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可见阅读对于学生和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同时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变通、最持久的学习方式,是人类吸收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
关键词:阅读兴趣;低年级;语文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已成为了一种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级作为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新课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学习默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等。
怎样才能激发孩子阅读性情,并体验其中的乐趣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 从直观兴趣入手
“兴之所至,无力而为,兴之所恶,尽力而不为”。人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即使无人用力催促也会主动去做,否则就是费力不讨好!抓住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在引导一年级小朋友进行阅读伊始,我们先从他们感兴趣的动画片中精选短小精悍、故事性强、教育意义深的内容,如《猪猪侠》《大耳朵图图》《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小猪佩奇》等,通过直观形象的音像教材进行“听读”——因为许多孩子已经在家看过这些动画片,我就故意换了一種方式,不放画面,只听声音,让全班孩子一起认真听,然后讲讲听到的内容,引导他们领悟其中的浅显道理。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听讲的专注性,又增强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箭双雕。“看读”——即师生一起欣赏观看,并分享、讲述自己的所看所得,然后逐步递进,让孩子进入绘本阅读。在学完拼音之后,再提供以下几方面的阅读素材:篇幅短小的寓言、成语和童话故事;充满神奇想象的幻想性题材故事;简单的传记和历史故事;拼音版名著故事;字句活泼、内容变化大的读物,如儿歌、童谣、故事等;介绍自然界、动物界的儿童读物;介绍不同生活形态和自然环境的儿童读物等,让家长一起引领孩子进行有拼音读本的阅读。这样从孩子兴趣入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又为增强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用不断鼓励催化
好的行为要有一套与其匹配的评价体系来激励,从而像催化剂一样让他们在这个行为中迈得更高,走得更远!为了激励孩子们与好书为伴,以徜徉书海为荣,我们特别创设了一些情境,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奖励,如:班级小书展——即利用每周一班队会时间每个同学带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在班级展览,上台展览者需讲述这本书的来历,书本的大概内容,其中自己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对这部分内容情有独钟?并分享自己从书中所学的乐趣。让孩子们在好书分享中增强语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突出者发“小博士”奖;角色小精灵——把学生感兴趣的书本内容中的角色分配给孩子和家长,在校园阅读分享会课上提供情境表演的机会,尤其要引导负面角色的互换,让家长和孩子用行动来诠释文本内容,感悟生活的真善美,摈弃假恶丑,进而拉近亲子关系距离,倡导家庭式无压力亲子阅读。优秀者发“小精灵”奖;故事小铃铛——让班上最能把课外阅读中的故事分享给同学们的孩子们,进行讲故事比赛,表现优异者奖励老师亲手做的彩色小风铃;词语小达人——(因为在布置阅读时有每日小积累的相关内容,由于一年级孩子识字量不多,书写速度慢,所以只要求每天积累一个词语就行。)以词语接龙的方式让班上课外词语积累最多的孩子上台展示、比拼,从而检测阅读时布置的积累作业,让孩子们知道知识的学以致用!优秀者将获得由老师事先写好的自己最喜欢的“好词小贝壳”这个奖品与孩子共赏,这样又是一次词语学习的互动!由于奖励不是空穴来风,必须与孩子们的阅读分享相结合,因此它的含金量与作用就与普通的奖励大不相同了,关键是孩子们阅读的兴趣高涨,班上的阅读氛围蔚然成风!
三、 从坚持中见成效
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只是三分钟热度,必定看不出任何成效,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达到想要的效果。为了让孩子们能坚持阅读,并在坚持中养成一辈子难以改掉的阅读好习惯,我们采取的是“让教育回家”的方式,即营造书香家庭,倡导每日亲子阅读。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是无声的教科书,最能给人以影响、诱导和熏陶。所以营造书香家庭便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我们还建议每个家庭采用“4 3”模式,即周一至周四每晚除了看《新闻联播》以外,其余时间都与好书为伴,周五至周日才开启电视、电脑的学习模式。多数孩子父母在身边,又不用上晚班的,可以按时完成每日半小时亲子阅读计划,这里遇到的难题便是部分留守儿童和父母经常加班或出差的孩子,怎么办?对于留守中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陪伴的孩子,我们分了两步走:一是老师以家访的形式上门辅导,二是利用班级图书角的功能,由学生自己一帮一进行结对子辅导,每日一读,效果显著;对于经常出差、加班的年轻家长,我们是利用手机微信的强大功能,让他们在微信通话中与孩子共读。这样下来,全班几十个孩子,在课外阅读这一块,就几乎没有掉队的了。考虑到阅读能力培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学校还特意开创了“21坚持行动”,即以21天为一个周期,把大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小目标,让家长和孩子都能享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就感。同时对21天里坚持得好的进行奖励,奖品为学校推荐的好书。因为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当然,家长们的反映也是暂时累并快乐着!
四、 让书画来当展台
我们学校历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在高年级开设了阅读课,还有每周好书推荐,读书心得交流等多种举措。而一二年级小朋友考虑到他们识字量不多又喜欢涂鸦的特点,采用的是绘画日记,音频、亲子视频日记(即利用现代智能手机和ipad录音录像的功能进行口述、拍摄,避免了一年级学生因书写速度慢,绵延时间长而影响视力和脊柱发育的弊端,又方便快捷,与时俱进!)等方式,让孩子们读画相融,读说结合,起到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效果!
大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课堂要三七开,即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指的就是阅读的重要性。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功夫在室外!在布置学生和家长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我们老师也亲自加入这个队伍,还经常与学生互换读本,交流感受,时间长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就呈现出来了。
作者简介:
史娟琴,湖南省衡阳市,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实验小学。
关键词:阅读兴趣;低年级;语文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已成为了一种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级作为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新课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学习默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等。
怎样才能激发孩子阅读性情,并体验其中的乐趣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 从直观兴趣入手
“兴之所至,无力而为,兴之所恶,尽力而不为”。人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即使无人用力催促也会主动去做,否则就是费力不讨好!抓住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在引导一年级小朋友进行阅读伊始,我们先从他们感兴趣的动画片中精选短小精悍、故事性强、教育意义深的内容,如《猪猪侠》《大耳朵图图》《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小猪佩奇》等,通过直观形象的音像教材进行“听读”——因为许多孩子已经在家看过这些动画片,我就故意换了一種方式,不放画面,只听声音,让全班孩子一起认真听,然后讲讲听到的内容,引导他们领悟其中的浅显道理。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听讲的专注性,又增强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箭双雕。“看读”——即师生一起欣赏观看,并分享、讲述自己的所看所得,然后逐步递进,让孩子进入绘本阅读。在学完拼音之后,再提供以下几方面的阅读素材:篇幅短小的寓言、成语和童话故事;充满神奇想象的幻想性题材故事;简单的传记和历史故事;拼音版名著故事;字句活泼、内容变化大的读物,如儿歌、童谣、故事等;介绍自然界、动物界的儿童读物;介绍不同生活形态和自然环境的儿童读物等,让家长一起引领孩子进行有拼音读本的阅读。这样从孩子兴趣入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又为增强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用不断鼓励催化
好的行为要有一套与其匹配的评价体系来激励,从而像催化剂一样让他们在这个行为中迈得更高,走得更远!为了激励孩子们与好书为伴,以徜徉书海为荣,我们特别创设了一些情境,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奖励,如:班级小书展——即利用每周一班队会时间每个同学带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在班级展览,上台展览者需讲述这本书的来历,书本的大概内容,其中自己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对这部分内容情有独钟?并分享自己从书中所学的乐趣。让孩子们在好书分享中增强语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突出者发“小博士”奖;角色小精灵——把学生感兴趣的书本内容中的角色分配给孩子和家长,在校园阅读分享会课上提供情境表演的机会,尤其要引导负面角色的互换,让家长和孩子用行动来诠释文本内容,感悟生活的真善美,摈弃假恶丑,进而拉近亲子关系距离,倡导家庭式无压力亲子阅读。优秀者发“小精灵”奖;故事小铃铛——让班上最能把课外阅读中的故事分享给同学们的孩子们,进行讲故事比赛,表现优异者奖励老师亲手做的彩色小风铃;词语小达人——(因为在布置阅读时有每日小积累的相关内容,由于一年级孩子识字量不多,书写速度慢,所以只要求每天积累一个词语就行。)以词语接龙的方式让班上课外词语积累最多的孩子上台展示、比拼,从而检测阅读时布置的积累作业,让孩子们知道知识的学以致用!优秀者将获得由老师事先写好的自己最喜欢的“好词小贝壳”这个奖品与孩子共赏,这样又是一次词语学习的互动!由于奖励不是空穴来风,必须与孩子们的阅读分享相结合,因此它的含金量与作用就与普通的奖励大不相同了,关键是孩子们阅读的兴趣高涨,班上的阅读氛围蔚然成风!
三、 从坚持中见成效
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只是三分钟热度,必定看不出任何成效,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达到想要的效果。为了让孩子们能坚持阅读,并在坚持中养成一辈子难以改掉的阅读好习惯,我们采取的是“让教育回家”的方式,即营造书香家庭,倡导每日亲子阅读。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是无声的教科书,最能给人以影响、诱导和熏陶。所以营造书香家庭便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我们还建议每个家庭采用“4 3”模式,即周一至周四每晚除了看《新闻联播》以外,其余时间都与好书为伴,周五至周日才开启电视、电脑的学习模式。多数孩子父母在身边,又不用上晚班的,可以按时完成每日半小时亲子阅读计划,这里遇到的难题便是部分留守儿童和父母经常加班或出差的孩子,怎么办?对于留守中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陪伴的孩子,我们分了两步走:一是老师以家访的形式上门辅导,二是利用班级图书角的功能,由学生自己一帮一进行结对子辅导,每日一读,效果显著;对于经常出差、加班的年轻家长,我们是利用手机微信的强大功能,让他们在微信通话中与孩子共读。这样下来,全班几十个孩子,在课外阅读这一块,就几乎没有掉队的了。考虑到阅读能力培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学校还特意开创了“21坚持行动”,即以21天为一个周期,把大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小目标,让家长和孩子都能享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就感。同时对21天里坚持得好的进行奖励,奖品为学校推荐的好书。因为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当然,家长们的反映也是暂时累并快乐着!
四、 让书画来当展台
我们学校历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在高年级开设了阅读课,还有每周好书推荐,读书心得交流等多种举措。而一二年级小朋友考虑到他们识字量不多又喜欢涂鸦的特点,采用的是绘画日记,音频、亲子视频日记(即利用现代智能手机和ipad录音录像的功能进行口述、拍摄,避免了一年级学生因书写速度慢,绵延时间长而影响视力和脊柱发育的弊端,又方便快捷,与时俱进!)等方式,让孩子们读画相融,读说结合,起到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效果!
大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课堂要三七开,即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指的就是阅读的重要性。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功夫在室外!在布置学生和家长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我们老师也亲自加入这个队伍,还经常与学生互换读本,交流感受,时间长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就呈现出来了。
作者简介:
史娟琴,湖南省衡阳市,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实验小学。