写作素材。如今,网络成为了人类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重要渠道,让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低成本、高效、便捷,即便足不出户也能获取海量的知识。网络也是学生积累素材的一条高效途径。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拓展写作资源,在作文指导课前围绕作文主题收集好词佳句、写作技法、精彩美文等材料。通过网络获取、加工、提炼写作材料,有利于学生从中吸收养分,为日后进行自主写作在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方面开阔思路。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之源自然泉水丰盈,学生的作文自然也写得更加生动、具体。若能结合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对从网络上收集的材料进行交流、讨论、分类、汇总,更能集思广益,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启迪思路。有了不竭的写作资源,学生自主作文时就能滔滔不绝,言之有物,言之有文。
笔者在《写一种民间习俗》的作文教学前,曾要求学生除了要收集本地的民俗,还要注意从网上收集其他地区的自己感兴趣的民俗资料,再对比两个民俗的异同,让全班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总,对同一个习俗活动的开展过程进行补充,或者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结果,学生在交流时非常踊跃地发言,合作把过春节贴对联这一习俗的由来、寓意等补充具体,等到自主作文时,也能一气呵成地把这一习俗写出来。
二、创设情境激趣,用小手写童心
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声音、图像、视频进行综合呈现,图文并茂,声画同步,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游戏化等特点,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信息技术与作文指导相结合,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配合教师循循善诱的语言、丰富的肢体语言,让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训练转变成生动的、高效的情境学习,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写作素养和自主作文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写景时,通过图片、视频展示,配合优美舒缓的音乐,将美丽多姿的自然景色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花、鸟、虫、鱼、竹、木、石……即便学生没有亲自去观赏过这些风景,借助多媒体也能触发写作灵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景可写;在指导学生写人时,通过动画、电影、电视片段和图画等,展示一些有特色的人物及其生活片段,引导学生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并展开合理地想象,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自由表达。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将写作对象转向生活中的人,活用学到的写作手法;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如果直接要求学生根据作文要求展开想象,学生往往一时难以下笔,若通过动画制作软件,制作与作文主题相关的有趣的视频片段,把文本材料变成生动的直观的场景,结合动画引导学生进行改写、补写、续写、扩写等,帮助学生充实写作内容……在不同类型的作文课上,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充分地参与。
在指导学生写作《猜猜他是谁》时,笔者先后通过课件展示了几段描写人物的文字: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贪吃好睡……这些文段生动描述了人物的特点,学生根据文字自然而然地猜测出文段所描写的人物,学生学习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了。教师再适时点拨学生,写人要像刚才展示的文段一样抓住人物的外貌、爱好、性格等特点,学生也就能比较深刻地记住写人的要领。
三、搭建评议平台,择其善者而从
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搭建议论—评讲的平台,引导学生对典型的习作作品进行交流并评改。在班內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有时候组织学生小组内对习作进行互评互改,再把修改后的小组优秀作文通过投屛软件在大屏幕上展示;有时让学生上讲台边诵读边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议,并提出修改意见;有时候由教师选出部分比较典型的学生习作,其他同学对这些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其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努力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并适时点拔、引导,实现师生、生生的良性互动、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习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自主作文、赏析作文、修改作文的能力得到提高。
评改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评改,而应该把修改习作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去自改、互改,从选材立意是否恰当、谋篇布局是否合理、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评议,对字、词、句、段、标点符号等内容细致地进行修改,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自然更加明确习作要求,渐渐学会赏析和取长补短,将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迁移,提高自主写作能力。
笔者在《一件新鲜的事》的作文教评讲课中,首先利用多媒体将准备好的典型性习作展示在屏幕上,并在其边沿附上写作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写作要求,对范文进行赏析,分析范文好在何处,接着出示“病文”,让学生对比两者,通过合作学习对“病文”进行修改,最后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剖析自己的习作存在的问题。虽然,这个题材不算新鲜,但是经过自改、互改,许多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佳作,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写出了新意。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融合,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由的天地里翱翔,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彰显,让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都得到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